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分析化学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之一。
它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样品の中的物质(气态分子)分解为单一的离子(物质分子),然后通过两个不同的仪器: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对不同的离子进行分析和测量,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成分分析和测量功能。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一般实现样品的分析分解,分解所得离子大多是由三种部分组成:被测样本,解离介质和离子化剂。
被测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被离解成各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浓度和比例可以通过气相色谱仪测量出来;解离介质有助于成分的分离,这是一种热敏液体溶剂系统,通常由水、醇、氯仿及其他溶剂混合;离子化剂可以将被测物质分解成离子,并将该离子通过质谱仪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特定的软件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包含了两个主要部分:一个室温型高温气相色谱仪以及一个三极管电离器质谱仪。
前者采用离子源放大器,可以有效地将原子的分子离解为离子;而后者通过特殊的端口量程及容积电路,实现高增益及低噪声的容积控制,以通过电离室和闪烁管向催化电子器投射电离电子,获得上千倍的增益,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精准的成分质量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优势非常明显,它可以同时测量样品的总体分析组成,也可以准确测量成分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可以用于实时动态检测,从而获得较为准确而可靠的分析数据, c在食品医药、环境保护、化学气针、血液分析、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具有高精度、准确度高、分析快速和检索快速等多个优点,是当今最流行的分析技术之一。
它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快速的分析方法,对化学、食品、环境保护。
气相质谱联用仪原理

气相质谱联用仪原理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它将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对复杂混合物进行高效、灵敏的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气相质谱联用仪的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气相色谱(GC)的原理。
气相色谱是一种在气相载气流动的条件下进行的色谱分离技术。
样品首先被注入到色谱柱中,然后通过色谱柱的填充物进行分离,不同成分在填充物中的停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了分离。
GC的分离效果取决于填充物的选择,不同的填充物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进行分离。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质谱(MS)的原理。
质谱是一种通过对化合物进行碎裂并分析碎片离子质荷比来确定分子结构的技术。
在质谱仪中,样品首先被电离成离子,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电场加速和偏转,最终被分离成不同质荷比的离子。
这些离子被传入质谱仪的检测器中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
那么,气相质谱联用仪是如何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呢?在GC-MS中,气相色谱和质谱是紧密耦合在一起的。
首先,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离,不同成分在色谱柱中被分离并逐一进入质谱。
然后,色谱柱的输出被引入质谱仪中,样品被电离并进行质谱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GC-MS能够对复杂混合物进行高效、灵敏的分析,不仅可以得到样品的组成成分,还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总的来说,气相质谱联用仪通过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能够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析。
它的原理是基于气相色谱和质谱的分离和分析技术,通过紧密耦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分析。
这使得它在化学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气相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强大的分析仪器,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化学分析和结构鉴定。
它的主要作用如下:
1. 分离和寻找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能够把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并对其进行检测和鉴定。
它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使用质谱仪器对每个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因此,GC-MS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在多种样品中寻找目标化合物。
2. 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由于GC-MS能够独立地测量一个化合物的质量和碎片,因此它能够很好地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质谱技术,在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时,GC-MS能够测定它们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从而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确保该物质不会被误判。
3. 分析生物样品
GC-MS对于分析生物样品非常有用。
许多药物、毒素和其他化合物可以通过生物样品中的检测或检出,从而确定人体曝露于化学物质的情况。
GC-MS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这些物质,以监测人体体内的环境
污染物。
4. 检测环境污染物
GC-MS能够分析许多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氨基酸等。
它可以快速地检测出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和其浓度,以便在需要的时候
采取适当的措施。
5. 进行食品分析
GC-MS是一种用于食品分析的有力工具。
它能够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以检测非法添加的物质或污染物。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现代化学分析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能够精确地测定各种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为化学和生物科学
