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雾霾的形成与治理

合集下载

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

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

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一、引言雾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并为解决雾霾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雾霾的成因1. 大气污染物排放雾霾是由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形成的。

这些颗粒物和气体主要来自工业燃烧、交通尾气、工业废气排放和燃煤等活动。

它们在大气中逐渐积累,形成了雾霾。

2. 大气逆温层的形成逆温层是指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呈递增趋势。

在这种逆温层形成的情况下,大气的热量不容易向上散发,导致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在低空堆积,形成雾霾。

3. 气象条件的影响天气条件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低风速、高湿度以及静稳天气会增加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在大气中的停滞时间,导致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的危害1. 健康影响雾霾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其影响更为严重。

2. 生态破坏雾霾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颗粒物的沉积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有害气体对森林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雾霾治理措施1. 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高污染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

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机动车辆、燃煤电厂等污染源的监管与治理力度。

通过采用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脱氮等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推行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减少工业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和促进企业、居民绿色环保的意识,可以有效改善大气质量。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雾霾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雾霾天气主要源于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等大气污染源的排放。

这些排放物中含有硫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微小颗粒,它们在大气中逐渐聚集并形成雾霾。

此外,气象条件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湿度和稳定的大气层使得雾霾更容易产生并持续。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雾霾天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长期暴露在雾霾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肺部感染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尤其是对老人、儿童和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这些危害更为严重。

2.对环境的危害雾霾天气对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的伤害。

它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减少氧气的释放,造成地面和水域的氧气浓度下降。

此外,雾霾中的颗粒物沉积在土壤表面,对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安全。

三、应对措施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管力度,完善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提高环境执法效力。

2.减少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加大对机动车尾气的治理力度,推动更多的车辆使用清洁能源。

同时,对于高污染工业企业,要加大排放标准的严格监督,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变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燃煤发电的比例。

推动行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4.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大对空气污染防治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开拓新的减排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染物治理的效率和能力。

结论: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近年来,雾霾成为了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雾霾污染现状在我国,雾霾天气的出现频率和影响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雾霾问题尤为突出。

雾霾天气时,能见度大幅降低,天空常常呈现出灰蒙蒙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景观,更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相关数据统计,雾霾严重时,部分城市的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封闭等情况频繁发生,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在健康方面,雾霾中的细颗粒物 PM25 能够深入人体呼吸系统,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影响更为严重。

医院呼吸科的就诊人数在雾霾天气往往会明显增加。

二、雾霾成因分析1、工业排放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气。

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2、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且其燃烧效率相对较低,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

3、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城市中,交通拥堵时,车辆怠速运行,尾气排放更加严重。

4、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施工活动频繁。

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物料运输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扬尘。

同时,城市道路的清扫和养护不善也会导致道路扬尘增加。

5、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是雾霾形成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扩散能力较弱,污染物容易在近地面积聚,形成雾霾天气。

三、雾霾治理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降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雾霾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雾霾主要由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组成。

本文将探讨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雾霾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工业污染:众所周知,工业生产会释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其中包括许多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大气传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工业污染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交通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车辆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柴油车和老旧车辆。

这些车辆的尾气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氮和颗粒物。

长时间暴露在交通污染中,会导致雾霾的形成。

3.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及他们的挥发物质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在农田管理不善的情况下,这些化学物质和氨等会进入大气,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促使雾霾的形成。

4. 天气条件:特定的天气条件有助于雾霾的形成。

高压天气会导致湿度增加和风速减慢,使得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更容易积聚和扩散。

这种天气条件的持续时间与其他污染源共同作用,会增加雾霾浓度和持续时间。

为了减少雾霾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环境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业活动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对废气和废水排放的控制。

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执行和执行力度。

2. 绿色出行: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鼓励绿色出行。

例如,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更多的高效低碳交通工具,并设立特定的区域限行措施,限制老旧车辆上路行驶。

这有助于减少交通污染的影响,并提高空气质量。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推广力度。

通过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控制大气污染的产生。

政府可以提供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清洁能源。

4. 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高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

中国雾霾成因及治理对策

中国雾霾成因及治理对策

中国雾霾成因及治理对策雾霾是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形成的容易遮挡光线的一种天气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雾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中国雾霾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污染是雾霾的主要成因之一。

大量工厂的废气和废水排放,使得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大大增加,导致雾霾形成。

2. 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国的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

3. 燃煤污染:中国仍然大量使用燃煤进行供暖和发电,燃煤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4. 地理气候条件:中国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例如地势、气流等,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物积聚,形成雾霾。

二、雾霾治理对策1. 减少工业排放: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对工业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管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鼓励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 改善交通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支持力度,提高公交车和地铁的覆盖面积和质量。

同时,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

4.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加强对雾霾成因的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5. 加强国际合作:雾霾是跨国问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分享治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对市民环境意识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三、雾霾治理的挑战与展望虽然雾霾治理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雾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未来中国的空气质量会逐渐改善。

