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纶耐久抗静电剂PED的应用研究
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

第34卷增■.20()6年5月塑料工业CHlNAPLASTlCSINDUSTRll-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李书娟,冯钠。
,张志永(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摘要:介绍了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特点,作用机理和目前的应用概况。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依赖性小,抗静电效果持久,无诱导期,不受擦拭和洗涤等条件影响。
高分子抗静电剂在基体树脂中形成网络结构,树脂中聚集的电荷通过形成的导电通路得以释放。
关键词:永久型;抗静电剂;渗滤网络ProgressiIIStudyofPermanentAntistaticAgentUShu.juan,FENGNa,ZHANGZhi—yong(Dept.ofcheIIlicalaIldMaterialEng.,DalianInstituteofLi曲tIndustry,Dalian116034,china)Abstract:TheantistaticmechanismaIld印plicationofpolymerantistaticagentsintroduced.f'olymeranti—staticagentshaVelittlerelationtorelatiVehumiditiy,mctionandwashing,andthepIDcessofantisticcouldpersistforlongtime.ThepolymerantistaticadditiVefon璐anetworkthmughoutthepolymermatrix,asresultthereareconductivepathwaysthmughthepolymer,overwhichbuilt-upchargecouldbegmunded.Keywrords:Pe姗a11en£;AntistaticAgent;PercolationNetwork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和使用中易产生静电积累,从而造成静电吸尘、静电放电等不良现象。
耐久抗静电剂Transtex FUN 6220的应用

耐久抗静电剂Transtex FUN 6220的应用相东旭;蒋鑫;何文栋;杨宗约【摘要】采用抗静电剂Transtex FUN 6220对涤纶织物进行耐久抗静电整理,研究了不同用量、整理工艺、交联剂类型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经过验证,Transtex FUN 6220用量80 g/L,交联剂TF-569H用量8 g/L,120℃预烘60 s,170℃定型60 s,洗10次,抗静电性能可达到A级.【期刊名称】《染整技术》【年(卷),期】2018(040)009【总页数】3页(P37-38,49)【关键词】耐久抗静电;涤纶;整理;交联剂【作者】相东旭;蒋鑫;何文栋;杨宗约【作者单位】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15;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15;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15;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2聚酯纤维不加抗静电剂时,标准状况下,体积电阻一般大于1013 Ω·cm,属绝缘材料;后加工时因摩擦可产生静电,造成集束困难,并常与工件发生缠绕;制成成品后易沾污吸尘,穿着时因放静电使人产生不舒服感,放电引起的一系列危害限制了其应用。
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纤维生产厂家一般选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耐久抗静电剂,根据纤维生产工艺的不同,一般分为共混法和表面处理法[1]。
其中,共混法生产工艺设备复杂、成本高,只有大型企业可以生产,而后期表面处理法灵活多变,普通印染厂都可以进行,适用范围广。
近年来,高端功能整理需求越来越多,耐久抗静电整理订单越来越多,对此,我们结合工厂实际,对耐久抗静电整理工艺及配套助剂进行探索,并达到很好性能。
1 实验1.1 材料及仪器材料:300 D×300 D涤纶里子布。
药品:耐久抗静电剂Transtex FUN 6220(成分为水性聚氨酯),交联剂TF-3912、TF-649C、TF-569H、TF-632、TF-694B,均为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锦纶用耐久性阻燃剂的合成与应用

锦纶用耐久性阻燃剂的合成与应用周向东;陈迎春;蒲泽佳;孙兵【摘要】以己二酸(AA)和己二胺(HAD)合成初始单体(PA66);以五氧化二磷和硫脲(TU)合成阻燃单体( FR) ,FR与PA66缩合而成的阻燃剂( PA-FR)含酰胺链段,能与锦纶纤维形成共晶而提高织物阻燃的耐洗性. 通过红外光谱( FT-IR)、核磁共振谱( NMR)、热性能( TG-DTA)及X-射线多晶衍射( XRD)表征该阻燃剂的结构和性能,并将阻燃剂用于锦纶织物的阻燃整理,整理后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30.4%,损毁炭长为7.1cm,续燃时间为3.2s,阴燃时间为0s;水洗50次后,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26.8%,损毁炭长为9.4cm,续燃时间为5.0s,阴燃时间为0s,表明该阻燃剂对锦纶织物具有较耐洗的阻燃效果.【期刊名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6(033)001【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阻燃整理;合成;共晶;锦纶【作者】周向东;陈迎春;蒲泽佳;孙兵【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4.248锦纶,俗称尼龙,是世界上合成较早的纤维品种。
