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合集下载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A.数学要素B.图形要素C.辅助要素D.补充说明2、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角投影B.等积投影C.任意投影D.无法确定3、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积投影B.等角投影C.任意投影D.方位投影4、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A.21731公里B.731公里C.231公里D.31公里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A.a=bB.a>bC.a<bD.a·b=16、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的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 C )A.直线B.折线C.大圆弧线D.螺旋曲线7、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C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B.变形与方向无关C.长度无变形D.纬线无变形8、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D )A.21500公里B.500公里C.215公里D.0公里9、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C )A.赤道B.两极C.中央经线D.各纬线10、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11、球面上一半径为2毫米的微圆,投影后变为长半径为3毫米,短半径为2毫米的椭圆,则面积比为:( B )A.1B.1.5C.2D.2.512、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B.便于分割图纸C.分幅编号的需要D.便于地图使用13.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A.小比例尺地图B.大比例尺地图C.平面图D.地球仪14、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0.5,则该投影为:(C)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任意投影15、地图上经线长度比为1,纬线长度比大于1,则该投影为:(A )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几何投影16、球面上系列微圆,投影后变为大小不等的椭圆,但椭圆的短半径均相等,且长度比为1,则该投影为:( B )A.等积投影B.等距投影C.等角投影D.多圆锥投影17、在1:5000地形图上一条河流宽1.2厘米,则河流的宽度为:( A )A.60米B.600米C.30.5米D.无法计算18、有一幅1:500000的地形图,其所在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东经117°,该图幅东内图廓线的经度也为117°,则该图幅变形较小的区域是:( A )A.地图的东部B.地图的西南部C.地图的西部D.地图的西北部19、在进行干旱区地图概括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因为:(??C ?)A、地图的用途和主题B、地图比例尺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D、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20、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 C )A.合并B.位移C.分割D.降维转换21、比例圆结构符号反映事物构成的数量指标是运用各扇形的:( B )A.面积B.圆心角C.半径D.弧长22、在基本等高距为20米的地形图上,要了解相对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变化情况,需加绘:( D )A.首曲线B.间曲线C.计曲线D.助曲线23、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D )A.地理图B.小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大比例尺地图24、下列给出的表示地形的方法中,立体感最强的表示方法是:( D )A.等高线法B.分层设色法C.分层设色与明暗等高线法D.晕渲法25、测得a、b两特征点的高程分别为201.3米和207.5米,若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为5米,则a、b两点间的基本等高线有:( C )A.4条B.5条C.6条D.7条26、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用半依比例符号表示的事物有:( C )A.森林B.洋流C.公路D.气象台站27、下列属于普通地图的是:( B )A.人口图B.政区图C.地形图D.水系图28、在地理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形时,等高距一般采用:( A )A.等等(相同)高距B.变等高距C.较大等高距D.较小等高距29、下列地理事物中,适合用等值线法制图的是:( C )A.人均产值B.人口分布C.气温D.农作物分布30、在专题地图中专题内容的表示应:( D )A.具有统一的符号系统B.采用统一的表示方法C.具有统一的地理基础D.突出显示在第一层平面上31、在下列表示方法中,需要考虑受光情况的是:( C )A.等值线法B.分层设色法C.晕渲法D.点值法32、在地形图上加粗绘制的等高线为:( D )A.首曲线B.间曲线C.助曲线D.计曲线33、有一高速公路宽120米,若在1:10000地理图上用符号表示,应采用:( C )A.依比例符号B.不依比例符号C.半依比例符号D.象征符号34、一幅土地利用类型图上,体现的是土地的: (?? D ?)。

地图学完整版答案

地图学完整版答案

一、名词解释1.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包括其他星体)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3.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4.分层设色法:在地图上等高线间普染不同深浅的诸种颜色来表示地貌高低起伏的方法。

5.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1.普通地图上的社会人文要素不包括(C)。

A.居民点B.交通网C.水系D.境界2.下列注记字列中,各字中心线连线是一条自然弯曲的曲线的是(D)A.水平字列B.垂直字列C.雁行字列D.屈曲字列3.墨卡托投影属于(B)A.圆锥投影B.圆柱投影C方位投影.D任意投影4.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国家水准原点的高程值(A)。