总结起来,中国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燃煤污染以及地理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治理措施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忽视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量的烟雾和颗粒物悬浮于空气中,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还对环境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成因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对雾霾天气进行探讨。

二、成因1. 污染物排放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是人为排放的污染物,尤其是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工业生产、交通尾气、燃煤、机动车和工地扬尘等都是污染源。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会与水蒸气和气候条件相互作用,形成雾霾。

2. 天气条件雾霾天气的发生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冷锋、高压、静风等。

这些天气条件导致大气稳定层高度降低,底层的污染物无法扩散,从而形成雾霾。

3. 化学反应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在大气中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形成次级污染物,如二次颗粒物和臭氧。

这些次级污染物也是雾霾的主要成因之一。

三、影响1. 健康影响雾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

细颗粒物和臭氧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长期暴露在雾霾天气下,人们容易患有慢性咳嗽、哮喘、肺癌等疾病。

2. 环境影响雾霾天气对环境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颗粒物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农作物和饮用水源的安全。

臭氧会破坏植被,导致光合作用减少,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雾霾天气还会影响能见度,给航空和交通带来不便。

3. 经济影响雾霾天气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雾霾导致人们的健康问题增加,医疗费用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其次,雾霾对农作物的损害会导致农产品减产,给农民的收入带来压力。

另外,雾霾天气还会影响旅游业和城市形象,降低投资和人才流动性。

四、治理措施1. 清洁能源的推广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推广清洁能源是减少雾霾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此外,鼓励人们使用电动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 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雾霾天气,是指大气中悬浮颗粒物质和有害物质增多,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1.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聚集并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细小悬浮颗粒物,进而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

2. 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而燃煤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会污染空气。

此外,机动车尾气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车辆排放的废气中含有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后,会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3.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会对雾霾天气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农作物的种植、养殖等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此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会释放出有害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后,会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4.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也会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影响。

一些地理条件,如地势低洼、山脉环抱等,会导致大气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难以扩散和稀释,从而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二、应对措施1. 减少工业污染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也可以鼓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源头上减少空气污染。

2. 推广清洁能源将传统燃煤取暖和发电方式替换为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

清洁能源具有低排放和高效能等优势,在减少大气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促进机动车尾气治理政府应该加强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并鼓励人们使用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

此外,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

4. 加强农业环境管理政府和农民可以合作,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控制养殖和种植规模,减少农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不仅与自然环境有关,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形成了雾霾。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另一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等,都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绿化不足等因素也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加剧。

三、哲学思考面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我们的活动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的局限性。

我们的活动虽然创造了文明,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上认识到人类活动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四、治理方法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

2.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减少浪费。

3. 城市规划与绿化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应该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工业布局等,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4. 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测和治理污染源,提高治理效率。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雾霾天气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雾霾的形成与治理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愈发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自2013以来的大规模雾霾袭城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本文结合实际国情,深入分析我国的雾霾成因,并将其归结为污染源的持续累积以及特殊气候现象的触发因素。

进一步地,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面对雾霾的应对策略,综合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治霾之法。

关键词:环境;雾霾;形成原因;治理方法
1.引言
雾霾于2013年在我国大规模爆发,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导致可见度下降,交通瘫痪,呼吸道感染病人剧增,白云隐没,蓝天不再。

“雾霾袭城”已不仅局限在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华北、华东地区,包括广西、陕西和湖北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区也纷纷“沦陷”。

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持续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环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雾霾从何而来,又将如何治理?成为了社会关注、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2.我国雾霾的成因
雾霾,即“雾”与“霾”的结合体。

雾霾是漂浮大气中的PM2.5等尺寸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

雾霾的具体成因,截止目前为止仍无科学的定论,仍处于猜测阶段。

研究表明,雾霾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两大原因,分为是污染源和特殊的气候现象。

图1我国雾霾成因概述图
1.1污染源
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为雾霾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悬浮颗粒物包括了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以及颗粒状液体物质,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来源与人为来源两部分。

天然来源主要是土壤扬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平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而人为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粉尘以及汽车尾气等等。

尽管天然来源为雾霾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物理基源,但是千百年来,从未有如此严重的雾霾现象产生,而在这段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雾霾频发,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才是产生雾霾的罪魁祸首。

在人为影响因素中,主要有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扬尘以及人类活动排放。

图2 人为因素的主要构成
a)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约占悬浮颗粒物总量的50%,是主要的颗粒物来源。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高度正好处于人群呼吸范围内,约为0.3米-2米,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及身体健康构成一定危害。

油品质量、汽车保有量是直接影响机动车尾气的重要因素。

b)工业废气排放
机电制造业、钢铁行业、火电行业及水泥行业是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行业。

