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老师

合集下载

《爸爸的老师》教学设计

《爸爸的老师》教学设计

《爸爸的老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爸爸的老师》。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儿时拜访父亲小学时的老师——一辆平板车上的老师的感人故事,反映了这位老师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责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敬爱”、“博学”等词语造句。

3. 了解作者回忆儿时拜访父亲小学时的老师的故事,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事业的忠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敬爱”、“博学”等词语造句。

理解作者回忆儿时拜访父亲小学时的老师的故事,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事业的忠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老师,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从而导入新课《爸爸的老师》。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事业的忠诚。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回忆儿时拜访父亲小学时的老师的故事,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事业的忠诚。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用“敬爱”、“博学”等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爸爸的老师敬爱的老师博学的老师关爱学生忠诚教育事业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 用“敬爱”、“博学”等词语造句。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尊敬的老师的故事。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爸爸的老师》是一部令人感动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父亲和他的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小说以一个父亲的视角展现了老师的伟大和父爱的伟大。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父爱的伟大,更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重要性。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深厚的爱。

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在为他的成长和学习付出着。

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老师不仅教会了他知识,更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

在他心中,老师是一位伟大的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小说中,父亲回忆起了自己的老师,这位老师对他的影响深远。

老师不仅教会了他知识,还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

在他的记忆中,老师是一位充满智慧和爱心的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父亲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用自己的行动向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充满了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父爱的伟大。

在这个故事中,父亲和老师之间的感情让人感动不已。

父亲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用自己的行动向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充满了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重要性。

父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他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

而老师也是一样,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是无私的,他们愿意为学生付出一切。

在这个故事中,父亲和老师之间的感情让人感动不已。

他们的爱和付出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老师的伟大和父爱的伟大。

父亲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用自己的行动向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充满了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在这个故事中,父亲和老师之间的感情让人感动不已。

他们的爱和付出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重要性。

《爸爸的老师》这部小说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重要性。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爸爸的老师》是蔡文胜所著的一本成长类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学生长大成人的故事,通过主人公与他的父亲关系的描写,展现了父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虎,他是一个普通中学生,成绩中等,生活平淡。

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虽然没有多少名气,但是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小虎的父亲为人正直善良,重视教育,对小虎的成长充满关爱和引导。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因此,父亲在小虎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展开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育游戏”。

在小虎读书的过程中,父亲为他布置了许多自主学习的任务,要求他独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自己完成科学实验等等。

父亲希望通过这些任务,培养小虎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一开始小虎觉得这些任务很繁琐,但是在实践中,他逐渐体会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能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成长。

这些任务让小虎在困难面前勇于迎接挑战,坚持不懈,不断超越自己,这也成为他之后走向成功的关键。

还有一个重要的情节是,在小虎准备参加一次学科竞赛的时候,父亲从来没有给过他什么特殊照顾。

父亲告诉他:考试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

父亲在小虎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学习和解题的技巧,但是并没有为他准备特殊的习题集。

小虎心有不甘,觉得自己参赛的机会很渺茫,但是父亲却坚信他能够做到。

在竞赛的前一天晚上,小虎焦虑地躺在床上。

他看到父亲的办公室灯还亮着,于是,他决定去找父亲寻求支持和鼓励。

父亲鼓励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告诉他自己一直相信他,不愿意给他压力。

小虎在父亲的支持下,心里有了底气,参赛时表现出色,最终考取了全校第一名。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重要。

父亲不仅仅是小虎的老师,更是他最亲近的伙伴和引路人。

父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了小虎许多为人处世和成长的经验。

他告诉小虎,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的机会。

爸爸的老师优秀作文

爸爸的老师优秀作文

爸爸的老师优秀作文•相关推荐爸爸的老师优秀作文(精选2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爸爸的老师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爸爸的老师优秀作文篇1爸爸经常对我提起他的启蒙老师,而且每当提起的时候总是赞不绝口。

可他的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至今还没有见过一面。

机会终于到来了。

爸爸借"教师节"请他的老师来我们家作客。

也许是为了让他的老师知道自己如何教子有方的吧,因此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

例如我的一举一动都有标准,一言一语也作了规定。

爸爸就像个导演,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这样那样,也够叫人扫兴的,人还没见上面,这头上倒套满了"紧箍咒"。

