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温兴琦-第4章 需求估计与预测
自考管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应考指导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管理经济学》是财经和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
就其学科门类归属而言,管理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范畴。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
学习管理经济学,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吴德庆主编:《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三)重难点分布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10章的全部内容。
从整体来看,教材10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
绪论、第4章、第八章和第9章是知识点考查最少的四章,并且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试题难度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大面知识。
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
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
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
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
二、学习建议及复习方法/技巧针对本课程性质,结合历年考试情况,在此向学员提出以下四点学习建议,供大家参考:(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大家温习之前所学的微观经济学和数学(微积分)。
微观经济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支点和基础,数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知识点。
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课程考试命题重基础、宽覆盖。
因此,建议学员认真阅读教材,尤其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部分,切忌任意删减章节,采取猜题、押题方式。
(三)管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利用经济模型进行决策。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应用数学函数和几何图形来理解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和决策方法。
数学模型和几何图形分析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认真掌握。
管理经济学-温兴琦-第4章 需求估计与预测

反映除 x 以外的其他因素对 y 取值的影响,也称为
不可解释的平方和
例:酸菜鱼火锅的需求
假设有一家饭馆专门 供应新鲜的酸菜鱼火 锅。连锁店的经理在 连锁店里随机选择8家 饭馆做样本,收集它 们每天用餐的价格和 平均用餐人数。数据 如表。用回归法估计 需求函数Q=a+bP的系 数。再根据需求方程 计算变量为均值时需 求的点价格弹性。
观测值
8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残差 总计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1 765.625 765.625 24.91525
0.002473
6 184.375 30.72917
7
950
Intercept X Variable 1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170 14.16008 12.00558 2.03E-05
多少? 如果企业将广告支出翻一番,需求量会如何? 如果竞争对手降低他们产品的价格、增加他们的广告
支出,那么产品的需求量将下降多少?
非盈利组织:
提高学费对大学的收入有何影响? 提高过路过桥费的影响是什么
本章主题
估计需求的方法 回归分析的基本技术 运用回归分析进行需求估计 时间序列预测
城市
1 2 3 4 5 6 7 8
平均用餐人数Q
价格P
100
15
90
18
85
19
110
14
120
13
90
19
105
16
100
14
EXCEL的输出结果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R Square
18 管理经济学 - 温兴琦-w3(393)

第一章导论稀缺性: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
理性人假设是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的波动,强调该商品供应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Q s=Q s(P)影响供给的非价格因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的成本。
这些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将引起整条曲线的移动。
价格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是通过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向变动的关系,强调该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明,在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对应于每一个价格,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可以用方程式表示:Q D=Q D(P)决定需求变动的非价格因素:主要有可支配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和消费者偏好。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上能使价格一直变化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
均衡:价格等于均衡价格: Q D = Q S;无短缺;无过度供给;无价格变动的压力过剩: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过度供给;生产者将降低价格;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减少。
短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出现短缺;生产者提高价格;需求量减少,而供给量增加。
对于过剩和短缺,市场将持续调整,直至到达新的均衡价格为止。
∙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出清价格或均衡价格。
∙如果处于非均衡状态,市场将自动调整以减少过剩或短缺的数量,并使市场回到均衡点。
管理经济学 第三章

(Yi Y ) 2
18807.38 7593.38 5950.58 8.18 50.98 17651.78
ˆ Yi
87.08 148.13 184.76 209.18 270.23 376.91
已解释变差
未解释变差
ˆ (Yi Y ) 2
22518.00 7922.78 2743.66 781.76 1094.95 17100.79
1 2 3 4 5 6 7 8 9 10
歌手
O
1 2 3 4 5 6 7 8 9 10
歌手
得分均值=90分
得分均值=90分
