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的区别
产品知识100问

精心整理产品知识100问V1.0内容简介:本手册将产品销售中遇到的知识性问题整理成五个部分,即基本原理篇、技术标准篇、系统组件篇、疑难故障篇、产品应用篇,共100个问题,尽量做到通俗、全面。
本手册是互动开放式系统,我们会选择用户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不断充实完善。
本手册仅供内部员工、代理商培训用,注意保密。
李庄2004-8-9电脑工号,再送220V高,1200uf6、开关电路的原理是什么?答:开关电路的原理是由开关管和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芯片构成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脉冲。
将高压整流滤波电路产生的高压直流电变成高频脉冲直流电,送到主变压器降压,变成低频脉冲直流电。
7、低压整流滤波电路的原理是什么?答:低频脉冲直流电经过二极管整流后,再由电解电容滤波,这样,输出的就是不同电压的稳定的电流了。
由于这里电压已经很低了,所以尽管电容容量很大,通常有1000uf、2200uf等,但由于不需要很高的耐压值,所以电容体积很小。
8、辅助电路有什么作用?答:300V直流电通过辅助电源开关管成为脉冲电流,通过辅助电源变压器输出二组交流电压,一路经整流、三端稳压器稳压,输出+5VSB,加到主板上作为待机电压;另一路经整流滤波,输出辅助20V电源,供给PWM等芯片工作。
有了辅助电路,计算机就可以实现软件开机、关机了。
9、什么是PFC?答:PFC(PowerFactorCorrection)即“功率因数校正”,主要用来表征电子产品对电能的利用效率。
功率因数越高,说明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
通过CCC认证的电脑电源,都必须增加PFC电路。
位置在第二层滤波之后,全桥整流电路之前。
PFC有两种,一种是无源PFC于AT念。
个硬性的规定,禁止传导干扰过大的产品生产、销售。
14、电源测试中比较重要的有哪些项目?答:主要有交叉负载,浪涌,输入电压,纹波噪音,输出短路,过功率,转换效率,功率因数,响应时间,时序,噪音,传导辐射,漏电流,高低温测试等。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直接的函数关系。
电机效率是指电机在工作状态下所能输出的有用功率与输入的总功率之间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换算公式如下:
效率 = 有用功率 / 输入功率 × 100%
功率因数则是指电路中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通常用功率因数的余弦值(即cosΦ)表示,范围在0到1之间,一般数值越大表示功率因数越好。
换算公式如下:
功率因数 = 有功功率 / 视在功率
电机功率因数主要与电机本身的特性和负载进行有关。
通常负载越大,电机功率因数越低。
当功率因数较低时,电机的耗电量会更大。
因此,提高电机的功率因数对于提高电机效率是有帮助的。
总结: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因数有关,提高功率因数有助于提高电机的效率。
台式机电源发热怎么样

台式机电源发热怎么样台式机电源发热介绍一:便用一年多风扇上面没有灰尘是不是散热风扇在开机状态没有运行,还有就是通风状况,通风不好也会有这种情况。
开机时检查一下看看,现在气温高加上电源工作中电子原器件会发热微热导致电源外表摸上去会热是属于正常的。
摸上去不烫手一般都不要紧的。
台式机电源发热介绍二:电脑电源高温发热,可能会导致电脑电源的输出电压异常,损坏电脑主机的其它硬件的。
常见现象如下:1、电脑不定时自动重启或者死机。
2、电脑电源的输出电压不稳定或者上升,导致电脑不稳定,出现蓝屏3、温度上升致使电源异常烧坏电脑其它硬件。
4、损坏电源本身,导致不能正常开机。
台式机电源发热介绍三:电源不怎么好,不过如果是新电源有烤漆味也正常,一般用3到5天就会消失了,要是一个多星期还有味道就不正常了300w小了点,这配置最好额定350w以上,发热问题不好说,现在cpu和显卡发热量都很大总之,最好还是换个好点牌子的电源相关阅读:电源常见问题1、工业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答:通过运行高频开关技术将输入的较高的交流电压(ac)转换为pc电脑工作所需要的较低的直流电压(dc)。
2、工业电源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答:当市电进入电源后,先经过扼流线圈和电容滤波去除高频杂波和干扰信号,然后经过整流和滤波得到高压直流电。
接着通过开关电路把直流电转为高频脉动直流电,再送高频开关变压器降压。
然后滤除高频交流部分,这样最后输出供电脑使用相对纯净的低压直流电。
3、emi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emi电路的作用是滤除由电网进来的各种干扰信号,防止电源开关电路形成的高频扰窜电网。
emi是ccc认证一个重要内容。
4、什么是高压整流滤波电路?答:高压整流滤波电路由一个整流桥和两个高压电解电容组成。
作用是把220v交流市电转换成300v直流电。
5、高压电解电容一般有哪几种?答:高压电解电容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电容,一般有两个,由于其耐压值特别高,所以体积非常大。
PC电源规范发展回顾

