宝贵的艺术语言–岩画
第二讲岩画

岩画的艺术与环境
在岩画创作中,环境的选择具有重 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发现的所有岩画点都是陡 直的崖面、巨大的坡石或岩檐的遮 蔽处;至今,还没有发现像欧洲旧 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那样在很深的 洞穴里的岩画。
新疆尉犁县兴地库鲁克山岩画点
岩画和其它原始艺术,如彩陶等工艺品,有一个显著的不同:
岩画是以近乎环境艺术或大地艺术的宏伟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岩 画其所积淀的时空能量,显然大大地超出了一般的原始美术型态。
花山岩画中的人物形象有大有小,大人物大约 是巫师、酋长、祖先等。这里没有近大远小的 安排,只标示他们社会地位的高低。
在有一些岩画作品中,也能看出空 间关系的观念。 例如,为了表现弓箭手们战斗而构 成的环形构图;或为描绘猎手们追 踪野兽而画出的对角线构图等。
甘肃黑山岩刻描绘了古代西北地区 游牧民族的捕猎、舞蹈场骆,其中 有一幅很精彩,表现了一个猎人抛 出绳子(套索),想去捉住一匹骆驼。
至于有些地方出现反复重叠的图形,可能是因为原先那组图形被认为, 曾发生过预期的巫术效果,人们以为这是有求必应的地方。人们就在 这里反复描绘着图形。
四川珙县悬棺崖壁画
一个人用绳子拉着一条大鱼,而另 一条大鱼则从相反的方向逃跑了。 那条被捉住的大鱼,甚至比人本身 还要大,毫无疑问,这是作者希望 能抓到这样的大鱼。
原始人的集体主义反映到包括岩画在内的原始艺术创作中,呈现出艺 术环境开放性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艺术活动,总的说来是一种社会的和集体的功能,而不是 一种个人的行为。
艺术在原始时代其社会作用要比后世大得多。原始艺术是属于整个部 落或氏族的,岩画环境选择的特点,正体现了这个全民性和开放性。
克劳德夫妇的包裹和大地艺术
从我们对任何艺术的观察来看,形式的感受和技术的使用是密不可 分的。形式和实践创造的活动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只有发展了的技 术才能产生完善的形式。
岩画——精选推荐

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始于旧石器时代,一直多样,在世界人面像岩画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无论在内地或边远地区,都大量发现有这种风格的艺术品。
中国岩画中的人面像题材,揭示了古人的宗教意识。
那些奇异的形象,反映了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精神世界。
中国各地的岩画都有几何形组成的抽象符号,这些符号以抽象的形式表达某种思想,或记载某些事件。
在众多的符号图形中,有的图形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如太阳符号、手印符号、脚印符号等。
这些岩画带回了遥远的古代,又仿佛把历史的长河一瞬间缩短了距离。
编辑本段艺术风格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和国外的岩画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
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①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②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贺兰山岩画鹿多点窝;③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
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
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经取样化验,证明内含较多的铁质,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调合料较为可能。
色彩稳定,经久不变。
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
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
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何种动物。
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
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而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面采用垂直投影画法,视线与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体的正面显示。
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
没有细节刻画,大都不画五官,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
描写阴山岩画的句子唯美(精选两篇)

描写阴山岩画的句子唯美(篇一)1. 阴山岩画犹如寂静的诗篇,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神秘的图案。
