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雾霾黄色预警持续 中东部雨雪降温
京南遇霾伏再达重度污染 周末降雪将降低雾霾浓度

京南遇霾伏再达重度污染周末降雪将降低雾霾浓度昨天,雾霾再来,空气质量仅“优良”一天的京城遭遇“霾”伏,其中京南污染较为严重,达到重度污染。
但环保专家介绍,与上次的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天相比,此次雾霾过程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周末降水的光顾,雾霾将在双休日得以缓解。
昨天早上7点40分,市气象局发出“大雾黄色预警”,预警显示,城区南部个别地区能见度仅不到500米。
环保专家介绍,京城雾霾散去后气温上升,前天本市的最高气温普遍上升到了2℃-3℃,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升到了3℃,为2013年最高气温的最高值,这样的天气形势下,大气环境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市区空气质量在走下坡路,夜间京城雾霾愈加浓重。
雾霾中,京城污染指数迅速蹿升,昨天上午10时,城区包括东城天坛、西城万寿西宫、丰台花园等部分监测站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四级中度污染水平,而至当天19时,这些监测点就上升到了重度污染。
东部通州新城、南部亦庄开发区、南三环西路等站点则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大兴AQI甚至达到了421,为严重污染。
截至昨天19时,整个空气质量监测实况图上,一个绿点(优)也没有,除北部山区尚有4个黄点(良)外,全市其余地区均为一片红色,而南部地区则为深红色(严重污染)。
环保专家介绍,与上次“爆表”的十面“霾”伏相比,昨天开始的雾霾天要轻一些,但南部地区仍需要做好防护。
雾霾在今天仍旧不会散去。
昨天,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的预报显示,今天白天本市城六区的细颗粒物为255—275微克/立方米,而污染重的东南部地区则为270—290微克/立方米,仍为严重污染。
预报显示,双休日京城将有降雪和小风,雾霾浓度会减轻,而下周则将有两次三四级北风,在大风的驱动下,京城空气质量将彻底好转。
学案3:6.1气象灾害

第一节气象灾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运用资料,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成灾的原因及分布。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对人类的主要危害。
(地理实践力)知识梳理一、洪涝灾害1.形成2.分布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区、温带气候区。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主要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人口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形成2.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3.主要分布(1)世界分布: 、亚洲和 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东部季风区⎩⎪⎨⎪⎧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三、台风灾害 1.台风⎩⎪⎨⎪⎧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
特点: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频发海域:西北太平洋 2.灾害危害3.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多发于 季节。
四、寒潮灾害1.成因: 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 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活动特点:北半球 地区的深秋到 时节。
3.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4.对我国影响: 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 地区。
自主诊断(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 (2)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频考点精练7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原卷版)

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高频考点精练7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2020·临沂高三月考)下图为“我国某气象站测得并绘制的某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影响该气象站所在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台风D.温带气旋2.图示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是()A.气温上升,天气转晴B.气温上升,天气转阴C.气温下降,天气转晴D.气温下降,天气转阴(2020·淄博高三检测)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 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
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A.等温线d<e B.从②处引水灌溉比①处有利C.等压线a<c D.图中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4.下列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B.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C.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北侧D.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2019·河南郑州测试)下图为“某年4月6日8时中国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5~6题。
5.该日()A.兰州气温回升B.杭州阴雨连绵C.哈尔滨吹偏北风D.昆明狂风大作6.4月6日前后以下地区需重点预防的气象灾害是()A.内蒙古中西部的沙尘暴B.广西北部山区的低温冻害C.河北南部的强对流天气D.福建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2019·四川成都测试)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40°N以北地区沿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示意图与图示天气系统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8.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可能()A.甲地大雨滂沱,气温明显下降B.乙地晴朗无云,气温日较差小C.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低D.乙地连日风雨交加,气温升高(2020·广东佛山月考)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雾霾天气对城市的影响(中文资料)