下面以成本函数为例说明如何得到规律曲线
成本函数的一般形式:曲线式
成本函数的简化形式:直线式
成本
成本Y
平均成本
O
产量
O
产量X
估计系数
成本Y
总成本和总产量数据
生产 期 1 2 3 总成本 (Yi) 100 150 160 总产量(Xi) 0 5 8
(X
i
2 X)
(Xi X)(Yi Y)
511.40
6245.71
ˆ b
( X X )(Y Y ) 6245.71 12.21 511.40 (X X )
2
ˆ Y 87.08 12.21X
ˆ ˆ a Y bX 237.14 12.2112.29 87.08
ˆ (Yi Y ) 2
166.93 3.50 613.06 949.87 1618.45 4.37
410
29880.58
392.33
24083.94
312.23
Y 237.14
管理经济学第2讲 供求、弹性理论与需求预测

o
2
4
6
7
8
10
12 14 16
Q
市场需求&市场供给:短缺
玉米的价格 玉米市场
P
$5
S
价格为$2 时,需求 大于供给
玉米市场
P $5 4 3 2 1
QD 2000 4000 7000 11000 16000
P Q
4 3
2
短缺
1
(Shortage)
2 4 6
$5 12000 4 10000 3 7000 2 4000 1 1000
59.9-50
mostly unfree
49.9-0
repressed
N/A
not ranked
华盛顿共识----威廉姆森1990提出
• • • • • • • • • • 1、有纪律的财政 2、减少纯粹收入再分配 3、增加公共品支出(如教育、健康和养老) 4、扩大税基并降低边际税率 5、利率市场化 6、有竞争的汇率 7、贸易和外国投资自由化 8、私有化 9、放松政府管制 10、保护产权
自由具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既是目标,又是手段。
Promot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 Prosperity
Distribution of Global Economic Freedom 100-80
free
79.9-70
mostly free
69.9-60
moderately free
1
D
2 4 6
o
7
8
10 12 14 16
玉米的数量
Q
Equilibrium: No Tendency to Change
18 管理经济学 - 温兴琦-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而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 性为负值。
例:杜邦公司的自卫武器:交叉价格弹性
20世纪5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受到起诉, 认为其在玻璃纸产业拥有75%的市场份额违 反了反垄断法。
分析政府价格调控、最低工资、价格支持和生 产激励所产生的影响。
分析税收、补贴和进口限额是如何影响消费者 和生产者的。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1 供给与需求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明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前提下,对应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生 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强调的是该商品 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无弹性
线性需求曲线 Q = a - bP Q = 8 - 2P
Ep = 0
4
8 数量
需求曲线的斜率越陡,需求的弹性越小; 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平坦,需求的弹性越大 两种极端情形:完全弹性需求和完全无弹性需求
价格
需求弹性无穷大
价格
需求完全缺乏弹性
P*
D
EP -
EP 0
数量
Q*
数量
现实世界中的需求价格弹性
于供给的增加程度,那 P2
么价格将增加。
P1
均衡价格与数量增加至 P2, Q2。
D D’
S S’
Q1 Q2
Q
当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与数 量的变动取决于 :
1) 供给与需求变动的相对规模与方向 2)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形状
例:大学教育的价格
价格 (以1970美元计算
管理经济学课件 (7)

505.95
代入式(3—5),得: 4350 (505.958.267) 8532.7 所以,拟合观察数据的回归方程应为:
y 8532.7 505.95x
19
第2节 需求预测
20
德尔菲法
一种背靠背征求专家意见的调查方法
指数平滑法
预测模型: Ft1 WAt (1 w)Ft
这样,就可以求得需求估计用的各种价格水平 上的期望需求量数据(见表3—2)。
7
表3—2
价 格(P)
50
60
70
80
90
需求量(Q)
800
640
500
335 160
把这些数据画在坐标图上,可以得出一条需求曲 线,这条需求曲线的方程为:
P=100.7-0.06 3Q(见图3—1)。
8
图3—1
100
P=100.7-0.05 3Q
(x 。xi / n)
15
[例3—2]
假定一家连锁商店在自己的六家分店中销售 蛋糕。这六家分店所在地区的居民,都属于中等 收入水平。最近,各分店都按每公斤7.9元出售, 平均每店每月销售4 625公斤(假定各分店的月销售 量是比较接近的)。今连锁商店打算估计蛋糕的需 求曲线和价格弹性。为此,它们进行了实验:第 一家分店的价格仍维持每公斤7.9元不变,但其他 五家分店的价格都做了变动。价格变动后,各分 店的月销售量如表3—4所列。
式中,A t -- 当期的实际销售量 F t -- 过去对当期的销售量的预测 W -- 权值 Ft+1 --下一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21
22
表3 —8 大明食品公司的销售量预测
时间
实际销售量
《管理经济学(一)》-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管理经济学》(一)主讲教师:卿志琼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一、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的含义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
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需求预测指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拟建项目的产品未来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掌握需求的内在规律,对其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以确保拟建项目投产后产品对路,品种符合市场需要,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拟建项目的需求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前题和基础。
它分国内需求预测和国际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的依据是市场调查资料。
根据拟建项目产品的复杂程度和项目特点确定市场调查的内容。
目的在于通过充分利用现在和过去的历史数据、考虑未来各种影响因素,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科学分析方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需求目标,从而定制订购需求计划,指导原材料或商品订货。
库存控制。
必要设施的配合等企业物流工作的开展。
求预测是为企业给出了其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的需求期望水平,并为企业的计划和控制决策提供了依据。
既然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其生产决策无疑会很大程度地受到需求预测的影响。
