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试验
粉煤灰安定性试验(标准法)

粉煤灰安定性试验(标准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粉煤灰安定性试验(标准法)1.目的及原理雷氏法是通过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在雷氏夹中沸煮后试针的相对位移表征其体积膨胀的程度。
2.仪器设备2.1水泥净浆搅拌机2.2雷氏夹2.3沸煮箱2.4雷氏夹膨胀测定仪3.试验样品对比样品和被检验粉煤灰(C类)按7:3质量比混合而成4. 安定性测定 (标准法)试验前准备工作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两个边长或直径约80mm、厚度4mm~5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注:有些油会影响凝结时间、矿物油比较合适。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檫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度约25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檫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沸煮调整好煮沸箱内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都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开始沸腾。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5. 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定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精确到,当两个试件煮后指针尖端增加的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时,即认为该样品安定性合格。
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距离(C-A)的平均值大于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以复检结果为准。
粉煤灰密度试验方法

粉煤灰密度试验方法粉煤灰密度试验方法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粉煤灰的密度,以便评估其物理性质和工程用途。
2. 实验原理粉煤灰密度试验是通过测量单位体积的质量来确定材料的密度。
常用的方法有水位法和压实法两种。
3. 实验步骤3.1 水位法(1)将一个已知重量的干净容器称重并记录下质量。
(2)将容器装满水,将水平面调整到标记线处,记录下此时容器和水的总质量。
(3)将一定质量的粉煤灰加入容器中,并轻轻振动使其均匀分布。
(4)再次将水平面调整到标记线处,并记录下此时容器、水和粉煤灰的总质量。
(5)计算出粉煤灰体积,即总体积减去水体积。
(6)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粉煤灰密度。
3.2 压实法(1)将一个已知重量的干净铸铁模具称重并记录下质量。
(2)在模具内放置一定量的粉煤灰,并轻轻压实。
(3)再次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并继续压实,直至模具充满为止。
(4)将模具放置在温度恒定的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5)取出模具并将其称重,记录下质量。
(6)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粉煤灰密度。
4. 实验注意事项4.1 实验前要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4.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
4.3 水位法中要注意调整水平面时的准确性和粉煤灰的均匀分布。
4.4 压实法中要注意压实力度和压实次数的控制,以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5. 结论通过水位法和压实法两种方法测得的粉煤灰密度值应相近。
若两种方法测得的值有较大差异,则应重新进行试验。
粉煤灰需水量试验方法

粉煤灰需水量试验方法
首先,在进行试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和设备:
1.需要使用的粉煤灰样品;
2.清水;
3.平衡;
4.四面刷;
5.搅拌器;
6.手持电动搅拌器;
7.钝头泥浆杯;
8.密度计。
试验步骤如下:
1.取一定量的粉煤灰样品,并通过一定的筛网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物质。
2.使用精确的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粉煤灰样品,并记录下质量值。
3.将粉煤灰样品与一定量的清水放置于搅拌器中,并使用搅拌器进行充分混合,以确保粉煤灰与水完全凝结。
4.在混合过程中,逐渐添加更多的清水,继续搅拌,直至达到期望的浆料浓度。
5.将浆料倒入钝头泥浆杯中,并放置在平衡上,待其停止流动。
6.使用四面刷将表面上的浆料平整,并去除多余的浆料。
7.使用手持电动搅拌器对剩余的浆料进行再次搅拌和震荡,以确保其中无空气孔隙。
8.将浆料倒至密度计中,检测其密度。
9.根据所需的工作性能和强度要求,根据不同的混合比例和水量进行多组实验,确定最佳的粉煤灰需水量。
10.记录每一组试验的粉煤灰与水的比例和详细的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对比。
通过上述试验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粉煤灰与水的最佳混合比例,以获得所需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这对于粉煤灰在建筑、道路和其他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实施效果。
