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雅安18-19学度高一下学期年末考试-生物

四川雅安18-19学度高一下学期年末考试-生物生物试题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请将以下选择题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以下性状中受等位基因控制的是A 、狗的卷毛和白毛B 、猫的黑毛与狗的白毛C 、大麦的高秆与矮秆D 、人的身高与体重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C.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基因之间的关系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3、辣椒有长形和圆形两种果实,纯种长果和纯种圆果辣椒杂交,F 1全是长果辣椒,自交得F 2共300株,其中结长果的杂合体有A.100B.150C.200D.2504、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那么后代中A 、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B 、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C 、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D 、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5、红绿色盲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 ,男性抗维生素D 佝偻病发病率为N ,那么该市妇女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概率分别A 、大于M 、大于NB 、大于M 、小于NC 、小于M 、小于ND 、小于M 、大于N6、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 :1YYrr :1YyRR :1Yyrr :2YYRr :2YyRr ,按自由 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A 、YYRR ×YYRrB 、YYRr ×YyRrC 、YyRr ×YyRrD 、Yyrr ×YyRr7、人类惯用右手(B)对惯用左手(b)为显性,两手的手指交叉时,右拇指在上(R)对左拇指在上(r)为显性,一对夫妇均惯用右手,手指交叠时右拇指在上,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惯用左手,手指交叉时左拇指在上,预测再生出一个惯用左手,手指交叉时左拇指在上的子女可能性为 161.A 162.B 163.C169.D8、以下关于伴性遗传中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B 、位于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C 、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有关D 、伴性遗传不一定要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而遗传9、右图示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某动物细胞,等位基因A 和a 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A 、A 位于①上,a 那么可能位于⑤上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①和③上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11、以下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B.DNA分子之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可以准确复制12、某t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A.缬氨酸(GUA)B.组氨酸(CAU)C.酪氨酸(UAC)D.甲硫氨酸(AUG)13、某个体产生了一个AB型的配子,那么该个体A.是纯合子B、是杂合子C、是雄性或雌性个体D、A、B、C都有可能14、亲子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过程是A、遗传和变异B、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C、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5、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不是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化,那么结果应当是A、甲的两条X彼此相同,乙的两条X彼此相同B、甲来自母方的一条X与乙来自母方的一条X相同C、甲来自父方的一条X与乙来自父方的一条X相同D、甲的任何一条X与乙的任何一条X都不相同16、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B.要分离DNA和RNA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D.要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17、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18、以下各种生物体内关于碱基、核苷酸和五碳糖的种类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T2噬菌体B、细菌细胞C、烟草D、鼠的肝脏细胞碱基5种4种5种4种核苷酸8种4种8种8种五碳糖2种1种2种8种19、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会发现制成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很象一架“梯子”,那么组成这架梯子的“扶手”、“扶手”之间的“阶梯”、连接阶梯的化学键、遵循的原那么依次是①磷酸和脱氧核糖②氢键③碱基对④中心法那么⑤碱基互补配对A.①②③⑤B.①③②⑤C.③①②⑤D.①②④⑤20、细胞中,由G、C、U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其DNA分子复制的时期是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2个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那么X、Y、Z分别是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B 、6;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C 、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D 、3;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21、一个基因型为YyRr 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基因型为YyRr 的雌蛙,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类型是A 、2种,1种B 、4种,4种C 、4种,1种D 、2种,4种22、一个包括30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假设提供4种脱氧核苷酸,那么此模型最多有302.A 种 304.B 种 230.C 种 430.D 种23、把兔子的某mRNA 移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大肠杆菌可合成兔子的血红蛋白。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1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A.DNA复制和染色单体形成B.染色体加倍和中心粒复制C.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D.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2.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观察不到细胞核B.可用酸性染料醋酸洋红将染色体染成深色C.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D.可观察到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上3.正常人体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
若某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DNA数目确切地说应为()A.大于46B.等于92C.等于46D.大于924.下列事实中,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成植株B.种子发育成幼苗C.蝌蚪发育成蛙D.将烧伤者皮肤培养后移植5.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无法合成黑色素所致B.癌细胞的产生是一种累积效应,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在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6.孟德尔曾用豌豆的花色性状展开实验,发现F1紫花自交后代有紫花和白花二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紫花产生配子时,因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导致F2代的性状分离B.上述现象属孟德尔研究所用“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C.若对F1紫花进行测交,则一定要对该紫花植株去雄操作D.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7.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CC为高产,Cc为中产,cc为低产。
下列杂交组合中,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子代高产比例最高的是()A.CC×cc B.Cc×CC C.cc×Cc D.Cc×Cc8.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去雄B.测交结果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及比例C.孟德尔提出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假设D.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9.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生产上无子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依次是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④③③D. ④①②③【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变异广泛应用在农作物育种上,育种的方法一般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等,它们分别利用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详解】生产上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产生的;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将青霉菌经过多次诱导基因突变产生的;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利用了基因重组的方法将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而抗虫棉利用了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培育,而基因工程属于基因重组。
故答案选C。