欢迎共阅PC电源规范发展回顾2006-10-23??天极yesky姑苏飘雪前言:PC电源是根据计算机相应的电源标准设计和生产的,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这十多年间,PC电PC 一、什么叫开关电源(SwitchingPowerSupply)?由于PC电源属于开关电源的范畴,关电源。
因此接下来经过整流和滤波得到高压直流电,然后再送高频开关变压器降压,然后滤除高频因为计算机电源最核心的部分是开将交流电转变成既定的直流电源来供给电脑各部件使用。
不过,开关电源的工作方式与线性电源不一样:它先把220V的交流变成了直流,然后通过变换器把直流变成交流,最后又把交流变成直流输出。
转变为高频交流电的原因是高频交流在变压器变压电路中的效率要比50Hz高很多,所以开关变压器可以做的很小,而且工作时不是很热,如果不将50Hz变为高频那开关电源就没有意义!而PC开关电源唯一的工作是提供PC所需要的功率。
二、PC电源的鼻祖—AT电源规范AT电源属于PC电源的元老级人物,功率一般为150W—250W,共有四路输出(5V、12V)另向主板提供一个P.G(PowerGood)信号。
输出线为两个6芯插头和几个4芯的插头,两个6芯插座给主板供电。
AT电源采用切断的方式关机,也就是“硬关机”。
在ATX电源未出现之前,从286到586计算机由AT电源一统江湖。
目前AT电源已经退出了市场,即便是在旧电脑市场也已经很难看到其身影。
三、AT电源规格的进化—ATX电源规范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新的主机板结构标准,是英文(ATExtend)的缩写,可以翻译为AT扩展标准,而ATX电源就是根据这一规格设计的电源。
与AT电源相比,ATX电源外形尺寸并没有多大变化,其与AT电源最显着的区别是,前者取消了传统的市电开关,依靠+5VSB、PS-ON 控制信号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
ATX类电源总共有六路输出,分别是+5V、-5V、+12V、-12V、+3.3V及+5Vsb。
电源 - 工业电源 知识

电源 - 工业电源1、工业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答:通过运行高频开关技术将输入的较高的交流电压(AC)转换为PC电脑工作所需要的较低的直流电压(DC)。
2、工业电源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答:当市电进入电源后,先经过扼流线圈和电容滤波去除高频杂波和干扰信号,然后经过整流和滤波得到高压直流电。
接着通过开关电路把直流电转为高频脉动直流电,再送高频开关变压器降压。
然后滤除高频交流部分,这样最后输出供电脑使用相对纯净的低压直流电。
3、EMI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EMI电路的作用是滤除由电网进来的各种干扰信号,防止电源开关电路形成的高频扰窜电网。
EMI是CCC认证一个重要内容。
4、什么是高压整流滤波电路?答:高压整流滤波电路由一个整流桥和两个高压电解电容组成。
作用是把220V交流市电转换成300V直流电。
5、高压电解电容一般有哪几种?答:高压电解电容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电容,一般有两个,由于其耐压值特别高,所以体积非常大。
按容量分,高压电解电容一般有330uf、470uf、680uf、820uf、1000uf、1200uf等,耐压值一般是200V,耐温85度。
6、开关电路的原理是什么?答:开关电路的原理是由开关管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芯片构成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脉冲。
将高压整流滤波电路产生的高压直流电变成高频脉冲直流电,送到主变压器降压,变成低频脉冲直流电。
7、低压整流滤波电路的原理是什么?答:低频脉冲直流电经过二极管整流后,再由电解电容滤波,这样,输出的就是不同电压的稳定的电流了。
由于这里电压已经很低了,所以尽管电容容量很大,通常有1000uf、2200uf等,但由于不需要很高的耐压值,所以电容体积很小。
8、辅助电路有什么作用?答:300V直流电通过辅助电源开关管成为脉冲电流,通过辅助电源变压器输出二组交流电压,一路经整流、三端稳压器稳压,输出+5VSB,加到主板上作为待机电压;另一路经整流滤波,输出辅助20V电源,供给PWM等芯片工作。
ATX电源标准