锦纶纤维具有耐磨性好、吸湿性好、回弹性高、染色性优良等特点[1-3]。
但是锦纶具有热性能不好、易燃烧、在燃烧中产生的熔融滴落物容易造成火势蔓延的缺点,从而导致了其被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
目前,应用于锦纶的阻燃剂较少,这与锦纶本身结构有关,阻燃剂和织物结合起来相对较难,使得吸附在织物表面的阻燃剂较少,并且耐洗性较差[4]。
涤纶和锦纶织物的防水抗静电同浴整理

本期特稿Special Feature42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 2018 No.4作者简介:王 景,女,1984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助剂的研发和应用工作。
作者单位:广东德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文 | 王 景 吴 涛 刘士良 邓东海摘要:针对涤纶织物和锦纶织物的防水抗静电整理,文章使用抗静电剂DM -3724和防水剂9033对织物进行同浴防水抗静电整理,探讨防水效果和抗静电效果的相互影响。
实验表明,随着抗静电剂用量的增加,防水效果有变差的趋势,而且在涤纶织物上的表现更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防水剂用量的增加,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效果逐渐提升,而锦纶织物的抗静电效果逐渐下降。
通过调整防水剂和抗静电剂用量,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防水和抗静电效果,实现防水抗静电同浴整理。
关键词:防水整理;抗静电整理;涤纶织物;锦纶织物中图分类号:TS195.5 文献标志码:B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ter-repellent and anti-static finish of polyester fabrics and polyamide fabrics. The fabrics were finished by using antistatic agent DM-3724 and waterproof agent 9033 in one bath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waterproof effect and antistatic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proof effect tends to be weak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age of antistatic agent, especially occurs in polyester fabric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age of waterproof agent, the antistatic effect of polyester fabrics gradually improved, while the polyamide fabrics was opposite. Water-repellent and anti-static one-bath process could endow the fabrics with good waterproof effect and antistatic effect, through adjusting dosage of the agents.Key words: water-repellent finish; antistatic finish; polyester fabric; polyamide fabric涤纶和锦纶织物的防水抗静电同浴整理合成纤维分子中缺少亲水基团,吸湿性差,经接触或摩擦后,易产生静电,严重影响穿着舒适性,并在生活中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研究及应用探索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研究及应用探索引言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纺织品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静电性能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研究进行探索,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1. 静电的基本原理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带电不平衡引起的现象。
当物体表面带正电荷过多或带负电荷过多时,就会发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与摩擦、摩擦电荷的传递以及电荷的积累密切相关。
在纺织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纤维的摩擦和电荷的传递,容易产生静电现象。
2.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研究方法2.1 表面电阻法2.1.1 原理表面电阻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纺织品表面电阻来评估纺织品的导电能力,从而判断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2.1.2 实验步骤1.准备纺织品样品和表面电阻计。
2.将纺织品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
3.将电极与纺织品样品的表面接触。
4.打开电阻计,测量纺织品样品的表面电阻。