【点睛】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将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的原理区分开,无籽西瓜属于单倍体育种,而无籽番茄是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因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以个体为单位。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研究的对象是个体,A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A. DNA复制和染色单体形成B. 染色体加倍和中心粒复制C. 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D. 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详解】DNA复制和染色单体形成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着丝点分裂;中心粒复制在间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B错误;细胞板出现在后期,纺锤体形成在前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C错误;着丝点的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两种行为或变化是否发生在同一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观察不到细胞核B. 可用酸性染料醋酸洋红将染色体染成深色C.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D. 可观察到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上【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光学显微镜下多数细胞处于间期,能够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被龙胆紫染成深色的细胞核;解离过程是先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染色是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A.单细胞生物的繁殖通过细胞分裂来完成B.多细胞生物要完成某一项生命活动,要依靠不同细胞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C.细胞是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进行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2.与生命系统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生命活动可以离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一个草履虫只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参与了构建最大的生命系统D.樟树具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系统层次3.下列对细菌、蓝藻、酵母菌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体肠道内的所有细菌可看作是一个种群B.细菌、蓝藻、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与噬菌体相同C.细菌都是异养生物、蓝藻都是自养生物D.有无核糖体是蓝藻与酵母菌最根本的区别4.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表述,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B.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这两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C.真核生物指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原核生物是指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D.真核生物的个体都是肉眼可见的,原核生物的个体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5.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6.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细胞学说认同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7.对生物体内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脂肪、维生素D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B.磷脂、胰岛素、腺嘌呤中都含有 NC.鲜重和干重中占比例最多的元素都属于大量元素D.有的微量元素参与构成重要化合物,如血红蛋白中的Fe8.请判断下列几则广告语中有多少条存在科学性错误( )①这种饮料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②某种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大量食用③这种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20种必需氨基酸④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A .3条 B. 4条 C. 2条 D. 0条9.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向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转换高倍物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10.下列有关化合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蔗糖、核糖在动植物中都有B.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细胞,是良好的储能物质C.糖原主要分布于动物的肌肉和肝脏D.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没有DNA11.右图是两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糖、蔗糖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B.M、N指代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半乳糖C.M代表的物质也是组成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D.因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故麦芽糖和蔗糖也是还原糖12.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脂质的构成元素和糖类不完全一样,某些脂质的元素组成有 N、PB.胆固醇既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参与了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维生素 D 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D.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少13.胰岛素由α、β两条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

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50个酵母菌细胞,把制作此装片的样液继续培养6 h 后再稀释10倍,然后制作成装片放到相同的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细胞。
可推断细胞周期的平均时间是( )A. 0.5 hB. 1 hC. 1.5 hD. 2 h【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
每经过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就由1个变成2个,即初始的50个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变成100个。
根据最终的细胞数量可求完成的细胞周期数,并根据经过的时间求每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详解】样液稀释10倍含有80个细胞,未稀释前细胞总数是800个,设6小时完成了n个细胞周期,则有:50×2n=800,n=4,6小时完4个细胞周期,每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1.5小时。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自由基异常活泼,可能引起细胞中的DNA等大分子物质损伤,从而引起细胞衰老B. 被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 离体后的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体外被培养成植株的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D. 癌变后的细胞由于形态发生了变化,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有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
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分裂次数增多,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自由基学说认为:当自由基攻击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时,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自由基异常活泼,可能引起细胞中的DNA等大分子物质损伤,从而引起细胞衰老,A正确;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就是细胞凋亡,B正确;离体后的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体外被培养成植株的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癌变后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黏着性降低,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3

38. 在自然的条件下,硝化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 )
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环境条件的变化
39.下表叙述中,甲与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生物的基因型相同
表现型一定相同
B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现象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来控制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8.(15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
D.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33.在一个细胞周期内,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的生理活动是( )
选项
大量利用的碱基
细胞生理活动
A
U
DNA分子正在复制
B
U和T
正处在分裂间期
C
T
正在大量合成tRNA
D
T
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
34.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
一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的患病基因
一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四川省雅安市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43.(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转录GUA(2)Bb否(1分),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3)不会(1分),因为当基因中的CTT突变成CTC时,转录的信使RNA上的密码子由GAA变成GAG,因为两个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所以性状不变
雅安市2018—2019学年下期期末检测高中一年级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BBCAD 6-10 ADAAC 11-15DDBBA 16-20DDCAC 21-25 ACDDD
