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文化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合集下载

武汉向西发展步入全新时代!蔡甸新区正崛起为楼市下一个价值高地

武汉向西发展步入全新时代!蔡甸新区正崛起为楼市下一个价值高地

武汉向西发展步⼊全新时代!蔡甸新区正崛起为楼市下⼀个价值⾼地以往,要想富、先修路。

现在,要想快、通⾼铁!⾼铁的意义在于,通过⾼铁线汇聚了⼤量客流,客流途径⾼铁站带来了商流、财流、信息流。

有了这些基础,城市就获得了发展经济和刺激消费的基本要素。

况且,借助⾼铁站的⾼等级规划,也会带来⼀场改天换地的城市界⾯⾰新。

武汉三镇中,唯独汉阳⾄蔡甸这个⼤⽚区不通⾼铁。

不过,这个短板正在得到补齐。

沿江⾼铁、武西⾼铁武汉枢纽直通线的开建,武汉西站即将开⼯,都将填补蔡甸区域不通⾼铁的空⽩。

呈现出逆袭般的后发优势。

将视界拉长会发现,蔡甸西部新城已成功开通轨道交通4号线⼆期线路,⼜将迎来武汉西站的⼀系列⾼铁配套建设,反倒呈现出逆袭般的后发优势可谓是城际、城内,内外逢源。

“复兴号”向西,武汉西部迈⼊⾼铁速度⾼铁⼀响、黄⾦万两!中国作为⾼铁⾥程雄踞世界第⼀的国家,在拉近城市空间距离的同时,也令许多城市的⾼铁板块实现了房价的快速上涨。

距机构研究表明,⾼铁站建成后5年内,周边房价涨幅普遍超过30%。

⾼铁站的修建,强化了与周边地区的密切联系,在⼈⼝导⼊、物流、交通等⽅⾯的会产⽣极⼤的改观。

(⾼铁通车5年内涨幅超30%城市)2020年,武汉迎来向西发展的重⼤利好,沿江⾼铁部分区段提前开建、武西⾼铁向西安⽅向延伸建设、武汉⾼铁联络线的修建,最终交汇于武汉西站(新武汉西站落定后,将为武汉西部的蔡甸区域注⼊复兴号般的发展速度。

汉阳⽕车站)。

武汉西站落定后,将为武汉西部的蔡甸区域注⼊复兴号般的发展速度(武汉西站效果图)《武汉2020年政府⼯作报告》披露,将推进武汉西站开⼯,加快推进武西⾼铁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铁武汉⾄合肥段、武汉⾄宜昌段等项⽬。

同时报告还提出,建成四环线全线、青⼭长江⼤桥,⼒争开⼯建设⽩沙洲公铁长江⼤桥。

这些建设项⽬均为蔡甸带来了巨⼤利好。

其中,沿江⾼铁武汉⾄宜昌段计划年底前开⼯,总⼯期48个⽉。

线路途经武汉、孝感、天门、荆门⾄宜昌,并通过新建武汉西站与武西⾼铁实现互通。

蔡甸文旅工作总结

蔡甸文旅工作总结

蔡甸文旅工作总结
蔡甸文旅工作总结。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旅工作在蔡甸地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过去的
一年里,我们在蔡甸文旅工作中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下我们在蔡甸文旅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在蔡甸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参与。

我们举办了文化节、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为蔡甸地区注入了新的文化气息。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

其次,我们在蔡甸地区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们投入资金修缮了许多
古迹和历史遗迹,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品质。

同时,我们还修建了许多新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旅游体验。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蔡甸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我们还在蔡甸地区加强了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

我们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积极宣传蔡甸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我们还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与各方合作,不断提升蔡甸地区的文旅工作水平。

我们将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蔡甸地区的文旅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武汉市蔡甸区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武汉市蔡甸区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武汉市蔡甸区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期刊名称】《湖北宣传》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近年,武汉市蔡甸区按照“三贴近”要求,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总页数】1页(P2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49.27
【相关文献】
1.坚持“三贴近” 着力打造农村文化品牌——武汉市蔡甸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
实践 [J], 孙成福;赵军
2.基于PSR模型的城郊接合部土地利用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武汉市蔡
甸区为例 [J], 张凯瑞;向婉婷;曹瀚文;赵泽平;徐伟青
3.武汉市蔡甸区四种特色高效模式(上) [J], 朱汉桥;祝花;王书月;王孝琴;申衍月;殷
新娟
4.武汉市蔡甸区四种特色高效模式(下) [J], 朱汉桥;祝花;王书月;王孝琴;申衍月;殷
新娟
5.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武汉市蔡甸区、罗田县、英山县、利川市、咸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鄂政函[2020]153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湖北文化产业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1. 发展优势湖北地处中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

自古以来,湖北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湖北的文化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如武汉的黄鹤楼、宜昌的三峡大坝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此外,湖北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传统,如楚文化、荆楚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产业结构湖北文化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文化艺术产业等。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湖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设计、动漫、游戏、广告、影视等多个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此外,文化旅游产业也是湖北文化产业的亮点之一,湖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峡大坝、武汉东湖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3. 发展现状湖北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湖北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6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比上年增长8.3%,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湖北的文化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湖北共有文化企业2.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湖北文化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且为就业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二、湖北文化产业的趋势研究1. 创新驱动创新是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湖北正在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湖北还鼓励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一趋势预示着湖北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将更多地借助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

