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研究

合集下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非常紧缺,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人们通常会在雨季期间进行造林工作,以留存更多的水源。

以下是几种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一、选好树种在干旱地区进行雨季造林,需要选用耐旱抗旱、适应干旱气候的树种。

像野生枸杞、人工育种的枸杞、茶树、檀香、沙柳等树种,因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保水能力,所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二、合理布局在进行雨季造林工作时,需要合理设置林分式样,达到组网式造林的效果。

比如采用等距植树、轮作林业以及混交林的方式,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将增水作用最大化。

三、建立保护措施由于干旱地区雨季的降雨量比较少,土地表面开垦以后林地枯萎、干裂现象常常发生。

建立防风固沙林带,保护森林植被,特别是建立各种类型的绿化带来阻挡风沙,保持植被与水源良好的关系,保护林地环境的稳定,防止产生水土流失。

四、管理措施的实施在进行干旱地区雨季的造林工作时,再好的树种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于树木的生存、领先、生长乃至于病虫害控制都很重要。

四季管理的策略能够使树木更好的适应干旱环境,提高水密度,增加含水量,增强林地水文循环,优化土壤的环境条件,保护林地上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五、增加农民的参与在干旱区进行造林工作,往往需要有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通过组织力量进行种植、浇水、施肥、杀虫等工作,可以使造林项目更好的增水、保水和存水。

农民能够更好的理解、关注和管理整个林地生态系统,以保证其能够长期保持健康和稳定。

综上所述,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包括选好树种、合理布局、建立保护措施、管理措施的实施和增加农民的参与。

人们需要依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造林技术和管理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干旱地区的雨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季节,也是造林工作的最佳时期。

为了在干旱地区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一、造林技术1.选对树种在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非常重要。

应该选择耐旱、耐瘠薄、抗风沙、抗盐碱的树种,如沙柳、柽柳、胡杨、白刺、柞树等。

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

2.改良土地在干旱地区,土地通常较为贫瘠,需要进行土地改良工作。

可以采用石灰、有机肥料、化肥等措施,改良土地质地和肥力,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3.选好苗木因为苗木是造林的基础,所以在选用苗木时应该注意苗木的健康状况、生长情况、根系状态和种类等。

选择健康、生长良好、根系发达的苗木,才能够保证其能够在干旱环境中存活并成长。

4.合理布局在造林时需要通过合理布局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抗旱能力。

一般采用点式种植和行列式种植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树种的特性和土地条件,确定种植的点距、行距和树距。

二、管理措施1.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造林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干旱地区,由于缺乏水分和养分,树木的抵抗力比较弱,容易感染病虫害。

因此,要对树木进行定期巡查和管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科学浇水在干旱地区,浇水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要科学合理地浇水,在保证树木生长所需水分的同时,也要防止水分过多或过少。

浇水的时机应该在早晨或傍晚,避免在中午或正午浇水。

3.保持土壤湿度在干旱地区,保持土壤湿度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覆盖物、加强灌溉、管理土壤等多种手段来实现。

覆盖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另外还可以防止风沙侵蚀。

4.适时修剪适时修剪树木可以促进树冠生长、加强干枝萌发、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

在干旱地区,要选择适当时期进行修剪,避免在枯旱季节修剪。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
栽植 、 加强 管 护 几 个关 键 环 节 , 主动 打 好 雨季 荒 山绿 化 攻 坚
2 1 年第 l 期 02 8
现代园艺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
王安 琴
( -,  ̄, 省六盘 水市钟 山 区大河镇 , k i D 贵州 六 盘水 5 30 ) 5 00

要: 雨季造林是加快荒 山荒地绿化的重要 途径 , 雨季造林在我省有着传统的 习惯 , 每年 的 7 8月份是 降水集 中 、
除 细弱 苗 和根 苗 , 进行 苗 木分 级 , 用草 袋 包装 , 并 以减 少苗 木
4 c 深 2 4c 土堰 宽 , 1 ~ 0m 山坡 中部及 l ~ 0m, 0~ 0m 高 0 2c 。 5 2 。坡 的地 方 , 5 采用 鱼鳞 坑 、 平 阶整 地 , 格 : 鳞 坑 同上 , 水 规 鱼 水平 阶宽 1 . 长 以便 于整平 田面为 宜 , 3 ~8c 。山 ~1 m, 5 深 0 0m 坡下 部及 1。坡 以下 的地段 ,采 用窄 幅梯 田整 地 ,规 格 : 5 宽 2 5 长度 随 山坡 情况 而 定 , 3 8c 垒坚 固的 双层 石 ~ m, 深 0~ 0m,
21 全 力抓 好 雨 季造林 工作 .
雨 季 造 林 种植 时机 非 常 重要 , 其 是 裸 根 苗 造林 , 能 尤 若
雨 季 造林 省 工 、 省力 , 资 少 、 效 快 , 地 要 抓 住 近 期 投 见 各 连 续 降 雨 的有 利 时 机 , 一 步 广泛 宣 传 发 动 , 进 把雨 季 造林 列
在栽后下雨 , 有几天 的阴天 , 并 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
要 的 意义 。因此 , 一 般情 况 下 , 在 造林 时 间最 好 安 排在 下 午 ,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要点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要点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要点雨季造林是在雨季丰水期进行的一种造林活动。

