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4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及病毒复制
病毒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毒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和细菌是两种微生物,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注。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病毒和细菌时常会成为我们的健康威胁。
但是病毒和细菌有什么生物学特性呢?本文将会从病毒和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复制方式以及致病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
一般情况下,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其中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类型,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另外,一些病毒在其外层会包裹着一层脂质双层膜,形成一个类似病毒外壳的结构。
比如,HIV、肝炎病毒等就具有这样的结构。
2.生活方式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需要寄宿于宿主的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本身无法进行代谢活动,因此需要依靠宿主细胞提供代谢物质和生长环境。
不同种类的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选择性也不同,例如肠道病毒就主要寄生于人类的肠道上皮细胞,而HIV则主要寄生于人类的免疫细胞中。
3.复制方式病毒的复制方式比较简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吸附、透过酶切、合成及组装。
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会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侵入细胞内部。
接着,病毒会释放一种酶,帮助将病毒核酸释放出来,并利用宿主细胞的产生机制进行病毒代谢物的合成。
最后,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分别被合成,然后在细胞内部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到宿主细胞外,再侵入另一组健康细胞进行新一轮感染。
4.致病方式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会侵犯人体某种器官或组织,随着病毒数量的不断增加,病毒会不断破坏人体细胞,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不断地进行应对,最终出现发热、咳嗽、身体乏力等系列症状。
一些病毒感染不完全后,会进入慢性感染阶段,使机体持续感染,形成一定程度的免疫不耐受,例如艾滋病、乙肝等。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细菌是一种真核生物体,其结构比病毒要更为复杂。
细菌通常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染色体组成。
另外,许多细菌还会形成胞囊、细胞鞭毛等结构。
2.生活方式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具有代谢活动,可以独立生长和繁殖。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章螺旋体和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章螺旋体和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复习题及答案第二十二章螺旋体一、单选题1.检查螺旋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悬滴法B.革兰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D.Giemsa染色法E.暗视野显微镜法2.钩端螺旋体的周浆鞭毛存在于:A.外膜表面B.外膜与胞壁之间C.细胞壁D.细胞壁与胞浆膜之间E.胞浆中3.关于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下述错误的是:A.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B.致病因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C.先天梅毒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D.后天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E.机体抗梅毒的免疫是感染性免疫4.Ⅰ期梅毒患者,检查病原体应取的标本是:A.血液B.尿液C.脑脊液D.下疳渗出液E.梅毒疹渗出液5.VDRL试验和RPR试验使用的抗原是:A.绵羊红细胞B.梅毒螺旋体C.牛心肌的心脂质D.变形杆菌Oxk株E.非致病性螺旋体6.关于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叙述是:A.螺旋体的螺旋细密.规则.两端尖直B.革兰染色不易着染,常用镀银染色法染色C.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观察其形态和运动方式D.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E.4℃血库存放3d以上的血液仍有传播梅毒的危险7.钩端螺旋体培养的适宜温度是:A.37℃B.35℃C.28℃D.24℃E.20℃8.能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的致病性螺旋体是:A.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B.