粉煤灰细度试验过程

粉煤灰细度试验过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粉煤灰细度试验过程。
你可别小瞧了这粉煤灰,它在建筑行业里那可是有着大用处嘞!要做这个试验呀,首先得准备好那些个工具,就像咱厨师做饭得有锅碗瓢盆一样。
咱得有负压筛析仪,还有那个筛子,就像个小网兜似的。
然后呢,就开始取样啦。
这就好比是去菜市场挑菜,得挑好的呀。
取来的粉煤灰样品要均匀,可不能随随便便抓一把就了事。
接下来,把筛子放在负压筛析仪上,这就像是给它找了个安稳的家。
再把粉煤灰倒上去,开动机器,嘿,你就看着那些粉煤灰在那上面跳起舞来啦。
就好像是一群小精灵在欢快地蹦跶。
这时候呀,你可别闲着,得盯着点时间。
等规定的时间到了,就把筛子取下来。
看看筛子上留下了多少东西,这留下来的可就是没通过的粗颗粒啦。
你说这像不像一场选拔比赛呀?通过筛子的就是优秀的,被留下来的就是还得再努力努力的。
这试验过程中呀,还得注意好多细节呢。
比如说,筛子得干净呀,不能有上次残留的东西在上面,不然那可就不准啦。
还有呀,负压得稳定,不能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那可就乱套啦。
咱做这个试验可不是为了好玩,那是有大用处的嘞。
通过这个试验,咱能知道这粉煤灰的质量好不好呀,能不能用在咱的工程里呀。
就好像咱找对象,得先了解了解对方的脾气性格啥的,合适了才能在一起嘛。
你想想,如果用了质量不好的粉煤灰,那盖出来的房子能结实吗?那可不行,咱得对自己住的房子负责呀,对不?所以这小小的试验,可有着大大的意义嘞。
咱做事情呀,就得像做这个试验一样,认认真真,仔仔细细。
不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反正我觉得是这么回事儿。
咱得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好,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呀。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工程质量有保障,让大家都能住上安全可靠的房子。
所以呀,可别小看了这粉煤灰细度试验过程哦!。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方法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方法粉煤灰烧失量试验方法,那可是很有讲究的呢!先来说说步骤吧。
第一步,称取一定量的粉煤灰试样,这就像是给要参赛的选手称重一样,得精确点儿,可不能马虎呀。
一般呢,按照规定称取1克左右就好啦。
然后把称好的粉煤灰放到已经灼烧恒重的瓷坩埚里,这瓷坩埚就像是粉煤灰的小房子,得干干净净、恒重的那种哦。
接着把这个装有粉煤灰的坩埚放到高温炉里去,把温度升高到950℃左右呢,这温度可不能随便乱调呀,就像烤蛋糕一样,温度不对可就烤坏了。
在这个高温下灼烧15 - 20分钟,这个过程中就像等待一个神秘的魔法发生一样,心里还怪紧张的呢。
灼烧完了之后,把坩埚拿出来,放在干燥器里冷却到室温,再称重。
这一套流程下来,就能算出粉煤灰的烧失量啦。
那在这个过程中有啥注意事项呢?哎呀,可多了呢。
称样的时候,天平得校准好,不然误差就像小恶魔一样跑出来捣乱了。
高温炉的温度控制那是相当重要,要是温度波动太大,就像开车的时候方向盘乱晃一样,肯定得出问题呀。
还有啊,冷却的时候一定要放在干燥器里,要是不小心受潮了,那前面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嘛,多让人沮丧呀!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呢?高温炉在使用的时候可得小心啦,那高温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一个小火球在里面,要是不小心碰到了,那肯定会烫伤的,所以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
稳定性的话,只要按照步骤稳稳地操作,就像盖房子打好地基一样,整个试验过程还是比较稳定的。
再讲讲应用场景和优势吧。
在建筑行业里,这个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可太有用了。
因为粉煤灰在混凝土里的应用很广泛,知道烧失量就能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这就好比做菜的时候知道每种调料的精确用量一样重要。
如果烧失量太大,就像菜里盐放多了一样,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可能会导致强度不够之类的问题。
那优势呢,这个试验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特别复杂的设备,就像做一道家常菜,不需要高级的厨具也能做出来一样。
给大家讲个实际案例吧。
有个建筑工程,他们在使用粉煤灰做混凝土的时候,一开始没有重视烧失量试验。
粉煤灰流动度试验方法

粉煤灰流动度试验方法
1. 实验原理,粉煤灰流动度试验旨在测定粉煤灰在特定条件下的流动性能,主要是通过测量其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流动性能指标来评估其工程应用的适用性。
流动度试验通常采用流动度杯法,通过测量粉煤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流动度杯的孔隙所需的时间或者流动度指数来评估其流动性能。
2. 试验步骤:
a. 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粉煤灰样品、流动度杯、振实器等实验设备,并根据标准要求对实验条件进行准备。
b. 样品处理,将粉煤灰样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干燥处理和筛分,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c. 实验操作,将经过处理的粉煤灰样品倒入流动度杯中,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振实和表面修整。
