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树脂企业标准

合集下载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丙烯酸树脂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电器等领域的涂料产品,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丙烯酸树脂涂料》(GB/T 9756-2007)是我国对丙烯酸树脂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规范,对于生产企业、检测机构以及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标准主要包括了丙烯酸树脂漆的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首先,标准对丙烯酸树脂漆进行了分类,根据漆膜形成机理和漆膜性能的不同,将其分为氨基树脂漆、酚醛树脂漆、醇酸树脂漆、酯酸树脂漆、酚醛醇酸树脂漆、氨基酯树脂漆和丙烯酸树脂漆等七类。

其次,标准规定了丙烯酸树脂漆产品的要求,包括外观、色泽、粘度、固体含量、耐水性、耐油性、耐酸碱性、耐候性、耐热性等指标,以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标准还详细列出了丙烯酸树脂漆产品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色泽测定、粘度测定、固体含量测定、耐水性测试、耐油性测试、耐酸碱性测试、耐候性测试、耐热性测试等,以便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评定。

此外,标准还对丙烯酸树脂漆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进行了规定,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质量状态。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有利于规范行业市场秩序,推动产品质量提升,还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购买到符合国家标准的丙烯酸树脂漆产品,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赖度。

总的来说,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行业发展、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为行业发展和消费者利益做出积极贡献。

丙烯酸树脂涂料国家标准

丙烯酸树脂涂料国家标准

丙烯酸树脂涂料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2593-94 代替 ZBG 51 072-87 ZBG 51 073-87丙烯酸清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丙烯酸清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经阳极化处理的铝合金或其他金属表面的装饰与保护的丙烯酸清漆。

本标准规定的丙烯酸清漆分为两个类型。

?型产品由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溶于有机混合溶剂中并加入适量助剂调制而成。

?型产品由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及氨基树脂溶于有机混合溶剂中并加入适量助剂调制而成。

2 引用标准 GB/T 1721 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 GB/T 1722 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GB/T 1727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T 1728 漆膜、腻子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1730 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5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GB 1787 RH-76 号航空汽油 GB 3186 涂料产品的取样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742 漆膜弯曲试验园柱轴 GB/T 6753.2 涂料表面干燥试验小玻璃球法GB/T 6753.4 涂料流出时间的测定 ISO 流量杯法 GB/T 9271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T 9274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 927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规格试验 GB/T 9570 涂料产品的包装标志 GB/T 9761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3 技术要求产品应符合表1上列各项技术指标表1 项目指标原漆外观五色透明液体无机械杂质允许微带乳光原漆颜色铁钴比色计号不大于 5 漆膜颜色及外观漆膜五色或微黄透明、平整、光亮弯曲试验mm 不大于 2 硬度S 不小于 80 流出时间4杯s 不小于 20 酸价mgKOH/g 不大于—— 0.2 不挥发物含量。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技术参数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技术参数
甲苯/异丁醇
58
柔韧性好、附着力好、丰满度高、同CAB、NC良好混溶、保旋旋光性好、金、银粉不易发黑
高级无酸光油、银粉漆、塑胶漆
DC2660
2.0-3.0
60±1
<1
<1
TOL/IBA
甲苯/异丁醇
60
高光泽、高硬度,金、银粉,不易发黑
无酸光油、银粉漆
DC2668
1.5-2.5
60±1
<1
<1
TOL/IB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苯/异丁醇
52
密着性好、耐黄变性好、同CAB、NC混溶性好
硬塑胶漆用喷漆、木器涂料、金属喷漆
DC218K
0.6-1.1
54±1
3.0-6.0
<1
TOL
甲苯
50
密着性好、耐黄变性好、同CAB、NC混溶性好
硬塑胶漆用喷漆、木器涂料、金属喷漆
DC219
0.2-0.35
52±1
4.0-7.0
<1
TOL/XYL/IBA/BAC
<1
TOL/XYL
甲苯/二甲苯
62
高粘度、硬度高、快干、耐化学品性好、耐水性好
藤器漆
DC211K
4.0-6.0
55±1
3.0-6.0
<1
TOL/XYL
甲苯/二甲苯
58
高粘度、硬度高、快干、耐化学品性好、耐水性好
藤器漆
DC2150
0.55-1.0
50±1
1.5-3.0
<1
TOL/IBA
甲苯/异丁醇
50
<3
<1
TOL/IBA/MEK
甲苯/异丁醇/丁酮
98
耐酒精、硬度高、良好的施工性、不易掉银、耐磨