我的第一个任务是陪爷爷在门口接客。

我正等得心急,忽然爷爷指着远处一个矮胖的老头对我说:"那个穿一身灰的人就是你爸爸的老师。

"我随着惊叫一声:"来了!"爸爸一边急匆匆地出门迎接一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这才又想了头上的"紧箍咒"。

爸爸陪老师喝酒,谈天。

我按爸爸事先的布置,轻手轻脚地过去给老师斟酒,并不时地偷偷打量着这位老人。

看着他那喝酒的痛快劲,还真看不出他比我爷爷的知识渊博了多少。

他放下杯上下打量着我,连声夸我聪明,懂礼貌,有出息。

爸爸得意极了,不过脸上却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教训我:"我的老师学识渊博,他永远是我的老师。

"我只得不住地点头应着,心里却在想:"这些你都说过多少遍了,还嗦个啥"爸爸又接着说道:"他是我的老师,也就是你的老师,你有不懂的只管向老师请教就是了。

"你甭说,我还真有个问题一直憋在心里不明白呢,今天可算叫你说巧了。

于是,我马上插嘴说:"老师,我问你,以前我听老师说凤凰落下的地方就有宝贝,可老师还说过,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凤凰。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爸爸的老师》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通过对教育、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个家庭中的教育问题。

小说以父亲的老师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变迁,以及父子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部小说中,鲁迅通过对父亲的老师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教育现状和家庭教育的问题,引起了读者对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

小说以父亲的老师为主线,通过对他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教育现状。

父亲的老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也要求严格,以至于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教育方式是极其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他的教育方式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教育现状。

父亲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同时也对自己要求严格,他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教育的热爱,让人深受感动。

他的教育方式虽然严格,但却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的热爱。

他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些极端,但却是出于对学生的好意和对教育的热爱。

小说中还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问题。

父亲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虽然严格,但却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的热爱。

他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些极端,但却是出于对学生的好意和对教育的热爱。

这种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的热爱,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东西。

父亲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影响了父亲的成长和教育观念,也影响了整个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亲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父亲的老师的描写,鲁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教育现状和家庭教育的问题,引起了读者对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对父亲的老师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教育现状。

他通过对父亲的老师的描写,反映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爸爸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爸爸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课文《爸爸的老师》的基本内容和生字词。
b.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c.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和师生情谊,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2.教学难点:
a.对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和文章结构的理解。
b.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理解能力。
4.学生互相交流练习心得,分享解题技巧,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家庭亲情和师生情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敬老师、关爱家人。
四、朗读与表达(5分钟)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五、游戏与拓展(10分钟)
1.教师设计相关游戏,如“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接龙”等,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我心中的老师”、“我和爸爸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表达、合作等方面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b.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a.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b.鼓励学生参加课后阅读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爸爸的老师的课文。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你们知道爸爸小时候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了解爸爸的老师吧!”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爸爸的老师是一位有爱心、有耐心的老师。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学会尊敬老师和感恩。

3.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学会尊敬老师和感恩。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

2.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爸爸的老师》故事文本、PPT、黑板、粉笔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尊敬老师的课文或故事。

2.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吗?Step 2: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本节课的故事《爸爸的老师》。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爸爸的老师有哪些优秀品质。

Step 3:故事讲解(10分钟)1. 逐段讲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解爸爸的老师的优秀品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爸爸的老师能够成为优秀的老师?Step 4: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成为像爸爸的老师那样的优秀老师。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爸爸的老师》。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成为优秀老师的感想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尊敬老师和感恩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故事复述:评估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3. 感想文章:评估学生在文章中对成为优秀老师的理解和想法。

4.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讲述故事的情况。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爸爸的老师》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爸爸的老师》,了解作者对爸爸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品质。

