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

合集下载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 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 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山东省小学生3年级国学经典

山东省小学生3年级国学经典

山东省小学生3年级国学经典
山东省小学生3年级国学经典篇目:一、《弟子规》;二、《三字经》;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论语》;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七、《孟子》;八、《陋室铭》刘禹锡(唐);
九、《劝学》荀子(战国);十、《伤仲永. 笠翁对韵二冬》;十一、《岳阳楼记. 笠翁对韵三江》。

小学国学课程是启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的综孩子合素质;课程针对当今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模式和接受水平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全新的国学启蒙教育;正如《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儿童时期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纯正善良无邪的品质,教导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

学习国学经典的好处:使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孩子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活跃的思维方式,是学习语言,形成自我意识,建立初步文化体系的最佳时机。

三年级国学经典选读指定篇目

三年级国学经典选读指定篇目

三上【10首(33-42)】3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南宋)陆游一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t āo 翻f ān 。

溪柴/火软/蛮m án 毡zh ān 暖,我与/狸l í奴n ú/不出门。

二僵ji ān ɡ卧/孤村/不自哀āi ,尚思/为国/戍sh ù轮台。

夜阑l án /卧w ò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②蛮毡:中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

③狸奴:猫的昵称。

④戍轮台:戍守边疆。

戍,守卫。

⑤夜阑:夜深。

⑥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⑦冰河:冰封的河流。

译文:一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

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二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34.游山西村(宋)陆游莫m ò笑/农家/腊l à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 ún。

山重/水复/疑y í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xi āo 鼓ɡǔ/追随su í/春社近,衣冠/简朴p ǔ/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k òu 门。

注释:①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②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1. 原文选段。

-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 学习要点:- 教导孩子要尊师敬友,注重礼仪修养。

- 通过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向孩子传递孝道和悌道(兄弟友爱)的重要性。

2. 背诵与记忆方法。

- 可以采用分段背诵的方式。

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比如先理解关于黄香和孔融故事的这两段。

- 制作简单的记忆卡片,一面写原文,一面写解释,随时复习。

3. 拓展阅读与故事。

- 除了黄香和孔融的故事,可以找更多古代孝子和悌道的故事,如闵子骞芦衣顺母的故事。

闵子骞的继母对他不好,冬天给他穿芦花做的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穿棉衣。

他父亲知道后要休妻,闵子骞却为继母求情,他的孝行感动了继母,后来继母对待他如同亲生儿子。

1. 原文选段。

-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 解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不要偷懒;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 学习要点:- 这是在教导孩子如何对待父母,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和孝顺的品德。

- 可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如听到父母叫自己时及时回应等。

2. 课堂活动建议。

-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模拟父母呼、命、教、责的场景,让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如何正确对待父母。

- 家庭作业:让孩子回家记录一周内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好与不好的情况,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改进。

3. 文化内涵挖掘。

一至三年级需掌握的国学经典名句

一至三年级需掌握的国学经典名句

一至三年级国学经典名句(一年级)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弟子规》【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

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4、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5、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弟子规》【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

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6、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眦《弟子规》【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7、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

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8、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弟子规》9、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初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10、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二年级)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三年级上册‎背诵篇目第一单元:1、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 (yǔ zhîu hï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â yíng zâ),辰宿列张 (chãn xiù liâ zhāng‎)。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馀成岁 (rùn yú chãng‎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yún tãng zhì yǔ),露结为霜 (lù jiã wãi shuān‎g)。

2、金生丽水 (jīn shēng‎lí shuǐ),玉出昆冈(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jiàn hào jù quâ),珠称夜光 (zhū chēng‎yâ guāng‎)。

果珍李柰(guǒ zhēn lǐ nài),菜重芥姜 (cài zhîng‎jiâ jiāng‎)。

海咸河淡(hǎi xián hã dàn),鳞潜羽翔 (lín qián yǔ xiáng‎)。

3、龙师火帝 (lïng shī huǒ dì),鸟官人皇 (niǎo guān rãn huáng‎)。

始制文字(shǐzh‎ì wãn zì ),乃服衣裳 (nǎi fú yī shāng‎)。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1. 《三字经》:这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包含了关于道德、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百家姓》: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姓氏的启蒙读物,通过介绍各种姓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

3. 《弟子规》:这是一本关于儿童品德教育的经典著作,强调了孝顺、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4. 《千字文》:这是一篇古代的启蒙读物,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很大帮助。