ATX电源标准ATX电源是根据ATX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的,从最初的ATX1.0开始,ATX标准也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和完善,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是ATX2.03和ATX12V这两个标准,其中ATX12V又可分为ATX12V1.2、ATX12V1.3、ATX12V2.0等多个版本。
最新的ATX电源标准为ATX12V2.2。
在选购电源之前,我们需要对电源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关于ATX电源的基本知识。
1. ATX电源版本发展历程:要解释ATX 12V 1.3规范先要从ATX说起,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主板及电源结构标准,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
ATX电源规范经历了ATX 1.1、ATX 2.0、ATX 2.01、ATX 2.02、ATX 2.03和ATX 12V等阶段。
目前市面上的电源多遵循ATX 2.03或更新的ATX 12V标准。
ATX 2.03标准采用+5V和+3.3V电压,分别为功耗较大的处理器及显卡直接提供所需的电压。
而单独的+12V输出则主要应用在硬盘和光驱设备上,因为当时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都相对较低,所以各部件相安无事。
但P4处理器的推出改变了这一切。
由于它的功耗较高,使用符合ATX 2.03规范的产品时,+5V的电压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基于此,Intel对ATX标准进行了修订,推出了ATX 12V 1.0规范。
它与ATX 2.03的主要差别是改用+12V电压为CPU供电,而不再使用之前的+5V电压。
这样加强了+12V输出电压,将获得比+5V电压大许多的高负载性,以此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问题。
其中最显眼的变化是首次为CPU增加了单独的4Pin电源接口,利用+12V 的输出电压单独向P4处理器供电。
此外,ATX 12V 1.0规范还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电路等做出了相应规定,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
2. ATX电源各版本的区别:既然ATX电源有这么多版本,那么它们有些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各个ATX电源标准的区别。
ATX12V电源不同版本区别及规范解析

ATX12V电源不同版本区别及规范解析ATX电源从当初最早的A TX1.0版本开始,伴随着PC的不断升级,特别是PC架构的不断更新,A TX电源的标准也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和完善。
自从2000年开始,为了配合P4时代的来临,ATX12V标准开始大行其道。
直至去年年底,为了适应65纳米制造工艺的双核处理器,最新的ATX12V 2.2电源标准也已经新鲜出炉。
为了配合自己的装机需求,选购适合自己的PC电源产品,我们将A TX电源版本进行简单的讲述和分析,让您在选购电源产品之前能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为了符合Intel P4处理器的工作环境,Intel在推出P4处理器的同时,也推出了A TX12V电源规范,来代替原先的ATX2.03版本。
ATX12V与A TX2.03相比,主要有了3点的变化:(1)ATX12V加强了+12VDC端的电流输出能力,对+12V的电流输出、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等做出了新的规定。
(2)ATX12V增加的4芯电源连接器为P4处理器供电,供电电压为+12V。
(3)A TX12V加强了+5VSB的电流输出能力,改善主板对即插即用和电源唤醒功能的支持。
此前的ATX2.03电源标准对+5v和+3.3有较大的消耗,而+12则主要用于光驱和硬盘。
不过随着高性能处理器和显示卡的推出,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PC系统对电源的需求也变得求贤若渴起来。
针对这种情况,Intel对ATX标准进行修订,推出了ATX12V电源标准。
ATX12V 与ATX2.03的差别主要是通过12V电压调整器为CPU供电,而不再是以前由5V提供;ATX 12V里加强了+12V输出能力,并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等做出了规定,特别对CPU增加了4针的电源接口伴随着P4处理器的推出而应用。
+5VSB的输出确保了主板对USB等设备和电源唤醒功能的完善。
随后ATX12V 1.2、1.3、2.0相继推出:(1)1.3版加强了+12V的输出能力,以适应INTEL新型的Prescott大功率CPU。
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