d. 测量流动性能,将流动度杯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打开孔隙,记录粉煤灰通过孔隙所需的时间或者流动度指数。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粉煤灰的流动性能指标,如流动度指数等,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粉煤灰
的流动性能和工程应用适用性。
4. 结论和报告,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包
括试验方法、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总之,粉煤灰流动度试验方法是通过测定粉煤灰在特定条件下
的流动性能指标来评估其工程应用的适用性,是评价粉煤灰质量和
选用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粉煤灰密度试验方法

粉煤灰密度试验方法1. 引言粉煤灰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由于其具有高温熔融特性和无机成分的复杂性,对于粉煤灰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粉煤灰的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其质量和结构特征。
本文将介绍粉煤灰密度试验方法。
2. 试验原理粉煤灰密度试验是通过测量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其密度。
在试验中,首先需要获取一定体积的粉煤灰样品,并称重得到其质量。
然后,根据样品的净体积(去除气孔和孔隙)计算出其密度。
3. 实验设备进行粉煤灰密度试验需要以下设备: - 精确天平:用于称量粉煤灰样品。
- 空气干燥器:用于去除样品中的水分。
- 密度计:用于测量样品体积。
- 尺子或卡尺:用于测量样品尺寸。
4. 试验步骤4.1 样品制备按照实际需求,获取一定量的粉煤灰样品,并将其放置于空气干燥器中,在恒定温度下干燥一段时间,直到样品中的水分完全蒸发。
然后取出样品,待其冷却至室温。
4.2 样品称重使用精确天平,将经过干燥和冷却的样品称重,并记录下质量值。
4.3 样品体积测量使用密度计测量样品的体积。
根据样品的净体积(去除气孔和孔隙),记录下相应数值。
4.4 密度计算根据样品的质量和净体积,可以计算出粉煤灰的密度。
常用的密度单位有千克/立方米(kg/m³)或克/立方厘米(g/cm³)。
5.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粉煤灰密度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样品应经过充分干燥和冷却,以避免水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 在称重时要求天平具有足够的精确度,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密度计的测量应准确可靠,避免因仪器误差导致数据偏差。
- 在进行试验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6. 结论通过粉煤灰密度试验可以得到粉煤灰的密度值,该值可以用于评估粉煤灰的质量和结构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密度值常常与其他物性指标共同考虑,以全面了解粉煤灰的特性和适用性。
以上就是粉煤灰密度试验方法的详细介绍。
混凝土用粉煤灰试验报告

混凝土用粉煤灰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评估其作为一种替代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潜力。
二、试验方法
1.样品制备: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砂、碎石和粉煤灰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备混凝土试样。
2.物理性能测试:对制备的混凝土试样进行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能测试。
3.微观结构观察:通过电子显微镜对混凝土试样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分析粉煤灰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三、试验结果
1.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粉煤灰后,混凝土的密度略有增加,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提高。
2.微观结构观察结果显示,粉煤灰微粒能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减少了混凝土的孔隙率,并形成由微观颗粒组成的骨架结构。
四、试验分析
1.添加粉煤灰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力学性能,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2.粉煤灰的填充作用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
3.粉煤灰的骨架结构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五、结论与建议
1.粉煤灰可以成功地用作混凝土的替代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2.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工程需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的不同,适当调整粉煤灰的掺量和比例。
3.需要进一步研究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范围、性能稳定性、长期耐久性等方面的问题。
1.刘XX,王XX.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混凝土科学与工
程.20XX;XX(XX):XX-XX.
