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工业三废污染

合集下载

江苏南通地区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农业环境保护

江苏南通地区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农业环境保护

2007年7月 721江苏南通地区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农业环境保护李敏,张健,谈峰,李玉娟(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 如皋 226541)摘 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江苏省南通地区由耕地、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引起农业自身污染及由工业“三废”等引发的农业环境问题,使该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以实现南通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环境;存在问题 ;可持续发展The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otection in Nantong,Jiangsu ProvinceLI Min, ZHANG Jiang, TAN Feng, LI Yu-juan(The Yanjiang Aricultural Istitution in Jinagsu,Rugao 226541,China)Abstract: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NanTong, which include plantation, the pesticides,chemical fertilizers,agricultural plastic film and the“three waste”caused by industrial pollution.the quality of the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was declining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affected.The improved approach wasput forward for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NanTong.Keywords:agriculture environment;probl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南通地区为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全市地势平坦,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一.食品安全的狭义概念与广义概念1.狭义的食品安全概念:主要是食品卫生,即食品应该无毒、无害,保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持身体健康.2.广义的食品安全概念:是持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环境生态质量,使人类社会可以持续、长久地存在与发展。

包括卫生安全、质量安全、数量安全、营养安全、生物安全、可持续性安全六大安全要素。

总结:我们将食品安全的涵义归结如下:富有营养的、不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类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二.食品安全概念的内涵1.食品卫生安全(1)食品卫生概念: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2)食品卫生安全:食品的基本要求是卫生和必要的营养,其中食品卫生是食品的最基本要求。

强调保证食品卫生,是解决吃得干净不干净、有害与无害、有毒与无毒的问题,也就是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问题。

食品卫生是创造和维持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生产环境,必须在清洁的生产加工环境中,由身体健康的食品从业人员加工食品,防止因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

同时,使引起食品腐败微生物的繁殖减少到最低程度。

食品安全是以食品卫生为基础。

食品安全包括了卫生的基本含义,即“食品应当对人体无毒、无害”.2.食品质量安全(1)食品质量的概念: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需要的特性.包括功用性、卫生性、营养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功用性:色、香、味、形,提供能量,提神兴奋,防暑降温i、爽身;卫生性:不污染、无毒、无害;营养性:生物价值高;稳定性:易保存、不变质、不分解;经济性:物美价廉、食用方便。

(2)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产品品质的优劣程度,是指食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如感官指标色、香、味、形:内质包括口感、滋味、气味等。

食品要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应有的营养要求和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3.食品营养安全(1)营养安全: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解释,营养安全就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要有足够、平衡的,并且含有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供给,以达到完善的食品安全。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发布时间:2013-09-22 来源:环能站【字体:大中小】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方面:工业及城市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1)工业及城市污染源主要是指工矿企业排放的“三废”污染源和城市排入农业环境中的城市垃圾、生活废水污染源。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建设中,由于工业技术水平不高、工艺设施落后,加之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工业“三废”大量排放,构成了我国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同时也是农业环境的最大威胁和主要污染源。

大气污染我国能源结构落后,煤炭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主体。

同时,燃煤排放的废气是构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但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危害最重的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氟化物。

酸雨的出现是大气污染严重的必然结果。

工业废水我国工矿企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工业水循环水利用效率低。

大量的工业废水几乎不经任何处理就排向江河湖库,首先造成对农业灌溉水源和渔业养殖水面的污染,进而通过灌溉污染土壤、农作物,造成危害。

工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工矿企业和城市垃圾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占用大量耕地,另一方面,由于垃圾堆放缺乏必要的防渗、防淋、防流失等措施而造成污染。

许多工矿废渣中重金属含量很高,造成近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城市垃圾一方面可能含有病菌及其它致病微生物,造成水体和土壤的生物污染,传染疾病,另一方面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耕作条件变坏。

(2)农业污染源主要是指农用化学物质污染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药污染农药对于治理农作物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近年来施用量的提高,加之许多农药具有不易分解的特性,已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造成生态失衡。

农药在直接杀伤害虫的同时,害虫天敌也受到了毒杀,使用农药人为地使生物种群分布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而生态失衡会使我们陷入虫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的恶性循环中。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及环保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及环保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及环保对策摘要: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农村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进展,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水资源使用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为加强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引言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存在,且日益严重。

农村居民大多以农业生产为生,农业生产的需要再加上农村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生存条件较差等原因,农村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想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富足、舒心的生活,农村环境治理是必不可少的。

