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学生版

合集下载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学生版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学生版

微主题: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整理整合:高三语文组(一)树木类1.松柏——傲霜斗雪的典范。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竹子——君子正直、坚贞的品德修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杨柳——留客、送别之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芭蕉——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葛胜冲《点绛唇》)6.折桂——科举及第。

温庭筠“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7.怀桔——孝顺双亲。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8.桑梓——故乡。

毛泽东《赠父亲》:“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2.黄叶——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3.采薇——①隐居生活。

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

”②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5.芳草——①香草。

屈原以香草自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②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6.落花——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菊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8.梅花——冰清玉洁、坚韧不屈。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9.莲——“怜”表达爱情。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0.咏絮——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古诗鉴赏--意境意象

古诗鉴赏--意境意象

意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解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 读 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其他类—风、烟、霜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其他类—人造物象类
舟、湖、长亭、灞(bà)陵(桥)、镜、灯(烛、蜡、 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 之情。 杜甫《夔(kuí)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 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 镜,斑斑白丝鬓。” 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意 士。

的 特 定 意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 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 品格的追求。

花草类




象 的 特
浮 云



花草类—菊花
浮萍:漂泊不定。
意 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的 (文天祥《过零丁洋》)
特 浮云:漂泊不定,喻游子。
2、花草类
意 象 的 特 定 意 义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象 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
的 特
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 折,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 等。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画面 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营造了一种雄阔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鉴赏诗歌形象的意象意境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鉴赏诗歌形象的意象意境篇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情 感
鉴 赏

之 意


意 境
同烈色寂活的代凄意泼情 表 凉象感 着, 。色体 冷积 客彩验 漠极观的诚实,低向物。冷沉上象一暖原般, ,传诚信:本暖意 消递是色气极着没预丰颓诗有示发唐人情着;,何 为感热不冷孤
倾之着向我色的之”《 现 代 汉色, 后往便诗往蕴人守信用更涵让鲜了客明观丰体事富现物情在感“某皆。些诗着诚描人我 写向色景彩物语 词 典 》。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信 ?倾
导 古 代
: 了主体思想感情实和审美理想的。如:王
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为闻
诗 歌 鉴 赏 之
人 这 山 染语了”首响一“绝《 现 代 汉。种返句/清景返通幽”景“、过守信用入深静描深谧林林述的”,性气、/氛“复的青 ,照意苔 其青象中”苔“上渗等诚。透渲空”
意 象 意 境
了 入诗作的者语 词 典 》审追美求情自趣然。。美的思想感情和以画信 ?意




典 》

5
———
·
高 考 专
意 题
辅 导
象 古

解 诗

读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因此,鉴赏诚具体作信品的时候何,
只有抓住作实品的意:象,以及意
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为现
的情《调,意守象的社会意义和感
染的诗作现 代 汉词用作,品才信用。能真正地鉴赏古诚代




典 》

6
———
·


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
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3.利用古诗文教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 清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 学海洋中的点滴,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巧妙利用这
在。如何傲。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
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 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 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 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
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 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2.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
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
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 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 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 态度。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 化正在消失,而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 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很少了 解自已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砖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 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 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 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 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 怎么样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新课标部编版人教版中小学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之意象意境(完整精品教学课件)

新课标部编版人教版中小学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之意象意境(完整精品教学课件)

三、方法点拨
(三)答题步骤
这首诗选用了xxx、xxx、xxx意象,描绘了一幅xxx的画面,营造了xxx的氛围(意 境),表达了诗人xxx的感情。(这一意象的作用是:①……;②……;③……。)
例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次石湖书扇韵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阔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有门。 答:示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意境清幽恬静,体现了 主人高雅的情趣(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示例二:诗中选用了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的景物:小桥、流水、村庄、绿岸、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 江南水乡图,意境清幽恬静。体现了主人高雅的情趣(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
一、知识概述
3.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意境:组成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二、意象分类
分类
意义
例句
杨柳:“柳”与“留”谐音,借以表达 依依惜别的深情。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 表现了词人对恋人的怀念。
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 营。” 何景明《武昌闻边报》诗:“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系楼兰。”
二、意象分类
分类
战争类意象 (对战争的 厌恶;对和 平的向往)
意义
羌笛:多见于唐代边塞诗。羌笛发出的 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燕然勒石:封候。霍去病在漠北打败北 匈奴刻石记功。表示想建功立业。
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二、意象分类
分类
意义
例句
猿猴:借猿啼表达悲伤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优秀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优秀课件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 。二要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 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 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 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等等。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 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小结:意境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景物画面
答 通过联想和想象 。 题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步 骤 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
情剖析所托之情。
(绘景——析境——悟情)
意境的鉴赏方法
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是构成境的重要因 素,是理解意境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特别 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1、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 什么样的意境。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通过描写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 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这些秋天恬静幽美的 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 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 场的厌恶。
答:有条从两山之间流出的小溪,树林里飘 落树叶,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一个 人,山谷那边隐约露出的寺庙。这画面呈 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复习课预学案使用时间:2018年11月21日编辑:黄林琳【复习目标】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复习内容】古代诗歌鉴赏第一章整体把握诗歌——读懂意象,描绘意境,把握情感。

【重点难点】读懂并掌握诗歌意象,用精准且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

【考情分析】1.考纲要求:理解性默写常见名句名篇;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表达技巧;能够鉴赏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试题型:名句默写及诗歌鉴赏3.分值:1-11分【课前预习案】* 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1.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卢纶《送李端》2.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意象:小楼深巷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叹。

【例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氛围: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意象:秋风、玉关氛围: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

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

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亲人的思念。

【课上复习案】一、预习检查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氛围:意境:二、学法归纳(一)高考考查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的效果?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二)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绘景)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析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

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等。

3.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规范格式:该诗抓住(采用)……(意象列举)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三、知识应用1.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3.(2016年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四、达标检测1.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xi chì):一种象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一种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通过描写山翁的神态、动作、心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

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首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蟾宫曲·梦中作元代﹒郑光祖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本身就有惝恍迷离的意味,更何况是“幽梦”;并且在“幽梦”后着一“微茫”前边还有“半窗”作为限制。

这样先声夺人,绘出了朦胧、悱恻的氛围。

B.“风入”三句,梦醒后现实世界一片凄清;“罗帷”“疏棂”“纱窗”等是对“幽梦”的反衬,含有独处独宿的孤单情味。

C.“梨花淡妆”“兰麝余香”,有色有香;“缥缈”“依稀”,写妆而淡,香有余,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想象和回忆。

D.末尾三句,三处“思量”,经历了一个“一无一有”的曲折,通过这欲罢不能的一笔,更写出了作者的一往情深与愁绵恨长。

E.这支散曲为梦中所作,作者以婉丽的笔墨,借幽梦写情愫,欲处处掩抑心灵的伤口,但这样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月照纱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