需求预测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关系最紧密。
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实际需求是市场上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有些因素是企业可以影响甚至决定的,而另外一些因素则是企业无法控制的。
在众多的因素中,一般来讲,某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取决于该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以及该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用来预测与评估的学科,它的学习需要因素进行研究:深厚的数学功底,目前用计量经济学作模型的论文很多,但却很少有文章提及对于需求的预测把它与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利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函数,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线性回归进行消费需求预测,可以帮助消费者或消费者群体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有利于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集有关变量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一个市场上在一段时间内的 观察数据。
截面数据:许多市场在同一时点上的信息。 面板数据: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综合。
选择函数形式
线性需求函数
Q a bP cI dPR eT
每个变量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
每个变量的影响与其他变量无关
回归方程的评估
在检验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后,还要对估计的 整体方程进行检验,即估计的回归方程是否很 好的解释了Y的变化?
可决系数:衡量因变量的变化中能被回归方程 解释的那一部分。
R2 ( yˆi y)2 ( yi y)2
F统计量:检验整个回归方程是否解释了Y的变 化量中相当一部分。
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产品来收集关 于他们偏好的信息。
市场试验: 人为地改变市场环境(改变价格、改 变包装、改变促销数量和种类等)来掌握消费者的 行为方式。
问题: 试验一般在一个较短 的时期进行,所以关于整个市场 和一个更长时期的推断就不可靠。 外界事件影响试验结果,如天气、竞争对手反应等。
0.002473
4.3 运用回归分析进行需求估计
建立理论模型 收集有关变量的数据 选择函数形式 对结果的估计和解释
建立理论模型
使用回归技术时,必须建立有关经济关系的理论模型, 用数学式子表示。
分析中应该包括哪些变量? 是否有一种理论可以用来预测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大小?
例如,估计需求方程,可以假定需求量是物品的价格、 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爱好和偏好函数。
4.1 估计需求的方法
估计需求的市场方法
消费者调查 市场试验
估计需求的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
估计需求的市场方法
消费者调查:对一组消费者进行询问,确定他们的购买 意愿、对相对价格水平及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等。
问题: 调查样本的随机性 访问偏误 调查者提出的问题可能含糊不清,被访问者可能错误理解 或不能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
1、总平方和(SST)
(y y)2
反映因变量的 n 个观察值与其均值的总离差
2、回归平方和(SSR)
(y y)2
反映自变量 x 的变化对因变量 y 取值变化的影响, 或者说,是由于 x 与 y 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 y 的
取值变化,也称为可解释的平方和
3、剩余平方和(SSE)
(y y)2
观测值
8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残差 总计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1 765.625 765.625 24.91525
0.002473
6 184.375 30.72917
7
950
Intercept X Variable 1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170 14.16008 12.00558 2.03E-05
4.2 回归分析的基本技术
一元回归分析
y a bx
多元回归分析
y a b1x1 b2 x2 bn xn
估计参数的方法——最小二乘法
y (xn , yn)
(x2 , y2)
(x1 , y1)
}
ei = yi^-yi
(xi , yi)
b
(x x)(y
(x x)2
y)
a y bx
第4章 需求估计和预测
影响需求的力量有: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 、相关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 费者偏好以及对特定商品的其他特别因素。 所有重要力量对销售数量的可靠估计是企业 作出最优经营决策和制定计划的基础。
企业:
商品价格提高到一定幅度后,企业收益将变化多少? 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一定数量,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
R-squared
0.895795
Mean dependent var
13.77778
Adjusted R-squared 0.880908
S.D. dependent var
6.280481
S.E.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2.167373 criterion
4.578039
城市
1 2 3 4 5 6 7 8
平均用餐人数Q
价格P
100
15
90
18
85
19
110
14
120
13
90
19
105
16
100
14
EXCEL的输出结果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R Square
0.897731 0.805921
Adjusted R Square 标准误差
0.773575 5.543389
价格的弧弹性系数:
E 6000 3000 (800 1000 ) / 2 3 800 1000 (6000 3000 ) / 2
该产品富于弹性。 如果期望销售量增到8000台,价格需降到
666.7元。
Q=18000—15P, 8000=18000—15P, P= 666.7元。
估计的系数 标准差
常数 价格(LnP) 收入(LnI) 其他物品价格(LnPR)
6.77 -1.68 -0.82 1.35
4.01 0.70 0.22 0.75
R2=0.8587
T统计量
1.69 -2.40 -3.73 1.80
P值
0.0984 0.0207 0.0005 0.0787
(1)函数的估计形式可以写为自然对数形式的形式LnQ=? (2)在给定估计参数时这种产品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R商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3)在5%显著性水平下,哪些参数的估计是统计显著的? (4)家庭收入减少10%,其他条件不变,需求会怎样变化?变化多少? (5)价格上升10%,其他条件不变,需求会怎样变化?变化多少? (6)相关产品价格下降5%,其他条件不变,需求会怎样变化?变化多少?
