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红色文化主要内容概述

合集下载

剖析湖北红色文化引领新农村思想建设

剖析湖北红色文化引领新农村思想建设

[ 关键词 ] 红 色文化 ; 新 农村 ; 思 想 建 设
[ 中 图分 类 号 ] G1 2 7 [ 文 献标 识 码 ] A 县 三里 坝 区地 下 党 在 联 中组 建 了特 别 支 部 . 组 织 高校 爱 国 师 生
1 湖北红 色文化 的 内涵
红 色 文 化 是 中华 民族 智 慧 的延 续 与 思 想 的 结 晶 。湖 北 , 犹 如一 座 没 有 围 墙 的 革命 历史 博 物 馆 . 其 红 色 革 命 文化 有 着 明 显
1 9 4 0年 8月 . 正 式 成 立 省 一 级 领 导 机 构— — 中共 鄂 西 特 委。地下组织的发展一直处于秘密状态 , 机 构 地 下 党 干 部 秘 密
2 湖北红 色文化对 薪农 村思 想建设 的深层影 响
新 农 村 建 设 是 我 国现 代 化 进 程 的 重 要 任 务 , 其 重 点 是 建 设 和谐农村环 境 , 因地制宜发展新 农村产业 , 提 高 农 民 的 整 体 素
8 0 0 0余 人 , 扩编 为红 八 军 , 后 编 入 红 一 方 面 军 。革 命 期 间 , 湖 北
省 各 地 区 红军 部 队 已 发 展 到 近 1 0万 人 ,地 方 武 装 约 4 0万 人 , 成 为 全 国革 命 军 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在 党 领 导 的革 命 军 队 发 展 史 上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为 革 命 的 胜 利 奠 定 了重 要 基 础 。 1 . 2 红 色 文 化 中 的 隐 形 力 量— — 中共 党 的 地 下 文 化
部 队和 鄂 豫 皖 、 湘鄂 西 、 湘鄂赣 、 鄂豫边 、 鄂豫陕 、 湘 鄂 川 黔 等 革
命 根 据 地 。并 且在 根据 地 交 接 地 带 发 生 了革 命 道 路 中的 几大 重 要战役 , 1 9 1 1 年 1 0月 1 0日 , 武 昌暴 动 掀 开 了辛 亥 革 命 的 始 端 , 1 9 2 6年 8月 2 6 日、 2 7 日国 民革 命 军咸 宁 展 开 激 烈 的 汀 泗 桥 战 役。 1 9 2 7年 1 1月 . 湖 北 红 安 发 动 了 著 名 的黄 麻 起 义 等 等 , 为革 命 的胜 利 奠 定 了 坚实 的基 础 , 激励 了 中华 人 民的抗 战激 情 。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情况综述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情况综述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情况综述湖湘红色文化是指在湖南、湖北地区产生的具有红色革命主题和红色文化内涵的文化现象。

它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湖湘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湖南、湖北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清朝末年,湖南就有许多爱国志士积极参与反清斗争。

辛亥革命后,湖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湖南南部爆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地区的崛起。

此后,湖南、湖北地区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孕育了大量的革命文化。

二、湖湘红色文化的内涵湖湘红色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革命精神。

湖湘红色文化强调革命精神,包括革命意志、革命勇气、革命毅力等。

这些精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革命历史。

湖湘红色文化强调革命历史,包括革命先烈的事迹、革命战争的历史、革命文化的传承等。

这些历史是湖湘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革命传统、激励人民斗志具有重要意义。

3. 革命文化。

湖湘红色文化强调革命文化,包括革命歌曲、革命诗歌、革命文艺等。

这些文化是湖湘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情况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研究。

湖南、湖北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涉及革命历史、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 文化遗产保护。

湖南、湖北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积极开展湖湘红色文化的保护工作,包括革命遗址的保护、革命文物的收藏和展示等。

这些工作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持。

3. 旅游开发。

湖南、湖北地区的旅游部门积极开展湖湘红色文化的旅游开发工作,包括革命遗址的开发、革命文化的展示等。

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近期,我们作为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参观红色基地,探究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这次实践经历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宝贵财富。