2.张XX,李XX.混凝土用粉煤灰的性能研究.中外科技信
息.20XX;XX(XX):X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用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方法》(GB/T2419-9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90)二、粉煤灰试验的必试项目:(1)、细度(2)、烧失量(3)、需水量比三、粉煤灰试验取样方法及数量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亦按一批论,粉煤灰的数量按干灰(含水率小于1%)的重量计算。
散装灰取样——从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试样1~3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袋装灰取样——从每批中抽10袋,并从每袋中各取试样不少于1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四、试验方法(1)、细度1、称取试样50g,精确至0.1g。
倒入0.045m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2、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开到3min,开始筛析。
3、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负压大于2000Pa时,表示工作正常,若负压小于2000 Pa,则应停机,清理吸尘器中的积灰后在进行筛析。
4、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量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5、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到0.1%。
(2)、烧失量1、准确称取1g试样,置于已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与坩埚上,防在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以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3)、需水量比1、样品:试验样品:90g粉煤灰,210g硅酸盐水泥和750g标准砂。
对比样品:300g硅酸盐水泥、750g标准砂。
2、试验方法:依据《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94)进行。
分别测定试样样品的流动度得到125~135mm时的需水量W1(ml)和对比样品达到同一流动度时的需水量W2(ml)。
五、数据处理方法(1)、粉煤灰细度试验结果处理:X=G×2式中 X——筛余百分数G——筛余物重量(2)、粉煤灰烧失量试验结果处理式中 G——灼烧前试样重量G1——灼烧后试样重量(3)、需水量比试验结果处理计算结果取整数六、粉煤灰必试项目试验结果评定标准(1)、评定依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其品质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粉煤灰品质指标和分类:级别序号指标Ⅰ Ⅱ Ⅲ1 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2 20 452 烧失量(%)不大于 5 8 153 需水量比(%)不大于95 105 115 注:代替细集料或用于改善和易性的粉煤灰不受此规定的限制。
(2)、按照委托等级评定;(3)、凡符合上表各个等级技术要求的等级品。
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复验。
复验不合格的需降级处理。
(4)、凡低于上表技术要求中最低级别技术要求的粉煤灰为不合格品。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取样方法及数量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亦按一批论,粉煤灰的数量按干灰(含水率小于1%)的重量计算。
散装灰取样——从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试样1~3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袋装灰取样——从每批中抽10袋,并从每袋中各取试样不少于1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二、试验方法:按四分法取样,准确称取1g试样,置于已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与坩埚上,防在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以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三、计算:烧失量(%)S=(G1-G2)/G1*100G1烧前质量,G2烧后质量。
四、粉煤灰必试项目试验结果评定标准评定依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其品质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烧失量(%)不大于Ⅰ级5%Ⅱ级8 %Ⅲ级15%附录四各种试验法试验法4-1石灰的活性氧化钙含量测定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拌制煤渣、煤灰等石灰稳定类混合料用的石灰。
二、说明石灰中的活性氧化钙亦称游离氧化钙,它能与煤渣、粉煤灰等火山灰质材料起缓慢的水硬作用。
样品中实际物质可能是氧化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但统一计算到氧化钙的含量百分比。
利用较稀的盐酸和较快的速度滴定,可排除与火山灰质材料很少起作用的钙盐如碳酸钙的干扰,其精度已能满足上述适用范围的需要。
蔗糖溶液能加速石灰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结合滴定终点的控制从而减少氧化镁的干扰。
