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首古诗词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诗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掩映着红 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 众多的亭台楼台掩映在迷 蒙的烟雨中。
⑥
感悟诗情
听读诗歌,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____”把这 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课后习题3)
读好节奏
注释
①〔山郭〕山城,山村。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 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建康(今江苏 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 很多。 〔千里〕虚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楼台〕亭台楼阁,此处指寺庙建筑。
诗意: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泥沙,从遥
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神奇、浪漫的色彩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 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 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 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 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 追溯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 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 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读好节奏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一首描写 黄河 的诗。
黄河
中国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 流域面积约75.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 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由于河 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 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 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精美图文简析版PPT课件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开朗的胸襟,豪20迈21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2021
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2. 项:颈的后部。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
为生动活泼。
2021
风
唐 李峤
jiě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注释】
1.蹊(xī):小路。 2.娇:可爱的。 3.恰恰:恰巧碰上。 4.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简析】
春暖花开时节,诗人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表现了美
丽的春景。
2021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 泊:停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制作:sweet
2021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1.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2.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简析】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开朗的胸襟,豪20迈21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2021
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2. 项:颈的后部。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
为生动活泼。
2021
风
唐 李峤
jiě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注释】
1.蹊(xī):小路。 2.娇:可爱的。 3.恰恰:恰巧碰上。 4.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简析】
春暖花开时节,诗人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表现了美
丽的春景。
2021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 泊:停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制作:sweet
2021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1.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2.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简析】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 课件(共27张PPT).ppt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
部编版 高中 语文
了解作者
张孝祥
了解背景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 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 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 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 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 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 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 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 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如今我(虽)因年老而深感短发 稀疏,衣襟单薄透着寒意,(但)我仍能平静地泛舟在这 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 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 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不知道今 夕是何年!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 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 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 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念奴娇·过洞庭
部编版 高中 语文
了解作者
张孝祥
了解背景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 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 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 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 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 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 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 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 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如今我(虽)因年老而深感短发 稀疏,衣襟单薄透着寒意,(但)我仍能平静地泛舟在这 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 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 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不知道今 夕是何年!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 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 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 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2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61张PPT).ppt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诗中描写的画面有哪些景物?
看到
月、江枫、渔火 (静)
听到
乌啼 (动)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
诗意: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里 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听到
钟声 (动)
以动衬静,表现出诗 人孤苦忧愁的心情。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诗人 怎样的情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明月
松林
清泉
石头
竹林中笑语喧哗。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洗衣物的女子。
诗意:竹林里传来喧笑声,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 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竹喧 莲动
浣女归来 渔船顺流而下
动态描写
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任凭。 尽
随意春﹏芳﹏ 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花草。
指诗人自己。
四时景物皆成趣。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 古诗词三首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日落时分,天
山居秋暝
色将晚。点明
▲
具体时间。
[唐] 王 维 点明季节。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 [jié],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 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著有《王 右丞集》等。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 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 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左右结构,“子”加“小”
七年级古诗词积累专题课件(49张PPT)

杨花①落尽子规②啼, 闻道龙标③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手法:融情入景、景中见情,借“杨花”“子规” 两种意象,点明时令(暮春),烘托凄凉、悲惋的 氛围,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手法:借景抒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 格化,寄托诗人的离愁和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关切。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①共剪西窗烛, 却话②巴山夜雨时。
炼字:“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 自然之景,也流露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表现 诗人深重的绵绵愁思。
手法:诗人运用想象,遥想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 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 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 了的“昔日”之苦。
【写作背景】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后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主旨】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烘托出悲凉的情感基调, 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怀。
第 3 首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①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②,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 5 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①共剪西窗烛, 却话②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何当:何时将要。②却话: 回头说,追述。 【译文】你问我哪天归来,我尚未确定 日期,大巴山的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 里涨满了水。/ 何时将要在西窗下共剪 烛花,秉烛长谈,追述今夜我在巴山听 雨时对你的思念。
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和豪迈的气概。
【写作背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归师途中登上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
14 诗词三首 课件(共43张PPT).ppt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 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 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 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 迈气概。
李白
zūn dǒu 樽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zhù 箸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s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塞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qí 歧
公元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 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 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 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朋友们都来为他饯 行,出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辛,满怀愤慨地写下 了三首《行路难》。课本中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处何方?