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老师》文本。

2. 相关图片或多媒体素材。

3. 教学卡片。

4. 学习小组分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爸爸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阅读课文,讨论每段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尊敬爸爸的老师?(2)全班交流: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5. 情感体验(1)学生讲述自己尊敬长辈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 思考如何尊敬长辈,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尊敬长辈方面的表现。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尊敬长辈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爸爸的老师设计者:虹口区飞虹路小学齐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读准“新、劲、眨、叮、咛、强、她、绩、虽、曾”10个生字的字音。

并结合课文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

能说出词语“严厉、教育、同意”的近义词。

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和记忆“新、劲、绩、虽、曾”。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不同语气。

3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交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 能读准生字“新、劲、叮、咛、强、曾”的字音。

2 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两遍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问的,精通数学的人。

)2 我和爸爸去看了爸爸的老师,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

读课题。

说明:通过谈话引入课文,意在让学生对爸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听范读。

思考:是什么让“我”觉得新鲜?是什么让我觉得稀奇?出示卡片:新鲜学习生字:新读词语。

2初读课文。

1 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开火车朗读交流。

教师正音。

2 第二遍读,带问题读。

要求:再仔细读读,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朗读、思考。

交流。

(新鲜:课文第2-7段内容。

稀奇:课文第8-13段内容。

)说明:这一环节有两次读的要求,每次要求各不相同。

第一遍读,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让学生在实践中正音、识字,自主地学习。

第二遍读要求带问题读,通过有目的的再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课文第2-7段。

1 爸爸那么有学问,怎么还有老师?真让我觉得新鲜。

指导朗读:我的爸爸还有老师?你说多么新鲜!(看清楚标点符号,把句子读好。

)我一个劲求我爸爸,带我去看看他。

(读准生字:劲书空)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学习生字:强2 看我一定要去见老师,爸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读句子:我的爸爸眼睛一眨,对我说道:“嗯,好吧!”可是爸爸临走以前,对我反复叮咛,要我注意这个那个,我当然都答应。

学习生字:眨叮咛爸爸会叮咛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因为爸爸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很尊敬老师。

)说明: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随文识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过渡:这多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是爸爸的老师,所以认为他应该是——出示:他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的学问。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1 那我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读课文第8-12段。

学生交流。

(是一位教一年级的女老师。

)学习生字:她(女字旁,表示女性。

)如果鞠躬的是我,那还——不算稀奇,现在鞠躬的是爸爸,我觉得——非常稀奇。

2 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分角色朗读老师和爸爸的对话。

3 引读最后一段。

(四)延伸拓展。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有许多老师曾经教育过我们,帮助过我们,你还记得他们吗?你有没有回去看过他们?学生交流。

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帮住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通过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游戏巩固我们在幼儿园里玩起了游戏——找朋友:在课文中找一个与带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今天我和小明打架了,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同学。

()我请爸爸陪我到书城去买书,爸爸同意了。

()(六)指导书写。

在田字格中描、写5个生字,要特别注意“曾”,上半部分要写得宽、扁,下半部分要写得瘦、长。

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笔画顺序,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说课要点1、说教材《爸爸的老师》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实验修订本)二年级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交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诗歌通俗易懂,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适合通过反复朗读来学习的课文。

2、说学情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能够自主地进行开篇阅读,虽然所读内容还不是很丰富,但他们已经能从阅读中品尝快乐。

尤其是一些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短小篇目,更是显得兴趣昂然。

而《爸爸的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儿童诗。

它简练,压韵,且富有童趣,他们很容易地就能读出、读熟。

并且能边读边思,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集中、明确、适切的原则,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详见教学设计)课文的学习以随文识字为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在知识点上强调文中标点符号的准确应用。

4、说教法在整堂课中,我始终贯彻一条教学方法,即以学定教。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自主地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与幽默,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敏锐里,最终也能实实在在的落实教改的阅读精神。

师生在一种平等对话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更融洽。

5、说学法以读带思,自主阅读是新教材符合新教材教学理念的。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思,联系自己实际生活,说出自己的体会。

从不会说、不敢说,到争着说、有创意地说,从而了解到只有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才能脱口而出,在这段路程中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的摸索和体会。

6、说实施上课一开始,我采用自由谈话方式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我”的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跟据句子提示,个抒己见,得出结论:爸爸是一个有学问的数学家。