建筑材料生产时窑炉中排放的燃烧废气、汽车维修时大量的喷漆也是造成工业废气的相关因素。

除此之外,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取暖措施仍以供暖为主,供暖所在日常运行中会产生的大量废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雾霾形成。

c)扬尘
扬尘也是悬浮物颗粒的主要元凶之一。

马路街道、街道间花圃的泥土或进城车辆轮胎携带的泥土,遭遇泼水或下雨后大范围流失,一旦干涸,马路上的机动车行驶时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从而在大气及地面循环,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建筑工地上建筑施工过程产生的大量扬尘也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d)人类活动排放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会加剧空气中悬浮物颗粒的含量,较为典型的人类活动排放行为包括燃放鞭炮、秸秆焚烧等。

1.2特殊气候现象
雾霾在2013年集中爆发,一定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历史积累的
必然。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付出了环境的代价,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持续增加,当其数量累积到一定值的时候,形成大规模雾霾的条件已经形成,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

与此同时,特殊气候现象的出现,无疑是引爆这颗“雾霾炸弹”的罪魁祸首。

特殊的气候现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静风现象,另一种是逆温层现象。

a)逆温层现象
逆温现象是指,在城市大气的垂直方向上,高空气温高于低空气温。

城市大气垂直方向产生逆温后,会形成逆温层,并在城市上空覆盖,就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从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造成污染物聚集,形成雾霾。

图 3 逆温层现象示意图
b)静风现象
我国中纬度地区的环流径向度较小,北方地区如河南、华北和山东等地,冷空气的强度明显变弱,大气的相对湿度过高,大气呈静稳状态,在均压场及低压荷的作用下,地区风速过小,对空气水平流通
造成严重阻碍。

城市中楼群较多,风流受到摩擦和阻挡的影响逐渐减弱,增加大量的静风现象,悬浮颗粒物的稀释及扩散受到影响,就会积累在城市近郊区周围及城区内,形成雾霾。

3.雾霾的治理之法
纵观全球历史,可以发现雾霾并不是我国的“专属”,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破坏。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发达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成功地治理了污染,有些甚至成为了绿色生态的环保国度。

我国正在朝着发达国家的大道迈进,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也会遭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因此,我们在思考正确的治霾之法的时候,不妨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策略,进而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治霾的方针与策略。

图4发达国家的治霾之道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借鉴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防治大气污染立法模式,完善环保法律制度,是治理雾霾天气的根本途径。

首先,我们要加强环保法规建设,使雾霾天气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推动修改《环
境保护法》,使之能够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

其次,建立起空气污染治理考核体系,建立主管部门、监督机构、新闻媒体、公众多方参与的监管体系。

除此之外,政府要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努力形成减排有功、污染处罚、举报有奖等治理雾霾天气的局面。

(二)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出台雾霾天气应急方案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都建立大气污染物监视系统,并实时向民众发布监测数据。

我们应当借鉴其做法,增设小型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同时装备流动监测设备,逐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快捷高效的公共媒体空气质量高效发布体系和预警机制,向公众提供雾霾天气等预警信息,为公众出行、锻炼提供建议。

当雾霾天气发生时,应出台限制公车出行、污染企业停工、建筑工地停工等应急措施。

(三)注重城市绿化
由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发展经验来看,城市绿化对防治空气污染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利用植物杀菌、滞尘、吸收有毒气体、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比例等特性,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城市大气质量。

因此,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城市绿化,要提倡多种树、多建绿地。

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要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各地要根据自身所处位置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做出科学可行的绿地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应充分注意点(如公园)、线(道路)、面(居住区)绿化相结合,使整个城市绿地成为一个相互连结的系统,以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

(四)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
机动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机动车设定排放标准,禁止超标车辆投入运行;同时,政府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适度发展私人汽车。

(五)淘汰落后产能
节能降耗高耗能产业不仅能耗高,污染也严重,因此,我们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应当淘汰落后产能,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科技含量的提升,减少排放的同时降低能耗,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兼顾。

4.结语
尽管我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与人力,雾霾的具体原因至今其实仍未有一个科学的定论。

但是,我们知道雾霾的形成必然与我国在发展之路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整个政府、整个中华民族在面对雾霾的入侵之时,必须刻不容缓地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积极投入到这场雾霾之战中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再次见到熟悉的场景:绿草如茵,空气如洗,蓝天依旧。

5.参考文献
[1] 朱成章. 我国防止雾霾污染的对策与建议[J]. 中外能源, 2013, 6: 002.
[2] 张小曳, 孙俊英, 王亚强, 等.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 科学通报, 2013, 58(13):
1178-1187.
[3] 孙亮.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 37(10): 71-75.
[4] 靳芳亮, 宋二潭. 雾霾的成因, 危害和防护[J]. 河南科技, 2013, 18.
[5] 周涛, 汝小龙. 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4(2): 12-16.
[6] 王德生. 欧美日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和启示[J]. 上海电力, 2014, 27(1):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