2. 岩画上那一缕微光,仿佛是远古智慧的闪耀之光。
3. 这些古老的岩画宛如醒着的沉思者,透露着智慧与追求的气息。
4. 阴山岩画融入了宇宙的气息,将我们带入一个神秘的境界。
5. 在恢弘的自然背景下,阴山岩画娇媚而又神秘。
6. 岩画上的线条流动着生命的力量,仿佛在述说着远古的传说。
7. 阴山岩画是古人智慧与艺术的结晶,让人对先人的智慧充满敬畏。
8. 岩画的色彩渲染出宁静的氛围,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呼吸声。
9. 阴山岩画中隐藏着无尽的哲思,引人沉思与思考。
10. 岩画纷繁细腻的构图,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神秘的古老世界。
11. 阴山岩画勾勒出山川的壮美,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12. 岩画揭示出了远古文明的渊源,是历史的见证与珍贵遗产。
13. 阴山岩画的唯美之处如同藏在大自然怀抱中的一颗瑰宝。
14. 岩画上的图案宛如默默诉说的诗词,透露着深邃的哲理。
15. 阴山岩画勾勒出自然的美,赋予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16. 岩画上的线条流畅而优美,仿佛是舞动的音符。
17. 阴山岩画中的每一幅图案都有着不可思议的故事,引人遐想。
18. 岩画上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要跳出岩画向我们走来。
19. 阴山岩画承载着古人的智慧,让我们对古代文明充满好奇。
20. 岩画描绘的场景宛如真实的画面,仿佛时空的转换。
21. 阴山岩画给人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感觉,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2. 岩画上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能够看到古代人的生活场景。
23. 阴山岩画的线条如同诗歌的韵律,让人为之陶醉。
24. 岩画上的花草树木栩栩如生,仿佛能嗅到芬芳的气息。
25. 阴山岩画给人以宁静与安宁,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26. 岩画的构图独特而精致,让人瞩目不已。
27. 阴山岩画的神秘氛围令人如痴如醉,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28. 岩画上的纹饰繁复而精细,展现了古人的工艺之美。
北方草原的原始艺术——浅谈阴山岩画

故岩画 作为原古 时代艺术的遗 存,是 历史文明进程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我们研 究 古 时 代 地 质 地 貌 、生 态 文 明 、社 会 经 济 、 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等不可或缺的珍贵史 料,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每一幅岩画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可谓远 古佳作。想要研究阴山,就需要我们带着对 古人的崇敬之情,带着对艺术的虔诚敬畏 之心走进阴山岩画,真正做到潜心专研。岩 画伴着历史的进程一路走来;在文明脚步 的不断迈进中,今天的阴山生态环境遭到 了大规模的破坏,现代的狩猎正在向着一 个畸形的趋势发展,动物在猎人的枪口下 生 灵 涂 炭 ,濒 临 灭 绝 ,古 老 的 阴 山 在 哀 鸣 , 就连那质朴古拙的纹样中仿佛也砌满鲜 红,现代人类登高涉险,披荆斩棘的锲而不 舍让阴山伤痕累累,我们也只能在先民们 精心雕凿的阴山岩画中去感知那“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作者简介:任娜,女,蒙古族,内蒙古人,学生,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绘画美学。
很多类似于这样的场景,都是其群猎的真 实写照。然而每一次的狩猎只许成功不许 失 败,因为 一 旦失 败族 人就 会 危 机 丛 丛,同 时狩猎失败也会影响族人的基本物质的供 给。所以岩画的作者在描绘狩猎场景时极 为写实,场景中动物与人物肢体语言的生 动刻画无疑将我们带入那个紧张的氛围之 中。所以在每一次的狩猎之前猎人们要向 神 灵祈 福,保 佑其 狩猎 成功 ;然 而 其 又 对 这 些 生灵 怀有 敬 畏之 感 ,于 是 将 其 刻 入 岩石 , 似一种巫术式的“诅咒”来表达他们获取猎 物的强烈愿望。这是古时代先人最为常见 的意识形态,这都源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 关系的落后导致的行为意识。
科研课题论文:浅析中国原始艺术符号――岩画的象征意义

艺术理论论文浅析中国原始艺术符号――岩画的象征意义一、概述在岩画和其它原始艺术中,最具有诱惑力和神秘性的,是那些由几何线条组成的各种符号图式,它们似乎包藏着一个永久的秘密。
中国原始岩画的符号图式,在原始时代并不是一种轻率、简单的线条刻画活动。
符号图示中隐藏着深刻的内涵,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语言,这些符号或是原始的记事,或是配合说明某种事件,或是衬托某种图形,或是隐喻着当时某种观念等等,在中国广阔地区,如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分布着很广泛的岩画艺术。
二、岩画与巫术〔一〕巫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怎样的原始民族,都有宗教和巫术。