A.下降29毫米B.左移29毫米C.上升29毫米D.右移29毫米5.全长572公里哈同公路在地图上为57.2厘米,则该图属于(D)。

A.地理图B.大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小比例尺地图6.某点在CGCS2000椭球系下,投影高为零,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北)=5146256m,y (东)=43483542m,则该点在6°带第22带的实际坐标为x(北)和y(东)(A)。

A.5146256,-16458B.5151256.625,253054.481C.-16458,5146256D.42983542,51462567.图号为1-52-6-(48)的地图是(A)比例尺地形图。

A.1:1万B.1:2.5万C.1:5万D.1:10万8.一幅标准图幅(40cmx50cm)的1:10000的地形图的实际面积(D)平方公里。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 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 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 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 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

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

横列号=[]+ 1 纵行号=[ ]+31 (东经) 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 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 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

分为四个阶 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 ds 与它固有长度ds 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 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 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B '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B 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 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一一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 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A.数学要素B.图形要素C.辅助要素D.补充说明2、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角投影B.等积投影C.任意投影D.无法确定3、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积投影B.等角投影C.任意投影D.方位投影4、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A.21731公里B.731公里C.231公里D.31公里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A.a=bB.a>bC.a<bD.a·b=16、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的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 C )A.直线B.折线C.大圆弧线D.螺旋曲线7、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C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B.变形与方向无关C.长度无变形D.纬线无变形8、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D )A.21500公里B.500公里C.215公里D.0公里9、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C )A.赤道B.两极C.中央经线D.各纬线10、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11、球面上一半径为2毫米的微圆,投影后变为长半径为3毫米,短半径为2毫米的椭圆,则面积比为:( B )A.1B.1.5C.2D.2.512、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B.便于分割图纸C.分幅编号的需要D.便于地图使用13.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A.小比例尺地图B.大比例尺地图C.平面图D.地球仪14、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0.5,则该投影为:(C)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任意投影15、地图上经线长度比为1,纬线长度比大于1,则该投影为:(A )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几何投影16、球面上系列微圆,投影后变为大小不等的椭圆,但椭圆的短半径均相等,且长度比为1,则该投影为:( B )A.等积投影B.等距投影C.等角投影D.多圆锥投影17、在1:5000地形图上一条河流宽1.2厘米,则河流的宽度为:( A )A.60米B.600米C.30.5米D.无法计算18、有一幅1:500000的地形图,其所在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东经117°,该图幅东内图廓线的经度也为117°,则该图幅变形较小的区域是:( A )A.地图的东部B.地图的西南部C.地图的西部D.地图的西北部19、在进行干旱区地图概括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因为:( C )A、地图的用途和主题B、地图比例尺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D、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20、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 C )A.合并B.位移C.分割D.降维转换21、比例圆结构符号反映事物构成的数量指标是运用各扇形的:( B )A.面积B.圆心角C.半径D.弧长22、在基本等高距为20米的地形图上,要了解相对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变化情况,需加绘:( D )A.首曲线B.间曲线C.计曲线D.助曲线23、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D )A.地理图B.小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大比例尺地图24、下列给出的表示地形的方法中,立体感最强的表示方法是:( D )A.等高线法B.分层设色法C.分层设色与明暗等高线法D.晕渲法25、测得a、b两特征点的高程分别为201.3米和207.5米,若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为5米,则a、b两点间的基本等高线有:( C )A.4条B.5条C.6条D.7条26、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用半依比例符号表示的事物有:( C )A.森林B.洋流C.公路D.气象台站27、下列属于普通地图的是:( B )A.人口图B.政区图C.地形图D.水系图28、在地理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形时,等高距一般采用:( A )A.等等(相同)高距B.变等高距C.较大等高距D.较小等高距29、下列地理事物中,适合用等值线法制图的是:( C )A.人均产值B.人口分布C.气温D.农作物分布30、在专题地图中专题内容的表示应:( D )A.具有统一的符号系统B.采用统一的表示方法C.具有统一的地理基础D.突出显示在第一层平面上31、在下列表示方法中,需要考虑受光情况的是:( C )A.等值线法B.分层设色法C.晕渲法D.点值法32、在地形图上加粗绘制的等高线为:( D )A.首曲线B.间曲线C.助曲线D.计曲线33、有一高速公路宽120米,若在1:10000地理图上用符号表示,应采用:( C )A.依比例符号B.不依比例符号C.半依比例符号D.象征符号34、一幅土地利用类型图上,体现的是土地的: ( D )。

