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杜甫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有关雨晴的诗句

有关雨晴的诗句

关于有关雨晴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关雨晴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关雨晴的诗句一、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释义:春风吹散云雾,骤雨初歇,天气刚刚放晴,阳光重新照在湖面上暖和又明快。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新生的绿苹,整整齐齐铺满了水面。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沉重,只得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慢慢的体弱多病我的兴致也削减了。

二、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永遇乐·璧月初晴》宋代:刘辰翁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

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

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释义: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东升。

云色如黛,淡淡漂浮在远空。

这美妙的春景,究竟属于何人?故宫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温。

前度刘郎如今又来这里,想不到变得如此冷寂岑岑。

记得从前的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充满的尘土将道路遮暗。

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灿。

我总是没有什么心情,和人们携手同去赏灯观看。

谁知道,上元夜也会禁止宵行,人稀烟断,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淡。

犹记宣和旧日,直到南渡临安,上元夜照旧喧闹繁盛如故。

而今辛苦保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

元宵佳节也无心装扮,任凭鬓发纷乱飘舞。

写下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

如今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处处漂泊无寄处。

杜甫《雨晴》赏析

杜甫《雨晴》赏析

杜甫《雨晴》赏析 雨晴 杜甫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翻译: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 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

蜜蜂蝴 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

赏析: 这首即兴小,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 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 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 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 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 的春色,被这一场春雨给扫了兴。

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非常扫兴而 生感触的。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

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

被苦雨 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 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 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

花落了,蜂蝶也纷 纷离开了, 小园显得更加冷落, 诗人的心更加怅惘。

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 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 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 人只说“疑”, “疑”字极有分寸, 格外增加了真实感。

这两句诗, 不仅把蜜蜂、 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 “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 新。

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 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经它点化, 小园、 蜂蝶、 春色, 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春晴原文,翻译,赏析[精选多篇]

春晴原文,翻译,赏析[精选多篇]

春晴原文,翻译,赏析[精选多篇]第一篇:春晴原文,翻译,赏析春晴原文,翻译,赏析春晴原文,翻译,赏析1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

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翻译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春天阳气暗催草木萌发,葱郁的深谷也变得那样暖和。

清晨,黄莺在林间翩翩飞舞,露水打湿的它们金黄色的毛羽,绿叶掩映中传来了它们悦耳的鸣声,绵绵蛮蛮如有情,低低地诉说着芳心深意。

无缘无故地,黄莺出巢飞动的时候,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又追逐随同游蜂而去。

它们行踪放浪,两两相呼应,整日雾里唱风里舞。

当上林苑柳树葱郁茂盛时,在别馆花深的地方,这期间燕子特别多,都把美好时光白白流失。

注释晴昼:风和日丽的一个白天。

暖律:古以时令合乐律。

暖律乃指暄暖节令,即温暖的时节。

潜:暗暗地,悄悄地,私下。

催:对“暖律”而言也。

“暖律潜催”是“潜催暖律”的倒装。

幽谷:葱郁深谷。

暄和:即暖和。

黄鹂:即黄莺,俗称柳莺,亦谓流莺。

翩翩:展翅飞貌。

乍:刚刚。

迁:转移,这里是“飞到”之意。

芳树:对树的美称。

观:看、见也。

露湿:露水沾湿也。

缕金:即金缕,此处因律而倒置。

缕金衣,即金缕衣,用金缕绣有花纹图案的衣衫;这里形容黄鹂地金黄色地羽毛。

叶映:黄鹂鸣叫震动树叶而反映的回音,这是一种拓展手法。

簧语:指代簧舌的吹奏乐器之乐声,这里形容黄鹂鸣叫声之清脆悦耳。

晓来:即清晨。

绵蛮:指小鸟或鸟鸣声。

芳心:通常形容女子,此处把黄鹂拟人化了。

低诉:低声倾诉。

无据:此处意为“无由来”“无端”“无缘无故”。

暖烟:暖晨之霭气。

趁:此处乃“追逐”“随同”之意。

游蜂:指到处采花的蜜蜂。

踪迹:行踪也。

恣狂:恣意放浪。

“恣狂踪迹”是“踪迹恣狂”的倒装。

两两相呼:两两相呼应。

终朝:即整日里。

雾吟风舞,即雾里唱风里舞。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经典唐诗宋词赏析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能流传千年的经典诗词,一首诗足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唐诗宋词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唐代】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赏析:《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

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

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

“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寄黄几复》【宋代】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赏析: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不那么容易。

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荆轲歌 / 易水歌》【先秦】佚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赏析:“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

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风雨》【唐代】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夏晴古诗杜甫翻译赏析

夏晴古诗杜甫翻译赏析

夏晴古诗杜甫翻译赏析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以豪放、慷慨、浑厚、激昂著称,被誉为“诗史上的杰出代表”。