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2.2 电荷消散法2.2.1 原理电荷消散法是另一种用于评价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纺织品中电荷的变化情况来评估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2.2.2 实验步骤1.准备纺织品样品和电荷计。
2.将纺织品样品悬挂起来,保证与地面的绝缘。
3.将电荷计与纺织品样品的表面接触。
4.打开电荷计,测量纺织品样品的电荷变化情况。
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提升方法3.1 增加纺织品的导电性能3.1.1 添加导电纤维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导电纤维,如金属纤维、导电纺织品,以提高纺织品的导电能力,从而增强其抗静电性能。
3.1.2 改善纤维的导电性能通过改变纤维的表面形态和成分,如表面涂覆导电剂、改变纤维的导电层等,可以改善纤维的导电性能,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3.2 增加纺织品的导电区域3.2.1 印花导电技术通过采用印花导电技术,可以在纺织品上形成导电图案,增加纺织品的导电区域,提高纺织品的导电能力,从而增强其抗静电性能。
锦纶基导电丝在防静电面料中镶嵌的合理性设计与评价

1镶嵌式导电丝在防静电面料中的应用现状2020年以来,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1]与应用日渐增多,安全、生态、环保、个性化、舒适等是纺织面料研制的新趋势,功能性面料开发尤为重要。
特殊工种,比如石油、化工、煤炭、加油站、电子等,火灾危险性大,静电放电造成的火灾隐患与事故多。
静电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会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如情绪,甚至可能引起爆炸,所以防静电面料的开发与应用尤为重要。
面料防静电有3种方式:(1)采用吸湿性抗静电剂对纤维或织物进行表面处理消除静电;(2)以金属或在表面涂导电物质制成导电纤维,加入织物中消除静电;(3)采用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消除静电。
前两种防静电效果持久性差、不耐水洗,与普通纤维混纺时抱合性差;第3种方式抗静电性能与耐久性均较好。
防静电面料目前采用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以包缠、并合加捻、网络等形式镶嵌于织物中,起到良好的抗静电效果。
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常见的有锦纶基导电纤维、涤纶基导电纤维两种。
锦纶的耐磨性是常见纤维中最好的,考虑到防静电面料的耐久性,一般采用锦纶基导电纤维(如图1所示)以包缠、并合加捻、网络摘要石油、化工、煤炭、加油站、电子等行业危电、放电造成的火灾隐患与事故多。
从安全、持久性、合理性的要求出发,开发功能性的防静电面料。
在纯棉、T/C、CVC 面料中按一定间距镶嵌锦纶基导电包覆纱,选用锦纶导电包覆纱进行防静电设计,防止出现经条、纬向横档疵点,并对锦纶基导电丝、防静电效果进行合理性评价。
关键词锦纶;导电纤维;防静电面料;疵点;设计评价中图分类号:TS941.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21)04-0046-04Reasonabl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nylon-basedconductive wire Inlaid in anti-static fabricAbstract There are many fire hazards and accidents caused by dangerous electricity and discharge in petroleum,chemical industry,coal,gas station,electronics and other industries.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safety,durability and ratio-nality,functional anti-static fabrics are developed.Nylon based conductive coated yarn was embedded in pure cotton,T/C and CVC fabrics with certain spacing.Nylon conductive covering yarn was selected for anti-static design to prevent warp and weave-direction transverse defects,and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nylon based conductive wire and anti-static effect was carried out.Key words nylon;conductive fiber;anti-static fabric;defect;design evaluation锦纶基导电丝在防静电面料中镶嵌的合理性设计与评价收稿日期:2020-07-24作者简介:张茹(1979—),女,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抗静电剂在塑料制品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抗静电剂在塑料制品中的研究应用进展施明;杨育农;郑成【摘要】本文介绍了塑料抗静电剂的分类、研究应用的进展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The classifications of plastics antistatic agents wer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plastics antistatic agents wer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lastics antistatic agents were pointed out.