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雾霾分布特点以及华北霾环流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污染在中国的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一、东部沿海地区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周边地区,这些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些地区也成为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区域。

主要原因如下:1. 工业排放: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众多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气和颗粒物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许多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2. 交通排放:东部沿海地区交通密集,机动车尤为突出。

车辆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交通污染,如限制车辆数量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但还远远不够。

3. 人口集中: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发展迅猛,导致了大量的能源需求和消耗。

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物都对空气质量构成了威胁。

二、北方地区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等地,这些地区在冬季尤其严重的雾霾问题备受关注。

造成北方地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1.取暖方式:北方地区在冬季主要采用燃煤取暖,这导致了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燃煤取暖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与恶劣的天气条件相结合,形成了雾霾天气。

2. 大气环流:北方地区的大气环流条件在冬季使得该地区难以排除污染物。

冬季气象条件导致空气质量较差的污染物在大范围内积累,使得雾霾天气持续时间更长。

三、西南地区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重庆、成都等城市,这些地区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主要原因有:1. 地理环境:西南地区地势较高,空气流通性较好。

山脉起到了屏障作用,阻挡了外来的污染物。

2. 能源结构:相比东部地区,西南地区的能源结构更加清洁。

大部分能源来自水电和清洁能源,排放的废气和废物较少。

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大气环境质量是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大气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气污染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全国各地,而是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PM2.5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PM2.5,即细颗粒物,是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是大气污染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数据,东部发达地区的PM2.5浓度普遍高于西部地区。

例如,北京、天津等城市的PM2.5浓度连续多年都高于千分之五的标准。

此外,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份的细颗粒物浓度也较高。

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形成酸雨和雾霾,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据监测数据显示,华北、华东等地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

以煤为主要燃料的能源结构导致了这种现象。

例如,北京、天津、山西等省份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较高。

相比之下,西部和南部地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对较低。

三、城市化进程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意味着更多的人口和交通,这也使得大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各类城市用地的增多,也让大气污染的问题更为严重。

而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而一些中小城市则相对较少。

四、气象环境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气象环境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天气稳定,低层大气逆温,还有污染物的排放量都会影响大气污染的分布。

例如,位于山谷中的城市大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因为污染物难以扩散。

相比之下,平原地区的大气污染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复杂多样,涉及煤炭、交通、气象、城市化进程等多个方面。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北京地区频繁出现严峻的雾霾天气,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恐吓。

为了更好地了解雾霾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文将对北京地区雾霾天气进行分析和探究。

二、雾霾气候特征分析1. 雾霾频次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北京地区雾霾频次的分布特征,发现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是雾霾最为严峻的季节,而夏季雾霾频次相对较低。

此外,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形对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 雾霾持续时长特征雾霾持续时长通常呈现出两种类型,即短时强雾霾和长期温柔雾霾。

短时强雾霾主要出此刻冬季,而长期温柔雾霾则多见于春秋季。

这种特征是由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综合影响所导致的结果。

3. 雾霾强度分布特征通过对北京地区雾霾强度的分析发现,其在城区和遥郊地区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城区的强度较高,而遥郊地区则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建设和工业污染等因素导致了城区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从而加剧了雾霾的程度。

三、影响因子分析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雾霾的形成和进步起着重要的影响。

冬季,Siberian High的南下会导致冷空气的入侵,使湿度增加、温度下降,从而有利于雾霾的形成。

夏季,西南气流的控制使得北京地区相对干燥,雾霾频率较低。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在雾霾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氧化和反应会生成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物等细颗粒物质,从而形成雾霾。

此外,化学反应还会增加云滴的数量,形成云雾。

3. 人类活动排放人类活动排放对雾霾的形成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北京地区工业、交通和能源消费等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农业活动和生物质燃烧等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从而加剧雾霾的程度。

四、影响与对策1. 健康影响雾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峻危害,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因此,人们应加强自我保卫意识,尽量缩减户外活动,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近年来,雾霾成为了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雾霾污染现状在我国,雾霾天气的出现频率和影响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雾霾问题尤为突出。

