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专项训练(讲解+练习)
高考病句类型专项练习(附答案及讲解)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项练习《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大类,现归纳如下: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与赘余;4.结构混乱;5.语意不明;6.不合逻辑一、知识解说:(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3.介宾短语顺序不当;4.关联词的位置不当;5.并列短语顺序不当;6.句子前后照应不当;7.句子逻辑顺序不当;8.主客体颠倒。
[经典考题]例1:她是一位国家队里的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的定语语序应是:属+数+动+形+名+中心语改为:国家队里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例2: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正确的状语语序应是:表目的或原因的短语+时间词+地点词+情态动词或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中心词改为:那位失主为表谢意昨天在电视台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例3: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整天做动物的条件反射实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实验的架子上。
正确的介宾短语语序应是:“对象”排在“方式”后改为: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整天做动物的条件反射实验,用绳子把动物缚在实验的架子上。
例4: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如果”应移到“他”前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主语一致则放在关联词语前,否则分别放在关联词语后。
)例5: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
(按事理、逻辑顺序<先后、轻重、浅深、缓急、大小、因果等>,三个短语的正确语序应为:“引人沉思,促人猛醒,催人奋进”)例6: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思想”是“内容”,语言是“形式”)例7:他不仅能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吃透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用理论“指导工作”难于“吃透”理论,故两分句前后颠倒。
)例8: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句子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

句子专项训练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仿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全校运动会上,小飞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刚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
....,涛涛在乒乓球比赛中拔得头筹..,佳琪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改写。
(1)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格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没有什么必要介意。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直述句与转述句的改写。
小升初专项训练——句子

小升初专项训练(一)修改病句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举例讲解一、成分残缺:句子不完整。
例: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缺了“谁”)改: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搭配不当:例:春天的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不能说“是季节”)改: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应说“春天是季节”)三、前后矛盾:例: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基本上”与“全部”矛盾,二选一)改: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做完了。
或:我的家庭作业全部做完了。
四、语义重复:例: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不好的”与“缺点”重复)改:我一定要改正缺点。
五、不合逻辑:例: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梨”等)改: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
或: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水果。
六、语序颠倒:例: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一次又一次”应修饰“完成了”)改: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七、形容不当:例: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改: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八、指代不明:例: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写检讨。
(前面是“小明”和“小东”,后面是“叫他”,到底是谁?)改: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们写检讨。
练习:一、分类强化训练(一)缺少部分:1.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赶上来了。
2.光荣的成了中国共产党。
3.大家在操场上愉快地做。
4.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二)词语搭配不当1.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
2.这座桥不但坚硬,而且美观。
3.小气象员坚持每天考察天气的变化。
4.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5.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6.老师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教导是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三)重复1.大约有50个左右的人,参加了会议。
2.我们学校有一千多个同学们。
3.弟弟拿着一束美丽、漂亮的花儿。
高中英语牛津上海版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强调句专项讲解及训练(有答案)

强调句专项训练A. thatB. howC. whichD. whenA. himB. hisC. heD. himselfA. thenB. whenC. sinceD. that.A. whereB. andC. thatD. which5.It was not until he entered the classroom he realized that he had forgotten to do the homework.A. beforeB. whenC. whereD. thatA. theyB. thoseC. thatD. whoA. thatB. hasC. whatD. whoA. whenB. soC. asD. that9. _______ the Christmas shopping season begins.A. That is after ThanksgivingB. After Thanksgiving it isC. It is after Thanksgiving thatD. It is Thanksgiving thatKeys:1-5 A C D C D6-9 C A D CA. untilB. thatC. thenD. soA. thatB. whatC. whichD. whenA. thisB. thatC. heD. itA. whenB. thatC. andD. while5.It_______ Jenny and I who came to the wedding party the other day.A. beB. wasC. wereD. areA. sinceB. thatC. whenD.whichA. thatB. untilC. thenD. so8.It was on the hill_______ the young soldier died for the country they set up amonument.A. where ... for whichB. where ... thatC. so ... thatD. where ... so9.It is in this lake________ my classmates and I often spend a holiday boating.A. whichB. whereC. thatD. inwhichA. only ... that they are notB. not only ... that they areC. only ... which they aren'tD. not only ... when they areKeys: 1-5 B A D B B6-10 B A B C BA. Where it was thatB. Who it was thatC. Where was it thatD. Where was that2.