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老年人骨质疏松要如何护理

老年人骨质疏松要如何护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典型的骨骼疾病,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疾病的发展和发展,会增加骨脆性继而增加骨折发生几率。
骨质疏松症没有发病年龄限制,但多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折,继而造成老年人致残和致死。
1、正确认识骨质疏松1.1流行病学骨质疏松是我国常见病,50岁以上人群,女性该病的患病率高达20.7% ,男性为 14.4%。
1.2症状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表现,随病情的进展和骨量的丢失,骨微结构被明显破坏,会导致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症状。
典型症状:(1)乏力:简单劳动后乏力加重。
(2)疼痛:腰背疼痛、全身骨痛疼痛较为常见,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会出现,夜间时疼痛会加重。
(3)脊柱变形:多见于骨质疏松严重患者,椎体压缩会导致骨折出现,身高变矮、脊柱畸形。
(4)骨折:轻微外力、简单运动便可造成送骨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极易发生二次骨折。
其他症状:多数患者合并存在恐惧、焦虑心理,老年患者生活自主能力大幅下降。
1.3疾病分类临床将骨质疏松症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以及老年骨质疏松症(70岁以后)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且病因尚未明确)。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具体是指明确病因以及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所引起的骨质疏松。
1.4病因部分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因素、营养状况以及雌激素因素和物理因素有关,以上因素联合作用,会减少骨形成、增加骨吸收。
主要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会对骨髓大小、骨量、结构产生直接影响,父母骨质疏松会大幅增加子女的骨质疏松发病率。
(2)雌激素因素:雌激素会抑制骨吸收,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尤其是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缺乏,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继而增加骨细胞数量、增强骨吸收功能。
(3)营养状况:钙磷比值合理时,会促进肠内钙吸收,但我国成人平均膳食钙磷比值为1:3.2,而高磷、低钙膳食方式会直接减少钙吸收。
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1. 引言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质的减少和骨骼结构的破坏。
它会导致骨骼脆弱和易骨折的风险增加。
本文旨在介绍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常规。
2. 骨质疏松的诊断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骨密度测定:通过DXA等方法测定骨密度,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 临床表现: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骨折、身高减少、背部弯曲等问题。
- 家族史和疾病史:家族中是否有骨质疏松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3. 骨质疏松的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等。
- 营养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质的建立和维持。
- 运动疗法: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强化骨骼结构。
- 手术干预:在严重骨质疏松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例如髋关节置换手术等。
4.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复查:定期做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疾病发展情况。
- 饮食指导:向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确保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 疼痛管理:对于骨折或骨疼痛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 预防跌倒: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安全,减少跌倒的风险。
-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骨骼功能的恢复和加强。
5. 结论骨质疏松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营养调整、运动疗法和手术干预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同时,护理常规的执行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本文对骨质疏松的诊疗及护理有所帮助。
以上为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的文档内容。
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了解甚少,许多存在着思想顾虑,主要是担心手术会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而且怀疑该项微创技术的效果,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方法及效果,介绍其优点,如创伤小、起效快,或请已做过此手术患者现身讲解,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以减轻其焦虑提高信任感。
2、体位指导:由于手术时需要采取俯卧位,故在术前开始训练指导患者的姿势,指导轴线翻身,使患者能逐渐耐受俯卧位。
具体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胸部和两肩膀处垫小软枕,下腹及骨盆处使用大软枕,使身体处于过伸体位,双手臂置于肩部上方,肘关节轻度屈曲或在两边感舒适的位置,时间要从短逐渐延长,要超过30分钟,每天进行2次。
3、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4、饮食护理: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间歇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故卧床期间应每2-3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在床上拖拽患者,以减少局部皮肤剪切力,防止压疮的发生。
3、术后锻炼:患者术后6h即鼓励患者做床上四肢全范围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二天就可在使用腰围下下床在床边站立,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先摇高床头,让患者适应,如无头昏眼花再坐起下床站立,在这期间可能有腰背部的酸胀,轻微疼痛不适,要告之患者是正常现象,消除其顾虑。
然后慢慢指导患者在室内行走,注意要使用防滑鞋,要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进行,防止意外的发生。
如患者身体耐受程度差,可借助助行器行走,同时在患者卧位时可行腰背部的肌肉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积水潭脊柱外科护理与康复》2016年8月第1版拟定人:陈**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老年人骨折骨质疏松的护理

其他并发症应对策略
泌尿系统感染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刷 尿道。同时,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泌尿 系统感染。
压疮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体位和床垫,避免局部 皮肤长时间受压。对于已发生的压疮,应根据创面情况进 行清创、换药等处理。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拍背 等,以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降低方法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如踝泵 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 板药物,以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观察与护理
探讨护理在老年人骨折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护理在预防、治疗和管理老年人骨折骨质疏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护理措 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人骨折骨质疏松现状
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很 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
性。
危害严重
老年人骨折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 ,尤其是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部位 的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和独立生活能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增强 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社会支持
引导患者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加入兴趣小组等,增加社 会支持网络,提高生活质量。
05
营养与饮食调整建议
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补充
钙
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建议通过饮食和补充剂结合的方 式满足需求,如牛奶、酸奶、豆腐等富含钙的食物。
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