(完整版)地图制图学复习题

(完整版)地图制图学复习题

(完整版)地图制图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 地图制图学的概念它是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用地图图形符号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

2. 传统的地图制图学体系包括哪些内容?①地图概论②地图投影③地图编制④地图整饰⑤地图制印⑥地图应用(现代地图制图学体系包括:理论地图制图学、地图制作学、应用地图制图学)3. 地图制图学与测量学的联系大地测量为地图制图提供了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精确数据以及大地控制点坐标, 进而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

地形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为地图提供了精确而详尽的实测地形图资料、像片资料和地理说明资料(这些都是编制地图的基础,对于地图编制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知识1、地图的特性与定义特性:①可量测性:因利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成图而使地图具有可量测性;②直观性:由于使用地图符号系统来表示地图内容而使地图具有直观性;③一览性:由于对地图内容进行制图综合处理而使地图具有一览性;定义:①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制图综合理论、应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以达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图件。

②现代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和制图综合理论,以影像、符号或数字来表达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变化的空间结构模型。

它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又是传递信息的通道。

2、地图具有哪些功能?①模拟功能②信息载负功能③信息传输功能④认识功能3、地图按内容、按比例尺可以分为哪些类别?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4. 地图的内容有哪些?① 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要素② 地理要素:自然要素、社会要素、环境要素③ 图外要素(辅助要素):图名、图号、接图表、结合图号、图廓、图廓间的注记、图例、比例尺5.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与形式定义: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对应线段的投影长度只比形式:① 文字比例尺(说明是比例尺)② 数字比例尺③ 图解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斜线比例尺、投影比例尺6. 我国的地图基本比例尺系列有哪些?包括八种:1/100 万、1/50 万、1/25 万、1/10 万、1/5万、1/2.5 万、1/1 万、1/5 千7. 地图分幅的方法;按经纬线分幅的优缺点?方法:① 矩形分幅:拼接的、不拼接的② 按经纬线分幅(梯形分幅)优点:① 每个图幅都有明确的地理位置概念,适用于很大区域范围的地图分幅;② 可以同时测同时绘,不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缺点:① 当经纬线投影成曲线时,将给图幅的拼接带来困难;② 不利于有效的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版面;③ 经常会破坏重要的地物的完整性。

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地图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地图构成要素为:、、和。

2、每一种彩色视觉都可依据三个特性进行度量,即、和。

3. 通常居民地注记使用体,而山脉则用体进行注记。

4、我国最早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是由晋朝的地图学家创立的。

5、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和控制点等。

6、北京54坐标系统采用的椭球为。

7、面积比P与最大长度比a和最小长度比b的关系为:p= 。

8、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三个方面。

9、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水平字列、、和雁行字列。

二、选择题1、一条公路长8.1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8.1厘米,则该图属于:()A.地理图B.小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大比例尺地图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A.方位投影B.圆锥投影C.高斯--克吕格投影D.墨卡托投影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B.便于分割图纸C.分幅编号的需要D.便于地图使用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A.小比例尺地图B.大比例尺地图C.平面图D.地球仪6、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A.低纬度地区B.高纬度地区C.中纬度地区D.赤道附近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必是等角投影B. 等角投影的经纬线必垂直C. 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不是等角投影D. 以上说法都不对8、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5万,在该地图上A区域有居民点100个,则根据开方根规律法,在不考虑符号尺寸和地物重要性的情况下,以该1:25万地图为原始资料编绘得到的1:100万地图上A区域应选取的居民点个数为:()A. 50个B. 10个C. 45个D.20个9、关于点值法和分区统计图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值法的概括程度高于分区统计图法B.点值法的概括程度低于分区统计图法C.点值法的概括程度等于分区统计图法D.两者不可比较10、关于命名量表和顺序量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命名量表的等级高于顺序量表B.命名量表的等级低于顺序量表C.命名量表的等级等于顺序量表D.二者的等级不可比较11、《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它的是()A.沈括B.魏源C.裴秀D.贾耽12、以下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的是()A.1:30万B. 1:25万C. 1:35万D. 1:15万13、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点的方法称为()A.地图投影B. 投影变换C. 解析投影D.几何投影14、我国地形图常用的高斯投影是指()A.等角横割圆柱投影B. 等角横割椭圆柱投影C. 等角横切圆柱投影D. 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15、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被称为()A.矢量地图B. 电子地图C. 栅格地图D.数字地图。