—Wasn't it Dr Wang who spoke to you just now?—.A. I didn't know he wasB. Yes, it wasC. No, he wasn'tD. Yes, he didA. where... thatB. where... whereC. that... whereD.that ... thatA. that ... thatB. where ... thatC. which ... whereD.that ... whereA. that . . . thatB. that . . . whereC. where . . . thatD.where ... in whichA. whenB. andC. thatD. whichA. which ... itB. that ... itC. which . . . thatD.that . . . thatA. did the president agreeB. that did the president agreeC. that the president agreedD. agreed the presidentA. thatB. untilC. beforeD. whenA. whichB. whereC. thatD. / Keys: 1-5 CDABC6-10 CBCACA. which . . . thatB. where . . . whereC. that . . . whereD. which . . . whereA. It is only then . . . thatB. It was that . . . whenC. It is only when . .. thatD. It was when . . . thenA. that; that; whoB. it; that; thatC. it; who; thatD. this; who; whoA. because . . . what . . . thatB. because of . . . how ... whichC. as . . . why . . . thatD. because ... that . . . which5.Why________ this kind of glasses made in that shop wears comfortably?A. is it thatB. is itC. are theyD. was itthatA. Was it; thatB. Was it; whenC. Is it; thatD. Is it; whenA. It; which; thatB. It; which; whichC. It; that; thatD. It; that; whichKeys: 1-5 ACCAA6-7 ACA. That... thatB. It. .. thatC. That. . . whenD. It.. . whenA. what... thatB. that... thatC. what... whatD. that... whatA. with whichB. thatC. whichD. whatA. that; gotB. since; gotC. that; had gotD. for; to gotA. where ... thatB. that ... whereC. where ... whichD. which ... whereA. whichB. thatC. of whichD. whatA. because he had failed in the examB. his failure in the examC. because of his failure in the examD. as he failed in the examA. then you realizeB. do you realizeC. that you realizeD. you then realizeA. that is was whenB. when it was thatC. when was it thatD. that was it whenA. who is itB. who it isC. it is whoD. it iswhomKeys:1-5 B A B B A6-10 B B C B B综合训练A. thatB. whichC. whatD. /A. oneB. thatC. whatD. itA. What is it thatB. What it is thatC. How is it thatD. How it is that4. _______ that silver is not widely used as a conductor?A. Why isB. Is it whyC. Why is itD. Whyis thatA. when, thatB. until, thatC. until, whenD. when,thenA. thatB. in whichC. in whereD. whichA. thatB. whileC. in whichD. thenA. whileB. whichC. thatD. sinceA. untilB. thatC. thenD. soA. himB. hisC. himselfD. he11.—Who is Mary?A. heB. herC. sheD. theyA. ThereB. ThisC. ThatD. ItA. areB. wereC. had beenD. wasA. it, whenB. that, thatC. it, thatD. that,when15.It_______ at Christmas that John Smith gave Mary a handbag.A. must haveB. will beC. might have beenD. may have hadA. that, thatB. where, whereC. that, whereD. where,thatA. whenB. thatC. sinceD. untilA. as, asB. that, thatC. that, whichD. which,whichA. many years sinceB. many years ago thatC. since many years ago whenD. for many years since20. _______ he made up his mind to take a trip to Europe?A. When was it thatB. That was it whenC. Whom was it thatD. Where was it thatA. Where it was thatB. Who it was thatC. Whom was it thatD. When was it thatA. what it is about Mary thatB. that is it about Mary whatC. what is it about Mary thatD. that it is about Mary whatA. that, whatB. as, thatC. because, thatD. when,that24.—Were all three people in the car injured in theaccident?—No, ________ only the two passengers whogot hurt.A. it wasB. there isC. it wereD. therewas25.— Was it the new school master who walked by?—.A. It must be thatB. It must have been himC. He must beD. This must have beenA. that, whichB. which, thatC. where, thatD. that,where27.It was for this reason her uncle moved out of New York and settled down in a smallvillage.A. whichB. whyC. thatD. how28.It was_______ he said_________ disappointed me.A. that/whatB. what/thatC. what/whatD.that/thatA. necessary; whenB. that important of; whyC. even if; forD. it because of; thatA. that it wasB. if it isC. was itD. if itwasKeys: 1-5ABACB6-10 AACBD 11-15 BDDCC16-20 DABBA 21-25 DACAB26-31 CCBBDD。
高中修改病句讲解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专项训练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一、重点知识梳理(一)病句的类型1、常见六种病句(1)搭配不当(2)语序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不合逻辑(5)句式杂糅(6)表意不明(二)专项讲解(1)主要类型:语序不当语序不当的几种主要类别①主客体颠倒1、在那个时候,报纸和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2、X熔基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谁不熟悉。