化工原料技术标准与检测

化工原料技术标准与检测

化工原料技术标准与检测原料技术标准汇编化工原料一、丙烯酸1.标准号:AKZO/T03-H001-922.技术标准:项目指标☆外观(目测)无色或黄色透明液体或结晶☆纯度%≥953.检验方法:纯度:(皂化法)准确称取1-2克样品,入磨口三角瓶中,量取0.5NKOH水溶液50ml加入瓶中,按上冷凝器回流1-2小时取下冷却,用0.5NHCI标准液滴定,以酚酞作指示剂,同时做空白试验。

其含量按下式计算:含量%=(V1—V)某N某AG某100式中:V1──空白耗用HCI标准液之体积,mlV──样品耗用HCI标准液之体积,mlN──HCI标准液浓度,A──常数(甲旨为0.1001,丁旨为0.1422)G──样品之重量,克。

4.主要用途:丙烯酸树脂。

二.丙烯酸乙酯1.标准号:AKZO/T03-H002-922.技术标准:项目☆外观(目测)酸度(以丙烯酸计)%≤☆纯度%≥指标无色至微黄色透明液体1.596原料技术标准汇编化工原料3.检验方法:纯度:按丙烯酸(AKZO/T03-H001-92)纯度的测定进行。

4.主要用途:丙烯酸树脂。

三.丙烯酸丁酯1.标准号:AKZO/T03-H003-922.技术标准:项目指标☆外观(目测)无色至微黄色透明液体酸度(以丙烯酸计)%≤1.5☆纯度%≥963.检验方法:纯度:按丙烯酸(AKZO/T03-H001-92)纯度的测定进行。

4.主要用途:丙烯酸树脂。

四.丙烯酸羟丙酯1.标准号:AKZO/T03-H004-922.技术标准:项目指标☆外观(目测)无色至微黄色透明粘稠液体酸度(以丙烯酸计)%≤1.5☆纯度%≥963.检验方法:纯度:按丙烯酸(AKZO/T03-H001-92)纯度的测定进行。

4.主要用途:丙烯酸树脂。

五.单季戊四醇1.标准号:AKZO/T03-H007-922.技术标准:原料技术标准汇编化工原料项目指标☆外观(目测)白色晶体☆羟基%≥493.检验方法:羟基的测定:按92年4月版《涂料工业用原材料技术标准手册》中第1025页中的乙酸酐—乙酸钠法检验。

丙烯酸酯胶粘剂标准

丙烯酸酯胶粘剂标准

丙烯酸酯胶粘剂标准丙烯酸酯胶粘剂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家具等行业。

为了保证丙烯酸酯胶粘剂的质量和应用效果,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生产过程和使用要求。

本文将介绍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标准以及其重要性。

首先,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料要求、生产工艺、性能指标以及质量控制等。

原料要求包括丙烯酸酯单体、溶剂、助剂等的选择和规范。

生产工艺方面,标准主要规定了丙烯酸酯胶粘剂的配方设计、反应条件、混合方法等。

性能指标包括胶粘剂的粘度、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固化时间等。

质量控制则涉及质量检验方法、贮存条件、包装要求等。

那么,为什么需要制定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标准呢?首先,标准可以确保丙烯酸酯胶粘剂的质量稳定。

通过规范原料的选择和配比,生产工艺的控制以及性能指标的要求,可以避免因质量不稳定而导致胶粘剂使用效果不良的情况发生。

其次,标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此外,标准还有助于相关部门监管和工程应用。

统一的标准可以方便监管部门对丙烯酸酯胶粘剂进行质量检验和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工程应用而言,标准可以明确胶粘剂的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确保胶粘剂能够满足各种工程的需求。