夏晴是杜甫的一首著名诗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夏天的怀念之情。

下面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和赏析。

夏晴。

夏日池上闲晴日,碧浪翻空水自流。

青蝉不动丝柳长,烈日无情食野蔬。

独坐幽篁落,闲看秋色尽。

赤壁怀古石,应念别离苦。

夏晴这首诗共有四句,表达了诗人在夏日的闲暇时光中,对逝去的夏天的怀念之情。

下面我们来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夏日池上闲晴日,碧浪翻空水自流。

在夏日的池塘上,天空晴朗,碧浪翻滚,水自流动。

这两句描绘了夏日的清晨,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池塘上的碧浪轻轻翻滚,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诗人以“碧浪翻空水自流”来描绘夏日的宁静和美好,表达了对夏日的美好回忆和怀念之情。

青蝉不动丝柳长,烈日无情食野蔬。

青蝉不动,柳树长得郁郁葱葱,烈日无情地晒着野蔬。

这两句描绘了夏日的炎热和干旱,青蝉不再鸣叫,柳树长得郁郁葱葱,而烈日却无情地晒着野蔬。

这里的“烈日无情食野蔬”一语中的,反映了诗人对夏日炎热的感受,也表达了对夏天的不舍和怀念之情。

独坐幽篁落,闲看秋色尽。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悠闲地看着秋天的景色渐渐消逝。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夏日的闲暇时光中,独自坐在竹林中,静静地欣赏着秋天的景色渐渐消逝。

这里的“独坐幽篁落”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幽静的向往,而“闲看秋色尽”则表达了对夏天的不舍和怀念之情。

赤壁怀古石,应念别离苦。

赤壁怀古的石头,应该会想起别离的痛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赤壁的怀念和对别离的痛苦之情。

赤壁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诗人通过“赤壁怀古石”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和历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而“应念别离苦”则表达了对别离的痛苦和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夏晴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的描绘和对夏天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夏天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诗中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夏天的美好回忆和怀念之情,展现了杜甫豪放、慷慨、浑厚、激昂的诗歌风格。

杜甫《喜晴》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杜甫《喜晴》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杜甫《喜晴》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介绍】《喜晴》的作者是杜甫,也题作《喜雨》,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4首。

这首诗作于至德二载(757)三月。

【原文】喜晴(一作喜雨)作者:唐·杜甫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

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

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

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

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

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

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

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英贤遇轗轲,远引蟠泥沙。

顾惭昧所适,回首白日斜。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

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

【注释】①至德二载(757)三月作。

②皇天:对天的尊称。

③出郭:出城。

④肃肃:整齐貌。

全诗校:“一作萧萧。

”春增华:为春光增添华美。

⑤青荧:青碧色。

陵破:田野中的高坡。

《庄子·外物》:“青青之麦,生于陵破。

”⑥窈窕:美好貌。

李:全诗校:“一作杏。

”⑦实:谷实,果实。

⑧无涯:无尽头。

⑨干戈:指安史之乱。

横放:横行放肆。

⑩惨澹:凄凉的景象。

龙蛇:指安史叛军。

⑧甘泽:好雨。

犹愈:犹胜干旱。

⑩未赊:指耕锄未迟。

⑩带甲:披带兵甲,指当兵。

O黍稷:泛指粮食作物。

⑩商山芝:秦末,河内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等四位老人(世称四皓),见秦政暴虐,乃避入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歌曰:“晔晔紫芝,可以療饥。

唐虞世远,吾将安归”云云。

事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高士传》卷中。

⑩东门瓜:《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

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

”《三辅黄图》卷一载召平“种瓜青门外”,青门乃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故又称青门瓜或东门瓜。

⑩朽:全诗校:“一作灭。

”⑩此道:指避世。

疵瑕:指责。

⑩英贤:英豪贤才。

⑩远引:远走高飞。

⑧顾:顾念。

⑥“回首”句:谓自己已到暮年。

杜甫古诗2016--2018年全国中考试题精选及答案汇编(9篇))

杜甫古诗2016--2018年全国中考试题精选及答案汇编(9篇))

一、杜甫《天末怀李白》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

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答案】 D E【解析】D项“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理解错误,诗人并没有与李白一起被流放,属于无中生有,李白被流放是,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

E项分析错误,一“憎”一“喜”并非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李白等自古以来才智之士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

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

”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诗作。

《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晴》杜甫古诗鉴赏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杜甫古诗鉴赏吧!古诗鉴赏大全简析杜甫1: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

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

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

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古诗鉴赏大全简析杜甫2: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

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

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

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

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

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

“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

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

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

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

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

”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

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

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古诗鉴赏大全简析杜甫3: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

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

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

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