②多层定语语序不当3、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小总结一般顺序: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③多层状语语序不当4、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小总结一般顺序: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先时间后处所)③表X围的④表情态或程度的⑤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并列词语或短语、分句语序不当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6、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7、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
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⑤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8、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损失。
9、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跟踪练习]1、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2、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二、搭配不当主要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3、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4、面与两面搭配不当;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
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人教部编版4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4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练习(附答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训练一、反问句与XXX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指导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1.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_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_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4.这个胆瓶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_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7.难道你不能自己回家吗?_8.这难道不是你的?9.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_10.朝这个方向走,不是越走越远吗?_(二)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指导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删去“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无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练: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3、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4、你们没看见过如许的总理。
__5、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_6、这潮湿酷寒的地面不能睡。
7、我们是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纪律。
_8、那僻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二、把下列句子分别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2)大风卷起的灰尘遮住了我的_视线。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XXX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三、缩句方法指导:1、缩句原则:保留愿意。
2、删掉“在……中(上……)”等表示时间、地址、方向、环境的词。
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句子专项训练(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句子专项训练(含解析)一、语言表达1.按要求完成句子。
(1)屋檐下的小燕子焦急地等待着在外觅食的燕妈妈。
(缩句)(2)靠什么提高语文成绩呢?靠的是不断地阅读。
(照样子,写句子)(3)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仿写句子)(4)那些桔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仿写)金秋十月,桂花香得 , 闻着 。
(5)过了一会儿,星星一眨眼的工夫就从云层里钻出来了。
(修改病句)(6)逐渐 顿时 流淌 传说 生机勃勃 悄无声息 明亮(选择几个词语写一句话)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选一种心情,仿照示例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例:害怕——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2)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写比喻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苹果________。
②写拟人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苹果________。
(3)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甩到了半空中。
(简要说说句子的主要意思)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天色顿时..暗下来,外婆让我赶紧回家避雨,(用加点一词造句)(2)现在我又看到了那亲切的笑脸和那熟悉的乡音。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照样子,写句子)老师为什么这么高兴呢?________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们应该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改为反问句:________改为设问句:________(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早晨,我到学校举行联欢会。
走在路上,我呼吸着青新的空气。
到学校后不久,联欢会就开始了。
表演完精彩的节目,对我四年级的合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风真大。
眨眼间,路边的广告牌被刮得东倒西歪,地上的干草落叶被刮得到处飞舞,大粒的沙石生气地敲打着玻璃窗,真有天昏地暗的架势。
陈述句讲解及专练

陈述句详细讲解Hello , boys and girls!大家都知道,陈述句家族的职责是用来叙述一个事实。
其特点是句末用句号".",朗读时通常用降调"↘"。
陈述句家族中有"两兄弟":老大是肯定句,老二是否定句。
老大肯定句,对人对事都持有肯定的态度,常说的三句话是:1.I am Tom.我是汤姆。
〔系动词be型〕2.I have an apple.我有一个苹果。
〔have/has(有)动词型〕3.I like playing football.我喜欢踢足球。
〔实义动词型〕4.I can cook the meals.我会做菜。
〔情态动词型〕老二否定句,对人对事总是持有否定的态度,和大哥肯定句唱反调。
老二常把大哥的话加上"不"字,不信,请听:1.I am not Tom.我不是汤姆。
2.I have not an apple.我没有苹果。
3.I don't like playing football.我不喜欢踢足球。
4.I can’ t cook the meals.我不会做菜.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对这"两兄弟"有所了解了吧!但是关于这"两兄弟"的学问还有许多,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与它们还会见面,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留意哟。