26-30 DBACC 31-35CDCDA 36-40 CBDDC
41(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4非姐妹染色单体0
(2)2初级精母细胞2:1或1:1(2分)DNA复制
(3)一极①③,一极②④或一极①④,一极②③(2分)
aa’、bb’和cc’、dd’(2分)4
42.(12分,除标注外每空Fra bibliotek分)(1)翻译tRNA从左到右UAA
(2)RNA DNA是双螺旋结构(或DNA双链结构)
(3)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2分)密码子具有简并性(2分)
44.(14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4(2分)GgYy(2分)(2)Ggyy与ggYY(或GGyy与ggYy)(2分)1∶1
(3)GgYy Ggyy Ggyy(4)将该株黄叶茶树自交(或与淡绿叶茶树测交),观察自交子代的叶色(2分);若子代全为黄叶,则该株黄叶茶树基因型为ggYY(1分);若既有黄叶子代又有淡绿叶子代,则该株黄叶茶树基因型为ggYy(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A. DNA复制和染色单体形成B. 染色体加倍和中心粒复制C. 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D. 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详解】DNA复制和染色单体形成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着丝点分裂;中心粒复制在间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B错误;细胞板出现在后期,纺锤体形成在前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C错误;着丝点的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两种行为或变化是否发生在同一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观察不到细胞核B. 可用酸性染料醋酸洋红将染色体染成深色C.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D. 可观察到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上【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光学显微镜下多数细胞处于间期,能够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被龙胆紫染成深色的细胞核;解离过程是先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染色是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详解】A.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有细胞核,故能观察到被龙胆紫染成深色的细胞核,A错误;B. 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B错误;C. 实验中将根尖放入盛有15%的氯化氢和95%的酒精的混合液中解离,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正确;D.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出现在末期,D错误。
3.正常人体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
若某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DNA 数目确切地说应为()A. 大于46B. 等于92C. 等于46D. 大于92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有92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即有92个DNA分子;但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故此时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确切地说应大于92,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还需考生明确细胞质还含有少量的DNA分子。
4.下列事实中,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A. 花药离体培养成植株B. 种子发育成幼苗C. 蝌蚪发育成蛙D. 将烧伤者皮肤培养后移植【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
【详解】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种子的胚是植物的幼体,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和分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蝌蚪发育成蛙,属于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将烧伤者皮肤培养后移植,没有发育为完整新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5.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无法合成黑色素所致B. 癌细胞的产生是一种累积效应,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掌握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凋亡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引起的,A错误;正常机体内都存在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是一种累积效应,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B、C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点睛】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6.孟德尔曾用豌豆的花色性状展开实验,发现F1紫花自交后代有紫花和白花二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1紫花产生配子时,因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导致F2代的性状分离B. 上述现象属孟德尔研究所用“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C. 若对F1紫花进行测交,则一定要对该紫花植株去雄操作D. 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F1紫花产生配子时,因基因分离导致F2代的性状分离,这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上述现象属孟德尔研究所用“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的实验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B错误;若对F1紫花进行测交,则可以对该紫花植株去雄操作,也可以对白花植株进行去雄操作,C错误;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D正确。
【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发现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7.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CC为高产,Cc为中产,cc为低产。
下列杂交组合中,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子代高产比例最高的是A. CC×ccB. Cc×CCC. cc×CcD. Cc×Cc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基因型CC 为高产,Cc 为中产,cc 为低产”,若想子代高产比例最大,则应亲本杂交不产生低产个体时,如CC×CC 和Cc×CC 的后代高产的比例都相对较高。
【详解】CC×cc,后代基因型为Cc ,全部为中产;Cc×CC,后代基因型为1/2CC 、1/2Cc ,一半高产,一半中产;cc×Cc,后代基因型为1/2Cc 、1/2cc ,一半中产,一半低产;Cc×Cc,后代基因型为1/2Cc 、1/4cc 、1/4CC ,其中1/4高产、1/2中产、1/4低产。
综上所述,B 项产生的子代高产的比例最高,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去雄B. 测交结果可反映F 1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及比例C. 孟德尔提出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假设D. 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在进行杂交操作时,需要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进行去雄操作;进行测交,是为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测交结果可以反映F 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并不能反映其配子数量情况;孟德尔对于染色体,减数分裂等后人才发现的知识并不知晓,同时,孟德尔称作的遗传因子实质上后人提出的基因的概念雏形;孟德尔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对七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正反交实验。
【详解】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母本去雄,防止自花授粉,A 错误;测交结果可反映F 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但不能反映F 1产生配子的数量,B 错误;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也不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错误;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D 正确;综上所述,选D 项。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相关内容,涉及其杂交方法、假说内容、验证手段等内容的考查,均属于教材正文中核心内容,部分属于旁栏知识点,因此,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和活学活用是考生能力提升的第一道关卡。
9.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与孟德尔“发现问题”无关的现象是()A. 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B. 子二代植株中矮茎又出现了C. F1测交,后代植株出现1:1的比例D. 子二代植株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假说演绎法,要求考生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说、验证实验及实验结论,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并正确区分各选项所属科学研究过程的环节,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茎,将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A、B、D正确;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这是孟德尔验证实验的结果,不是发现问题的现象,C错误。
【点睛】熟记教材相关过程是解题关键。
10.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 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 控制,一位原为单眼皮后实施了双眼皮手术的女性与单眼皮的男性结婚,预计他们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A. 100%B. 50%C. 25%D. 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基因型的判断和分离定律的应用。
根据分离定律,后代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推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