地图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地图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地图学原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图的基本功能是什么?A. 导航B. 记录C. 交流D. 所有以上答案:D2. 地图的比例尺表示什么?A. 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地面长度的比例关系B. 地图的精度C. 地图的复杂度D. 地图的制作时间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地图的组成部分?A. 比例尺B. 指北针C. 图例D. 页码答案:D4. 地图投影的目的是什么?A. 将三维地球表面转换为二维平面B. 提高地图的精度C. 增加地图的美观性D. 减少地图的制作成本答案:A5. 地图的分类有哪些?A. 地形图、交通图B. 政治图、自然图C. 物理图、社会经济图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1.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比例尺、图例、指北针2. 地图的精度取决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准确性。

答案:数据源、制图技术3. 地图投影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方位投影4. 地图的符号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点符号、线符号、面符号5. 地图的阅读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理解。

答案:图例、比例尺、指北针三、简答题1. 简述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导航、规划旅行路线、了解地理环境、教育目的以及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

2. 解释地图投影中常见的几种失真类型。

答案:地图投影中常见的失真类型包括角度失真、面积失真和长度失真。

这些失真通常发生在地图投影过程中,因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而地图是平面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变形。

四、论述题1. 论述地图学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作用。

答案:地图学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GIS依赖于地图学原理来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地图学复习 题 带问题详解

地图学复习 题 带问题详解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A.数学要素B.图形要素C.辅助要素D.补充说明2、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角投影B.等积投影C.任意投影D.无法确定3、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积投影B.等角投影C.任意投影D.方位投影4、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A.21731公里B.731公里C.231公里D.31公里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A.a=bB.a>bC.a<bD.a·b=16、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的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 C )A.直线B.折线C.大圆弧线D.螺旋曲线7、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C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B.变形与方向无关C.长度无变形D.纬线无变形8、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D )A.21500公里B.500公里C.215公里D.0公里9、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C )A.赤道B.两极C.中央经线D.各纬线10、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11、球面上一半径为2毫米的微圆,投影后变为长半径为3毫米,短半径为2毫米的椭圆,则面积比为:( B )A.1B.1.5C.2D.2.512、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B.便于分割图纸C.分幅编号的需要D.便于地图使用13.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A.小比例尺地图B.大比例尺地图C.平面图D.地球仪14、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0.5,则该投影为:(C)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任意投影15、地图上经线长度比为1,纬线长度比大于1,则该投影为:(A )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几何投影16、球面上系列微圆,投影后变为大小不等的椭圆,但椭圆的短半径均相等,且长度比为1,则该投影为:( B )A.等积投影B.等距投影C.等角投影D.多圆锥投影17、在1:5000地形图上一条河流宽1.2厘米,则河流的宽度为:( A )A.60米B.600米C.30.5米D.无法计算18、有一幅1:500000的地形图,其所在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东经117°,该图幅东内图廓线的经度也为117°,则该图幅变形较小的区域是:( A )A.地图的东部B.地图的西南部C.地图的西部D.地图的西北部19、在进行干旱区地图概括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因为:( C )A、地图的用途和主题B、地图比例尺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D、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20、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 C )A.合并B.位移C.分割D.降维转换21、比例圆结构符号反映事物构成的数量指标是运用各扇形的:( B )A.面积B.圆心角C.半径D.弧长22、在基本等高距为20米的地形图上,要了解相对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变化情况,需加绘:( D )A.首曲线B.间曲线C.计曲线D.助曲线23、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D )A.地理图B.小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大比例尺地图24、下列给出的表示地形的方法中,立体感最强的表示方法是:( D )A.等高线法B.分层设色法C.分层设色与明暗等高线法D.晕渲法25、测得a、b两特征点的高程分别为201.3米和207.5米,若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为5米,则a、b两点间的基本等高线有:( C )A.4条B.5条C.6条D.7条26、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用半依比例符号表示的事物有:( C )A.森林B.洋流C.公路D.气象台站27、下列属于普通地图的是:( B )A.人口图B.政区图C.地形图D.水系图28、在地理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形时,等高距一般采用:( A )A.等等(相同)高距B.变等高距C.较大等高距D.较小等高距29、下列地理事物中,适合用等值线法制图的是:( C )A.人均产值B.人口分布C.气温D.农作物分布30、在专题地图中专题内容的表示应:( D )A.具有统一的符号系统B.采用统一的表示方法C.具有统一的地理基础D.突出显示在第一层平面上31、在下列表示方法中,需要考虑受光情况的是:( C )A.等值线法B.分层设色法C.晕渲法D.点值法32、在地形图上加粗绘制的等高线为:( D )A.首曲线B.间曲线C.助曲线D.计曲线33、有一高速公路宽120米,若在1:10000地理图上用符号表示,应采用:( C )A.依比例符号B.不依比例符号C.半依比例符号D.象征符号34、一幅土地利用类型图上,体现的是土地的: (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

