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炼字 课个高考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件36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件36张
又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 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掌握考试常见设问方式
◎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 要赏析。 ◎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 述理由。 ◎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 恰当?为什么?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
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
▪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副词 ▪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活用词/体 现修辞手法的词 ▪关注色彩浓烈的词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 (liàng)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 城较近的地区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 到更偏僻的地方。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 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 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的 概括评析。
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指 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 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 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课后练习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课件24张)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课件24张)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3. 【炼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营造处富有情韵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词追求语言简练、含蓄,意境的深远,韵味的隽永, 因而凡是对语言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字、词都应省去,句与句之间 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诗词往往给人一种似断实 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十字写出六种景物: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没有 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 言外。这就是列锦修辞手法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 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 清晨景色图,曲折的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之“炼 字”“诗眼”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炼字艺术和诗眼 3.理解解题步骤和答题规律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
形容词不仅可从形色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特点,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灞上秋居 马戴 (唐)
1.灞上: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名的人多寄居此处。灞(bà)原即灞上。 2.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咽”“冷”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绘声绘色地显示出山 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练一练
LIANYILIAN
找出值得鉴赏的字并分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铺”:写出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 照射过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 人以亲切、安闲之感。
练一练
LIANYILIAN
考察重点
KAOCHAZHONGDIAN
六、特殊词 (1)数量词 (2)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3)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 (4)表示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 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考察重点
KAOCHAZHONGDIAN
(4)表示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 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一、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 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 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考察重点
KAOCHAZHONGDIAN
二、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 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 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 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 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 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 失色。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 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 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b.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 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

【技巧点拨】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问题: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与炼句-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与炼句-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个字用得好?试简要 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分析。
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
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 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 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
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阅读《声声慢(寻寻 觅觅),联系词的内 容,分析上阕中叠词
的妙处。
类型 数词
高三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炼句
一、考情概览
二、炼字
•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 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 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 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 感染人的力量。
•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 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三、赏析“诗眼”
•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 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 眼”和“篇中眼”。
• 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 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诗 内容的。
• 赏析时从多角度进行:a.最生动,最具活力。b.最能营 造意境。c.最易统摄全篇。d.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
3、答题步骤
• 步骤一:确定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 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几个 角度。

2025届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说课课件

2025届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说课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二)炼字的定义 1min
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揣摩,从词汇 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 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五、说教学过程
(三)炼字的类型 10min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重视在哪些字上下工夫呢?
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
给出示例,教师引导,之后由学生自主归纳,得出
五、说教学过程
(四 )真题回顾,总结答题规范
第一步——释含义:本义、语境义 第二步—— 描景象:带回诗句中翻译(展开联想和 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 手法、效果、情感(用到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抒发了什么情感)
Hale Waihona Puke 五、说教学过程(四 )真题回顾,总结答题规范
通过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自己在思考、讨论的过 程中明确炼字题的答题步骤以及答题规范,使学生 在日后的答题中规范、拿分
五、说教学过程
(四 )真题回顾,总结答题规范
(08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问: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学生自主思考)
五、说教学过程
(四 )真题回顾,总结答题规范
答案:①网,有网子,网罗之意。②丝丝的小雨被 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诗人展开想象,运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新奇地表达了想要留 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通过启示引导,合作探究,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2025年专题五诗词鉴赏之炼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课件

2025年专题五诗词鉴赏之炼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课件

壹 炼字
动词
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具有凝练、形象、生动 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故居》)
为何是“敲”不是“推”?
在万物入睡、沉寂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 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也更 能凸显出环境的幽静。
壹 炼字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化 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 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 二人善于山水画。
壹 炼字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 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 作者的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 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 二人善于山水画。
壹 炼字
虚词
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 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 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 美学效果。
首联;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句中 “才”“未”两个副词,写出了朝雾刚刚散去、 朝阳尚未东升的风景,奇妙地扣紧诗题的“早” 字,描写严谨细致。

考 词
• 动词:通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效果,常会 涉及到拟人手法,使得所刻画的对象富有动感;

•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能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 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 的立体节奏感。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 “ 着色的思绪” .
三、炼数量词
古诗词中数字的运用,有时是用虚数,不可当真,但可使 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有时是确数,使诗词精炼有力 ,含意丰富。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 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 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词)中准确地写出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微记 简要概括为:某字在这首诗(词)中的意思是(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当堂训练(10分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宋·吕本中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五、拟声词 •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 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状落叶之声,已写出秋声之肃杀,再着“无边”二 字,更见落木飒飒、一望无垠的浩大声势;“滚滚”状江波之 势,已写出长江之雄迈,再着“不尽”二字,更见长江源远 流长、江涛滚滚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 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2、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亮观点并比较比较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诗歌的炼字
精选课件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一枝开。 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 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 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 “一字师”。
精选课件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纷来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精选课件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
红、绿:催红、染绿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 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精选课件
色彩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 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效果: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 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精选课件
(1)“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白鹭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 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 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 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 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精选课件
叠词的表达效果: 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 美、修辞美。
精选课件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 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 较鉴赏)
精选课件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精选课件
总结
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 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 量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精选课件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精选课件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 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忽:不经意,恰巧碰到之意。
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 景。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与丈 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精选课件
三 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 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修辞现象。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是 高开诗歌鉴赏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 率相当的高。
以2008年高考为例,全国18套考卷中 有7套卷子都涉及了诗歌的炼字题,比重 之高不得不使得我们对它引起注意。
2008年全国一卷 江 间 作 四 首 (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 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 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 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 分析。
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 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 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
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 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 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 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 胧中归去!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水鸟的和鸣声。 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双成对
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 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 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 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为诗歌增添 了无限的意趣。 精选课件
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 拟自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 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 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 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精选课件
炼字的角度
关照动词 关照修饰语 关照特殊词
精选课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杜甫《登岳阳楼》
坼,裂开,隔开 。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 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显出洞 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动态感极强,在 诗人笔下洞庭湖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主宰它 们的沉浮。明星都随湖水的波动而飘荡。写 出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 。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 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 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精选的课件 酸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