例
有一种彩色电视机因价格过高,影响了销 售,造成积压18000台,为扩大销售量,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何确定降价幅度?
通过调查,得到的资料为:彩电价格由 1000元降至800元,销售量可由3000台 增至6000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电视机厂就可求出需求曲线的方程为:
Q=18000—15P
价格弹性 =b*P/Q
收入弹性 =c*I/Q
幂函数:
Q aPb I c PR d T e
每个变量的影响取决于其他的变量,不是固定 不变的。
其对数为线性形式。
价格弹性为b
收入弹性为c
对数线性形式
LnQ Lna bLnP cLnI dLnPR eLnT
对结果的估计和解释
回归问题的输出样本
Sum squared resid
32.88254
Schwarz criterion
4.621866
12.00558
0
X
-4.375
0.876487
-4.99152 0.0025
R-squared
0.805921
Mean dependent var
100
Adjusted R-squared 0.773575
S.D. dependent var
11.64965
S.E. of regression 5.543389
案例1: 树莓的需求函数估计
需求估计
Price 25 20
只考虑价格一个影响因 素:Q=28.2-1.00P
15 d1
10
5
d2
D
d3
0 5 10 15 20 25 Quantity
需求估计——收入变化
Price 25 20
d1, d2, d3 代表不同的收入水平,考虑 价格和收入两个因素对需求的影响: Q = a - bP + cI or Q = 8.08 - .49P + .81I
15 d1
10
5
d2
D
d3
0 5 10 15 20 25 Quantity
需求函数:Q=a+bP
Variable
Coefficien
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8.17937
1.992146 14.14523
0
P
-1.004762
0.129525 -7.757263 0.0001
估计需求的统计方法——回归分析
厂商常常依靠基于对需求进行实证研究的 市场数据。如果运用得当,估计需求的统 计方法可以找出某个变量(如收入或价格 )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regression toward mediocrity
回归分析最早是19世纪末期高尔顿(Sir Francis Galton)所发展。高尔顿是生 物统计学派的奠基人,他的表哥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问世以后,触动他用 统计方法研究智力进化问题,统计学上的“相关”和“回归”概念也是高尔顿第 一次使用。1855年他发表了“遗传的身高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文章,分析儿童 身高与父母身高之间的关系,发现父母的身高可以预测子女的身高,当父母越高 或越矮时,子女的身高会比一般儿童高或矮,他将儿子与父母身高的这种现象拟 合出一种线形关系。但是有趣的是:通过观察他注意到,尽管这是一种拟合较好 的线形关系,但仍然存在例外现象:矮个的人的儿子比其父要高,身材较高的父 母所生子女的身高将回降到人的平均身高。换句话说,当父母身高走向极端(非 常高,或非常矮)的人的子女,子女的身高不会象父母身高那样极端化,其身高 要比父母们的身高更接近平均身高。高尔顿选用“回归”一词,把这一现象叫做 “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regression toward mediocrity)。虽然这是一种特 殊情况,与线形关系拟合的一般规则无关,但“线形回归”的术语仍被沿用下来 。作为根据一种变量(父母身高)预测另一种变量(子女身高)的一般名称沿用 至今,后被引用到对多种变量关系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