在雨季期间,气候湿润,降雨丰沛,这对于树木的生长非常有利。

善于利用雨季进行造林,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成材率。

下面将介绍雨季造林的技术与管理要点。

一、土壤改良与地表处理1. 土壤改良:在雨季造林前,应进行土壤改良措施,以便为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可以进行有机物或化肥的施用,改善土壤的肥力。

如果土壤过于稀疏或者含有过多的石块、树根等杂物,需要进行土壤翻耕和筑坝等处理,以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2. 地表处理:在雨季造林前,需要对地表进行处理,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可以采取措施如固定好的坡道、筑坝等。

也可以进行植被覆盖,将地面覆盖上一层植被或秸秆等防止水土流失。

二、树种选择与配置1. 树种选择:在进行雨季造林时,需要选择适合雨季生长的树种。

这些树种通常对水分需求较高,能够适应雨季多雨的气候条件。

杉木、松树等就是适合雨季造林的树种。

在选择树种时,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

2. 树种配置:在进行雨季造林时,需要合理配置树种。

这可以避免树种间的竞争和促进树种的相互配合。

通常可以根据树种的木质密度、树干直径、生长速度等特性进行合理的配置。

三、育苗与移栽技术1. 育苗技术:在雨季造林前,需要进行育苗工作。

可以选择在温室中育苗,也可以选择在露天场地育苗。

灌溉和施肥都需要适量进行,保证苗木的生长健壮。

2. 移栽技术:在进行雨季造林时,需要进行移栽工作。

移栽时需要用到合适的工具,施行科学的移栽方法,避免伤害到树苗根系。

也需要确保移栽后,树苗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四、灌溉与施肥1. 灌溉:在雨季造林中,虽然降雨较多,但仍然需要进行适量的灌溉工作。

灌溉可以保证树木的水分供应,促进根系的生长。

一般可以采用点灌、渗灌等方式进行。

2. 施肥: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树木的养分供应,促进其生长发育。

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施用,适量加入磷、钾等微量元素。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要点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要点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要点雨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期,也是植树生长的有利条件。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是确保植树造林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土地准备、树种选择、育苗技术、栽植技术、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雨季造林的技术要点和管理要点。

一、土地准备雨季造林的土地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清理地表垃圾、杂草和残枯树木,破碎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消毒土壤等。

清理地表垃圾可以减少植株的竞争,防止杂草对树木的侵害。

破碎土壤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根系生长。

改善土壤结构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消毒土壤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二、树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是雨季造林的基本要求。

树种应具有较强的生长力和抗逆性,能够适应雨季多雨和湿润的气候环境。

树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能够满足当地的需求。

三、育苗技术雨季造林的苗木育苗是确保植树种植效果的关键。

育苗过程中要选择健康的种子和种苗,并进行合理的播种和育苗管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消毒、发芽促进剂处理等。

育苗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修枝、摘心、追肥等管理措施,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四、栽植技术栽植是雨季造林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植树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栽植前应先将苗木的根系修剪整理,去掉病虫害和破损的根系。

栽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栽植深度和栽植角度,确保苗木的稳固生长。

栽植后要及时浇水,并进行基本的根系修剪和支撑,促进苗木的生长。

五、抚育管理抚育管理是雨季造林的关键环节,涉及到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等多个方面。

浇水要适量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湿和积水。

施肥要根据不同树种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

病虫害防治要进行及时的观察和防治,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保证植树的健康生长。

修剪要根据不同树种和生长情况进行,促进苗木的分枝和生长。

六、防火管理雨季造林的防火管理是确保植树造林安全的关键环节。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干旱地区的雨季是一年中最珍贵的时期,也是造林的最佳时机。

通过科学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使林木在雨季得到足够的水分,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地区的水土保持能力和生态效益。

一、造林技术1.适宜树种选择干旱地区造林的树种应以适应干旱、耐旱的树种为主,如柞树、榆树、沙柳、槐树等。

同时应考虑本地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树种进行造林。

2.土壤准备在造林前要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根据土壤质地和酸碱度进行施肥或其他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树木的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3.间隔和种植密度在干旱地区,树木的生长和生态效益与间隔和种植密度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树木的种植密度应该适当减少,增加树木之间的间隔以便让光线通过并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从而提高抗旱性和光合作用的效率。