【期刊名称】《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年(卷),期】2012(041)001【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塑料;抗静电剂;抗静电塑料【作者】施明;杨育农;郑成【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5;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科贸学院,广东广州5114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1塑料制品因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交通运输、电子电气等各个领域。
由于这种高绝缘特性,使其在应用中因摩擦、剥离过程而产生和积累电荷,给生产和应用带来很多隐患。
如何消除积聚在塑料制品表面的静电,以及防止其表面产生静电,已成为当今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
物体本身通常被认为是电中性的,当两种化学组成不同或者物理状态不同的材料接触、摩擦时,表面就会发生电荷再分配。
当两种物质重新分离后,每种材料上就会带上过量正或负电荷,这种形式产生的电荷就是静电。
很少的静电荷,就足以形成极高的静电压,当静电压大于500V时,就能发生火花放电。
由于静电吸引力,塑料制品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影响制品美观。
由于静电的影响,还会在塑料薄膜的制造过程中发生粘附。
另外,静电还会导致精密仪器失真、电子元件报废、办公室用机器中的误动作或存储器破坏等。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应用研究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应用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材料到医疗领域的应用。
然而,你是否曾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衣物贴身时产生的静电电击,或者在触摸某些织物时感受到静电的干扰?这些现象都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密切相关。
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纤维材料的特性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些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在摩擦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荷,而与之接触的物体则带上负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现象。
其次,环境条件也对静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在干燥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较低,电荷难以通过空气中的水分传导散失,使得静电更容易积累。
此外,织物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摩擦、拉伸等操作也会促使静电的产生。
那么,如何衡量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呢?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电阻测量法、电荷半衰期测量法和静电电压测量法等。
电阻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织物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来评估其导电性能,电阻值越低,导电性能越好,抗静电性能也就越强。
电荷半衰期测量法则是观察织物上的电荷在一定时间内衰减的速度,半衰期越短,说明电荷消散越快,抗静电性能越好。
静电电压测量法是直接测量织物在摩擦或接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压,电压值越低,抗静电性能越佳。
为了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在纤维制造阶段,可以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
例如,在合成纤维的聚合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使其在纤维内部均匀分布,从而提高纤维的导电性能。
也可以采用共聚的方法,将具有导电性能的单体与常规单体共聚,制备出具有抗静电性能的纤维。
在织物的后整理过程中,通过浸渍、涂层等方式将抗静电剂施加到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导电层,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此外,还可以将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或交织,利用导电纤维的导电性能来改善织物的整体抗静电性能。