奋森螺旋体C.钩端螺旋体D.回归热疏螺旋体E.伯氏疏螺旋体9.关于钩体的致病性,下述错误的是:A.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的家畜B.人是唯一的传染源C.致病物质有内毒素样物质.溶血素等D.可以引起钩体血症E.钩体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二、多选题1.关于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生物学性状,下述正确的是:A.有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B.两端尖直C.有鞭毛,运动活泼D.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E.抵抗力弱,加热50℃,5min死亡2. 哪期获得性梅毒感染性强?A.潜伏期B.Ⅰ期C.Ⅱ期D.Ⅲ期E.恢复期3.关于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下述正确的是:A.属于密螺旋体属B.一端或两端呈钩状弯曲,运动活泼C.常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D.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8℃E.在湿土和水中可存活数月4.以下对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B.钩体侵入人体后迅速引起败血症C.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可侵犯人体肝.肾.脑及肌肉等组织器官D.钩体的致病物质主要有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内毒素样物质E.钩体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5.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传播途径有:A.性接触B.垂直传播C.间接接触D.节肢动物叮咬E.消化道传播三、名词解释1.螺旋体四、简答题1.简述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
(医学微生物学)4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及病毒复制

病毒不仅是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常见的疾病的致病因子。本次 演讲将介绍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复制过程,以及病毒与疾病的关系。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多样形态
病毒的形态各异,有的球形、有的棒状、有的多面体,甚至有的外形像信封。
微小尺寸
病毒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尺寸非常微小,只有纳米级别。
蛋白质包裹
病毒外面包裹着蛋白质壳,这个壳起到了保护基因组的作用。
病毒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基因组类型,病毒可以被分为DNA病毒、RNA病毒、反录 病毒等。
病毒复制的基本步骤
1
基因组复制和基因表达
2
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产生病毒基
因产物。
3
吸附和穿透
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结构结合, 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病毒组装和释放
免疫反应
传播途径
宿主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攻击, 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 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给其他人。
新的病毒颗粒被组装,并从宿主细胞 中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其他宿主细胞。
重要的病毒复制机制
1 反向转录
2 整合
反录病毒利用反转录酶将自己的RNA转录 成DNA,然后嵌入宿主细胞基因组。
一些病毒将自己的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 染色体上,并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病毒复制与疾病的关系
致病机制
病毒复制破坏宿主细
第四篇病毒学(Virology)

41-30
••
病毒的异常增殖
缺陷病毒:基因不完整或改变,不能复制出感染性 病毒体的病毒。 辅助病毒:可辅助缺陷病毒增殖的病毒。 辅助病毒能弥补缺陷病毒的不足,使缺陷病毒可复 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 • 缺陷干扰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DIP):可干扰其他病毒增殖的缺陷病毒。
41-39
朊粒(prion)
感染性蛋白质分子
※含2个 螺旋与4个 折叠,耐受126℃、60min ※能够缓慢繁殖,引起慢发感染
※感染人与动物,不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外源性、内源性、垂直传播感染,引起中枢神 经的空泡样病理改变
41-40
•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顿挫感染 2.干扰现象 3.病毒灭活
• 生物学功能:维持病毒形态、保护核酸,参与病毒感染过 程,具有抗原性、引起免疫病理反应,包膜蛋白可引起细胞 毒性反应。
41-17
••••
病毒的脂类和糖类
病毒的脂质和糖类来自宿主细胞。 病毒的脂质存在于包膜,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 在。 脂溶剂可除去包膜,使病毒失去吸附和侵入宿主 细胞的能力而丧失感染性。 因此,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可与裸病毒鉴别。