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标准制定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胶粘剂,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以适应市场竞争。

其次,标准需要参考相关行业的标准和国际标准。

例如,ISO国际标准组织和ASTM国际材料与试验协会等都制定了与胶粘剂相关的标准,这些国际标准可以作为我国丙烯酸酯胶粘剂标准的参考依据。

最后,还应该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标准的认知和理解,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和执行。

总之,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标准制定对于确保丙烯酸酯胶粘剂的质量稳定、推动行业发展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丙烯酸树脂漆是一种常见的涂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具等领域。

为了规范丙烯酸树脂漆的生产和使用,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

本文将对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标准范围。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主要适用于室内外建筑装饰用丙烯酸树脂涂料、金属表面防护用丙烯酸树脂涂料、木器表面装饰用丙烯酸树脂涂料、塑料表面装饰用丙烯酸树脂涂料等领域。

二、技术要求。

1. 成膜性能,丙烯酸树脂漆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能够形成坚固、平整、耐磨的膜层。

2. 耐候性,丙烯酸树脂漆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在室内外环境下长期保持色泽和光泽。

3. 耐化学品性,丙烯酸树脂漆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品性,能够抵抗酸碱、溶剂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4. 耐热性,丙烯酸树脂漆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不发生变色、变形等现象。

5. 环保性,丙烯酸树脂漆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三、检测方法。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还规定了相关的检测方法,包括成膜性能的检测方法、耐候性的检测方法、耐化学品性的检测方法等。

这些检测方法的制定旨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四、质量控制。

丙烯酸树脂漆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五、使用与储存。

在使用丙烯酸树脂漆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涂层性能。

同时,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避免高温和低温环境,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

六、结语。

丙烯酸树脂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规范产品质量,保障使用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丙烯酸树脂-MSDS资料

丙烯酸树脂-MSDS资料

安全数据表丙烯酸树脂1.产品标识和公司资料1)产品组成:丙烯酸树脂与甲苯醋酸乙酯;2)产品描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羟基酯的共聚树脂;3)联系电话:2.组成/成份资料丙烯酸树脂1)成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羟基酯的共聚树脂,配合甲苯与醋酸乙酯混合溶剂;2)固体含量:50-70%;3)成分的健康危害及职业接触安全浓度:成份中的二甲苯与醋酸丁酯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其中醋酸乙酯的接触安全允许浓度为300mg/m3 甲苯的接触安全允许浓度为100mg/m3;3.危害标识1)健康危害性:成份中的甲苯为中等毒性的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能伤害粘膜,也可呈现兴奋、麻醉的作用;长时间的接触能被皮肤吸收且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表现出皮肤乾燥、皱裂,严重时会出现皮炎,对眼睛有一定的损害。

女工会出现例假异常的现象。

成份中的乙酯为低毒性的物质;对眼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呈现麻醉的作用;接触能引起皮肤乾燥。

2)物理和化学危害性:成份中的甲苯是易燃烧的液体,闪点为27.2-46.1℃,爆炸极限为1.0-5.3%(V)。

如高於闪点蒸汽达到爆炸极限容易引起爆炸、燃烧;在存储中应接地消除静电;成份中的乙酯是易燃烧的液体,闪点为22℃,爆炸极限为1.2-7.5%(V)。

如高於闪点蒸汽达到爆炸极限容易引起爆炸、燃烧;在存储中应接地消除静电;4.急救措施1)吸入:大量吸入後应立即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作深呼吸,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2)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溶剂擦掉树脂,再用肥皂水清洗,并用清水洗净。

3)眼睛接触:不慎入眼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4)误食:误食後应立即饮入液体石蜡,送医诊治。

5.灭火措施:1)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灭火剂或消防砂,用灭火剂应对准火源根部灭火。

2)燃烧产物危害性: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6.意外溢漏处理措施1)地面溢漏处理:先用铲刀铲出再用溶剂清洗。