巫术就像一个巨大的阴影沉重地投射到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心灵深处,巫术又像一颗结满艺术之果的大树,它将自己的果实深情地奉献给创作自己文化的民族。
我们必须成认:野蛮时代人类那种混沌的精神文化正是通过巫史得以延续下来的。
虽然不能武断的说:“艺术起源于巫术,但至少很多已经发现的原始艺术品确实发端于巫术,或者是渗透着巫术或听命于巫术的,几乎很少与巫术没有关联。
狩猎是先民的主要谋生手段,狩猎巫术又是这一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仪式〞,出于巫术相似律模拟对象的需要,艺术就成了把人类巫术观念中不可听、不可见的转变为可听、可见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
狩猎巫术艺术符号多见于岩画中,史前的岩画都能找到彼此类似的例证。
〔二〕内蒙古岩画中的巫术情结我们已经看到了岩画在原始人巫术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是现在既令我们感到困惑又感到兴趣的是:他们到底是以什么身份参加这种表演的呢?它的巫术价值又是什么力量赋予的呢?1.“同能致同〞的巫术心理狩猎结果的捉摸不定,恰恰为巫术占领这块地盘提供了最适宜的理由。
那么巫术又何以选中美术作为它的伙伴呢?因为巫术的源起“即在所采取的行动和期待得到结果之间有着相似性〞也就是说,要想得到期待的结果,就要采取类似的行动。
美术可以把他们所要期待的结果都能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在他们面前,而且原始人对于形象的看法上不把形象看成纯粹的形象,形象与原本是互渗的,很显然,在原始人哪里,形象与实体具有某种不可言喻的神秘的同一性。
中国岩画

2007----2012年中国岩画研究综述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是指“那些未经人工修整的自然洞窟、崖壁岩阴、天井岩床或单个的巨石上进行描绘、刻凿、雕刻而成的艺术品。
”在岩画中,我们既可以看到狩猎、放牧等场景,也可以看到祭祀、祖先崇拜等反映宗教信仰的画面。
它记录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性篇章,触及到了古代人们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经济盛衰等等,是记载人类历史的另类“史书”。
近年来,国内已形成20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的岩画研究骨干队伍,专著、画册数十种,论文数千篇,岩画的研究可谓迎来了令人可喜的新局面。
以下笔者将对2007年---2012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岩画的论文、出版的书籍作一个简单的阐述,使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人们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帮助他们及时了解研究动态:一、从史料价值看中国岩画这一方面在这一时段有两篇文章,作者均为童永生、惠富平。
其一为《中国岩画的史料价值》,第二篇为《中国岩画的文献学价值》。
两篇文章虽以岩画的价值作为切入点,但两者的侧重点却不同。
《中国岩画的史料价值》一文,偏重岩画的史料性。
如作者详述了岩画对经济史、宗教史、天文史、民俗文化史、科技史、艺术史等六方面的研究价值,认为中国原古的岩画通过先人们独特的审美和表达方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与原古流传下来的“史书”相比,它更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是我们研究中难能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岩画的文献学价值》,则更从文献学角度来审视中国岩画的价值。
它在肯定中国岩画信息丰富、形象直观的同时,更加强调中国岩画对于考证工作的价值。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岩画为与史籍文献相互考证、补史书之缺与不足及纠正我们以往认识中的误区都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综合两篇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岩画作为特殊的历史文献而存在,既可充作史料又可校正史料,如何采用,取决于使用者,但无论哪种功用,中国岩画作为形象直观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
岩画

原始艺术的本能,是把纯粹的抽象作为迷惘和不 确定的万物中,获得慰藉的唯一可能去追求的。
三.印度岩画
印度年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据风格,印度岩画大致分为五期: (1)自然主义的岩画: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造型 古朴写实。 (2)风格化的岩画:开始从色块中提炼出线条,用简略粗 重的线条勾勒人和动物的轮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涂与粗线 条的浅描并用。 (3)装饰性的岩画:线条趋向装饰化,往往在人和动物的 外轮廓中交织着直线,斜线,蛇形曲线,大量描绘狩猎,舞 蹈,奔跑等各种剧烈运动