41-23
生物合成 病毒核酸指导自身复制(自我复制)
(点击动画)
早期蛋白质
蛋白质合成 病毒mRNA指导
后期蛋白质
功能蛋白质 结构蛋白质
核酸合成
41-24
病毒核酸指导
双链
DNA 单链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指导蛋白质合成
正链
负链RNA 合成子代RNA
RN
A
指导蛋白质合成
第一章——病毒

▪ 致病因子是一个没有衣壳包裹的RNA分子,且分子量很小(仅为最小 病毒的1/20)
▪ 单股共价闭环RNA分子 ▪ RNA能在敏感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不需要辅助病毒
• 类病毒是当今所知最小,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 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 番茄簇顶病、柑橘裂皮病、菊花矮化病等,都是类病毒引 起的。
• T偶数噬菌体 • 此类病毒的衣壳由两部分
结构组成: 螺旋对称部分 立体对称部分 • 如大肠杆菌T4、T2、T6
噬菌体,其外形蝌蚪状
2、核酸内芯
动物病毒多数含DNA,有的只含RNA 植物病毒多数含RNA,少数含DNA 噬菌体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功能: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对敏感宿主的感染力
立体对称型:20面体,如腺病毒 螺旋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 复合对称型: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螺旋对称:
• 动、植物棒状病毒 • 多数是单链RNA病毒
立体对称
• 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 • 外观为球状 • 腺 病 毒 是1953 年首 先从
切除的小儿扁桃体中分离 到的。可侵染呼吸道、眼 结膜等。
复合对称:
二、拟病毒(卫星RNA )
• 又称类类病毒,它是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内的 类病毒。 它与普通类病毒的差异是它的侵染对象不是高 等动植物,而是植物病毒。
三、朊病毒
• 引发羊搔痒病、疯牛病、克雅氏病,是一种中枢神经 系统退化性紊乱疾病
• 1982年美国学者Prusiner发现该病的病原是一种蛋白 质,称为朊病毒蛋白(PrP)。
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可被用作细菌的生长底物
四、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一)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病毒复制

1、吸附 2、穿入 3、脱壳 4、生物
合成 5、组装 6、释放
病毒单周期生长曲线
病毒的复制
复制(replication) 病毒在细胞内由病毒基因组引导合成病毒核 酸、蛋白质及其它病毒结构成分,在宿主细胞 质内或核内装配成熟,释放到细胞外的增殖方 式。
复制周期 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 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第 III类: 单负链RNA病毒
• RNA 病毒必须具有自身的RNA 依赖的RNA 聚 合酶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 才能复制。
• 单负链RNA病毒本身携带有依赖RNA的RNA 多聚酶,病毒核酸本身不具有感染性。
• 包括: 流感病毒, 腮腺炎症病毒和狂犬病毒等
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能与多种不同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结合
黄热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 毒能与多种动物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包括节 肢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 物等,因此,这些病毒不仅能感染多种动物, 而且还能感染蚊子和其他昆虫。
穿入 (penetration)
病毒体吸附在宿主细胞膜上后,可通过数种穿入 方式进入细胞:
本身携带依 赖RNA的 RNA多聚酶
RdRp 的校读 (proofreading) 能力很低,合成核酸 时其碱基的错配率是DNA 聚合酶的1 万倍。病毒复 制过程中,RNA 病毒的变异速度可达DNA 病毒的 100 万倍以上。 所以,同一种RNA 病毒毒粒与毒粒间的基因序列并 不完全相同。因此,某种RNA 病毒实际上是一组起 源相同,遗传上密切相关但其基因序列不完全相同的 病毒群,即准种 (quasispecies)。
装配(assembly)
装配 assembly:核衣壳形成的过程 病毒装配的位置和机制取决于病毒核酸复制的位 置以及病毒有无包膜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1
03
细菌学
2024/3/27
1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功能特点
2024/3/27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细胞质与核质
遗传物质、核糖体
13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01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繁殖方式
2024/3/27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 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八大类。
4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其形态 多样,有球形、杆形、砖形、弹状、丝 状等。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两部分。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 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024/3/27