丙烯酸树脂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丙烯酸树脂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丙烯酸树脂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丙烯酸树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高分子材料,其化学成分检测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丙烯酸树脂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和标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丙烯酸树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丙烯酸单体、交联剂、稳定剂等。

其中,丙烯酸单体是丙烯酸树脂的主要成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丙烯酸树脂的性能和质量。

交联剂是用于增加丙烯酸树脂的硬度和耐磨性的成分,而稳定剂则是用于防止丙烯酸单体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聚合反应的成分。

为了保证丙烯酸树脂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其中,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丙烯酸树脂的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则是一种分离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对丙烯酸树脂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

针对丙烯酸树脂的化学成分检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例如,GB/T 17514-2017《丙烯酸树脂》标准规定了丙烯酸树脂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内容,为丙烯酸树脂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丙烯酸树脂化学成分检测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丙烯酸树脂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可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为工业生产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号
BS-960 BS-960AU-60 BS-960AU-62
BS-961 BS-961-3 BS-962 BS-962-60 BS-962H BS-963 BS-965 BS-965H
外观
水白 色或 淡黄 色透 明液

固体份 %
60±1 60±1 60±1 50±1 50±1 50±1 60±1 50±1 50±1 65±1 65±1
外观
水白 色或 淡黄 色透 明液 体
固体份 %
50±1 50±1 59±1 40±1 50±1 50±1
表1
粘度 S(涂-4)/25℃
— — — 120~240 — —
粘度 S(格氏管)/25℃
9~16 10~16 10~20
— 10~17 10~20
酸价 mgKOH/g
3~8 3~8 5~12 5~12 2~8 5~12
酸值(mgKOH/g)= ——————————— M
……(1)
式中:V1——样品滴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试验所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样品质量,g;
56.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
5.5 色泽
6~20 10-30 60-120
酸价 mgKOH/g
4~9 2~6 ≤3 4~7 8~12 4~7 3~7 ≤3 4~7 2~5 2~5 ≤3 ≤3 4~8 ≤3 5~10 2~4 6~9 8~11 8~11 4~7 8~12 10~13 7~10 3~6 6~10 60~80 8~11 4~8 5~9 5~8 5~9
表 2(续)
粘度 S(涂-4)/25℃
— — — — 250~350 250~350 — 140~2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320282NGB006-2014
粘度 S(格氏管)/25℃
50~80 45~80 50~90 8~15
4~7 4~7 4.5-7
色泽 (Pt-Co)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50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50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10 2~7 3~8 2~8 ≤3 ≤2 4~10 6~12 6~8 5~8 ≤3 2~5 2~5 3~6 2~4
色泽 (Pt-Co)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 — — ≤35 ≤35 ≤40 ≤40 ≤45 ≤40
4.2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为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规范本企业有序化生产,本厂制定了丙烯酸树脂产品标准作为组织生 产的依据,本标准中对于产品要求的指标确定主要是以用户对本产品的功能需要为依据,结合本企 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其中也参考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涂料工业用原材料技术标准手册》中的 有关内容,相关试验方法引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进行。
3 命名与分类
丙烯酸树脂按其性质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型号为 BS/1×××、BS/2×××和热固性丙烯
酸树脂(也称为羟基丙烯酸树脂),型号为 BS/9×××、BS/8×××。
4 要求
4.1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型号
BS-101 BS-102 BS-103 BS-104 BS-104-2 BS-105
为留样,一份作检验。
6.3 检验结果中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则允许重新抽取双倍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仍
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7 标志、标签及使用说明书
7.1 标志、标签
产品的包装容器上应贴有标签或涂印: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型号、净重、批号、生产
日期、执行标准代号。
7.2 使用说明书
— — 10~18 — 6~12 10~18 15~25 80~120 40~65 55~85 70~100 40~70 50~90 20~70 30~60 18~40 30~90 40~70 50~90 90~140 15~25 15~25 30~60 40~70 30~60 20~35 20~35 20~35
水白 色或 淡黄 色透 明液 体
淡黄色 浑浊液体
固体份 %
50±1 50±1 50±1 50±1 40±1 50±1 50±1 50±1 45±1 50±1 45±1 45±1 40±1 50±1 50±1 50±1 55±1 50±1 50±1
表 1(续)
粘度 S(涂-4)/25℃
粘度 S(格氏管)/25℃
— — 150~250
8~16 10~18