5. 古诗词:三年级上册可能会学习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悯农》等,以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该记住的国学经典名句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该记住的国学经典名句

【导语】语⽂⼀词很简单,就俩字!但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化底蕴!语⽂修养是⼀个漫长过程!区区⾥⾯的课程跟中华⽂化⽐那就是海底针!语⽂功底深厚的⼈,⽆论什么场合,什么话题,都可以出⼝成章!⼀个真正有⽂化修养的⼈说话听起来是很有韵味的。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1、⾔者⽆罪,闻者⾜戒。

(诗经⼤序) 2、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离) 3、⼈⽽⽆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 4、他⼭之⽯,可以攻⽟。

(诗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不义必⾃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患。

(左传) 11、最新的国学经典名句⼤全:⼈⾮圣贤,孰能⽆过?过⽽能改,善莫⼤焉。

(左传) 12、知⼈者智,⾃知者明。

(⽼⼦) 13、信⾔不美,美⾔不信。

(⽼⼦)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15、合抱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 16、敏⽽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颜渊) 18、⼯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坦荡荡,⼩⼈长戚戚。

(论语述⽽)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罕) 21、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罕) 23、⼈谁⽆过?过⽽能改,善莫⼤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正,不令⽽⾏;其⾝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路) 27、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述⽽) 28、⼤道之⾏,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不预则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篇一: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年级: 三年级主备人: 张海燕 1、礼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经典引入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 范读,带读《礼》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 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1(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经典引入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 范读,带读《乐》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 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2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2、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通过辅助模块北辰知识的讲解,引入对第一则的讲解。

(二) 识字诵读,带读《为政以德》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3(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4、为政之法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的为政主张。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举出几个孔子为政的主张,理解欲速则不达身正,不令而行包含的道理。

3、知道千乘之国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感受孔子的为政主张。

2、简单了解孔子为政的主张、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的千乘之国的文化知识的讲解,引入对第一则的讲解。

(二) 识字诵读,带读《为政之法》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4(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5、圣人之治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对圣王的赞扬和推崇。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知道尧舜禹的故事和孔子对他们的评价。

3、能简单讲解禅让制。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圣人功德。

2、了解孔子对古代圣王的态度,知道尧舜禹的故事。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新课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的《禅让》的故事讲解引出课文。

(二) 识字诵读,带读《圣人之治》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 朗读。

5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6、论《诗》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诗》的态度,并背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句。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经》的内容物质和学习意义。

3、初步了解《诗》三百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知道学习《诗经》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日积月累部分诗三百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

(二) 识字诵读,带读《论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62. 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7、子以四教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育读中感受文言文简洁、精当的特征。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提倡的几项学习内容。

3、对古代六艺有初步认识,能说出功亏一篑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体会孔子的教学特征。

2、了解孔子要求弟子学习的内容,熟悉六艺知识。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日积月累部分六艺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

(二) 识字诵读,带读《子以四教》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72. 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8、学而不厌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几种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指出这些内容对自己的启发。

3、能简单讲出孔子学琴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朴素、言近旨远的特征。

2、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习的态度,然后开始讲解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引出新课。

(二) 识字诵读,带读《学而不厌》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8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9、学而时习之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背诵课文后的古诗。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温习之间的关系。

3、能简单讲述推敲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感。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视频引入新课用奥运会开幕式有朋自远方来的歌舞视频引出新课。

(二) 识字诵读,带读《学而时习之》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9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0、有教无类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读准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2、能根据教师讲解和课文注释说出课文大概意思,能列举出孔子的几种教学精神。

3、能说出至少一点读书的乐趣,简单了解周代送礼的风俗。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熟练诵读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孔子的教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讨论谈话,引入新课本课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 如果你们是教师,你们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呢,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问题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由此进入今天的主题。

(二) 识字诵读,带读《有教无类》 1、让学生试着自10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1、立志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知道孔子、子路、颜渊的理想,能说一说自己理想。

3、知道几种年龄称谓。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人物的特征。

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知道几种年龄称谓。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讨论谈话,引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的导入。

(二) 识字诵读,带读《立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11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 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2、侍坐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简单说出文中不同人物的志向及孔子对不同志向的态度。

3、知道古代宗庙的意义,能简单说出吴钩、凌烟阁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把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讨论谈话,引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的导入。

12(二) 识字诵读,带读《侍坐》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 内容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