任务
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宿主相互作 用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24/3/27
研究对象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 生物及其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菌群种类、数量、分布及作用
条件致病菌与机会性感染
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病原菌与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举例
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_3-病毒真菌生物学性状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细胞外、典型、感染性比细菌小,以nm计电子显微镜各种病毒间大小差异大球形、杆状、丝状、弹状、砖形、蝌蚪状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1、病毒的结构核心(core)衣壳(caspid)壳粒(capsomere)(形态亚单位)化学亚单位(结构亚单位)数目及排列方式:螺旋对称20面体对称(立体对称)复合对称包膜(envelope):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包膜的功能用于病毒的鉴定、分型维护病毒体的结构完整性磷脂、胆固醇、中性脂肪加固病毒体与致病和免疫有关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1)核酸:基因组,多样性DNA/RNA;单链/双链;正链/负链;是否分节段功能:病毒复制决定病毒的特性具有感染性:感染性核酸(2)蛋白质衣壳、包膜、基质的组分非结构蛋白(酶类等)功能保护病毒核酸参与感染过程具有抗原性三、病毒的增殖自我复制(self replication)隐蔽期(eclipse period)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1、吸附非特异性吸附静电结合与温度关系不大与Na+、Mg2+、Ca2+等阳离子有关可逆特异性吸附不可逆病毒组织亲嗜性细胞受体病毒结合位点(配体)2、穿入吞饮(endocytosis)融合(fusion)核酸直接进入3、脱壳细胞内溶酶体溶解蛋白衣壳痘病毒两层衣壳溶酶体酶脱壳酶螺旋对称病毒不脱衣壳可转录4、生物合成隐蔽期6大类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单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反转录病毒单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dsRNA mRNA 蛋白↓(-)ssRNA ↓子代(+)ssRNA ↓子代(-)ssRNA、翻译蛋白5、组装、成熟、释放异常增殖●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 容纳细胞非容纳细胞●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 基因组缺陷辅助病毒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物理因素灭活(inactivation)耐冷不耐热化学因素脂溶剂:乙醚灭活试验酚类氧化剂、卤素等中草药亚病毒(subvirus)类病毒(viroid)250-400bp 卫星病毒/拟病毒(virosid)500-2000bp 朊粒(prion)真菌的生物学性状与医学有关的真菌接合菌亚门:无隔菌丝(毛霉)子囊菌亚门:毛癣菌担子菌亚门:新隐菌半知菌亚门:白假丝酵母菌鞭毛菌亚门一、形态与结构单细胞真菌酵母型类酵母型多细胞真菌菌丝(hypha)孢子(spore)真菌的细胞结构有隔菌丝隔膜中央有孔细胞壁结构难以总结出固定的模式细胞壁主要成分多糖链、蛋白质、脂几丁质纤维素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二、真菌的繁殖与培养真菌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繁殖芽生裂殖萌管隔殖真菌的培养沙保弱培养基生长缓慢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型菌落三、变异性与抵抗力容易变异对理化因素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对抗真菌药物敏感干扰现象(interference)缺陷干扰病毒异种间同种间同型间同株间灭活病毒质膜几丁质蛋白质层糖蛋白网葡聚糖粗糙卖孢菌细胞壁结构假菌丝叶状孢子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小孢子癣菌毛癣菌表皮癣菌分生孢子* * 病毒的形态核衣壳(nucleocaspid)包膜病毒和裸露病毒壳粒的排列方式螺旋对称壳粒壳粒的20面体对称复合对称与复杂对称电镜下的壳粒包膜病毒的刺突(3)脂类和糖吸附(absorption)穿入(penetration)脱壳(uncoating)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组装、成熟、释放(assembly maturation and release)吸附双链DNA病毒(半保留复制)病毒DNA→转录早期mRNA →早期蛋白(酶类)→子代DNA →晚期mRNA →晚期蛋白(衣壳蛋白)单链DNA病毒ssDNA ↓dsDNA(RI)↓子代ssDNA、转录翻译单正链RNA病毒(+)ssRNA ↓早期蛋白(DRRP)↓(-)ssRNA ↓子代(+)ssRNA 晚期蛋白RNA RI 反转录病毒RNA ↓RNA:DNA中间体↓dsDNA→前病毒↓子代RNA、mRNA ↓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复制
转录 DNA
逆转录
复制 RNA
翻译 蛋白质
1. dsDNA 2. ssDNA 3. +RNA 4. -RNA
mRNA
VP 多聚蛋白5. dsRຫໍສະໝຸດ A 6. Retro +RNA
mRNA 染 色 体