通过亲身经历,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的红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站,我们来到了荆州市黄冈土地革命斗争纪念馆。

这里是土地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湖北省红色文化的代表之一。

进入纪念馆,我们欣赏了展出的大量珍贵照片、实物等,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当年土地革命斗争的艰苦和长期战争的残酷。

纪念馆里最吸引我的是一张照片,上面描绘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位共产党员领导的红军战士们都挥舞着手中的枪支,在壮丽的大地上驰骋奔跑,激情四溢。

这张照片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年青年壮志凌云的革命者,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纪念馆的后院,一个烈士陵园的巨大石碑映入眼帘。

我们默哀了一分钟,向烈士们默默致敬。

看着石碑上铭刻的烈士名字,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牺牲精神。

接着,我们来到了荆州起义纪念馆。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起义的重要地点之一。

展览馆里展示了起义的历史经过、起义者的事迹和起义后运动的发展情况。

我们了解到,起义者们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封建统治,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他们勇敢地站出来,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无私的奉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是一个宏伟的纪念碑,高耸入云。

纪念碑周围种满了各种花卉,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思绪在纪念碑前飘荡,烈士们的精神再次激发起来,我为他们的英勇无畏感到骄傲。

参观结束后,我们聆听了专家的讲解和解说。

通过专家的讲解,我明白了湖北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部分,许多红军在这里出生、长大,开始了他们的革命之路。

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情况综述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情况综述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情况综述
湖湘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湖湘红色文化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湖湘红色文化是指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在中国革命时期所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

这种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在湘鄂赣地区的具体表现,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革命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湖湘红色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湖湘红色革命历史研究、湖湘红色文化艺术研究、湖湘红色旅游研究等。

其中,湖湘红色革命历史研究是研究湖湘地区在中国革命时期的革命历程、领导人物、革命战争等方面的内容。

湖湘红色文化艺术研究则是探讨湖湘地区在革命时期所形成的文艺作品、文艺运动、文艺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湖湘红色旅游研究则是研究湖湘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加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的精神文化遗产,促进湖湘地区的旅游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挖掘和发扬湖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推动湖湘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 1 -。

西陵,宜昌红色文化的起源地

西陵,宜昌红色文化的起源地

龙源期刊网 西陵,宜昌红色文化的起源地作者:喜言平来源:《党员生活·下》2019年第07期宜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早在建党之初,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已经闪耀宜昌。

1925年秋,中共湖北地委派共产党员祖山竹到宜昌发展了第一批党员。

当时的地址在西陵区原大东门内正街,也就是今天的西陵一路联通公司所在地。

1927年,中共湖北区委、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为掀起鄂西地区大革命的高潮,曹壮父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鄂西巡视员的公开身份,在宜昌开展民众运动。

当时,他的秘密身份是中共宜昌特别支部书记,到宜后秘密组建了宜昌城区第一个党支部。

之后,红军名将段德昌、民族巾帼英雄赵一曼、湘鄂西区委书记何功伟、新中国第一任监察部部长钱瑛等一批革命志士先后在这里战斗。

位于宜昌市献福路45号的学院街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学校。

1927年,中共鄂西特委曾在此传达“八七会议”精神。

1938年4月—1939年秋,中共宜昌地下党在学院街小学建立支部,有党员17人。

抗战期间,学院街小学一直是中共鄂西特委的秘密联络站。

如今,在学院街小学校史馆内,依然保留着这段红色历史的记忆。

伴随着朗朗读书声,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所讲述的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故事。

踏寻的最后的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宜昌市东山之巅的东山烈士陵园。

宜昌解放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很多都埋葬在这里。

陵园中还有一座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

该陵园始建于1973年。

1985年扩建后,曾指挥宜沙战役和解放宜昌战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兵团司令员,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程子华为其题词:“继承先烈志,建设新宜昌!”。

陵园内青山碧水、林木葱茏、亭堂静落、碑塔耸峙,按其功能划分两个区域,红色瞻仰区和生态休闲区,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园区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浮雕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宜昌的革命史,反映了英雄的宜昌人民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以湖北“红色文化”为例