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自“磁生电”原理,由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产生电力来源。
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220V 交流电源。
下面就由店铺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转换效率就是电源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比值:即电源转换效率=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100%。
一般来说,PC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有着一定的要求。
PC电源是将交流电能量转换成直流电能量并供应给主机配件的设备。
具体地说,电源将一路220V(或110V等)、50Hz(或60Hz)交流电转换为+12V、+5V、+3.3V以及-12V、+5Vsb多路直流,输出给配件。
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存在损耗,衡量损耗的一个指标就是转换效率。
最初电源转换效率仅有60%左右,在Intel的ATX12V 1.3电源规范中,规定电源的转换效率满载时不得小于68%,而在ATX 12V 2.01中,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小于80%。
因此在购买电源时,从它遵循的电源规范上大家就能大致了解其电源转换效率的高低。
大家知道电源其实就是一个由变压器和交流/ 直流转换器以及相应稳压电路所组成的“综合变电器”。
这个“综合变电器”里面包含两个主要部件—“变压器”和“电流转换器”,而这两个部件本身就存在着电能的消耗,它们附属的稳压电路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电源本身又是一个“耗电器”。
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 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
关于转换效率需要注意的1、不同的电源产品,其转换效率不同;2、同一电源产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其转换效率也有变化。
第一点很容易被人理解,因为不同的电源产品之间,它们内在的变压电路、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所以转换效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的区别
经常看到市场上有的电源宣称自己的转换效率高达99%,事实真的如此吗?主动PFC和被动PFC何差? 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分别是什么意思? 功率因数损失的电费谁为你来承担? 转换效率损失的电费又是谁为你来承担? 功率因数又叫PFC因数,大功率电源中一般都有PFC电路,市电是交流电,如果不整流成直流电,电脑是无法使用的,而功率因数就是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的能力,这个过程是通过PFC 电路来实现的PFC电路分为主动式PFC(有源)和被动式PFC(无源)两种, 主动式PFC电路由高频电感、开关管和电容等元件构成,组成一个可以将输入电压提高的电路,从而减少电流在流向下级电路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简单地说,主动式PFC电路就是一个升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输入电压范围宽等优越的电气性能,通常它功率因数可达99%;被动式PFC结构相对简单,它利用电感线圈内部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调节电路中的电压及电流的相位差,使电流趋向于正弦化以提高功率因素。
相对于主动式PFC电路,被动式PFC电路的功率因数要低得多,一般只有70-80%左右,同时被动PFC结构上和电感类似,在对电流和电压补偿的过程中,始终进行着充放电的过程,因而产生了磁性,最终会和周边的金属元件产生震动进而发出噪音。
静音型PFC相当于两个非静音型PFC的叠加,达到震动互相抵消的目的。
但是,在消除噪音的手段中,安装是否得当也是对静音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
在我们了解上述两种PFC结构后,那么我们在上面提到的
PFC因数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电源的PFC因数表示的就是有多少电能被电源利用了(输入电源的实际能量/电网供给电源的能量) 对于主动式PFC电路来讲,功率因数可以达到99%的水平,而被动式PFC 电路只能达到上面所说的70-80%而已。
通俗的说假如一款标称400W 的电源,电源需要输入200W电量时,如果它采用了主动式PFC电路,那么电网只需要拉202W(200/0.99)电力过来,几乎没有损失,而如果采用的是被动式PFC电路,那么电网需要拉250W(200/0.8)左右,损失了50W,也就是说PFC因数是影响一款电源的电能利用率的指标,但损失那50W我们用户是不需要付钱的,因为那归属于是电力局线路上损失,电力局是没有权力向你要钱的。
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概念比PFC因数要复杂一些,电源本身是一个“供电器”,同时它又是一个“耗电器”。
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未被利用的电能转化为热量散发,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解释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转换效率=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100%,一款电源的转换效率会由于其内在的变压电路、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所以不同的电源产品其电源的实际转换效率也会不同。
另外,即使是同一款电源产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其转换效率也是有变化的。
由于电源的输入电压是额定的220V,而输出电压则有+12V、+5V、+3.3V不同的规范,这就表示电源里至少拥有三种不同的变压器,由于三种变压器的功耗不尽相同,就意味着+12V、+5V和+3.3V的电压输出其各自所对应的
变压器转换效率亦不相同。
而这三路电压分别是为计算机中不同配件提供电能,当计算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各部件的使用频率和工作负荷会有所不同,导致不同电压输出回路的工作负荷浮动,所以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电源转换效率也是变化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了两者的不同了吧,那么到底这两个参数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只需要记住这么一句:功率因数越大,则对节约电力局能源越有好处,而转换效率越高,则对节约用户的电费开支越有好处。
比方某一被动PFC电源功率因数为70%,损失的那30%电能是电力局给你买单,与居民用户无关,再如某一电源的转换效率为80%,那损失的20%电能是要自己掏腰包付费的。
主动PFC在提高功率因数的同时,PFC电路本身需要的电能也比被动PFC电路多一些,其转换效率反而有所下降,主动PFC电源不一定比被动PFC电源节能,电源省电性主要是与电源转换效率相关,而电源的发热与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两者均有关,例如:被动PFC的航嘉多核DH6比主动PFC的航嘉冷静王至尊版的转换效率高。
所以说PFC因数和电源转换效率绝对不能等同,对于一般用户来讲,更应该看重的是电源转换效率这一参数指标。
而功率因数无关紧要,但从减少电力局压力,节省国家资源来讲,主动PFC是意义重大的,市场上有些电源标称自己的“电源转换效率”高达99%,而实际这99%仅是电源的PFC电路功率因数,而不是电源的实际电源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