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简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简介
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产品, Trace-PolarisQ型离子阱气质联用仪,2005年开始运行。
二、仪器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1、测试方法:建立了一系列MS/MS二级质谱测量方法,具有比一级质谱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检出限。
2、检出限:16种EPA优先控制PAHs检出限均低于0.5 pg/μL,20种OCPs检出限低于2.5 pg/μL。
3、应用:目前主要用于PAHs、OCP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正构烷烃等的定性、定量检测。
4、送样要求:实验室不负责前处理,课题组处理完成后,直接上机测试。
样品须无色澄清,溶剂须为正
己烷、二氯甲烷等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
三、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MS真空度,并进行进样口及质谱端检漏,发现漏气及时修正,定期更换进样隔
垫,防止色谱柱氧化。
2、定期检查质谱本底、灵敏度、电压值。
3、每月打开机械泵balast阀门,气振30min。
4、突然断电后立即关闭MS和GC电源,来电后可立
即打开GC电源,通气保护色谱柱,待确认不再
停电后再开MS,保护分子泵。
5、开机时先开色谱,后开质谱;关机时先关质谱,
后关色谱。
图1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图2 典型色谱峰图3 正常的质谱参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常见的分析仪器,可以将样品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
它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从而能够对化合物进行高效、高灵敏度的分析。
下面将对GC-MS的原理、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应用进行介绍。
原理GC-MS通过气相色谱柱将样品分离,然后利用质谱技术进行检测。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通过高温、高压下在固定相或液态相的柱子中分离。
然后将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检测器中,对其进行质谱分析。
在质谱端,样品被分解为离子,并将它们分离并检测,分析离子中的性质和原子组成,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部分GC-MS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1.气相色谱部分气相色谱部分由样品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组成,其中样品进样器和色谱柱用于分离化合物,检测器用于检测化合物。
2.质谱部分质谱部分由离子源、分析器和检测器组成,其中离子源用于将干净的气相分子转化为离子,分析器将离子进行分离并检测其质量/电荷比。
3.数据系统数据系统由控制仪、数据处理软件和输出设备组成,用于控制分析仪器和处理和输出分析数据。
应用GC-MS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环境监测,医学和法医学等。
以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它的应用:例如,在环境监测中,GC-MS可用于检测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如苯、个人用品,如香水、化妆品、染发剂等有机化合物。
GC-MS被用于检测这些化合物的类型和量,以确定水源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结论GC-MS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精确、灵敏度高的分析结果。
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学和法医学等领域。
虽然GC-MS对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和结果提供了重要帮助,但在使用时,需要非常小心,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主要功能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主要功能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先进的分析仪器,主要适用
于分析无机、有机、生物化学、环境和制药等领域的物质。
以下是
GC/MS联用仪的主要功能:
1. 气相色谱分离功能
GC/MS联用仪可以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分离,样品中的各种分子可以被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更
具体的信息。
2. 质谱分析功能
GC/MS联用仪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进行质谱分析。
在分离出的样品分
子进入质谱之后,GC/MS联用仪可以测量样品分子的化学结构、分子
质量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3. 确认化合物的成分
GC/MS联用仪可以操作在多级质谱扫描模式下,其中离子化产物通过
质谱进行多级扫描,可用于识别化合物的质量碎片(质子化离子)并
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
4. 分析化合物含量
GC/MS联用仪可以通过测量每种化合物的相对峰面积计算出化合物的含量百分比。
这个信息可以帮助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浓度,进而分析化合物的特性。
5. 检测有机物和环境污染物
GC/MS联用仪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机物、水体和空气中的环境污染物等。
例如,在地下水监测和空气质量检测等领域也可应用。
6. 生化学分析
GC/MS联用仪可用于生化学分析,例如酶反应产物的分析、天然产物的分析等等。
总之,GC/MS联用仪作为现代化学分析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同时通过其高效、准确的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实现许多化学研究的目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方法原理及仪器概述

一、概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仪器,它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能够对复杂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本原理,仪器组成和工作流程,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1. 气相色谱原理: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化合物在气相载气流动相中分离的技术。
化合物混合物在进样口被蒸发成蒸气,随后通过载气将其引入色谱柱,不同化合物因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率移动,最终被分离出来。
2. 质谱原理:质谱是一种利用化合物分子的质荷比进行分析的技术,化合物经过电离后,生成一系列离子,这些离子根据不同的质量和电荷来探测。
质谱技术的关键在于将离子进行分离并对其进行检测。