1 环境污染原因1.1 “三废”污染随着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越来越多,造成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

由于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数量很多,废水和废渣中的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数量也很多,如果未经达标处理直接排放,就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1.2 农业污染在所有污染中,对农村水环境造成最大影响因素之一的是农业污染,因为农村大多数都是靠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发展,肯定会用到大量的化肥、农药,另外还会有很多粪便的生成,都以不同的形式给水环境造成了重大污染。

在农村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会大量的应用化肥以及农药,在使用时必然会由于降雨使其出现遗留的现象,并且以地下水的方式渗透到自然水源中。

另外,养殖农业产生的污染对水环境也是有着重大影响的,因为在如今的农村养殖中,大多数都是中小规模型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根本没有专门设立污水处理设施,也并没有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以至于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直接流入周围的水源中,给人们生活中的水环境造成了重大的污染。

1.3 农药化肥过度施用污染虽然在农业种植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农作物因此也会残留一些有害物质,不仅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也会给土壤造成污染。

化学肥料使用以后只有小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很大一部分将会因为雨水的冲刷渗透到土壤中,使土壤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造成地下水污染;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大量的有害物质残留,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与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有一定的关系。

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工业三废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工业三废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工业三废污染第一篇: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工业三废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工业三废污染(废水、废渣、废气)、自然环境原始污染(土壤、灌溉水中有害、有毒物质)、城市垃圾污染(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事操作中的污染(化肥、农药等)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污染最直接、危害最严重的是农事操作中的污染,即过量或滥施农药、化肥。

工业三废污染主要是指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废渣和废水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要解决工业三废污染,就需将农业生产基地设在远离工业生产区域的地区,使用洁净水灌溉农田。

这种污染主要是指自然状态下农田土壤和灌溉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如一些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汞、铜、钼、铅等)、非金属元素(坤、氟等)、有害生物(病害病原微生物、害虫等)、化合物(磷化物、硫化物等)等。

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是按照国家有关农业生产环境选择要求的规定选择生产基地并用符合要求的灌溉水进行灌溉。

城市垃圾污染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这种污染现象主要存在于靠近城市的乡村。

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是生产基地要远离城市居民区,禁用城市生活垃圾作肥料和使用生活污水浇灌。

农事操作中的污染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最严重的。

农事操作中的污染主要是指滥用、滥施或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业环境和农产品中的残留,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严重污染,进而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避免农事操作所造成的污染的最有效办法是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科学使用化肥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尤其是选用生物源性农药、植物源性农药和国家推荐的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环境生态毒物污染的来源与防治

环境生态毒物污染的来源与防治

环境生态毒物污染的来源与防治1. 污染源及其特点1.1 工业废弃物工业废物(Industrial waste)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者废弃的无用物质和废渣。

这些废物中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包括有机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其主要特点是有害物质种类齐全、含量高、毒性大、导致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严重。

1.2 农业污染农业行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主要表现为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

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活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其中含有许多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等。

1.3 城市污染城市发展需要大量资源的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带来环境污染。

令人触目惊心的垃圾和废弃物,大量CO2排放,城市水体的破坏等问题都是严重的环境污染。

2. 污染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环境生态毒物污染的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有:1.破坏生态系统污染物质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并造成破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可逆转性破坏。

2.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比如,空气污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水体污染会引起肠道感染;土壤污染则会导致食物污染。

3. 污染防治的措施为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需要采取以下措施:3.1 加强政策制度建设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落实清洁生产、污染源减排和生态修复等措施。

3.2 加强环境监测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超标预警等手段来对环境污染涉及的区域、企业或个人对其进行实时监测。

3.3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等先进技术,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3.4 强化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要通过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可以对废弃物材料进行资源化、化学品回收等,减少不必要的自然资源消耗。

4. 结论环境生态毒物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污染防治至关重要。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要点03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要点03

第四章土壤环境一名词解译1.原生矿物:是直接来源于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的碎屑,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未有改变。

2.次生矿物: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生成的矿物,包括各种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矿物等统称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是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粒径<0.001mm)具有胶体特性,影响土壤许多物理化学特性。

3.土壤质地(土壤的机械组成):自然界的土壤都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也叫做土壤质地。

4.土壤结构:一般把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

5.土壤胶体: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微米或1微米,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

6.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具体地说,污染物质是指与人为活动有关的各种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物质,包括化学泻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病原菌等。