■ 影响水、陆、空交通均受影响雾霾天气给交通出行带来影响。
北京、天津、河北、湖北等地多条高速公路都采取了临时的交通管制。
天津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全路关闭。
河北省境内的18条高速公路,河南境内的7条高速公路封闭。
在京哈高速卢龙段,等候出行的车辆一度排起了长队。
11日凌晨起,天津港水域持续能见度不良,11时海上大部分水域能见度仅1100米左右,给正常通航造成不利影响。
截至当天下午,天津港海上能见度约1000米,临港港区船舶航行动态暂停。
此外,石家庄机场因能见度低致使多趟航班延误,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部分航班受影响,青岛流亭国际机场60余架次进出港航班延误或取消,近5000名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雾霾天气还使医院中呼吸道患者人数增多,很多医院的呼吸科和儿科门前的患者排起了长队。
近一周以来,北京儿童医院的日均门诊量都接近一万人次,其中30%是呼吸道疾病。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马希涛说,这几天,他们的门诊量比平时增加三成。
记者金煜综合央视、《人民日报》报道“雾霾天”成《新闻联播》头条昨天,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的雾霾天气成为《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直到19时7分59秒才播出第二条新闻,这样的播出时长几乎占了昨天整个《新闻联播》的三分之一。
昨天《新闻联播》有关雾霾天气的内容包括五部分:“我国多地雾霾笼罩”、“新闻背景——PM2.5的危害”、“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生活”、“专家解读: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和“编后话:既然同呼吸那就共责任”。
从2分10秒开始,《新闻联播》播出了北京的雾霾天气的状况,播出时长将近一分钟。
随后,新闻联播介绍了全国范围内湖北、安徽、天津、河南等地的污染情况。
《新闻联播》还特别加了一段“编后话”称,人人都是雾霾天气的受害者,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呼吁大家都出一把力,政府环保政策要真正硬起来,落后产能必须淘汰出局,党政机关做出表率,少开公车,有车族都来响应,大家一起减少尾气排放。
记者郭少峰■ 探因冷空气势力弱易形成大雾天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雾天是我国每年秋末到初春这段时间极易出现的天气现象,由于这两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回升,这为大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周新一轮冷空气无缝衔接

下周新一轮冷空气无缝衔接下周新一轮冷空气无缝衔接据中国天气,预计10月30日夜间至11月1日,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等地自西向东将有雨雪天气。
这股冷空气影响结束后,11月2日至4日还将有新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其中,中东部将有4-8℃降温。
过去一天,受冷空气影响,北方部分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普遍降温4~8℃,内蒙古和陕西局地达10~13℃;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等地出现较强降雪。
另外,随着台风“尼格”逐渐趋向华南沿海,昨天台湾岛东部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福建东部沿海、广东东部沿海出现6~7级阵风,局地达8~11级。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台风“尼格”的强度还将有所发展,最强可达台风级(33~38米/秒),11月1日白天开始在南海北部海域转向偏西方向移动,向广东中西部到海南岛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强度逐渐减弱。
再看北方地区,今明两天冷空气依旧盘旋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大部地区降温4~8℃,内蒙古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并伴有4~5级风、阵风6~8级,内蒙古局地有9级大风。
受冷空气影响,31日至11月1日,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有雨雪天气过程,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
黑龙江西北部新增积雪深度局地可达10~15厘米。
台风“尼格”逐渐靠近华南沿海今年第22号台风“尼格”(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10月31日)早晨5点钟位于广东省东沙岛偏南方向约510公里的南海中东部海面上,就是北纬16.0度、东经117.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
预计,“尼格”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最强可达台风级(33~38米/秒,12~13级),11月1日白天开始在南海北部海域转向偏西方向移动,向广东中西部到海南岛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强度逐渐减弱(见图1)。
受冷空气和台风“尼格”的共同影响,31日白天至夜间,东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北部和中部海域将有8~9级、阵风10~11级的大风,其中,南海东北部和中东部海域风力可达10~12级、阵风13~14级。
雾霾的知识阅读题及答案