“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以湖北“红色文化”为例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2]这些年来,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工第一,师资力量薄弱。自1999年教育部实施高校扩招以来,师资不足已成为困扰许多高校的普遍问题。由于学生人数特别多,师资比例严重失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特别重,教学工作量特别大。这一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时间和精力所限,一个教师要负责上百个学生的实践教学相当困难,再加上缺乏配套制度的支撑,教师实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较低。
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研究论文服务。
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湖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现代化教育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电视专题片、多媒体课件、现场教学录像等,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构建“仿真”实践环境,实事求是地“还原历史”、“再现历史”,通俗易懂地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可以直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服务,为《党的基本知识》、《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问答》、《四个分清》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服务,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必将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的优选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研究
第二,依据内容,确立相关专题。实践性教学中,教学专题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师要吃透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使每个专题要有所侧重。初步考虑,我们拟设立的专题有:

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研究

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研究

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研究作者:卢小丽熊芳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01期[摘要]湖北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红色文化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从湖北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聚焦当前湖北红色文化存在资源碎片化、景区同质化、价值商业化、产出低效化等问题,新时代要传承湖北红色文化,不仅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还要做好湖北红色文化的保護、开发、传播、转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价值传承湖北[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20)01-0061-07[收稿日期]2019-12-11[作者简介]1.卢小丽,十堰市委党校教师;2.熊芳,十堰市委党校教师。

一、湖北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从广义上来讲,湖北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华侨、先进知识分子等爱国人士带领人民群众以先进思想为指导,在湖北地区创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区别于其他文化,湖北红色文化具有资源的区域性、文化的时代性、人员的广泛性三个主要特征。

(一)资源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空间维度不同,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有差异的,带有一定的区域特色。

单从红色资源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看,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武昌辛亥首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黄麻起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突围等革命活动发生在湖北地区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与精神;另一种是因为革命志士属于湖北人或革命时期在湖北工作、学习、生活过,在湖北留存的故居、纪念物、文献故事等遗迹,如董必武、李先念、杨献珍、王树声、徐海东、韩先楚、施洋、王佛炳等人。

因湖北红色文化的诞生地在湖北省,不论是革命活动本身,抑或是革命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都带有浓浓的湖北味道。

论湖北党史文化精神

论湖北党史文化精神

论湖北党史文化精神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摘要:湖北党史文化精神是湖北党史文化最核心、最闪光的部分,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弘扬湖北党史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湖北党史文化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湖北90多年的辉煌实践,在荆楚大地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印记,凝结成独具特色的湖北党史文化。

湖北党史文化精神是湖北党史文化最核心、最闪光的部分,它秉承了湖北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形成于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得到深化和发展,既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也有巨大的时代价值,是推动当前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一、湖北党史文化精神的形成湖北党史文化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湖北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无数革命先辈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

(一)荆楚传统文化是湖北党史文化精神的历史底蕴荆楚文化是指以湖北为主的区域文化,其时间范围上迄远古,下至当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作为古楚国的中心,荆楚文化的核心也就是楚文化。

楚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源远流长,是湖北党史文化精神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

一千多年前,楚国人就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①(即艰苦奋斗)的精神开疆拓土,由一个方圆不到百里的小邦发展成为“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②的泱泱大国,成就了一番霸业。

楚文化中“追新逐奇”(即开拓创新)、“崇武卫疆”(即强军卫国)等精神也世代流传、影响深远。

除此之外,荆楚传统文化还包括著名的炎帝神农文化、秦汉三国文化等,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造就了湖北人自强、忠勇、勤劳、淳朴的性格特点,也为湖北人民在革命浪潮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

这些优良品质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得到传承拓新,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湖北党史文化精神。