7.土壤净化: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氧化—还原、络合-螯合作用及化学沉淀等作用而使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形态改变,难以被植物所吸收而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被排出土壤之外的过程。

8.溶胶:胶体微粒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称为溶胶。

凝胶:胶体微粒相互凝聚呈无定形的凝胶。

凝聚作用:由溶胶凝聚成凝胶的作用。

分散作用:由凝胶分散成溶胶的作用。

9.环境背景值:是指环境中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0.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11.活性酸度:由土壤溶液中的H+所引起的酸性和活性酸底。

酸度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的[H+ ]。

土壤胶体所吸附的可交换性H+及A13+水解所产生H+总称为潜在酸度(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农产品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产品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产品污染及防治对策[摘要] 工农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农业环境污染、质量退化、生态失衡日趋严重,农产品污染普遍、安全性降低、危害人体健康,制约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所造成的化学污染是农产品安全最为突出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因素和污染途径,指出了农产品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农产品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耕种措施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废弃污染物农业利用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立体交叉污染,从而影响农业环境格局并使生态系统受损的过程[1-4]。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除草剂及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大量施用,在大大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农产品的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二恶英、疯牛病、口蹄疫、转基因食品等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我国国内近年来相继暴光的的毒米、毒面粉、泔水油等恶劣事件,以及畜禽水产品中的抗生素、激素、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不安。

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全球性的治污要求呼声越来越高。

1.农产品安全生产污染因素分析农产品污染因素错综复杂,种类不同、程度各异,甚至有时是潜在的,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1.1 生物污染源农产品生物污染除了病原菌毒素外,还有转基因产品的潜在影响。

前者主要包括:①致病病原菌: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或其它低等生物,它们是一大类具有生命的物质,一旦环境条件合适,就会大量繁殖。

其中对食物安全威胁最大的是沙门氏杆菌。

现在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病原菌可以污染食品。

甲肝病毒,O157出血性大肠埃氏菌,禽流感病毒,疯牛病病原物均引起过人类食物污染的重大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水、废渣、废气)、自然环境原始污染(土壤、灌溉水中有害、有毒物质)、城市垃圾污染(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事操作中的污染(化肥、农药等)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污染最直接、危害最严重的是农事操作中的污染,即过量或滥施农药、化肥。

工业三废污染主要是指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废渣和废水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要解决工业三废污染,就需将农业生产基地设
在远离工业生产区域的地区,使用洁净水灌溉农田。

这种污染主要是指自然状态下农田土壤和灌溉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如一些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汞、铜、钼、铅等)、非金属元素(坤、氟等)、有害生物(病害病原微生物、害虫等)、化合物(磷化物、硫化物等)等。

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是按照国家有关农业生产环境选择要求的规定选择生产基地并用符合要求的灌溉水进行灌溉。

城市垃圾污染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这种污染现象主要存在于靠近城市的乡村。

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是生产基地要远离城市居民区,禁用城市生活垃圾作肥料和使用生活污水浇灌。

农事操作中的污染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最严重的。

农事操作中的污染主要是指滥用、滥施或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业环境和农产品中的残留,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严重污染,进而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避免农事操作所造成的污染的最有效办法是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科学使用化肥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尤其是选用生物源性农药、植物源性农药和国家推荐的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
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会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严重污染,进而直接危害到人类健康。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会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严重污染,进而直接危害到人类健康。

1)安全间隔期:
是指最后一次施药离作物收获期的间隔天数。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可根据各种农药的毒性和残效期制定。

(2)农药的“三致作用”:
动物长期服用或接触小量的某些农药后,会逐渐表现出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等慢性中毒的症状。

(3)抗药性:
是指生物抵抗药物作用的性能。

(4)残留:
是指动物、植物体内或体外以及环境中残存的有害化学物质及其衍生物。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锹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氨、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等18种。

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毒蝇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等19种。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不同质量标准体系,其构成就象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无公害食品,中间是绿色食品,最上一层是有机食品。

1、无公害食品的基本定义
无公害食品是对“无污染、安全农产品”的一种形象的表述。

严格地讲,无公害农产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政府有关机构认定的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

在保护环境和保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1)、强调农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从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条件,而不是简单地禁止生产过程中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这样既可以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又有利于强化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最终将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建立在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

(2)、对农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控制,而不是简单地对最终产品的有害成分含量和卫生指标进行测定,从而在农业和食品生产领域树立了全新的质量观。

(3)、为了区别于一般的普通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实行标志管理,其管理手段主要包括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