雾霾天气时,能见度大幅降低,天空常常呈现出灰蒙蒙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景观,更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相关数据统计,雾霾严重时,部分城市的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封闭等情况频繁发生,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在健康方面,雾霾中的细颗粒物 PM25 能够深入人体呼吸系统,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影响更为严重。

医院呼吸科的就诊人数在雾霾天气往往会明显增加。

二、雾霾成因分析1、工业排放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气。

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2、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且其燃烧效率相对较低,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

3、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城市中,交通拥堵时,车辆怠速运行,尾气排放更加严重。

4、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施工活动频繁。

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物料运输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扬尘。

同时,城市道路的清扫和养护不善也会导致道路扬尘增加。

5、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是雾霾形成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扩散能力较弱,污染物容易在近地面积聚,形成雾霾天气。

三、雾霾治理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降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浅析雾霾特征以及预报思路

浅析雾霾特征以及预报思路

·202· 2015年7期自然科学科学研究浅析雾霾特征以及预报思路王文娟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气象局,山西朔州 036800摘要:由于雾霾天气往往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因此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雾、霾天气的影响,对雾、霾天气的预报需求也越来越大。

关键词:雾霾;特征;预报中图分类号:P446;P45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78(2015)07-0202-011 雾和霾的特征和区别1.1 定义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乳白色集合体,当水平能见度≤1km时称为雾。

雾的形成是近地面空气由于降温或水汽含量增加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的。

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空气混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气溶胶微粒。

由灰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1.2 雾和霾的区别雾与霾的区别在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组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是雾组成的,介于80%-90%之间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组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肉眼看不到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

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肉眼可以看到空中悬浮的雾滴。

1.3 雾和霾的分布特征在我国雾的空间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总的来看,东部多,西部少。

从季节变化来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季雾日数多,春夏季雾日数少,夏季是我国平均雾日数最少的季节。

霾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不均匀性,总体来看,东部明显偏多。

霾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化进程、工业结构、地形分布等有密切关系,我国的三大经济圈——泛环渤海湾地区(如石家庄、太原等)、泛长江三角洲,以及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霾日出现最多的地区。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姚燕良(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摘要:2015年11月,我国华北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分析雾霾成因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雾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

雾和霾虽然同为视程障碍物,但是二者之间却有极大差别。

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不存在着必然联系;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二者可从空气湿度上进行大致判断,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作雾,小于80%时称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

雾和霾一天当中,角色可能发生交替,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

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

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

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

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2015年11月,华北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北地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有利于形成雾霾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h出现气压场比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不利于低空中的水蒸汽和颗粒物的扩散,特别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频繁出现严重的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京津冀地区霾天气的特征,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文章将从霾天气的定义与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霾天气的定义与分类霾天气是大气中悬浮物质过多、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

根据悬浮物质的来源和组成,霾天气可以分为烟霾和雾霾两类。

烟霾主要由燃煤产生的燃烧排放物和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组成,其主要特征是颗粒物较大、浓度较高,能见度下降明显。

京津冀地区常常出现的就是这种类型的霾天气。

雾霾则主要由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污染物等组成,其特征是颗粒物较小、浓度较低,但由于时间较长,容易积累形成较大范围的污染。

二、京津冀霾天气的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四周环山,雾霾易于积聚。

大气稳定,湿度较高,雾霾的持续时间较长。

2. 化工企业和工矿企业排放:京津冀地区工矿企业和化工企业众多,废气排放量大,其中包括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是造成地区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燃煤污染:煤炭是京津冀地区主要的能源来源,燃煤所排放的颗粒物和硫化物是造成地区烟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4. 交通尾气排放:人口高度集中的京津冀地区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导致雾霾的形成。

5.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对霾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当大气压力场较弱、逆温层高度低、湿度大时,容易形成霾。

三、京津冀地区霾天气治理措施为了减轻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京津冀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1. 限制工业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2. 改善交通状况:优化交通管理,缓解拥堵情况,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 完善燃煤治理:提高燃煤电厂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水平,减少由燃煤所产生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精品推荐北方多发雾霾自然原因是什么