专项训练改错:1、I’ m is a student.2、He is go to school at 7:00.3、I can playing football .照样子改写句子e.g. I am a girl.I am not a girl.1. Mr Wang has some story books.2. Bonnie likes to eat bones and fish.3. They will give a party this weekend.4. Dick went to the park last weekend.5. I must speak English everyday.e.g. She can’t run fast.She can run fast.1. We don’t want to leave here.2. I haven’t got a new mp3, either.3. He won’t go to Beijing tomorrow.4. The baby can’t walk or speak.5. There aren’t any biscuits in the box.e.g. I haven’t any water to drink.I have no water to drink.1. All of the children can’t dive.2. I won’t do that forever.3. There is not anything for you.4. He hasn’t any milk.5. There is not any time left.根据已学时态翻译句子一般现在时肯定句1. be动词:主语+be(am,is,are)+其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专项训练缩句知识点: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缩句应注意的地方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训练题: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10、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1、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12、汉丞相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修改病句知识点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畅,意思表达不清楚甚至错误的句子。
学会修改病句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改的技巧?首先,要了解病句的类型然后才能有针对方案:1、病句成因⑴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⑵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⑶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⑷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⑸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⑹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⑺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⑻此外比喻比拟不当,只代不明2、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时要找出了病因,就能“对症下药”。
常用的方法是:一读,二找,三改,四确定。
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原意要保,改动要小,改法要巧。
同学们修改病句有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体现了三种水平。
下面举例说明。
病句:同学们都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第一种改法:把“良好习惯”改为“信心”,这种改法改掉了“树立”和“习惯”搭配不当的毛病,却出现了“爱护公共财物”和“信心”搭配不当的新毛病。
第二种改法:把全文改为“同学都爱护财物”。
这样语句通顺了,但是删去太多,使原句中强调“良好习惯”这个意思没有了。
第三种改法:把“树立起”改为“养成”。
这种改法既改了毛病,又保持了原意。
修改病句训练题:1、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
2、老师渐渐放慢了进度。
3、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4、哥白尼敢于批判和有勇气怀疑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5、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6、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7、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却不该错过。
8、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9、小强和小明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10、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11、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12.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13、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4.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关系到学校的荣誉。
15、看了这次展览,使我有很多感想。
16、只有社会主义,就能救中国。
17、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转述句知识点:转述句中人称变换有规可循归纳起来,转述句中的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改成: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
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例句1、妈妈对小花说:”今天我回家会晚一点.”改:妈妈告诉小花,她今天回家会晚一点例句2、姐姐对明明说:”作业写完了吗?”改:姐姐问明明,他作业写完没.转述句训练题:把下面的句子换成第三称转述1. 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 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 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 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 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 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8. 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9. 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10.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1. 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12. 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13.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14. 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你!”15. 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双重否定句知识点:双重否定从字面上就知道,加强了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
1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
包括有双重否定的句子就是双重否定句。
比如:(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词这句话的原句为:我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2)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
“不会不”就是双重否定词这句话的原句为:你一定知道这件事双重否定句有两种形式:1、由两个不构成。
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要强烈;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如果想改成反问,还要加上问号;在双重否定句中,有那么几个可以用:“不得不”“不能不”“难道”……“不”……“不可能不”“不会不”“怎么会”……“不”“不是不”等。
双重否定句训练题: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6、这是伟大的奇观。
7、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8、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