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骼疾病,主要特点是骨质减少和骨结构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以下方法被认为是最佳的:
1. 饮食调整:保证足够的钙摄入对于维持骨密度非常重要。
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000-1200毫克的钙。
富含钙的食物包括乳
制品、豆类、坚果等。
此外,维生素D也是促进钙吸收和利
用的关键,老年人可以适量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
2. 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骨骼负荷,促进骨组织生长和骨密度增加。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跳绳、有氧运动等。
此外,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预防骨折。
3. 避免危险因素: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为长期缺乏活动会加速骨质流失。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能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4.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出现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双磷酸盐、雌激素、钙剂等。
但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综上所述,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避免危险因素以及药物治疗。
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服用雌激素定期进行妇科和乳腺检查,阴道出血减量甚至停药。
3.用药护理:钙剂宜空腹服用,多饮水,同时服用维生素D时,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性激素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准确,与钙剂、维生素D同时使用;服用双酸盐类应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水200~300ml,服药后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不能平卧,不能咀嚼或吸吮药片;服用降钙素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颜面湖红等;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应餐后服用,减轻胃肠道反应。
4.饮食护理:进食高钙、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动物蛋白不宜过多;
少喝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戒烟酒,避免咖啡因摄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5.休息与活动:疼痛者硬板床卧床休息1周,可缓解疼痛;多进行户外运动,避免剧烈、有危险的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加强预防跌倒的宣传教育和保护措施。
6.健康指导:遵医嘱正确用药,自我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检查。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郑** 审核人:童** 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骨质疏松护理

骨质疏松护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1)适当运动,对预防跌倒、减少骨折有好处。
(2)使用硬板床,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休息数天至1周可缓解疼痛。
(3)局部疼痛可温热敷、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使用背架、紧身衣等可限制脊柱的活动度和给予脊柱支持,能达到减轻疼痛。
(4)保证住院环境安全,如地面保持清洁、干燥、无障碍物、楼梯有扶手,家具尽量保持原位,室内光线明暗适宜。
(5)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对行动不便者,将日常所需物品放置床边,以利于患者取用。
指导老年人在变换姿势时动作宜慢,必要时建议使用手杖和助行器,保证活动时的稳定性,减少危险性。
衣服和鞋袜要合适,有利于活动,避免穿系带鞋。
2.饮食护理加强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及含铁的食物,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
不能过度摄取蛋白质及脂肪,因高蛋白食物和高脂肪食物会增加尿钙的排出和影响钙质的吸收。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奶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海产品、玉米、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蛋黄、牛奶等。
3.心理护理老年人由于疼痛及害怕骨折,常不敢运动而影响日常生活,应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当活动,并讲明活动的重要性。
定期将骨质密度、血清钙、性激素及尿钙检测结果告知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注意适当户外活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
多晒太阳,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
2.饮食指导富含钙、低钠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
牛奶及豆制品含钙较多,鱼、鸡、牛肉蛋白质含量丰富。
3.用药指导嘱患者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学会自我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护士应向其宣教骨质疏松的有关知识,讲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使之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骨骼脆性增加的一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西医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物理因素,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激素调控,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因素相关[1]。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范畴[2]。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骼有赖髓以充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如果肾精不足骨和骨髓营养不足就会发生骨骼病变。
故《灵枢?本神论》有“精伤则骨酸痿厥”之论,指出人体骨骼的强健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充盈,阴阳协调,则骨骼的化生有源,强健有力; 若肾精不足、肾气亏虚,阴阳失调则骨髓失充,骨骼失养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因而在骨质疏松症开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将我科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常规护理1.1生活起居生活起居护理春夏季节保护病人的阳气不要消耗过分,秋冬时节注意防寒保暖,平时洗用之水温度适宜,冷暖交替时,注意衣服的添减,避免风寒侵袭,走平地,穿平跟鞋,上下楼梯时动作宜缓慢,勿持重物。
病人应有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多的工作和活动。
生活起居有规律,多进行户外运动,指导病人在室外多晒太阳,防止跌倒及受伤的可能性。
1.2饮食护理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很早就注意到疾病与饮食的关系。
早在《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中就有这样的论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提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灾。
” [4]给骨质疏松的病人以正确的饮食指导非常必要,亦可以防患于未然。
1.2.1 应摄入足够的钙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牛奶、豆制品、虾皮,每日饮牛奶二杯。
膳食中应给予充足的钙,正常成人每日需要钙800mg,老年人应给予1000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2.躯体移动障碍
3.潜在并发症:有骨折的危险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提倡食用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虾米、鱼肝油、蛋、肝等;避免进食含磷高的食物,如红烧肉、软饮料及含磷酸盐的食物添加剂,减少烟酒和咖啡的摄入。
2.休息与运动
1)增加户外活动和适当负重锻炼,如跑步、散步、网球、爬山、举重等负重锻炼可减少骨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
2)明确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活动,必要时使用弹性的钢片腰托保护腰椎,有利于预防腰椎骨折的发生。
3.药物治疗的护理
1)钙剂晚餐后或睡前服用,注意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以利充分吸收和利用;增加饮水量以减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会,并防止便秘。
注意定期检查血钙,根据血钙调整药量,以免形成高血钙症。
2)钙调节剂包括降钙素、维生素D和雌激素,使用降钙素时要观察有无低血钙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使用雌激素时,严密监测子宫内膜的变化,注意阴道出血情况。
3)二膦酸盐:
4)性激素停药后会出现月经样出血,此为正常现象,告诉病人不要惊慌。
4.观察要点
观察病人全身骨骼疼痛的程度,预防并及早发现骨折的发生。
5.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1)保证机体摄入足够的钙,提倡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脱脂牛奶、菜花、鲤
鱼、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避免进食含磷的食物,如红肉、软饮料、过量的咖啡和酒精。
纠正不良习惯,吸烟者应戒烟。
2)遵医嘱坚持适量的负重运动和户外活动。
3)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掌握活动的原则,避免剧烈活动和过量负重运动,以免跌倒、损伤而造成骨折。
4)掌握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就医指征:出现进行性或突发严重的背痛,提示可能脊椎压缩性骨折;身长明显缩短,伴有驼背而无明显不适;突然发生腕部、股部等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