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烧失量试验记录表
粉煤灰检测原始记录

洛阳创世建材有限公司
粉煤灰检测原始记录
送样日期:检测日期:温度:℃湿度:% 1 含水率
称量(g) 蒸发皿重(g) 烘后皿+试样重(g) 含水率(%) 2 三氧化硫
称量(g) 恒重坩埚重(g) 坩埚+试样重(g) 三氧化硫(%) 3 烧失量
称量(g) 恒重坩埚重(g) 灼烧后坩埚+试样重(g) 烧失量(%) 4 氯离子
称量(g) 空白消耗硝酸汞体积(ml) 试液消耗硝酸汞体积(ml) 氯离子含量(%) 5 氧化钙
称量(g) T CaO消耗EDTA(ml)氧化钙含量(%) 6 游离氧化钙
称量(g) 消耗苯甲酸-无水乙醇溶液体积(ml) 游离氧化钙(%) 7 细度
称量(g) 45 m筛筛余(g) 细度(%)
8 需水量比
称量(g) 基准胶砂受检胶砂需水量比(%)
标砂750g
基准:水泥250g
受检:水泥175g
粉煤灰75g
用水量(ml) 流动度(mm) 用水量(ml) 流动度(mm)
9 28d强度
活性指数
称量(g) 对比胶砂抗压强度(MPa) 试验胶砂抗压强度(MPa)
活性指数(%)
H28=(R/R0)×100 标砂1350g
水225ml
对比:水泥450g
试验:水泥315g
粉煤灰135g R0= R=
10 安定性雷氏夹沸煮后
增加距离(mm)
试样1:试样2:平均:
检测依据:
实验后仪器设备状况:
校核:检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原始记录

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 (cm2/g)
比表面积平均值(cm2/g)
备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年
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
第一次
X1(%)
X2(%)
第二次
第三次
项目 第一次
二、烧失量试验
样品质量 m0(g)
第一次灼烧后试料质量 (g)
第二次灼烧后试料质量 (g)
烧失量(%)
平均值
第二次
三、比表面积试验
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 中 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
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 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
间
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 (cm2/g)
粉煤灰细度、烧失量、比表面积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 称:江西安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第 页,共 页 JJ1203
试验依据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一、细度试验
项目
样品质量m2、 m3(g)
0.075mm筛余物质量m1 (g)
0.3mm筛余物质量m1(g)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
一、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取样方法及数量
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亦按一批论,粉煤灰的数量按干灰(含水率小于1%)的重量计算。
散装灰取样——从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试样1~3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袋装灰取样——从每批中抽10袋,并从每袋中各取试样不少于1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二、试验方法:按四分法取样,准确称取1g试样,置于已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与坩埚上,在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以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三、计算:烧失量(%)S=(G1-G2)/G1*100 G1烧前质量,G2烧后质量。
四、粉煤灰必试项目试验结果评定标准评定依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其品质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烧失量(%)不大于Ⅰ级5% Ⅱ级8 % Ⅲ级15%
GBT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法。
4 粉煤灰烧失量

试验技能答辩综合考核打分表(粉煤灰烧失量)序号考核内容考核情况优秀满意合格较差1 目的测定粉煤灰中烧失量10 9-7 6-4 3-02 原理试样在(950±25)°C的高温炉中下灼烧,驱逐二氧化碳和水分,同时将存在的易氧化的元素氧化20 19-15 14-10 9-03 主要设备瓷坩埚(25mL)、高温炉(0-1000°C)、天平((量程不小于2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001g)万分之一分析天平10 9-7 6-4 3-04 环境条件标准未做具体要求10 9-7 6-4 3-05 取样制样采用四分法或缩分器将样品缩分至约100g,经80um方孔筛筛析,用磁铁吸去筛余物中金属铁,将筛余物经过研磨后使其全部通过孔径为80um方孔筛,充分混匀,装入试样瓶中,密封保存,供测定用15 14-11 10-6 5-06 试验步骤瓷坩埚经第一次灼烧、冷却、称量后,通过连续对每次15min的灼烧,然后冷却称量的方法来检查恒定质量,当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5g时,即达到恒量可以作为试验使用。
准确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1g,放入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
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高温炉内,如有多个试样,要准确标记坩埚对应的样品号。
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25)°C下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同时进行平行试验。
20 19-15 14-10 9-07 记录、报告及结论烧失量X=[(m-m1)/m]×100,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式中:(m-m1)---灼烧前后试样的质量差,g; m----粉煤灰试样的质量,g。
15 14-11 10-6 5-0。
粉煤灰试验报告

标准代号:Q/CR 9205-2015
SJSN-SG3-F-201703-015 SJSN-SG3-F-201703-015 SJSN-SG3-F-201703-015 F类 I级 用于C50及以上 2017年3月24日 试验结果 / 2.5 7.4 / 93 / 0.7 / / / / 2.0
试验结论: 该批粉煤灰批号:20170323A 所检项目均符合《铁路混凝土》 TB/T3275-2011中用于C50及以上的技术要章)
表号:铁建试报0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使用部位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试验项目 含水率W w(%) 烧失量X (%) 细度(修正后筛余百分数)FC(%) 比表面积S(m2/kg) 需水量比W1(%) 三氧化硫含量XSO3(%) 游离氧化钙含量Xfcao(%) 氯离子含量Xcl(%) 碱含量X(%) 活性指数H 28(%) 氧化钙含量wcao(%) 安定性(mm) 检测评定依据: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2005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GB/T17671-1999 《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梁》TB/T3432-2016 《铁路混凝土》TB/T3275-2011 98.46t 预应力箱梁梁体 报告编号 委托编号 记录编号 规格种类 报告日期 标准规定值 ≤1.0 ≤3.0 ≤12.0 / ≤95 ≤3.0 ≤1.0 ≤0.02 ≤1.0 ≥70 ≤10 ≤5.0
新规范粉煤灰原始记录