具有良好抗静电性能的织物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工业中,抗静电织物被用于制作防静电工作服、无尘室用品等,以防止静电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纶耐久抗静电剂PED的应用研究洪加勇;吴明华;缪凯伦;周冰情【摘要】采用己二胺、己二酸和聚醚胺为原料,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通过缩聚反应合成一种聚醚聚酰胺共聚型抗静电整理剂PED,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表征了其分子结构,并将其应用于锦纶织物的抗静电整理.研究了整理剂PED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整理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整理工艺条件,测定了整理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锦纶抗静电整理剂PED整理工艺优化条件:整理剂PED用量20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50 s.整理织物表面比电阻和感应电压半衰期分别为3.7×107 Ω和1.26 s,30次水洗后分别为7.4×108Ω和6.11s.与市场上常用锦纶抗静电剂的整理效果进行比较得出,整理剂PED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耐洗性.【期刊名称】《浙江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5)005【总页数】5页(P663-667)【关键词】锦纶;聚醚胺;抗静电剂;电压半衰期【作者】洪加勇;吴明华;缪凯伦;周冰情【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310018;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浙江义乌3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7.9锦纶纤维是主要的纺织纤维之一,其纺织面料耐磨、质轻和弹性好,深受人们的喜爱,但锦纶结构中缺少亲水基团,同时锦纶纤维表面比电阻极大,其纺织品在加工和服用中易产生静电,影响锦纶纤维及其织物应用性能。
因此,锦纶纤维及其纺织品的抗静电整理日益受到重视[1-2]。
目前锦纶织物抗静电整理所用整理剂主要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和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类低分子类抗静电剂,这类抗静电剂均能赋予织物良好的抗静电性,但是,抗静电整理效果的耐洗性差,不能满足抗静电织物耐久性的要求[3-4]。
高分子抗静电剂具有良好抗静电性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耐洗涤性,因此,高分子抗静电剂已成为印染抗静电整理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5]。
涤纶织物高分子耐久抗静电剂已经在研究中取得不错的效果,生产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6],而锦纶织物耐久抗静电剂相关介绍与应用鲜有报道。
为了赋予锦纶织物持久耐洗的抗静电功能,本文以己二酸,己二胺和聚醚胺为原料,制备一种聚醚聚酰胺共聚型高分子抗静电整理剂PED,整理剂PED分子中聚酰胺链段与锦纶纤维结构相似,在高温焙烘时能嵌入锦纶纤维内部,而整理剂分子的聚醚链段暴露在纤维外层,赋予锦纶耐洗的抗静电功能。
本文对合成的整理剂PED进行了结构分析,对应用条件(整理剂PED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进行了优化,测定了整理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并与市场上常用的锦纶抗静电整理剂的整理效果进行了比较。
1.1 材料与仪器织物:锦纶平纹织物,经纬向密度为740×490根/10 cm。
实验试剂:己二酸、己二胺和次亚磷酸钠(均为分析纯);聚醚胺ED600(工业级,亨斯曼公司);高分子抗静电剂PRS(工业级,浙江日华化学有限公司);烷基磷酸酯抗静电剂ASA-300(工业级,成大(上海)化工有限公司)。
实验仪器:Vertex709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FTNMRDigital型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 BRUKER公司),YG401型织物感应式静电测试仪(宁波纺织仪器厂),LFY-406型织物表面比电阻测试仪(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1.2 整理剂PED的制备按照己二酸(AA)、己二胺(HDA)、聚醚胺ED600的物质的量比为5∶1∶4进行投料,分别称取14.6 g己二酸(AA)、2.32 g己二胺(HDA)、48 g聚醚胺ED600,依次加入配有回流冷凝器、搅拌器和N2保护的250 mL四口烧瓶中,升温至120 ℃,充分搅拌1 h,然后加入1.95 g的催化剂次亚磷酸钠(缩合单体总质量的3%),升温至240 ℃,在-0.1MPa的真空度下,缩聚反应3 h,关闭真空系统,卸真空,降温至190 ℃出料、冷却,产物即聚醚聚酰胺共聚型抗静电整理剂PED。
反应式如下:1.3 整理剂PED结构分析1.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采用Vertex709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单点全反射ATR法对整理剂PED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分辨率为6 cm-1,扫描频率为32 s-1。
1.3.2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采用FTNMR Digital型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测试,采用氘代氯仿(CDCl3)为溶剂,四甲基甲硅烷(TMS)为标准物质,将整理剂PED溶解在CDCl3配制成0.5%的溶液进行测试、分析。
1.4 整理剂PED整理工艺浸轧整理液(一浸一轧,室温)→烘干(100 ℃,4 min)→焙烘(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待测。