3. 联用原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通过气相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富集,再将分离后的化合物以雄厚的射流进入质谱进行离子化、分离和检测,从而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
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仪器概述1. 气相色谱部分:主要包括进样口、色谱柱、载气源、检测器等组成部分。
进样口用于气相化合物的进样和蒸发,色谱柱用于分离化合物,载气源提供载气以及维持色谱柱的流动等。
2. 质谱部分:主要包括离子源、质量过滤器、检测器等组成部分。
离子源用于电离化合物产生离子,质量过滤器用于对离子进行分离,检测器用于对离子进行检测和计数。
3. 数据系统:用于控制仪器运行、采集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系统。
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工作流程1. 样品进样:将需要分析的样品通过进样口蒸发成气态,进入气相色谱部分进行分离。
2. 气相色谱分离:化合物在色谱柱中根据分配系数进行分离,不同化合物会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在检测器中。
3. 化合物离子化:分离后的化合物通过离子源被电离成为离子,不同化合物产生的离子有不同的质荷比。
4. 质谱分析:离子经过质量过滤器进行分离,并被检测器进行检测和计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高效的分析仪器,它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分析。
这种联用仪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GC-MS联用仪的原理主要包括样品的进样、气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和数据分析四个部分。
首先,样品通过进样口引入联用仪中,经过样品制备和前处理后,被注入到气相色谱柱中。
在气相色谱柱中,样品中的化合物会根据其在柱中的亲和性和挥发性逐渐分离,最终进入质谱检测器。
气相色谱柱的选择对于样品分离至关重要。
不同的柱材料和填料会影响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因此在选择柱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的要求。
在样品分离后,化合物进入质谱检测器进行质谱分析。
质谱检测器将化合物进行碎裂,产生一系列的碎片离子,并根据这些碎片离子的质量/电荷比对化合物进行鉴定。
质谱分析的结果会通过数据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质谱图谱和色谱图谱。
通过比对标准库或者参考物质,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GC-MS联用仪的原理简单清晰,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
首先是进样技术,要保证样品的准确进样和分离;其次是气相色谱分离技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柱和操作条件;再次是质谱检测技术,要保证质谱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最后是数据分析技术,需要准确的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总的来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理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技术,能够对复杂的样品进行快速、灵敏的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C-MS联用仪在分析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本装置用于沥青及相关材料分析,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工作条件
1.1电源:220V,50Hz
1.2温度:操作环境15˚C-35˚C
1.3湿度:操作状态25-50%,非操作状态10-95%
2.性能指标
2.1气相色谱仪
2.1.1柱箱
2.1.1.1操作温度:室温以上4˚C-450˚C
2.1.1.2温度分辨:1˚C温度设定,0.1˚C程序设定
2.1.1.3最大升温速率: 100˚C/分钟
2.1.1.4最大运行时间:999.99分钟
2.1.1.5程序升温:18阶19平台
2.1.1.6温度稳定性:<0.01˚C每1˚C环境变化
2.1.1.7温度准确性:±1%
2.1.1.8*降温速率:从450˚C降至50˚C<300秒(22℃室温下)
2.1.2 毛细柱分流/无分流进样口(带电子气路控制,简称EPC)2.1.2.1 最高使用温度:400˚C
2.1.2.2 电子参数设定压力,流速和分流比
2.1.2.1*压力设定范围:0-100Psi,精度0.001Psi
2.1.2.1流量范围:0-200mL/分钟N2, 0-1250mL/minH2 or He
2.1.3 氢火焰检测器(FID)
2.1.
3.1 最高使用温度:450˚C
2.1.
3.2自动点火装置,具有自动灭火检测功能
*2.1.3.3最低检测限:≤ 2.0pg碳/秒(丙烷)
2.1.
3.4 线性动态范围:≥107
2.1.3自动进样器:
2.1.
3.2样品位数:8位
2.1.
3.3进样量范围:0.1-50ul,可调
2.2质谱检测器
2.2.1具有网络通讯功能,可实现远程操作
2.2.2面板控制器可显示质谱状态信息及质谱工作参数的输入2.2.3质量数范围:1.6-1020amu,以0.1amu递增
2.2.4分辨率:单位质量数分辨
2.2.5质量轴稳定性: 优于0.10amu/48小时
2.2.6*灵敏度:
全扫描灵敏度(电子轰击源EI):1pg八氟萘(OFN),信/噪比≥400:1
(扫描范围: 50-300amu)
选择离子检测(电子轰击源EI):20fg八氟萘,信/噪比≥10:1
2.2.7*最大扫描速率:10,000amu/秒
2.2.8动态范围:全动态范围为106
2.2.9*选择离子模式检测(SIM)最多可有100组,每组最多可选择60个离子2.2.10具有全扫描/选择离子检测同时采集功能
2.2.11备有两根长效灯丝的高效电子轰击源,采用完全惰性的材料制成
2.2.12*离子化能量:5-180.0eV
2.2.13离子源温度:独立控温,150-320˚C可调
2.2.14分析器:双曲面四极杆,独立温控, 106˚C - 200˚C
2.2.15检测器:长效高能量电子倍增器
2.2.16真空系统:分子涡轮泵(70升),2.5m3/hr机械泵
2.2.17气质接口温度: 独立控温,100-350℃
2.3数据处理系统
2.3.1气相色谱,质谱,质谱工作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全部依靠自身安装的网卡
实现。
2.3.2 软件:中/英文可选。
2.3.2.1 手动/自动调谐,数据采集,数据检索,分析结果报告,定量分析及谱库
检索功能。
2.3.2.2 数据分析软件应包括常规数据和符合EPA 要求的专用环境数据处理等
多种分析模式。
两种模式通过软件配置互相转换,均能独立工作。
2.3.2.3 操作环境:Windows 2000 or XP。
2.3.2.4 谱库:NIST08谱库(19万张),化学结构式库(16万张)。
2.3.2.5 气相色谱-质谱具有保留时间锁定(RTL)功能。
此功能通过软件自动
调整仪器工作参数,在五个不同条件下进样,分析锁定目标化合物而实
现。
2.3.2.6 全中文在线帮助软件
二、热裂解器
1,技术指标
1, 温度控制
*1.1温度范围: 50--1,400 C
*1.2采用光纤监控温度及时间,得出正确的温度时间分布图
*1.3非常短升温时间(高速升温),升至最高温度时间8毫秒
1.4预设升温及恒温程序程序
2,操作模式
2.1可选操作模式:
2.2序贯裂解- 在同一温度重复加热,分析样品热降解速度及定性分析(比如共聚物组成),可自动化
2.3分级裂解- 在不同温度重复加热,分离不同降解度的分解物(未知物分析),可自动化
2.4脉冲裂解- 几次高速脉冲式加温,可以做薄片的逐层分析
3,附件
*3.1动力学分析软件
3.2提供双样品架.一是用于粉末状样品,二是用于纸,聚合物膜及其他薄片层样品
三、接口
采用RA-1200型专用接口连接,可连续进样与裂解器同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