5、碱
8、游离
苯甲酸-无水乙醇标准
滴定时消耗的苯甲酸 试样质量g
验记录
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报告日期 灼烧后试样 的质量(g) 烘干前质量g 3、含水量 (%) 烘干后质量g 检验结果 5、碱含量测定(火焰光度法) 试样质量g 100mL测定液中Na2O含量mg 100mL测定液中K2O含量m总碱含量% Na2O+0.658K2O
6、SO3含量 测定(基准 法)
试样质量g
灼烧后沉淀 物质量g
试样中SO3的质量分数%
8、游离氧化钙测定(甘油酒精法) 苯甲酸-无水乙醇标准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mg/mL) 滴定时消耗的苯甲酸-无水乙醇标准溶液体积(/mL) 试样质量g 游离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计算:
粉煤灰试验记录
生产厂家 出厂批号 试样重 (g) 1、细度(45 筛余物重 μ m方孔筛筛 (g) 余) 筛余百分数 (%) 对比 胶砂 粉煤灰型号 代表批量 自检结果 进厂日期 试样的质量 (g) 2、烧失量 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 水泥重(g) 标准砂重(g) 胶砂流动度达130㎜-140㎜的需水量(ml) 4、需水量比 (%) 试验 胶砂 试样重(g) 水泥重(g) 标准砂重(g) 胶砂流动度达130㎜-140㎜的需水量(ml) 粉煤灰需水量比(%) 雷氏夹指针尖端距离mm 7、安定性试验,沸 煮后增加距离㎜ 试验样品 1、 2、 试验: 审核: 平均值mm 6、SO3含量 测定(基准 法) Na2O质量分数% 试样质量g 灼烧温度 (℃)
粉煤灰检验原始记录

粉煤灰检验原始记录
第1页共1页
检验编号
规格型号
样品数量
(kg)
检验日期
年月日
生产单位
检验室温度
℃
检验地点
新疆一方试验室
检验室湿度
%
设备名称或编号
天平、负压筛析仪、流动度跳桌、水泥胶砂搅拌机、电热干燥箱、马沸炉
检验依据
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
—
—
烧失量
样号
1
2
空皿质量m3(g)
皿+试样质量m2(g)
称样量(g)m7=m2-m3
灼烧后皿+试样质量(恒重)m4(g)
灼烧后试样质量(g)m8=m4-m3
烧失量WLO烘干前皿+试样质量w1(g)
烘干后皿+试样质量w0(g)
含水量W(%)
计算公式
1.细度
F=(G1/G)×100
细度(45μm筛)筛析法
称样量G(g)
筛余质量G1(g)
筛余F(%)
修正系数C
修正后筛余百分数FC(%)FC=C×F
需水量比
胶砂种类
标准砂(g)
粉煤灰(g)
水泥(g)
流动度(mm)
加水量(mL)
需水量比X (%)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试验胶砂
750.0
75.0
175.0
L1:
对比胶砂
750.0
—
250.0
2.需水量比
X=(L1/125)×100
3.烧失量
WLO1=(m7-m8)/m7×100
4.含水量
粉煤灰质量检测原始记录

瓷坩埚质量(g)
灼烧后试料+瓷坩埚质量(g)
灼烧后试料的质量(g)
烧失量质量百分数(%)
烧失量平均值(%)
1
2
3
需水量比
名称
流动度(mm)
用水量(ml)
需水量比(%)
底面最大扩散直径
与其垂直直径
平均值
试验样品
对比样品
三氧化硫(基准法)
序号
称量器皿质量(g)
试样+称量器皿质量(g)
试样质量(g)
称样+称量器皿质量(g)
0.045mm筛余量+称量器皿质量(g)
称样(g)
0.045mm筛余量(g)
校正系数
筛余百分率(%)
含水量
称量器皿质量(g)
称样+称量器皿质量(g)
称样(g)
烘干后试样+称量器皿质量(g)
烘干后试样质量(g)
含水量(%)
烧失量(基准法)
序号
称量器皿质量(g)
试样+称量器皿质量(g)
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活性指数(%)
检测结果
复核:检测:
出厂日期
出厂编号
取样日期
样品编号
代表数量
(吨)
检测项目
□游离氧化钙 □活性指数
检测方法
评定依据
检验设备
试验室环境条件
温度(℃)
湿度(%)
游离氧化钙(乙二醇---水浴振荡分析法)
称量器皿质量(g)
称样+称量器皿质量(g)
称样G(g)
苯甲酸对氧化钙的滴定度T(g/ml)
滴定消耗的甲酸体积V(ml)
游离氧化钙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