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总结

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总结

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总结
近年来,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文化
产业成为了武汉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这里,我们对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武汉市在文化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武汉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创意精品。

同时,武汉市还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让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

其次,武汉市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文化和科技、教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武汉市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武汉市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文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武汉市在文化产业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
交流活动、参加国际文化展览等方式,武汉市文化产业已经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武汉的文化魅力,也为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展望未来,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文化
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政策还需不断完善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市文化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摘要】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传承人流失、资金缺乏、城市化进程影响和公众意识淡薄等现实困境。

政府支持不足导致相关保护措施无法有效实施,传承人流失加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量下降,资金缺乏使得保护工作难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对非遗传统生活方式造成冲击,而公众意识淡薄导致文化传统逐渐被遗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建立传承机制,拓展资金渠道,以保护和传承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有在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现实困境、政策支持、传承人、资金缺乏、城市化、公众意识、政府支持、传承机制、资金渠道。

1. 引言1.1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戏曲、传统音乐、民间技艺等多种形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困境。

政策支持不足、传承人流失、资金缺乏、城市化进程影响、公众意识淡薄等问题不断凸显,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下,武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导致许多传统技艺和文化传统逐渐失传。

由于传承人流失现象严重,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重大困难。

受限于资金来源有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护,面临着长期的存续困境。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加强政府支持、建立传承机制、拓展资金渠道等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抢救和保护好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

2. 正文2.1 政策支持不足政策支持不足是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面临的重要现实困境之一。

目前,武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方面的政策支持仍然不够完善。

人杰地灵的武汉市蔡甸区(图)

人杰地灵的武汉市蔡甸区(图)

人杰地灵的武汉市蔡甸区(图)人杰地灵的武汉市蔡甸区(组图)2016-09-03 蔡甸万事通蔡甸万事通人杰地灵的武汉市蔡甸区(图)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大门,地处长江和汉江夹角地带,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距武汉中心10公里,距汉口火车站、武汉港各20公里,距天河机场30多公里。

蔡甸资源丰富,南湖水质清纯,景点密布;环绕6个街镇的沉湖水系,鱼肥水美,百鸟鸣栖,有天然珍稀湿地保护面积150万亩;闻名遐迩的莲花湖穿布城关,形成“三面荷花一面柳,满城春光半城湖”的亮丽风貌;境内的“江汉平原第一峰”九真山、佛教圣地嵩阳山,均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历史沿革古代史记蔡甸区(原汉阳县),商末周初,先隶南国,后属郧国。

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国。

秦统一中原时,属南郡。

汉属荆州江夏郡,分属安陆、沙羡县;后置沌阳县,复为安陆县,三国时,魏、吴分据江夏郡,置石阳县(又名石梵)、沙羡县。

晋属荆州江夏郡,改石阳为曲阳,后为曲陵,复置沌阳县。

南北朝时,属郢州江夏郡、司州汉阳郡,置沌阳、滠阳县(后废)。

隋属沔阳郡,置沌阳、汉津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依“水北为阳,山北为阴”的旧例,改汉津为汉阳县。

唐先后隶沔州汉阳郡、鄂州江夏郡,置汉阳县。

五代十国时,先后属吴和南唐,仍隶鄂州;后周汉阳军(领汉阳、汉川),治所屯鲁山(龟山)。

宋初,属荆湖北路汉阳军。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汉阳军为汉阳府,仍领汉阳、汉川两县,隶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以县隶武昌府;十三年恢复汉阳府。

清顺治元年(公元1627年),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北、湖南两省分治,汉阳府隶属湖北布政使司,亦辖汉阳、汉川两县。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湖北布政使司将德安府孝感县和黄州府黄陂县划为汉阳府的辖地。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又将安陆府沔阳州列入汉阳府管辖,从此汉阳县成为附郭首县。

浅析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对其所在地的影响——以武汉市蔡甸区阳湾村六海赛文旅小镇为例

浅析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对其所在地的影响——以武汉市蔡甸区阳湾村六海赛文旅小镇为例

浅析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对其所在地的影响——以武汉市蔡甸区阳湾村六海赛文旅小镇为例发布时间:2021-11-08T07:52:00.976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2期作者:董行王东帅吴梦[导读] 随着2021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中国乡村开始昂首阔步向“振兴”迈进。

在过去的脱贫攻坚战中,特色文旅小镇对不少乡村的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部分乡村,在文旅小镇的建设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的打击。

分析特色文旅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对当地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利用好特色文旅小镇,为人民带来幸福感。

董行王东帅吴梦武汉东湖学院新闻系武汉江夏 430200摘要:随着2021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中国乡村开始昂首阔步向“振兴”迈进。

在过去的脱贫攻坚战中,特色文旅小镇对不少乡村的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部分乡村,在文旅小镇的建设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的打击。