雾霾的知识阅读题及答案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下面是的雾霾的知识,欢送来参考!⑴20xx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严重。
1月9日下午,中央气象台大雾蓝色预警。
随着影响程度的加重和范围的扩大,1月12日,中央气象台将预警从蓝色提高到最高等级黄色。
这令人恐惧的雾霾天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⑵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雾霾天出现前,在经历了大范围的低温之后,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出现了停歇。
由于地面上方对流层中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状况比拟稳定,夜间辐射降温效应的出现,导致了雾的产生。
雾本身是一种比拟正常的天气现象,并没有污染,但是大雾形成时由于天气形势的相对稳定,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困难,越聚越多的聚集效应,形成了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霾的出现。
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表示,从本质上讲,按照气象学的定义,雾和霾是有本质区别的。
雾是由水汽组成。
水汽遇冷就结雾,再冷就是冷雾。
一般雾的颗粒比拟大,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微米。
而霾就不一样了,它是比拟干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是非常小的,根本上为微米量级。
从研究结果来看,一般情况下,霾的主要成分是细颗粒物,也就是大家常说到的PM2.5,它的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又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所以说,霾其实是一种污染物。
⑷在颜色上,我们常见的雾主要是由水体组成,水体在阳光或者是散射光照射下会呈偏白的颜色;而霾的颜色一般是黄色或者褐色。
在城市里,雾和霾总是交织出现。
⑸我们都知道,天气系统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与净化能力,对于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来说,这种消散作用需要冷空气所带来的大风。
一些污染物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会产生物理化学反响,沉降、分解,通过雨雪进入到陆面或者海洋。
当大气扰动明显时,除了水平方向的运动外,还会有垂直方向的扩散,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便会被稀释。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频繁出现严重的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京津冀地区霾天气的特征,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文章将从霾天气的定义与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霾天气的定义与分类霾天气是大气中悬浮物质过多、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
根据悬浮物质的来源和组成,霾天气可以分为烟霾和雾霾两类。
烟霾主要由燃煤产生的燃烧排放物和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组成,其主要特征是颗粒物较大、浓度较高,能见度下降明显。
京津冀地区常常出现的就是这种类型的霾天气。
雾霾则主要由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污染物等组成,其特征是颗粒物较小、浓度较低,但由于时间较长,容易积累形成较大范围的污染。
二、京津冀霾天气的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四周环山,雾霾易于积聚。
大气稳定,湿度较高,雾霾的持续时间较长。
2. 化工企业和工矿企业排放:京津冀地区工矿企业和化工企业众多,废气排放量大,其中包括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是造成地区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燃煤污染:煤炭是京津冀地区主要的能源来源,燃煤所排放的颗粒物和硫化物是造成地区烟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4. 交通尾气排放:人口高度集中的京津冀地区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导致雾霾的形成。
5.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对霾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当大气压力场较弱、逆温层高度低、湿度大时,容易形成霾。
三、京津冀地区霾天气治理措施为了减轻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京津冀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1. 限制工业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2. 改善交通状况:优化交通管理,缓解拥堵情况,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 完善燃煤治理:提高燃煤电厂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水平,减少由燃煤所产生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呢

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呢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中央气象台预计,11日至1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寒潮。
降温后,中国整体温暖格局将被逆转。
其中,11日至12日,新疆、甘肃、青海将降温6~12℃,新疆北部,甘肃西部有14~18℃,新疆阿勒泰北部超过20超过20℃,伴有4~6级风,山口风力可达8~10级;新疆东部和南部、甘肃河西、内蒙古西部、宁夏部分地区有沙尘暴或浮尘暴。
12日晚至15日,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6~12℃内蒙古、东北8℃,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中东部等部分地区200多个℃,并伴有4~5级风,阵风6~8级。
13日白天至18日白天,渤海、渤海海峡、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台湾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大部分海域、琼州海峡、北部湾将有7~9级,阵风10~11级。
冷却后,17日上午,最低气温0℃线路位于云南东部至贵州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浙江东部一线,-10℃线路位于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南部,陕西南部。
随着冷空气逐渐向东向南移动,与暖湿气流交汇,将给中东部地区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其中,11日至12日,新疆大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沿天山地区,南疆盆地西部有大到暴雪。
12日至15日,陕西、华北、东北、黄淮、西南、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陕西南部、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北西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重庆北部等部分地区有大雪和局部暴雪;降雪区新增积雪一般为1~3cm,部分地区为5~8cm,局部地区可达10cm。
15日,安徽皖南山区、湖南西部山区、贵州东部有冻雨。
11日至15日,江南中南部、华南地区有小至中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有大雨,局部暴雨,累计降雨量10~30mm,江西北部、浙江西部50~90mm,局部100~130mm;12日至14日,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将有雷电。
此外,在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许多地方可能会发生雨雪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地区雾霾黄色预警持续中东部雨雪降温
今天白天,华北、黄淮和江淮等地已连续第三天出现雾霾天气。
其中,霾主要出现在河北中南部和东部、北京南部、天津、辽宁中东部及黄淮、江淮等地。
预计今夜,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空气质量仍较差,霾黄色预警继续发布中,明日,雾霾有望消散。
从昨天开始,西北地区陆续出现降雪,部分地区迎来今冬初雪,预计明天,中东部地区的雨雪天气将持续,并伴随着降温,天气比较寒冷,请注意保暖。
预计今天夜间,华北中南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到5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
东北的部分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湖北东部、苏皖及浙江北部等地有雾霾天气,其中,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北京南部、天津、山东西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局地重度霾。
明天白天随着较强冷空气南下,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为1~2级,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大范围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消散。
今天白天,冷空气的入侵还给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带来降雪和大风降温。
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黑龙江中部等地普遍降温4~8℃,青海南部降温超过10℃。
此外,受冷空气影响,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拐子湖出现沙尘暴天气。
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西北地区东部、山西、河北北部、吉林大部、辽宁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华北中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山东半岛北部、广东东部等地局地大雨。
中央气象台气象专家提醒,华北地区今夜仍多雾霾,出行需注意防护。
另外,24日夜间起东北地区的雨雪天气将逐渐增强,请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尤其是吉林松原震区注意防范雨雪及大风降温天气对交通运输、群众生活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