精品推荐北方多发雾霾自然原因是什么

精品推荐北方多发雾霾自然原因是什么关键信息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北方的地形地貌特征3、北方的大气环流情况4、北方的生态环境状况1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北方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干燥,降水相对较少。

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北方地区的大气扩散能力相对较弱,污染物容易在空气中积聚。

111 冬季气温低,大气层结稳定冬季,北方地区地面温度低,容易形成逆温层。

逆温层就像一个盖子,阻止了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得污染物难以向上扩散,从而加重了雾霾的形成。

112 季风气候的影响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

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带来大量的污染物;夏季,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也可能导致污染物的积聚和雾霾的产生。

12 北方的地形地貌特征北方地区地形多样,有广袤的平原、高原和山脉。

121 山脉阻挡一些山脉的存在会阻碍大气的流通,使得污染物在山脉背后的区域积聚。

例如,太行山等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可能导致污染物在山前地区堆积。

122 平原地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广阔的平原地区,没有明显的地形障碍,大气流动相对缓慢,污染物容易在较大范围内停留。

13 北方的大气环流情况大气环流对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131 局地环流北方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局地环流,如城市热岛环流等,这些环流会影响污染物的分布和扩散。

132 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不同季节的大气环流模式不同,冬季的环流形势相对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夏季的环流则可能带来更多的水汽和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对雾霾的形成和消散产生影响。

14 北方的生态环境状况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与雾霾的多发有关。

141 植被覆盖度低部分北方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对沙尘等颗粒物的吸附和固定作用较弱,容易导致沙尘进入大气,加重雾霾。

142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短缺使得北方地区的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湿沉降,从而增加了雾霾发生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雾霾分布特点以及华北霾环流特征分析
孙 彧1 ,牛 涛2 ,马振峰3
(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103;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1;
3.四川省气候中心,成都 610072)
摘 要根据1971—2010年4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大雾和霾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雾和霾的总体分布特点以及年际变化。

结果表明:大雾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地区、湘黔交界、山东沿海以及云南南部等地区。

霾主要集中于华北、河南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年际变化表明:秋冬的大雾和霾的分布大于春夏的大雾和霾的分布。

大雾和霾年际变化明显,大雾在70—90年代较多,90年代以后减少。

霾自2000年以来急剧增长,2010年霾年均日数(29.8天)几乎是1971年(6.7天)的4倍。

还运用旋转经验正交(R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雾和霾的地理分布,大雾REOF分型的第一模态表现为以东北,云南南部以及福建三个地区为大值中心的分布。

第二模态相关系数高值区分布在四川盆地、重庆以及长三角地区。

第三模态表明湖南、江西、辽东半岛以及新疆阿泰勒地区存在着变化的一致性。

第四模态相关系数高值区分布在华北地区。

霾的第一个模态的高相关区出现在珠三角地区,第二个模态高相关区域集中在华北西部以及环北京地区。

最后针对华北地区的霾做了环流形势的聚类分析,将霾天气出现的850hpa环流形势聚为六类:第一类为西北气流均压型,各层均为西北气流控制,700hpa相对湿度低于70%。

第二类为弱槽均压型,在华北地区存在弱槽,是霾出现时最多的环流形势分布,850hpa以及500hpa都是偏西气流控制,700hpa华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50%以下。

第三类为低压底部型,在中国东北部存在低压中心,850hpa是西南气流,500hpa 是西风控制的均压场,700hpa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50%以下。

第四类为鞍型场型,850hpa上华北地区有明显的鞍型场,偏北风控制,700hpa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60%以下。

第五类为弱高压均压场型,所占比例很少,霾区有弱高压控制,850hpa是偏北气流,500hpa为西北气流,700hpa 华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60%以下。

第六类为低压底部倒槽型,在蒙古北部有一低压,在华北东部出现倒槽西北气流均压型,500hpa以及850hpa均为西北气流控制,700hpa华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70%以下。

关键词:大雾,霾,时空分布,REOF分型,环流形势聚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