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雾霾的成因及治理方案分析
《2024年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范文

《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近几十年里,雾霾现象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引起公众与科研机构的关注。
尤其是在2013年1月,华北地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雾霾过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模拟分析这一过程的成因,为未来的雾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重雾霾过程概述2013年1月,华北地区经历了连续数日的重雾霾天气。
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能见度低,对交通、电力、供暖等基础设施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此期间,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均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现象。
三、模拟分析方法为了深入分析这次重雾霾过程的成因,我们采用了气象学、化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模拟分析方法。
主要使用了数值模型,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模拟和预测。
同时,结合实地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四、重雾霾成因分析1. 气象条件:在这次重雾霾过程中,华北地区的气象条件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时间的大气层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相对湿度较高、风力较小的环境条件,使得大气中的颗粒物易于积聚,形成雾霾。
2. 工业污染: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烟尘、硫化物、氮化物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在重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工业污染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排放的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聚,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是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华北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城市规划等原因,绿化覆盖率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模拟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气象条件是形成这次重雾霾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测能力,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雾霾天气。
2. 工业污染、交通排放和城市绿化不足是形成这次重雾霾过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大城市绿化的力度,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024年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范文

《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近几十年里,我国经历了越来越频繁的重雾霾事件。
这些天气现象,对公共健康和区域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1月的华北地区重雾霾事件,因其严重影响而受到广大研究者及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致力于分析这次雾霾事件的模拟数据,从而为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降低重雾霾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二、事件背景2013年1月,华北地区出现了持续的雾霾天气,涉及北京、河北、天津等主要城市。
该期间的雾霾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三、模拟分析方法本次模拟分析主要采用了先进的空气质量模型和气象学模型,通过综合气象条件、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多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
同时,我们还利用了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四、重雾霾过程模拟结果根据模拟结果,2013年1月的华北重雾霾天气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天气系统稳定,缺乏有效的冷空气或风力影响,使得空气流动性差;二是区域内燃煤排放的大量污染物难以迅速扩散;三是周边地区的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污染源也是造成重雾霾的重要原因。
此外,由于当时的城市规划布局及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也为重雾霾的持续存在提供了条件。
五、成因分析1. 气象因素:稳定的气象条件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形成了雾霾的积累。
特别是逆温层现象的出现,使得近地面的空气层处于稳定状态,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严重性。
2. 污染源:燃煤排放、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此外,农业活动如秸秆焚烧等也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与环保措施:城市规划布局的不合理、环保设施的不足以及环保意识的缺失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例如,部分城市的热电、钢铁等高污染行业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六、结论与建议结论:本次模拟分析表明,2013年1月的华北地区重雾霾事件是由气象条件、污染源和城市规划与环保措施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4年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范文

《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北京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治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需多方面的努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1. 气象因素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气候干燥,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同时,静稳天气、逆温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积累,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2. 工业排放北京的工业发展历史悠久,部分老旧工业区的排放标准较低,部分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为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污染源。
3. 交通尾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交通尾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在交通拥堵、道路狭窄的地区,交通尾气排放更为严重。
4. 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北京作为全国的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中心,大量的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也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治理对策1. 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加大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供应力度,降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提高排放标准,减少工业排放。
2. 优化交通结构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同时,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推广新能源汽车。
通过交通管制措施,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加强扬尘治理严格控制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
要求建筑工地加强扬尘防护措施,如设置围挡、洒水降尘等。
同时,加强对道路的清洁力度,定期洒水、清扫,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4.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鼓励市民参与环保行动,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
同时,加强对违规排放企业的曝光和处罚力度,形成全民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5. 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并应对空气污染事件。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不同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姚燕良(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摘要:2015年11月,我国华北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分析雾霾成因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雾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
雾和霾虽然同为视程障碍物,但是二者之间却有极大差别。
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不存在着必然联系;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二者可从空气湿度上进行大致判断,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作雾,小于80%时称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
雾和霾一天当中,角色可能发生交替,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
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
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
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
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2015年11月,华北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北地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有利于形成雾霾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h出现气压场比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不利于低空中的水蒸汽和颗粒物的扩散,特别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2024年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范文