驯养 西班牙拉文特岩画/中石器时代
五个弓手 西班牙拉文特岩画/庄严性和壮美性。
非 洲 岩 画
阿非利加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 ,“阳光灼热” 之意
非洲岩画
作为非洲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岩画主要分布于撒哈拉地区和 南非,约始于公元前9000年,撒哈拉沙漠和南部非洲是发现较多的 地区。多数属于新石器时代,而这种传统一直没有中断,直到近现 代仍有绘制。
撒哈拉岩画(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 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是地球上最不 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撒哈拉,阿拉伯语意即“大荒漠”。
撒哈拉自古并非不毛之地,而是一个年轻的沙漠。在八千年前, 撒哈拉水源丰富,湖光涟漪,林木繁盛,是一片青葱肥沃的大 草原,也为大量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正因如此,才使 得后人能在撒哈拉众多的洞穴石壁上,看到河马、大象、长颈 鹿、犀牛、狮子、水牛、野牛、羚羊、鸵鸟、豪猪等众多的野 生动物百兽嬉戏的景象。
牛(岩画)[利比亚]阿杰尔高原 约公元前4500-公元前2000年(饲养公牛时期) 在非洲的氏族部落里,有些野生动物,最初是作为图腾来崇拜的,因原始人相信,人 与动物有着一种血缘关系。只有当原始社会的劳动分工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之后,这种 对动物的原始崇拜才渐渐变成某种宗教信仰,所以非洲各地出现的岩石艺术,不单纯 是一种欣赏艺术活动。我们这里欣赏的是发现于利比亚西南部的一种带彩色的非洲岩 画。其形象的生动性与描绘的正确性,为非洲岩画中所罕见。
“拙”中见“智”的岩画

“拙”中见“智”的岩画在执教大班美术《我喜欢的动物》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借鉴了古代劳动人们的岩画。
先和孩子们欣赏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岩画,了解岩画的特点及其价值,然后用“岩画”的方式表现“动物”。
活动让我和孩子一起轻松快乐并感动着,因为孩子在欣赏、创作以及后期介绍过程中的表现让我看到了孩子可贵的本真与岩画的魅力,更感受到了岩画与孩子作品之间妙不可言的关系。
一、岩画的“拙”中见“智”岩画是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
它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的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以岩石为绘画材料,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
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
同时,岩画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
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1.岩画的“拙”由于古代作画条件非常简陋,先民们在创作时就放弃物象的细节,而去表现物象的整体特征。
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用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
画动物也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部位,让人可以辨认出是哪种动物就可以了。
在造型上采用平面造型的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没有近大远小的关系。
因此岩画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在构思上,特别是中国岩画的构思,非常天真纯朴,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
2.岩画的“智”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岩画在塑造形象时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略去细节,突出主要特征。
但恰恰在这些粗制的图形中,描绘出了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反映了远古以来人类的经历和成长,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真实记载和连续性的历史篇章。
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审美感知和艺术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面像岩画
滴水沟人面岩画
人面像岩画
内蒙古阴山人面纹
人 面 纹
拜日图
生殖崇拜类岩画
阴山岩画 岩画生育神凿 刻在一块孤立的岩石上, 是以三个图案化的人形 来表示。居中者为女神, 头顶有一半圆形光圈, 生殖器官显露;两边则 各为一个男神。
建筑类岩画
图中的人居住于类似于 帐篷的建筑里
西南地区岩画
阴山岩画分类