(二)革命浪潮的风云际会为湖北党史文化精神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湖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东西南北的交汇点,尤其是省会武汉,其水陆通道与川、陕、豫、湘、黔、赣、皖、苏等周边地区直接相连,有“九省通衢”之称,坐守长江天险,便于东引西进,南拓北击,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文化是荆楚文化八大系别中的一个大系。荆楚文 化包括八大文化系列: 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 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 化、武汉地方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在这八大系列中, 前三者皆属古文化, 清江巴土文化属民族文化, 名山古寺和 长江三峡文化属山水文化, 武汉地方文化是基于区域文化 的概括。近现代革命文化的时间跨度虽没有古文化那么漫 长, 但它对当今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湖 北革命文化主要包括辛亥首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 二大系列, 而后者及红色文化是其大宗。它持续30年, 遍布 全省, 对现实的影响重大, 已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生活的各个领域。
2.(1921-1949)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反动政 权、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的奋斗历程为主题;
3.(1949-1978)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确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 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为主题;
4.(1978-现今)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改革开 放,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特2011-2015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前, 有人认为红色文化就是共产党文化,认为红色文化是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出来的,所以红 色文化就是共产党文化或共产主义文化。但在该纲要颁布 之后,红色旅游内容的界定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原本对 于红色文化内涵狭义上的界定就显得不合适了,因而需要 对红色文化的内涵界定进行广义上的扩展。
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数量多、品质高、多样性三 大特色。
数量多。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 湖北有着全程的记录, 且几乎覆盖全省, 因而湖北红色文化 资源极为丰富, 分布广泛。从革命的过程看, 它贯穿整个中 国红色革命的全过程, 即从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28年红色革命各个阶段。从革命发 生和涉及的地域来看, 几乎覆盖湖北全省。以土地革命时 期为例,根据当时湖北省区划来看, 达59个县之多, 占当时 全省的85%以上县份。
《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前者的 基础上扩大“红色旅游”的范畴,将 1840 年以来发生过的以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 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并按主题内容划 分为 4 个时期。
1.(1840—1921)以中国人民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王朝 压迫展开的不屈不饶、艰难求索的奋斗历程为主题;
从非物质文化资源来看, 湖北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湖北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 是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如果以现代人力资源学来考虑, 湖北的“红色”人力资源是极其富裕的。湖北诞生了5个 “一大”代表(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仁 静), 2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 200多位将军 (红安将军县), 其相对数目居于全国最前列。在红色经 典文艺中, 湖北也有几部具有全国影响的作品。歌剧、电 影 《洪湖赤卫队》、歌曲 《洪湖水, 浪打浪》、 《八月 桂花遍地开》 及 《再见了, 大别山》、楚剧、电视剧 《中原突围》、电影 《挺进中原》, 皆已成为时代的强音。
从物质文化资源看, 湖北的地位是居于全国前列的。 在国务院公布的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有130多处 属红色文物单位, 湖北有13处, 约占10% ; 在在国务院公布 的4批共110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 湖北 有7处, 占6.4%; 在中宣部公布的3 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 范基地中, 属红色基地的有170多个, 湖北有9处, 占5.3%。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 局等13个部门制定的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 展规划纲要》 和公布的 《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 及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12个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 中, 湖北有1个,占8.3%; 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 穿 过湖北省境的有2条, 占6.7%; 12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 区中, 湖北有4块, 11个点。
1、红色旅游概念界定
《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对红 色旅游的概念做了官方界定。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 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 游活动。
品质高。在湖北红色革命的过程中, 许多重大事件如武 汉“共产党支部”的出现与活动;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武昌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开办; “八七会议”的召开;黄麻起义和 荆江两岸年关暴动的发生, 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湘鄂 川黔、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 团、红二十五军等军队的创建; 新四军军部在汉口的组建, 鄂 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新四军第五师的活动; 中原解放区的 形成, 中原突围的实施,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 分别对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全国工农民众运动的发起、全国各地武 装起义的发动,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工农红军的组建, 新 四军的组建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解放战争的攻防转换等中 国红色革命, 产生了极为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影响。这样, 就孕 育了湖北红色文化的高品质。
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为了实现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自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 立以来,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的丰功 伟绩为标志,以建功立业时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 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而组成 的具有宝贵历史意义与价值的文化体系。
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 1840 年以来,为了实现民族独 立和民族解放,为了实现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中国人民 在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领导广大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先进文化;具体包括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时期的先进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