《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华北地区,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针对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探讨其成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来的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2013年1月,华北地区出现了持续的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严重恶化。
这次雾霾事件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对这次重雾霾过程的模拟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首先,建立气象模型和空气质量模型,然后输入相关数据,进行模拟计算。
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四、模拟分析1. 气象条件分析在2013年1月,华北地区受温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形成了静稳天气。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同时,湿度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聚集和二次反应,进一步加重了雾霾程度。
2. 污染物排放分析除了气象条件外,污染物排放也是导致重雾霾的重要因素。
在华北地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冬季取暖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如PM2.5、PM10、SO2、NOx等。
这些污染物在静稳天气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难以扩散,形成了重雾霾天气。
3. 模拟结果分析通过对气象模型和空气质量模型的模拟计算,我们得到了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的模拟结果。
结果显示,在静稳天气和污染物排放的共同作用下,华北地区出现了持续的重雾霾天气。
其中,PM2.5浓度较高,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五、成因分析根据模拟分析结果,华北地区重雾霾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象条件:静稳天气和湿度较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2. 污染物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冬季取暖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一、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雾霾天气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主要成因包括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影响雾霾天气的主要自然因素。
首先,大气稳定是雾霾的先决条件。
在静稳高压天气系统下,空气不易流动,导致污染物积累。
此外,低气温、高湿度和弱风等气象条件也有助于雾霾的形成。
冬季天气寒冷且湿度较高,这种气象条件容易导致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聚集形成雾霾。
2.人为因素除了气象因素,人为活动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人类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都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污染物与气象条件相结合,形成雾霾。
其中,燃煤和汽车尾气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燃煤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而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交通运输中的汽车尾气排放也是雾霾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城市交通密集地区,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释放量非常大。
二、雾霾天气带来的问题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
1.健康问题雾霾天气中,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细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肺部,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呼吸道感染、哮喘、支气管炎等。
同时,有害气体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2.交通问题雾霾天气会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能见度降低,道路湿滑,驾驶员视线受阻,易造成交通事故。
此外,部分城市还会实施交通限制措施,如交通管制、封闭道路等,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
3.经济问题雾霾天气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雾霾会影响旅游业和商业活动。
雾霾天气下,景点的游客数量减少,商业活动受到限制,旅游和商业收入减少。
其次,工厂和企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雾霾天气会导致能源消耗量增加,加大了工厂的运营成本。
同时,雾霾天气也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工作效率,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问题分析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问题分析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问题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雾霾天气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还给环境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雾霾治理面临的问题。
二、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分析1.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烧排放等,会释放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进入大气中。
这些污染物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雾霾。
2.气象条件不利气象条件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大气稳定、温度适宜、湿度较高的天气更容易形成雾霾。
此外,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像山地、盆地等地形条件容易造成对流层下垂,导致污染物滞留在地表,增加雾霾天气的频率和程度。
三、雾霾治理问题分析1.技术手段的不足雾霾的治理一直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提高燃汽车排放标准等,但由于城市扩张、交通量增加等原因,治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此外,我们目前的治理手段主要依赖于净化器、脱硫装置等技术设备,但这些设备的效率和功效有限。
2.缺乏全面的政策雾霾治理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管理。
然而,目前的政策主要侧重于限制工业和交通排放,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污染问题。
此外,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执法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逃避责任,形成了治理的漏洞。
3.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是雾霾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目前,在一些地区,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关注的欠缺,公众参与度不高。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四、雾霾治理建议1.提高技术手段的研发和使用效率对于雾霾治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净化器、脱硫装置等技术设备的研发力度,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