岩画的题材从总体上看,取材于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 ,可以分为三类: 动物岩画 :数量最多、凿刻最精 。 狩猎画面 :数量可观,表现了史前民族的社会生活,这是整个岩画中最 绚丽的部分。狩猎画中表现了各种各样的猎手、武器、狩猎方式等场面 性图像,无论阴山动物岩画独猎或众猎,还是引弓射猎或围捕野兽的画 面,通常都表现其最紧张的一刹那,突出猎手对野兽致命处的打击过程, 表现猎人获得野兽的强烈愿望。 放牧画 :一般有出牧图、倒场图、一条鞭式和满天星式牧羊图、牧马图 等
人面像神灵头像等:这些几乎全部磨刻在山沟的垂直立壁或沟边坡
岸的巨石上(原始人有神灵居于水流湍急之处思想意识)。这些规律与 作画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人们的认识水平是相一致的。
阴山动物类岩画
阴山岩画中表现动物题材的画面 占全部岩画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 因为远古之时人少而禽兽多,人 既要靠动物生活,又受到动物的 严重威胁,产生动物崇拜思想是 很自然的现象。对猎牧人来说, 了解动物的习性,掌握动物活动 规律,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描绘 动物形象,可促使人们不断回忆 和联想,激发人们对动物的占有 欲望;孩子们还可从图像中认识 动物世界,直接起到传授知识的 作用。
狩猎类岩画
画面上部表现牛群进 入伪装猎人的埋伏区, 其中一牛已被捕获拴 缚;中部人群间的圆 点,应是表现采集果 实;下部为猎人引弓 猎射长尾鸟。整个画 面内容丰富,概括地 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生 产劳动。
东南地区岩画
东南地区岩画以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地区岩画为例。 将军崖岩画,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 花村锦屏山南麓的后小山西端,在南北长22.1米、 东西宽15米的一块混合花岗岩构成的覆钵状山坡 上,分布着三组线条宽而浅,粗率劲直,作风原 始,断面呈“V”形,面壁光滑,以石器敲凿磨制 而成的岩画。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画, 是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是惟一反映农 业部落原始崇拜内容的岩画,距今约4000年。
西南地区岩画以云南 岩画沧源岩画 为例。 西南地区岩画以云南 岩画沧源岩画 为例。 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 治县勐省、勐来乡境 内的深山岩壁之间, 隐藏着中国目前发现 的最古老的岩画之 一——沧源岩画。现 在可辨认的图像有 1063个,包括人物、 动物、房屋、树木、 特点:沧源岩画具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采 用剪影式轮廓画法描 绘人物,绘制技法简 单、粗率,造型稚拙、 古朴 。沧源岩画是用 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 合成颜料绘制在距地 面高2至10米左右的石 灰岩崖面上。表现的 主要内容是宗教活动。
狩猎岩画2
放牧岩画
放牧画大约在青铜器时 代晚期产生,并一直延 续到元、明、清。虽然 时间相距很远,但其内 容却大体相近,一般有 出牧图、倒场图、一条 鞭式和满天星式牧羊图、 牧马图等。这些放牧方 式在今日的内蒙古草原 仍然比较流行。
滴水沟放牧图
人面像岩画
它被凿刻在距离地面19 米高处一块醒目的崖壁 上。它的面部呈圆形,重 环双眼,长有睫毛,头部 上方有着放射线状的光 芒。类似的图形在环太 平洋地区都有发现。从 阴山、俄罗斯黑龙江下 游,到北美洲西海岸,虽 然线条略有删减,但其母 型不变。
舞蹈类岩画
画面表现五人围成一圈翩然 起舞的场景。布局以一单线圆 圈为中心,沿圈外绘有一手高 扬一手下襬的5人,以示圆圈舞 蹈。五人中有一人比较特殊, 表示领舞者。此画面应是当时 人群自娱性舞蹈的写照。现今 沧源佤族舞蹈《圆圈舞》是一 种娱乐性很强的集体舞。舞蹈 时男女老少以箐火为中心围成 一圈,在乐器的伴奏下跟着领 舞者朝逆时针方向转动。
云南沧源岩画第二地点《村落图》
云南沧源第二地点 《村落图》,就是描 写一个部落取得战争 胜利后满载而归的情 景。其中有舞蹈、赶 牲畜、押俘虏,杀俘 祭天等情节,人物众 多,场面宏大,是一 幅大型记事图画。
建筑穴居类岩画
画面绘有一圆形山洞, 洞有一人作进(出) 状,山洞周围有活动 人群。在沧源岩画分 布区域内,有着若干 以山洞为居所的新石 器时代文化遗址。画 面所描绘的场景,当 是这种原始社会穴居 生活的写照,反映了 当时人群对防止野兽 侵袭和躲避风雨而赖
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 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 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 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 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岩画的分类
按照地域分中国岩画可以分为三大类
北方岩画: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西部的新疆、宁夏、甘肃和青海地区, 作品风格写实,技法主要是磨刻 。 西南地区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表现内容 主要是宗教活动,作品技法以红色涂画为主 。 东南沿海地区岩画:主要反映人类与出海活动 有关的事件,内容以抽象的图案为主,都采 用凿刻的技术。