4.灌溉在干旱地区中种植树木,灌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保证树木的生存和良好的生长,需要进行适量的灌溉。

同时,还需考虑灌溉方式和时间等因素,比如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进行树木的灌溉,同时要避免在雨水较多的时候浪费水资源,选择在雨水缺乏的时候进行灌溉,提高用水效率和保护环境。

二、管理措施1.保护树木在干旱地区,保护树木免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破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树木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如沙质沉积物等)的发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或清理,保证树木的生长状况。

2.防止荒漠化防止荒漠化在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干旱地区建立防护林带,可以有效抵御沙尘暴,防止沙漠扩展,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3.加强科学管理在造林和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建立专业的林业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对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和解决,使林木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自我更新能力。

总之,在干旱地区造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为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存提供更好的保障。

浅谈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研究

浅谈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研究

浅谈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研究【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着很多的森林资源,同时森林资源也是决定了我国林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起到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在林区中的整地以及造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加快荒山绿化的就得做好雨季造林这项工作。

在我国每年的七、八月份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温度也是比较高的,湿度也是适合树木的生长,因此,七、八月份是荒山造林的最好的季节。

在雨季造林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时间,技术性也是要非常严明,造林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可以用来造林的树种也是比较少的等等。

本文就是对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管理;措施前言我国的北方地区气候的特点明显的是干旱以及少雨,每年的降水量是远远的小于蒸发的需求。

进入7月份以来,我国的北方就是进入了雨季,整个7月的降水量是占年降水量的75%左右,这个时候湿度以及水分还有热度都是非常适合造林的,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树苗的生长。

我们还要加强对雨季造林的管理,来进而提高造林的技术,延长造林的时间,提高造林的质量。

1 对雨季造林技术的几点探讨1.1选好的树种以及苗木东北地区的雨季造林主要所选用的树种是以常绿的树种,因为常绿树种的生命力是比较强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选用的是黑松以及火炬松还有花椒等等,要是说到具体的那一块的土地来进行造林的话,我们就要根据相应的土地的特性来选择树种的原则,所选择的树苗因该是在生长期中能够健壮的生长、根系也是能够非常的发达,没有病虫害的以即或二级的苗木。

1.2 选择好造林的时机在雨季造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时机,特别是在裸根苗造林的时候,要是能够在下雨以后及时的进行栽倒土壤中,并且好几天都是还在阴天,那么这是非常的有利于提高造林的质量以及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选择造林最好时间是在下午,这样就会减少太阳对苗木暴晒的时间,之后再经一夜的缓冲就会大大的提高了苗木的抵抗能力,这是对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摘要】在干旱地区进行雨季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选择适合干旱地区的树种,科学施肥和灌溉,合理设计林地结构,以及采取防治措施应对林地病虫害是实施雨季造林的关键步骤。

加强对雨季造林的监测与管理可以确保造林项目的顺利进行。

雨季造林在干旱地区具有可行性,不仅可以提升土地的生态价值,还能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应加强研究与技术创新,解决雨季造林面临的挑战,为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树种选择、施肥、灌溉、林地结构、病虫害防治、监测与管理、环境影响、可行性、发展方向、挑战。

1. 引言1.1 为何需要在干旱地区进行雨季造林在干旱地区进行雨季造林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帮助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植被稀疏,土壤贫瘠,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通过雨季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雨季造林可以提高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分,释放氧气,减少土壤中的盐分浓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在雨季进行造林可以有效利用降雨水源,为生态系统提供水分,减缓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雨季造林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选择树种,科学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木材、果实、药材等植物资源的产量和品质,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在干旱地区进行雨季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

1.2 雨季造林的重要性雨季造林在干旱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雨季造林可以有效地改善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的保护性和固沙功能。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树木还可以吸收雨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张问题。

雨季造林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平衡,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土地退化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在雨季造林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由于温度高、湿度大,是苗木生长的有利环境,也是对荒山进行绿化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我省的造林工作中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周期较紧,栽种技术不易掌握,并且可以采用的树种较少,所以在雨季造林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充分的利用有利的时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文章对于雨季造林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为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管理
1 雨季造林技术的探讨
1.1 合理整地
整地工作是造林的基础,在时间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头年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也可以在雨季时随整地随造林。

在整地方法上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小的破坏土面,防止水土流失,根据实际需求不同,因地制宜。

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鱼鳞坑长径30-50厘米,短径30-40厘米,深20-40厘米土堰宽,高10-20厘米。