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

横列号 =[ ] + 1纵行号 = [ ]+31 (东经)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

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

解析变换: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公式。

数值变换:利用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关系。

地图投影的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按辅助投影面与地球面的相切或相割关系划分:切投影、割投影)、条件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正轴方位、圆锥、圆柱投影的变形特点(投影表象、变形规律),并用变形椭圆来显示变形规律。

正轴等角圆锥、圆柱投影公式,经纬线长度比公式推导。

P49,P67地形图、区域地图、世界地图常采用什么地图投影?地图数据和地图符号地图数据:复杂的地理事物都具有空间位置和地理属性。

对它们的定量或定性描述构成地理变量。

这些变量都可以表示在地图上,把它们用于制图时,这些地理变量就成了制图数据。

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确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

矢量数据:矢量数据就是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i,yi)的有序集合。

栅格数据: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

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主要包括专题属性和质量描述等数据,它表示地理物体的本质特性,是地理实体相互区别的质量准绳。

视觉变量:表象性符号之所以能形成众多类型和形式,是各种基本图形元素变化和组合的结果,这种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视觉变量或图形变量。

视觉感受:视觉变量提供了符号辨别的基础,同时由于各种视觉变量引起的心理反映不同,又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效果,这正是表现制图对象各种特征所需要的知觉差异。

地图数据有哪些来源?它们在制图中有什么作用?用于制图的数据来源于地图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和各种文字资料。

鉴别、测制、统计、编制地图的重要依据。

地图数据的加工有哪些类型?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成可比的数值,将统计数据加工成为派生的制图数据。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分级?分级界限如何确定?在许多情况下,为了表现出现象的发展水平或群集性的特点,需要采取分级的形式。

在分级的同时地图给读者提供了更加直观的信息,通过分级还可以把同质的区域作为一个等级表达出来,给读者提供集群的概念。

设定左闭右开或右闭左开的形式。

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在制图中起什么作用?图形数据:表示地理位置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分布特征等信息,用于空间定位——确定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事物或发生什么事,空间量度:计算物体长度,面积,物体之间的距离和相对方位。

空间结构——获得物体之间相对关系,空间聚合——空间数据与专题信息相结合,实现多介质图数文字信息的集成处理。

属性数据:表示地理物体的本质特征,是地理实体相互区别的质量准绳,对地图要素进行定义,表明该要素是什么。

地图符号如何分类?按符号表现的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分类,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分类,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分类,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分类。

制图对象有哪些基本特征?定位特征、性质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关系特征、时间特征。

如何使用点、线、面符号表达制图物体的数量、质量特征?地图符号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图案化、象征性、清晰性、系统性、适应性、生产可行性。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独立地物:在实地形体较小,无法按比例表示的一些地物,统称为独立地物。