将军崖岩画特点
将军崖岩画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反映原 始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画面;也是中 国汉族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和年代最早的 岩画;还很可能是中国岩画中最为独特的 人面岩画的发源地
稷神崇拜 类岩画
连云港古属东夷少昊氏鸟图腾 氏族活动之域,周代为剡国所 辖,汉属东海郡,地处边远, 交通不便,人迹稀少,人民生 活十分困苦,更希望谷物神给 人以幸福。谷物何以会春青而 秋黄,何以会丰歉不均?大概 都是稷神在作怪吧。在原始人 看来,谷物也同人一样,有生 命、有思想、有父母、有子女, 一代传一代。人面与植物连成 一体,脸上又布满植物状纹饰, 显然,是把植物人格化了。九 面小人头绕一面大人头,俨然 一个大家族的子孙围着一位老 祖母。
宝贵的艺术语言–岩画
——浅谈岩画的分类
追溯岩画
先民们用岩画镢刻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
变迁中的美丽瞬间,描绘着大自然中的 生生不息,繁育绵延,传承着人类社会 发展的演变过程,人们踏着先人的足迹, 循着历史的浓烟,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 文化绵延的渊源。
岩画〔 Petroglyph 〕的定义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
大角鹿
大角鹿角上部呈扁
平形掌状,而这两 种动物在我国北方 生活于旧石器时代, 至新石器时代已经 灭绝
这幅图体现出阴山岩画 的题材和分部地点有一 定的规律性:野生动物 图像多出现在山巅岩石 上
鸵鸟和人面像
马鹿与飞燕
狩猎岩画
这幅猎鹿岩画充分显
露出创作者的心理动 机。整幅画面突出野 鹿的地位,它虽身中 数箭,却依然屹立不 动,体现出远古先民 对野鹿存有的巫术情 节。
村落类岩画
画面正中为以示村 落范围的椭圆形,其 间沿周围或正或侧或 倒描绘了干栏建筑十 余间,中心两座房屋 较大,近旁有两人正 在舂臼。村落以正中 为界,左侧房屋作轮 廓状描绘,右侧作涂 实,村落呈半阴半阳, 恰如夕阳西下时的山 寨景色。村落四周若 干表示道路的线条向 外延伸,众多人群从 道路上徐徐归来。画
战争类岩画
画面之人群有以弓箭 相向者,有徒手相交 搏斗者,有倒于地亡 伤者,表现了古代战 争的一个场面。古代 滇西地区部族间战争 频繁,滇西古代民族 以勇敢善战而着称。 画面表现的当是古代 部族之间一次重要战 争场景,得胜者以绘 画记録其事,以炫耀
战争类岩画2
人物类岩画
这是沧源岩画的经典 图像,称为“太阳人 和羽人”。画面所描 绘的二人均作双手平 举、一手持弓一手执 箭(或短棒)状,左 侧人物置身于一绘有 若干放射状短线的圆 周内,右侧人物则头 部佩戴长羽毛。学术 界一般解释为“太阳 人”和“羽人”。但 也有人认为是隐蔽于
舞蹈类岩画2
这是云南沧源第七地 点三区一幅斗象舞蹈 图,右面三只象鼻勾 连,似在争斗,象身 均不见,或已漫漶或 略而不画;左面八人 排成横队,高扬左臂 踏地而舞。有的头着 角状饰物或戴尖顶帽。 猎人因狩猎丰收踏地 而舞,或劳动归来大 家挽手踏地而舞,通
舞蹈类岩画3
在这一画面中,图中 人物手执兵器(同时也 是舞具)而舞 。这种具 有操练性质的舞蹈, 应是 史前舞蹈的主要 形式之一,具备相当 的仪式性和功利性。
北方以内蒙古阴山岩画为例
阴山岩画早在公元5世 纪时,就被北魏地理学 家郦道元所发现。他在 著名的《水经注》中作 了详细的记述。这些记 载是世界上对阴山岩画 最早的记录。
பைடு நூலகம்
岩画特点:阴山岩画的 艺术特色质朴、生动, 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岩画多以写实为基础, 记录了人类童年及各个 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 题材来源于自然,来源 于生活,再现作者亲身 所处的自然环境。在构 思、技巧和表现力诸方 面,均显示出作者敏锐 的观察力、朴实健康的
云南沧源地区岩画分类
画面内容多为狩猎、舞蹈、放牧、杂技、 战争、原始宗教、采集、建筑和村落等。 画面布局多采用图解、示意的形式处理空 间。图形描绘均作剪影式。人物和动物分 别严守正面律和侧面律,强调主观意趣。 表现方法以单线为主,或辅以平涂法表现 大块的形体。画面内容反映了一定的宗教 观念,作画的意图和功能具有明显的记事 性质。 岩画图形,可分为人物、器物、动物、房 屋、自然物、符号和手印七大类。
稷神崇拜 类岩画2
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南口,有一弧 形巨石,上刻有星相图和植物身人面形。 前者与天体崇拜有关,后者则疑为谷物 神崇拜的记录。这组植物身人面形共十 面,阴线刻成,刻痕断面呈U形,深约 1厘米,宽度在2至3厘米之间,线条粗 深圆滑,全无金属加工痕迹,估计是用 石器磨刻成的。十个人面形大小不等, 最大的一面高90厘米,宽110厘米,最 小的仅高18厘米、宽16厘米。最大的 人面形作老妪模样,双目眯成鱼形,额 头刻菱形双圈纹饰带,额头两边各有一 缕发辫形装饰,脸颊口鼻部位刻以交叉 网状线条,颇似鲸面。余九面双目皆成 圆球状,脸上亦布满网状纹,十个人面 形与地上草状物相连,均无耳朵,犹如 植物结出来的果实。人面与植物相连, 说明与植物崇拜有关,就像人面兽身与 动物崇拜有关一样。人面表示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