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厘米。

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厘米,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
生土带。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1.2 适地适树,选好树种和苗木
树种和苗木是做好造林工作的基础要件,根据每个地方地质情况的不同,所选用的苗木和树种也不相同,所以在选用树种和苗木前要对造林地的土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然后选择适宜的树种。

根据我省气候以及土质状况,一般都会选择适应性较强耐寒的常绿树种以及萌芽力好的阔叶树种。

在选择苗木时,尽量的选择一至两年生的,且苗木要健壮、根系发达,外表无损伤,没有病虫害。

1.3 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
在雨季造林,主要是因为温度高,湿度低,所以要选择好栽种的时机,防止时机不对而影响成活率。

一般都会选择在下午进行栽种,避免阳光暴晒影响到苗木的抵抗力,在经过一夜的过渡期可以有效的提高苗木的抵抗力。

如果在栽种后能够下雨的话,将会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避免在刚下完雨时栽种,因为苗木会因为干旱而影响到成活率。

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

1.4 造林技术
1.4.1 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花椒一般栽植于地堰或在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栽植于地堰的株距2米左右,成片造林,密度可掌握在130-160株/亩,株行距2×2-
2.5米。

1.4.2 容器苗造林:对于使用容器苗来造林,在对起苗和载苗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由于苗木是装在容器袋中的,容器袋对苗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在起苗时,为了防止将容器袋损坏,要先将其周围的土挖掉,然后在将容器袋和苗一起拿出来,在此过程中严禁直接将苗拔出,避免袋中的土体松动。

其次,在栽植的过程中,栽植深度要以覆盖容器袋2-3厘米为宜,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在栽前要注意将袋底撕破,保证水分的循环。

1.4.3 裸根苗造林:对于裸根苗的起苗,一定要做好苗的质量把关。

在起苗的前一天,要将苗地灌水,然后用撅头在苗的周围刨坑,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损坏苗的根系,在根系上要带土。

将苗刨出后对其进行分类,并且用草袋将其包裹住,防止水分的流失。

最好是能做到起运栽的及时性,在栽植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用手抓苗,减少根系的损伤,将苗木放在筐内,用湿布遮盖。

1.5 抚育管理
1.5.1 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避免暴雨时雨滴击溅表土,以减少蒸腾失水。

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用。

1.5.2 浇水整穴: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天内浇一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

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树盘及时修筑好。

1.5.3 松土除草: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

2 雨季造林宏观管理措施
2.1 全力抓好雨季造林工作
雨季造林省工、省力,投资少、见效快,各地要抓住近期连续降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把雨季造林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紧紧把握提前整地、适时栽植、加强管护几个关键环节,主动打好雨季荒山绿化攻坚战。

2.2 要稳定和完善林业各项政策
对现有林业承包等经营管理体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护林地所有者和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对承包经营的合同约定,要依法完善,加强管理,责任到人。

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权、利,奖勤罚懒,提高管护水平,确保造林成活率。

对宜林荒山荒地,可直接采取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也可以由集体统一组织开发后,再以适当方式确定经营主体;对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开发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

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经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民主决策,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享有优先承包经营权。

2.3 要大力推行合同造林
采取专业队伍造合同林为主,其他社会造林为辅的方式进行,荒山造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

今后要继续采取这一方式,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建造林专业队伍、统一供应苗木、统一整地栽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抚育管护、统一验收
奖惩等工程措施,严格落实造林责任,确保工程质量。

2.4 要切实抓好封山育林管理工作
造林是增加林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但是造林只能保证开始阶段的数量,在后续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数量的稳定,就需要加大管理工作,做好林业养护管理。

封山育林是保证林业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造林之后,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以及对林木的保护,要实行封山制度。

禁止在山中放牧、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开山采矿等恶性行为的发生,保护现有林业资源的稳定性。

同时还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组织护林员加大巡视力度,发现违法现象,及时制止,保证森林资源流失。

2.5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雨季造林工作落到实处
因为雨季造林的特殊性,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艰巨的造林任务,所以要加大组织管理工作。

对于雨季造林要坚持长效机制,严禁短期行为。

对于造林目标要严格执行,分管领导要加强管理工作,将造林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在造林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要对其进行奖励,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对于表现较差,没有完成造林任务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

在造林工作中,要加大监督检查工作的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造林工作优质高效的完成。

3 结束语
在雨季造林工作中,应该充分的把握好有利的时机,采用适宜的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

整地工作前提,苗木的选择是关键,时机
的掌握是条件,抚育管理工作是后期保障。

所以说在雨季造林工作中,要充分的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有利配合,组织协调好各个阶段的衔接,确保雨季造林的效率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