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沉,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焦灼不安和迷惘, 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之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 朝时宗悫用“乘工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一定,必然。 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
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塞:堵塞。川:河流。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第17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看到楚江水势很猛。 听到滔滔的楚江水的轰鸣。 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 冲破险阻的气势。
解读课文
➢ 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碧水东流至此回
注释: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 掷、变化无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解读课文
解读课文 “好”和“奇”字有什么好处呢?
“好”和“奇”分别写出 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 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 ,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 妙的。
解读课文
可以;如果。
欲把西湖比西子,
合适。
淡妆浓抹总相宜。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如果要把西湖比 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 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 娇。
两岸青山相对出
注释: 【出】突出;出现。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 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解读课文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来”字传神。诗人乘船而来,让人 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 这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有一种磅礴 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
[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其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 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全才。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前赤壁赋》 等。
自勉对联:总是万般寻路无,不堕 野地随人居。
西湖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 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 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 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 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 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 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 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 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解读课文
➢ 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碧水东流至此回
注释: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 掷、变化无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解读课文
解读课文 “好”和“奇”字有什么好处呢?
“好”和“奇”分别写出 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 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 ,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 妙的。
解读课文
可以;如果。
欲把西湖比西子,
合适。
淡妆浓抹总相宜。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如果要把西湖比 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 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 娇。
两岸青山相对出
注释: 【出】突出;出现。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 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解读课文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来”字传神。诗人乘船而来,让人 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 这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有一种磅礴 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
[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其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 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全才。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前赤壁赋》 等。
自勉对联:总是万般寻路无,不堕 野地随人居。
西湖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 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 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 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 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 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 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 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 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11周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
第12周
江村夜泊
【唐】项斯
日落江路黑, 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 一火夜渔归。
.
第13周
江村夜泊
【唐】项斯
日落江路黑, 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 一火夜渔归。
.
第13周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hàng
清 ·陈 沆
fān jiǎng
一帆一桨一渔舟,
wēng diào gōu
一个渔翁一钓钩,
fǔ yǎng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
这是一首美丽的小诗:在一个晴朗的秋夜,江 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在一叶小舟上,一位渔翁悠 闲的沉浸在垂钓的乐趣之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
第8周
长干曲其二
【唐】崔颢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
第10周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字诗 清 ·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
第2周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第3周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1周
一字诗
.
hàng
陈沆(1758~1826) 字太初, 号秋舫。湖北蕲(qí)水(今浠 xī水)人。近代著名诗人、文学 家,清朝状元。
陈沆的诗既不墨守古人, 也不随俗转移,其诗造意刻苦 而出以自然,语言琢炼而达于 质朴,才情流溢而气韵沉深。 在晚清诗发展中,陈沆的诗有 着重要的地位。
.
一字诗
.
第14周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
.
第4周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第5周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第6周
《长干行》(节选)
【唐】李白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
第7周
第11周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
第12周
江村夜泊
【唐】项斯
日落江路黑, 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 一火夜渔归。
.
第13周
江村夜泊
【唐】项斯
日落江路黑, 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 一火夜渔归。
.
第13周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hàng
清 ·陈 沆
fān jiǎng
一帆一桨一渔舟,
wēng diào gōu
一个渔翁一钓钩,
fǔ yǎng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
这是一首美丽的小诗:在一个晴朗的秋夜,江 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在一叶小舟上,一位渔翁悠 闲的沉浸在垂钓的乐趣之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
第8周
长干曲其二
【唐】崔颢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
第10周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字诗 清 ·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
第2周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第3周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1周
一字诗
.
hàng
陈沆(1758~1826) 字太初, 号秋舫。湖北蕲(qí)水(今浠 xī水)人。近代著名诗人、文学 家,清朝状元。
陈沆的诗既不墨守古人, 也不随俗转移,其诗造意刻苦 而出以自然,语言琢炼而达于 质朴,才情流溢而气韵沉深。 在晚清诗发展中,陈沆的诗有 着重要的地位。
.
一字诗
.
第14周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
.
第4周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第5周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第6周
《长干行》(节选)
【唐】李白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
第7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