深度基准面:深层基准面是根据长期验潮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低的潮面,也称理论深度基准面。

晕渲法: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一的墨色或彩色延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的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这种方法称为地貌晕渲法,也称阴影法或光影法。

分层设色法:根据地面高度划分的高程层(带),逐层设置不同的颜色,称为地貌分层设色法。

等高线法:用等高线来表现地面起伏形态的方法,称为等高线法,又称水平曲线法。

独立地物、水系、居民地、交通与通讯、土质和植被、地貌、境界的表示内容和方法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数法,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法。

地图的图形色彩和注记设计视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段时间的视觉刺激量(或变化)。

视觉平衡:格式塔理论:视错觉:视错觉是恒常性的反面。

视错觉来自对比,他是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

加色法:加色法混合即色光的混合。

减色法:利用色彩混合或颜色透明层叠合的方法获得新的色彩,称为减色法混合。

原色:也称第一色,是指品红、黄、青三种标准的颜色。

间色:由两种色料原色相混合而得到的色称为间色,又称第二色。

补色:色料三原色中,任意两种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间色与第三种原色互为补色。

地名数据库:地名数据库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来管理地名,从而实现地名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现势性强的地名。

单一罗马化:非罗马字母的国家提供一种本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的标准形式,这称为单一罗马化。

音译转写:在拼音文字之间、经过科学的音素分析对比,采用音形兼顾的原则,由一种字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字母形式。

视知觉有哪些特性?影响视觉感受有哪些因素?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视错觉。

影响视觉感受的因素有:1,刺激条件因素,包括对比因素,照度因素和时空因素。

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验,主观定式,兴趣和情绪,实践活动的任务。

4,心理物理因素。

什么是层次结构?地图内容有几种层次结构?图形设计时合理地使用基本图形变量表现出视觉上的不同层次,这种不同层次称为层次结构。

地图制图中一般用到以下三种层次结构:延伸结构,细分结构,立体结构。

地图上运用色彩的作用?地图色彩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色彩的运用简化了图形符号系统,丰富了地图内容,提高地图内容表现的科学性,改善地地图语言的视觉效果,提高地图的审美价值。

基本要求是,地图色彩设计与地图的性质、用途相一致;色彩与地图内容型适应;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和谐美观、形成特色。

地图面状符号的用色有哪几类?质别底色,区域底色,色级底色,衬托底色。

地名有什么基本特征、功能?地名特征:地名三要素(音,形,义),地名的指代性,地名的社会性,地名的名族性,地名的相对稳定性,地名向简便发展的趋势。

地名的功能:地名的社会功能,地名的历史功能,地名的现代功能,地名的科学功能。

地图上地名注记的排列方式及其适用场合?水平字列,地图上的点状物体名称注记大多使用水平字列排列方式;垂直字列,少数用水平字列不好配置的点状物体的名称及南北向的线状、面状物体的名称,可用这种排列方式;雁形字列,字中心连线的方位角在45度之间,字序从上往下排,否则从左向右。

屈曲字列,各字中心连线是一条自然弯曲的曲线,同被注记的线状对象平行,其中的字不直立,而随物体走向改变方向。

地名书写标准化的基本途径?地名书写标准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各国按自己的官方语言对国内地名确定一种标准是书写形式,是国内地名标准化;非罗马字母的国家提供一种本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的标准形式,这称为单一罗马化;制定一套各国公认的转写法,以便将地名从一种语言文字译写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形式。

制图综合选取:选取有称为取舍,指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把它们保留在地图上,不需要的信息则被舍掉。

概括:概括指的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进行简化。

资格法:资格法是以一定的数量或质量标志作为选取的标准(资格)而进行选取的方法。

定额法:定额法是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而进行选取的方法。

地图载负量:地图载负量也称为地图的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

什么是制图综合?为什么要进行制图综合?为了使读者能清晰地阅读地图上的图形,这些图形又能反映出地理现象的特性和分布,就需要引进制图综合的概念。

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有哪些?地图用途、比例尺、景观条件图解限制和数据质量等。

制图物体选取结果应符合哪些规律?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但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何情况下舍去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

制图综合会引起哪些误差?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包括描绘误差、移位误差和由形状概括产生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