7~15

11~25

20~45

45~70

20~45

20~40
— — 150~250
12~18 15~30

120~210 — —
— 50~80 20~50

25~50

80~120

40~70

65~95
酸价 mgKOH/g 4~10 4~10 6~12 4~10
准确称取样品 1g~2g(精确至于 0.0001g)于锥形瓶中,用 50mL,苯醇溶液溶解样品后,加入酚
3
Q/320282NGB006-2014
酞指示剂 2 滴~3 滴,然后用 0.1mol/L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定,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为反应终
点,平行进行空白试验。结果按式(1)进行计算: (V1-V2)×C×56.1
I
Q/320282NGB006-2014
代替 Q/320282NGB006-2011
丙烯酸树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丙烯酸树脂的命名与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标准适用于各类(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等单体在有机等溶剂中经引发共
聚而制得的丙烯酸树脂。
在恒温槽内,将树脂温度控制在 25℃±1℃(10min~15min),取出粘度计并将其倒置,立即开动秒 表,待气泡到达软木塞时,立即停止秒表,记录气泡自管底到软木塞的时间。 5.4 酸价 5.4.1 仪器
a) 锥形瓶(250mL); b) 分析天平(感量为 0.0001g); c) 碱式滴定管(50mL)。 5.4.2 苯醇溶液(纯苯∶95%乙醇=2∶1,体积比);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 C(KOH)=0.1mol/L; 1%酚酞指示剂。 5.4.3 测定步骤
5.1 外观
按 GB/T 1721 的规定进行测定。 5.2 固体份
按 GB/T 1725 的规定进行测定。 5.3 粘度
Q/320282NGB006-2014 3
5.3.1 涂-4 粘度 按 GB/T 1723 的规定进行测定。
5.3.2 格氏粘度 5.3.2.1 仪器
a) 格氏粘度计:直径 10.65mm±0.025mm,长 114mm±1mm; b) 玻璃管(管上划线二道:下线距管底 100mm±0.5mm,上线距管底 108mm±0.5mm); c) 恒温槽:25℃±1℃; d) 秒表; e) 温度计:0℃~50℃。 5.3.2.2 测定步骤 将树脂样品倒入格氏粘度计内,直到下线为止,盖上软木塞直到上线为止,中间存有气泡,放
按 GB/T 1722 的规定进行测定(Fe-Co 法),或按 GB/T 9282.1 的规定进行测定(目视法)。
6 检验规则
6.1 产品应经生产厂的质检部门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产品合格
证。
6.2 产品以每釜为一批,取样按 GB/T 3186 的规定进行,每次取样 300mL,样品分为两份,一份作
色泽 (Pt-Co) ≤2(Fe-Co) ≤2(Fe-Co)
≤50 ≤40 ≤40 ≤40
1
Q/320282NGB006-2014
型号
外观
BS-108 BS-108-3 BS-116 BS-121 BS-1966 BS-1996 BS-121-3F BS-1996D BS-1201 甲 BS-1209 BS-1201K-2 BS-1201K-5 BS-1604 BS-2050 BS-2060 BS-2150 BS1860-55 BS1206 BS235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21-2008 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
GB/T 1722-1992 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5 测试方法
外观
水白 色或 淡黄 色透 明液

固体份 %
65±1 65±1 65±1 60±1 50±1 60±1 50±1 50±1 50±1 60±1 60±1 60±1 60±1 65±1 60±1 70±1 60±1 70±1 60±1 55±1 60±1 70±1 70±1 70±1 60±1 60±1 60±1 70±1 60±1 60±1 60±1 60±1 50±1 50±1 50±1
表2
粘度 S(涂-4)/25℃
— —— —— 110~200 130~230 130~230
110~170 — —
粘度 S(格氏管)/25℃
40~65 35~55 35~55
— — — 30~60 12~20 — 50~80 4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