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1. 引言雾霾污染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风险。
本文旨在分析雾霾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以期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雾霾污染的成因2.1 大气污染物排放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逐渐积累,形成颗粒物浓度高、污染物含量丰富的雾霾。
2.2 气象条件特定的气象条件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冷空气的深入、夜间辐射逆温、地形地貌和云雾形成等都会助长雾霾的发生。
当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而气象条件不利时,雾霾会更加严重。
2.3 化学反应大气中的气态化学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形成了硫酸盐、硝酸盐和酸性物质等。
这些物质进一步促进了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加剧了雾霾的污染程度。
3. 雾霾污染的影响3.1 健康影响雾霾污染中的颗粒物质和有害气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危害。
长期暴露在雾霾中,人们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健康问题。
3.2 经济影响雾霾对交通、能源、医疗和旅游等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降低的能见度导致交通事故增加,医疗和疾病治疗费用飙升,旅游业和电力需求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4. 控制对策4.1 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改善工业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还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推动企业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4.2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可以有效降低燃煤和石油燃烧对大气污染的贡献。
4.3 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率,使城市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被植物吸收和储存。
同时,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化管理和保护体系,确保植物的长期生存和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大气污染与防治工程论文论文题目:华北地区雾霾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浅析——以北京地区为例班级:姓名:学号:目录华北地区雾霾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浅析——以北京地区为例 (1)The Cause of the Haze and Control Measures Analysis in North China——The Beijing Area as an Example (1)1简介 (1)1.1雾的定义 (2)1.2霾的定义 (2)1.3雾与霾的区别 (2)1.4PM2.5(细颗粒物)的定义 (2)2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 (2)2.1大气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2)2.2大气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 (3)2.3工业发展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3)3雾霾天气的主要危害 (3)3.1危害人体健康 (3)3.2形成酸雨 (3)3.3农业减产 (4)3.4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4)3.5加大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4)4雾霾的防治及控制措施 (4)4.1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制定达标规划 (4)4.2源头控制措施 (4)4.3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4)4.4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5)4.5探索建立北京市辖区大气雾霾预报系统 (5)4.6建立重污染日应急措施 (5)5结语与展望 (5)参考文献 (6)华北地区雾霾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浅析——以北京地区为例摘要:通过文献与资料的查询,对有关雾霾的概念做了简要的说明,并对以北京地区为例的华北地区的雾霾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止及控制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
结果发现,北京地区的雾霾状况不容乐观,当前采取的防治措施也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需要制订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治理雾霾。
关键词:雾霾;北京;成因;防治措施The Cause of the Haze and Control MeasuresAnalysis in North China——The Beijing Area as an Example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and data query, about the concept of the fog made brief explanation, and to the Beijing area in north China as an example of the haze of the cause, harm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 brief analysis. Found that, in the Beijing area to the haze of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therefore, need to mak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of governance haze.Key words: Haze; Beijing; Cause; Control Measures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化的进程飞速推进,人们的衣食住行变得越来越便利。
但是在工业化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首当其冲的便是水环境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让人们对大气环境也加强了关注力度。
特别是自2012年11月以来,中国中东部大部分省区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之中,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最严重的是2013年1月,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共发生了5次强霾污染[1],让PM2.5和雾霾成为公众广泛议论的词语。
同时,也让雾霾成为了许多环境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研究的话题。
而且研究表明,雾霾天气期间,能见度较差,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给人们的交通出行、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
1简介人们常说雾霾,就容易让人误以为雾与霾是一个意思。
其实,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两个气象概念[3]。
1.1雾的定义雾是近地而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而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4]。
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5]。
即如果是因为水汽使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口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 km以内的天气现象即为雾,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接近饱和或饱和的。
雾与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时就称其为雾,雾升高离开地而就称为云。
雾和云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的尺度比较大,浓度分布不均匀,其大小为1~100μm不等,平均直径在10~20μm,空中飘浮的雾滴可由肉眼看到。
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态水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
1.2霾的定义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3]。
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
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6,7],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1.3雾与霾的区别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3]。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
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时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时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km 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8,9]。
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μm,平均直径为1~2μm。
1.4PM2.5(细颗粒物)的定义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是气象部门用以监测空气质量的指标[1],指大气中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这个直径的大小仅相当于人体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是雾霾中有害细颗粒中非常不容易察觉的成分。
同时,它也是大气环境中普遍存在又无恒定化学组分的聚集体,可以使一些气体污染物转化成有害的颗粒物或使某些污染物的毒性增强,并散射太阳光,致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2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2.1大气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再加上北京三面环山的特殊的地形特征,导致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展稀释,却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聚[10]。
而且,因为北京周边多是工业城市,在风里较强的季节又容易受到周围工业排放的影响。
从北京市四季气象特点看:春季,北京市受张家口、唐山地区的重工业排放源的影响显著;夏季,北京市夏季风力弱,气温高等不利于颗粒物沉降,北京市的雾霾天气主要由自身的天气情况造成;秋季,北京市受周围省市排放源影响明显;冬季,受寒潮影响频繁,风速较大,北京市内部排放源如供暖、基建工地等,内部排放明显增多,大气对流造成颗粒悬浮,但又不足以携带扩散到北京市以外。
特别是10~11月秋冬转化季节,北京市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极易发生大雾天气。
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静风、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积累,空气质量转差。
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现过类似污染过程,这是华北地区多年来的特有特征。
2011年10月也出现几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风速小、夜间大气层稳定、空气湿度上升,污染物易积累不易扩散[11]。
2.2大气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出现灰霾天气的城市逆温现象一般为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使得大气层低空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反而沉积并聚集于地面[12]。
2.3工业发展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近年来,随着城市尤其是北京的人口增长、工业持续发展和机动车辆猛增,使得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增加[13]。
据分析,北京大气中的颗粒物有百分之四五十都来源于工业污染[11]。
而且,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有机酸盐等)具强吸水性[14],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灰霾天气,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燃煤排放废气和机动车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硫酸盐、硝酸盐前体物[14],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经过了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颗粒,由气态污染物转化成固态污染物,成为PM2.5主要成分,二次污染过程成为PM2.5升高最主要原因,加重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持续。
3雾霾天气的主要危害3.1危害人体健康首先会影响身体健康。
专职医师和健康专家经常提醒公众[15],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憋气、咳嗽、头晕、乏力、犯困、反胃、恶心、易怒等不良反应,尽量减少外出;灰霾天气主要成分细颗粒物PM2.5。
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并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气象科学家指出[15],灰霾与肺癌如影随形,出现灰霾严重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灰霾与肺癌有了“七年之痒”;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16]。
其次是影响心理健康。
阴沉灰霾天气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使人精神郁闷,遇到不顺心事情甚至容易失控[10]。
3.2形成酸雨酸雨危害众所周知,但专家提醒,相比之下,更需防范的是灰霾这种“脏雾”。
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所形成“二次污染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家曾专门对南京几场浓雾进行分析[15],用专门仪器收集来雾汽水就像浑浊“酱油汤”,甚至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