其作用是蔗糖先与氧化钙和水化合成溶解度较大的蔗糖钙,然后再与盐酸作用,依旧析出蔗糖。
反应式如下:三、试验仪具和试剂1.标准筛,筛孔1毫米和0.15毫米各1个。
2.称量瓶,直径3厘米,容积20毫升。
3.分析天平,称量100克,感量0.1毫克。
4.烘箱,温度范围为能调温100~110℃。
5.干燥器,直径25厘米。
6.锥形瓶,容积250毫升。
7.滴定管,50毫升。
8.玻璃珠。
9.盐酸,分析纯,配制为0.5N左右。
10.无水碳酸钠,保证试剂。
11.蔗糖,分析纯。
12.1%酚酞指示剂。
四、试验方法1.将石灰试样粉碎,通过1毫米筛孔,用四分法缩分为200克,再用研钵磨细通过0.15毫米筛孔,用四分法缩分为10克左右。
2.将试样在105~110℃的烘箱中烘干1小时然后移于干燥器中冷却。
3.用称量瓶按减量法称取试样约0.2克(准确至1毫克)置于锥形瓶中,迅即加入蔗糖约5在盖于试样表面(以减少试样与空气接触)同时加入玻璃珠约10粒。
接着即加入新煮沸并已冷却的蒸馏水50毫升,立即加盖瓶塞,并强烈摇荡15分钟(注意时间不宜过短)。
4.播荡后开启瓶塞,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溶液即呈现粉红色,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在滴定时应读出滴定管初读数,然后以2~3滴燉秒的速度滴定,直至粉红色消失。
如在30秒钟内仍出现红色,应再滴盐酸以中和最后记录盐酸耗量(毫升)。
五、计算按下式计算石灰活性氧化钙含量:CaO=(0.028NV/G)·100%式中0.028——氧化钙毫克当量,克;N——盐酸标准溶液精确当量浓度;V——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毫升;G——石灰试样重量,克。
六、记录七、[附]盐酸浓度标定1.取41毫升浓盐酸用蒸溜水稀释至1升。
2.在分析天平上用减量法称取无水碳酸钠W克(约0.2~0.3克),在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小心加热溶解,冷却后滴入甲基橙指示剂2滴,此时溶液呈黄色。
用配制好的HCl溶液盛于滴定管中,进行滴定直至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刚转变为橙色为止。
记录盐酸耗量(毫升)。
按下式计算HCl溶液的准确浓度:NHCl=W/(0.053·VHCl)式中W——无水碳酸钠的重量,克;VHCl——到达等当点时HCl的耗量,毫升;0.053——无水碳酸钠的毫克当量。
试验法4-2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定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拌制煤渣、粉煤灰等石灰稳定类混合料用的低镁石灰,其氧化镁含量一般宜在5%以下。
二、说明拌制煤渣石灰、粉煤灰石灰等石灰类混合料用的石灰,宜为低镁石灰,因为氧化钙能与火山灰质的煤渣、粉煤灰等起水硬作用,形成水化的硅酸钙、铝酸钙等。
其次,低镁石灰消化反应较快,容易保证消化的质量。
但我国目前的石灰规格把CaO及MgO含量混合计算,所以在石灰材料验收试验时,宜采用本方法,以代替日常生产常用的试验法4-1。
如果氧化镁含量较高,采用本法滴定时终点的时间将会延长,从而增加了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接触的时间,从而对滴定精度有些影响。
但由于石灰类混合料主要要求CaO的含量,因此氧化镁含量稍高时亦可参考采用。
三、试验仪具和试剂1.一当量浓度(1N)盐酸标准液:取83毫升浓盐酸以蒸馏水稀释至1升,溶液浓度标定法与试验法4-1同,但无水碳酸钠称量应改为2克。
2.其他仪具与试剂(除蔗糖外)同试验法4-1。
四、试验方法1.用减量法迅速称取石灰试样0.8~1.0克(准确至0.002克)放入500毫升锥形瓶中。
2.加入150毫升新煮沸并已冷却的蒸溜水和10余颗玻璃珠,瓶口插一短颈玻璃漏斗,加热5分钟,但勿使沸腾,迅速冷却。
3.滴入酚酞指示剂2滴,在不断摇动下以盐酸标准液滴定,控制滴定速度为每秒2~3滴,至30秒钟内不再出现粉红色,记录此毫升数为滴定CaO所需量。
稍停,又出现粉红色,继续滴入盐酸,如此重复几次,直至5分钟内不再出现粉红色为止。
记录此毫升数减前数即为滴定MgO所需量。
五、计算试验法4-3材料含水量测定方法一、常规测定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在拌和厂及工地现场测定石灰稳定类基层用砂石材料,粉煤灰、土、煤渣、水淬渣及煤渣石灰类混合料、粉煤灰石灰类混合料等材料含水量。
2.主要仪具(1)称量设备,细粒材料用托盘天平,称量2公斤,感量0.2克;40毫米以上粗粒材料用台磅,称量50公斤,感量0.05公斤。
(2)加热设备(炉子、电炉等)或烘干设备(电烘箱、红外线干燥箱、烘箱等)。
(3)铁炒锅及炒铲。
(4)盛样品容器,如搪瓷盘、金属盘、锅等。
3.试样重量:按表1.1规定数量称取试样:4.试验步骤(1)按四分法及表1.1规定称取湿试样,并记录准确重量为A,如果取的试样不能立即称样,须放在有盖的容器中密封以防其中水分蒸发。
(2)将称过的湿试样炒干或烘干至恒重为止。
(烘箱烘干一般需过夜)。
(3)炒干或烘干的试样冷却后,再称其重量为B。
(4)计算公式:材料含水量%=(A-B)/B×100%(5)试验结果以两次重复试验的平均值为准。
二、细料快速测定(红外线灯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石灰、粉煤灰、土及其混合料等细颗粒矿质材料的含水量。
一般用于拌和厂及工地现场。
2.试验仪具(1)天平,称量100克,感量0.01克。
(2)红外线灯具电源,包括石棉垫板。
(3)铝盒。
(4)搪瓷盘(或铝盘等)和干燥箱。
(5)取样用铲等。
3.试验方法(1)取样:从料堆(刮去表面)的底部和1米、2米高处层内,各取约200克代表性湿试样,将其放在搪瓷盘内拌匀。
(2)从搪瓷盘中按四分法各称取重约20克的湿试样,分别装入已知重量的A1和A2的干铝盒中,加盖后分别称出湿试样和铝盒的合重为B1和B2,准确至0.01克。
(3)铝盒取盖后放在石棉垫上,调节灯具使红外线灯泡表面距试样5~10厘米左右(但不得与铝盒相碰)。
(4)开启电源,烘烤10~15分钟后将铝盒移动换位一下,再烘烤10~15分钟,然后将铝盒移入干燥器。
冷却后称重(准确到0.01克)。
并予以记录。
再取出烘10~20分钟,然后移入干燥器内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