各种病毒转录与翻译示意图
(ds: double-stranded; ss: single-stranded;VP: viral protein)
1. 双链DNA病毒:以正 链DNA为模板,转录产 生mRNA,再在细胞核 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2. 单链DNA病毒:先形 成双链DNA,然后同1。 3. 正链RNA病毒:正链 RNA具有mRNA功能, 先合成一聚蛋白,加工
和致病、具抗原性、用于鉴别和 分类
icosahedral symmetry
helical symmetry
complex symmetry
8
病毒包膜 (viral envelope)
来源:靠“出芽”获得
宿主细胞表面: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病毒; 宿主细胞胞质内膜:黄病毒科病毒; 宿主细胞核膜,如疱疹病毒
13
DNA病毒的复制 除痘病毒外,绝大多数DNA病毒 在细胞核内完成DNA的复制及RNA 的转录,在细胞浆内完成蛋白质 的合成。 RNA病毒的复制 RNA病毒核酸的复制及蛋白质的 合成多在细胞浆内完成。
14
病毒的增殖周期 Viral replication cycle
1. 吸附(adsorption):标志病毒感染的开始。 2. 穿入(penetration):病毒进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3. 脱壳(uncoating):标志病毒进入隐蔽期的开始。 4.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核酸的复制,蛋白质合成。 5. 组装、成熟释放(assemble, mature and release)。
11
小结
核心 衣壳
核衣壳
包膜 刺突
裸露病毒, naked virus,
包膜病毒, enveloped virus,
亚病毒
subvirus
12
病毒的复制 Viral replication
病毒在细胞内由病毒基因组引导合成病毒 核酸、蛋白质及其它病毒结构成分,在宿 主细胞质内或核内装配成熟,释放到细胞 外的过程。
球形(sphere) 丝杆状(filaments) 砖形(brick) 弹状(bullet) 蝌蚪状(tadpole)
4
病毒的化学组成
核 酸:为病毒提供遗传信息的基因组(DNA or RNA) 蛋白质:包绕核酸的蛋白质外壳,称衣壳(capsid) 脂质膜和多糖:构成包绕衣壳的包膜(envelope)
15
1.吸附(adsorption):感染的第一步和关键 *病毒体表面配体蛋白(吸附蛋白) + 易感细胞表面受体 *决定病毒的嗜组织性和宿主特异性
吸附蛋白 有包膜病毒:表面的糖蛋白 无包膜病毒:核衣壳或者核衣壳上的蛋白突出部分 特殊病毒:能与宿主体内相应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
后者与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而使病毒吸附 于靶细胞,以利于病毒进入细胞,即病毒感染的抗体 依赖的增强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
病毒脱壳酶脱内壳
18
胞膜融合
细胞吞饮
19
4.生物合成(biosynthesis):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 依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合成大量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
*病毒mRNA转录、蛋白质翻译、核酸复制 *早期:早期基因组早期蛋白功能蛋白 *晚期:晚期基因组晚期蛋白结构蛋白
核酸复制
*隐蔽期 eclipse period : 病毒生物合
特点:对脂溶剂敏感 作用:维持病毒体结构完整、
参与感染和致病、 具抗原性、鉴别和分类
9
病毒的分类
根据病毒宿主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真菌病毒、细菌病毒
根据病毒入侵部位、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等分: 呼吸道、肠道、肝炎、虫媒、嗜神经、经皮肤粘膜 传播及肿瘤病毒
根据病毒核酸类型和包膜有无分:
DNA病毒 双股 有和无包膜
单股
RNA病毒 双股
单正股 有和无包膜
单负股
根据病毒大小:大、中、小
10
亚病毒 (subvirus)
类病毒 viroid 无蛋白衣壳,仅具有单股闭合环状RNA分子的传染性因子
拟病毒 virusoid (卫星病毒 satellite virus) 单股闭合环状RNA分子,与许多类病毒有序列同源性
朊病毒或朊毒体 prion 无核酸的蛋白质传染性因子,是蛋白酶抗性蛋白(PrP)可 引起大脑海绵样病变
存在形式多样、复制方式多样、大小悬殊 有内含子、ORF间有重叠、较大的遗传不稳定性 决定病毒复制策略、遗传变异、有些具有感染性、
用于鉴别和分类
7
病毒衣壳(viral capsid)
病毒蛋白质 基本结构单位:壳粒 capsomere 3种对称形式:二十面体、螺旋、
复合 作用:保护病毒核酸、参与感染
病毒的大小
Chlamydia
Bacterium (Staphylococcus aureus)
Pox virus
330×230×l00nm
Herpes virus
直径150~300nm
Influenza virus
直径80~120nm
Picornavirus (polio)
直径20~27nm
3
病毒的基本形态
16
2.穿入(penetration):病毒体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融合:包膜病毒 + 部分裸露病毒 *胞饮:裸露病毒 + 部分包膜病毒 *直接注入:噬菌体
17
3.脱壳(uncoating):病毒脱去衣壳释放核酸 *一些裸露病毒:穿入时即脱壳 *包膜病毒:在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 *复杂病毒(痘病毒):细胞溶酶体脱外壳,
5
病毒的结构特点
裸露病毒(naked virus)
核心:核酸(DNA或RNA) 衣壳:包绕核酸的蛋白质外壳
核衣壳 (nuclear capsid)
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
核衣壳:核酸+衣壳
包 膜:脂质双层 + 刺突(spike)
6
病毒基因组 (viral genome)
一种类型核酸: DNA or RNA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