分析特色文旅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对当地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利用好特色文旅小镇,为人民带来幸福感。

文章基于对乡村基层的实地考察调研和相关大数据理论文献资料及成熟案例的整合研究,多角度多模块地分析文旅建设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有相对建设性意义的文旅建设改良方案,希望能够对当地以及更多的乡村文旅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特色文化;文旅结合;经济建设1.引言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促进文旅与城乡结合,红色文旅建设成了其中重要一环。

2020年即使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特色小镇行业市场规模依旧高达16127.5亿元。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步入大众旅游时代。

巨大的经济及庞大的旅游群体流入,对于乡村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不少乡村因为特色文旅小镇增长了人气提高了收入,也有一些乡村因为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本属于乡村的质朴。

探求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对其所在地的影响,在文旅小镇的建设中,能够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甸区文化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三分山五分水二分地,综观广袤的江汉平原,具有蔡甸这种山水、地理优势的地方是绝无仅有;知音文化、九真文化、三国系列文化,在蔡甸汇集,蔡甸将大力整合区内山水资源,发掘丰厚文化底蕴,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这是曾任蔡甸区副区长吴大志在2003年向记者表明的心迹,如今已过去十年,他所绘制的蓝图正逐步实现,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今蔡甸区文化资源的现状。

谈到蔡甸区的文化资源,现在最火的无疑是“知音文化”,它可以说是蔡甸文化资源的主体,是蔡甸文化中的瑰宝。

在知音湖之滨马鞍山麓,那里保留有春秋时期钟子期的坟墓,传说中的“伯牙遇子期相结为知音”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因而形成了厚重的知音文化。

近几年来,武汉市围绕知音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如,建蔡甸区大剧院、扮靓古蔡甸区、打出“知音江城”名片;知音故里蔡甸将南湖改名为知音湖,将新全路更名为知音大道,举办知音美食节、知音莲藕节,拨专款维修子期墓,推出知音九真、知音峡谷旅游景点,筹备成立知音文化研究会,特别是知音故里蔡甸与知音窗口汉阳钟家村相连接的城市主干道已改扩建完工等等,对弘扬知音文化、打造知音故里这个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并且知音文化与蔡甸的山水文化相互映衬,南湖水质清纯,景点密布,环绕6个街镇的沉湖水系,鱼肥水美,百鸟鸣栖,有天然珍稀湿地保护面积150万亩;闻名遐迩的莲花湖穿布城关,形成“三面荷花一面柳,满城春光半城湖”的亮丽风貌;境内的“江汉平原第一峰”九真山、佛教圣地嵩阳山,均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些文化资源让蔡甸充满着魅力。

再谈谈蔡甸区的美食文化,蔡甸人是很会吃的。

正因其湖泊众多,水产丰美,以前就有“南湖的喜头高湖的鳊,沉湖的野鸭烹菱角;小奓湖的米虾酷粉砣,莲花湖的财鱼焖鲜藕”的歌谣。

而且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特色美食。

民间也有类似于“黄陵的藜蒿清香脆,奓山的西甜瓜似绵糖,侏儒的‘三蒸’才有味;大集的豆沙包炸金黄,索河的鱼汆鲜嫩白;柏林庄的“鸡蛋泡”大又圆,消泗的粉条拉丝长;常福的胖头汤中汤,新农的牛骨头走四方”的顺口溜。

尤其是莲藕。

它是蔡甸的一大特色,每当莲花盛开的季节,城关的莲花湖都会飘来阵阵清香,使蔡甸这个城区变得更加的美丽可爱。

我在蔡甸生活了十九年,尝过其中的喜头鱼、菱角、财鱼、藜蒿、豆沙包等等,特别是莲花湖的藕,确实要比别处的藕更好吃,如果来蔡甸,千万不要错过这些美食。

然而,这些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如今蔡甸区的文化资源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知音文化的打造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挖掘不深。

在对知音文化内涵、深层意义的理解和挖掘上还缺乏一定的深度。

二是整合不够。

整合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严密的逻辑过程,即从无序到有序的形成。

虽然目前知音文化的相关素材比较齐全,具备了整合的资
源,但是在分类、整合上还不到位。

三是提升不高。

对知音文化的归纳总结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没能上升到一定高度。

四是打造不精。

在知音文化的打造过程中一直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没能成为强势精品文化,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还有待提高。

,我们院系主任程洪老正与蔡甸区政府合力研究知音文化的开发,希望在以后的建设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至于美食文化,虽然这些美食在本地很出名,但是外面的人却很少知道,其中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知名度不够。

首先是美食文化资源本身,它基本上都是小店运作,只在本地经营,根本没有将本地食品打造成品牌推销出去的意识,其实就是蔡甸区的整体知名度了,只有它的知音文化与山水文化发展起来了,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蔡甸,美食资源则可以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为人们所知,这样互相带动的良性循环,才能将蔡甸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蔡甸区的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并且不少文化资源也开发的很好,但是不足之处也有许多,作为一个蔡甸人,也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系的学生,我相信蔡甸区政府能在文化资源的发展上做的更好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