然后,由教师对课文进行范读,抓住“新鲜”“稀奇”这两个词语,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听了范读后,学生大致了解整篇课文讲些什么,但要让他们直接回答问题,则有一定难度,因此让问题滞后,请他们再读课文。

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读,指名读,教师纠正。

同时要求带问题仔细听。

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爸爸的老师和我完全想的不一样,爸爸的老师原来就是我的老师。

第三遍读,细细品味,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新鲜——稀奇。

在朗读中,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三遍朗读各有要求,有易至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自读自悟。

同时在读文过程中,巧妙的穿插识字教学,有张有弛,在不破坏课堂整体性的基础上,完成生字教学。

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实录片段(朗读教学片段)在指名朗读课文第2-7段后,黑板上出示了三句话。

我的爸爸还有老师?你说多么新鲜!我一个劲求我爸爸,带我去看看他。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师:要读好这段内容,首先要读好这几句话。

自己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后,一些孩子举起了手。

生1:我发现他们有各种各样标点符号都不一样。

生2:有句号,问号,感叹号。

师:对啊,句子有不同的标点,读出来的语气、感情都不一样。

你觉得你读哪句最拿手,读给大家听。

教师选一个学生朗读。

生3读第一句,读得非常夸张,孩子们都笑了。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好奇心也被你勾出来。

又再指两名学生读。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在被调动了起来。

师:你还想读哪句?一名学生读第三句。

师:你说地真有道理,我也觉得是一位老数学家。

又请一位学生读第三句。

师:有没有同学想读第二句?一名学生朗读。

师:看,一句简简单单的句子,这位同学把它读的多好。

因为他读时注意了这个词——一个劲。

“劲”是生字,拼一拼。

学生开火车拼读生字词语。

师:谁能学着他的样子,再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这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我真想快点见到这位长着白胡子的老数学家啊!教学反思有声有色的朗读《爸爸的老师》是一篇老课文,记得我小时候就学过。

再读这首有趣的文章,依然觉得受益非浅,内容浅显,充满童趣,同时有不失教育意义。

在课堂中,孩子们有声有色地朗读,让整堂课生机勃勃。

郑板桥有句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简简单单的读就把孩子深深吸引住了。

当然读不能没有层次,没有目的,也不能傻读,要在读中悟出些什么。

孩子们通过读,知道了“我”是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知道了“我”从爸爸身上看到了尊敬师长的好品德,知道了要尊敬每一个给过你帮助的老师……朗读,给了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的思维放飞。

教学案例七嘴八舌“忆当年”人人都去过幼儿园,但是不是都记得自己的老师?在拓展说话联系中,我发现,虽然孩子们的年纪不大,可他们对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小王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告诉我们在幼儿园时他很调皮,老师经常会批评他,但他知道老师是很爱护他的。

有一次,他从滑梯上摔下来,跌破了头,老师抱着他去看医生,还买很多好吃的给他吃。

所以,他很喜欢老师,有时放学早,他还会去幼儿园看老师。

小周也说起他看老师的经历,老师们不仅拿出他的照片和他开玩笑,还让他和小弟弟小妹妹们玩。

话匣子一打开,孩子都抢着说,有的说老师教他弹琴,有的说老师睡觉的时候帮他盖被子……看到孩子争先恐后的样子和绯红的脸蛋,我想,这节课在他们的脑海里会印象深刻,不必我归纳总结,尊敬师长这一传统美德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训练材料一、基础题1、默写词语。

学问数学答应意思虽然2、读词语。

使劲新奇强大她们眨眼叮咛如果成绩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的.确(de dí)胡子长.(cháng zhǎng)答.应(dā dá)回答.(dā dá)教导(jiāo jiào)教.数学(jiāo jiào)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成绩成果这次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

他的研究()获得了专家的好评。

稀奇好奇调皮大王小王竟然乖乖地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响,这可真()。

我从窗外()地向里面看。

5 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你猜这次考试谁得了第一名()我的小狗不但能表演转圈()还能帮我拿报纸呢()我的爸爸是一位数学家()二、拓展题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老师曾经教导过你,谁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用三、四完整的句子,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