1.4.1 整理织物的表面比电阻及感应电压半衰期测试采用LFY-406型织物表面比电阻测试仪按GB/T 12014—2009标准测试织物的表面比电阻。
采用YG401织物感应式静电压测试仪按GB/T 12703—1991标准测试织物感应电压半衰期。
1.4.2 整理织物耐水洗性能测试采用AATCC 124—2011标准的方法对抗静电整理织物进行洗涤,根据洗涤前、后抗静电织物织物抗静电性比较,得出抗静电整理剂PED的耐洗性,水洗后抗静电性下降越少,则PED整理织物抗静电性的耐洗性越好。
2.1 整理剂PED的结构分析2.1.1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图1是整理剂PED与聚醚胺ED600的红外光谱对比分析图,从聚醚胺ED600的谱图中可以得出,3375 cm-1和1593 cm-1处是聚醚胺中伯氨基的特征吸收峰,1096 cm-1处是聚醚胺中聚醚(C-O-C)的特征吸收峰。
从整理剂PED的谱图可以得出,3300 cm-1和1548 cm-1处是整理剂PED中氨基的特征吸收峰,对比整理剂PED与聚醚胺ED600的谱图中氨基的特征吸收峰,可以看出,聚醚胺EED600中的伯氨基的吸收峰发生了平移,表明聚醚胺的伯氨基转化成了仲氨基。
此外1638cm-1处出现了羰基(C=O)的特征吸收峰,1096 cm-1处附近也出现了聚醚(C-O-C)的吸收峰,以上对整理剂PED和聚醚胺ED600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整理剂PED分子中存在酰胺基团(-CO-NH-)和聚醚基团(C-O-C),则整理剂PED可能是聚醚聚酰胺共聚物的结构。
2.1.2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在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核磁共振氢谱仪对PED的结构进行分析,图2是整理剂PED的1H-NMR谱图,图2中,a(δH(ppm):1.15),b(δH(ppm):1.25),g(δH(ppm):3.66)分别是聚醚链段中聚环氧丙烷中的次甲基、甲基、亚甲基的质子吸收峰;f(δH(ppm):3.44)是聚醚链段中聚环氧乙烷中的亚甲基的质子吸收峰;c(δH(ppm):1.63),d(δH(ppm):1.85),h(δH(ppm):3.76)分别是聚酰胺链段中己二胺单元中与酰胺键连接的碳原子以及相邻的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的质子吸收峰;c(δH(ppm):1.63),e(δH(ppm):1.63)为聚酰胺链段中己二酸单元中与酰胺键相连的α碳、β碳的质子吸收峰[7-8]。
结合整理剂PED的红外光谱和1H-NMR谱图分析,得出实验合成的整理剂PED 是聚醚聚酰胺共聚结构,与实验设计的分子结构相符。
2.2 整理剂PED整理工艺优化以整理剂PED对锦纶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采用浸轧整理工艺整理锦纶织物,探讨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整理织物抗静电性的影响。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采用织物表面比电阻和感应电压半衰期表示[9]。
根据抗静电织物的要求,当织物表面比电阻小于1011Ω时,织物具有较好抗静电性,表面比电阻越小,抗静电性越好。
感应电压半衰期是织物对感应到的静电压,衰减到感应静电压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感应电压半衰期越短,抗静电效果越好[10],感应电压半衰期小于10 s时,表示织物抗静电性较好,感应电压半衰期大于30 s时,表示织物抗静电性差或不具有抗静电性。
2.2.1 整理剂用量配制不同浓度的PED工作液,采用浸轧整理工艺整理锦纶织物,100 ℃烘干;170 ℃焙烘50 s,测试整理织物的表面比电阻以及感应电压半衰期,研究整理剂用量对整理织物表面比电阻及感应电压半衰期的影响,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随着整理剂PED用量的增大,整理织物的表面比电阻逐渐减小。
当整理剂用量10 g/L时,整理织物的表面比电阻为10.2×108 Ω,达到抗静电织物的要求;当整理剂用量20 g/L时,整理织物的表面比电阻为3.6×107 Ω,已较好达到抗电织物的要求;继续增大整理剂用量,整理织物的表面比电阻变化不明显,这与整理PED对锦纶纤维的强吸附性有关,当对锦纶织物进行整理时,由于锦纶整理剂中含有聚酰胺链段,与锦纶纤维结构相似,能对锦纶形成良好的吸附,并在纤维表面聚集形成亲水的膜,20 g/L时,整理剂PED在纤维表面已形成了致密的水膜,随着整理剂PED浓度增加,整理剂在纤维上成膜的厚度增加,但这对锦纶纤维整理效果的提高作用不大,所以整理织物的表面比电阻变化不明显。
不同用量整理剂PED整理的织物经10次水洗和30次水洗后,其表面比电阻均有所增大,但能保持在109 Ω数量级内,远小于抗静电织物对表面比电阻的要求(小于1011 Ω)。
与未整理织物比较,经整理剂PED整理的织物感应电压半衰期大幅减小。
当整理剂用量为10 g/L时,整理织物感应电压半衰期达到2.11 s;当整理剂用量为20g/L时,整理织物的感应电压半衰期为1.45 s;继续增加整理剂用量,整理织物的感应电压半衰期减小已不明显。
不同用量整理剂PED整理的织物经10次水洗和30次水洗后,其感应电压半衰期均有所增加,但依然保持在较小的时间范围内,满足抗静电织物的要求。
综上,整理剂PED的用量选择20 g/L为宜。
2.2.2 焙烘温度确定整理剂PED的用量为20 g/L,焙烘时间50 s,研究焙烘温度对整理织物感应电压半衰期的影响,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焙烘温度在150 ℃到170 ℃范围内,整理后织物的感应电压半衰期较小,且不同焙烘温度整理织物感应电压半衰期大小相差无几。
当温度大于170 ℃时,提高焙烘温度,整理织物感应电压半衰期逐渐增加,抗静电效果下降,这是由于随着焙烘温度增加,整理剂PED中的聚醚链段受热分解,使聚醚链段减少,导致整理织物对空气中水分的吸收减弱而使得整理效果下降[11]。
经10次水洗和30次水洗后,整理织物感应电压半衰期相对未洗涤整理织物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