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共108张PPT)

默读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què
chán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横斜的树枝。
蝉叫声。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词意: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 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从哪几个 方面来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的?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衬托出当时的清幽。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朗读诗句,说一说。
看到的: 明月 、 别枝 、 惊鹊 、 鸣蝉 、 稻子 。 闻到的: 稻花香 。 听到的: 蝉鸣 、 鹊啼 、 蛙声 、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 (今属浙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作者简派的主要作 家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 的幽清境界。代表作有《春 晓》《过故人庄》等,收录 于《孟浩然集》中。
字词识记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
月·夜行黄沙道中》朗读基调是欢快的,但由 于词中景物较多,朗读时语速不宜过快,应注 意停顿。
背诵指导:背诵时要边背边想象,感悟诗 句的含义,同时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默写指导:在反复朗读、背诵之后,可以 尝试默写,在默写中找出易忘、易错的地方, 再强化记忆。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 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 句说一说。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泊船瓜洲
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京口/瓜洲/一水/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A
秋思
——[唐]张籍
B
”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PART ONE
全词共出现几种意象?
山水代表路途的艰辛, 风雪意象思乡之情。
山、水、灯、风、雪、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深夜,将士们都住宿帐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油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没睡着,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而又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03
不能还
02
思家切
01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京口:今江苏镇江。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泊船瓜洲
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京口/瓜洲/一水/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A
秋思
——[唐]张籍
B
”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PART ONE
全词共出现几种意象?
山水代表路途的艰辛, 风雪意象思乡之情。
山、水、灯、风、雪、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深夜,将士们都住宿帐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油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没睡着,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而又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03
不能还
02
思家切
01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京口:今江苏镇江。
添加标题
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诗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掩映着红 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 众多的亭台楼台掩映在迷 蒙的烟雨中。
⑥
感悟诗情
听读诗歌,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____”把这 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课后习题3)
读好节奏
注释
①〔山郭〕山城,山村。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 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建康(今江苏 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 很多。 〔千里〕虚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楼台〕亭台楼阁,此处指寺庙建筑。
诗意: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泥沙,从遥
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神奇、浪漫的色彩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 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 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 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 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 追溯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 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 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读好节奏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一首描写 黄河 的诗。
黄河
中国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 流域面积约75.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 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由于河 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 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 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
“身”点明行进的方向,突 出了身心分离之苦。
从北京到山海关,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需要三个 多小时。古代交通不便,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很辛苦。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到 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山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水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课堂小结
• 诵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继的 《枫桥夜泊》
• 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堂演练
判断对错。
1.王维和张继都是唐代诗人。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
3.《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指的是今天的苏州。
(√ )
第二课时
长相思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看下面的资料,再品读尾联,想一想:此时 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朗读指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边读边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 征途中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
品读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边读边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 是怎样的场景?
风雪交加、苦寒持续不断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六上3古诗词三首课件(34张PPT)

黑云汇聚图
西湖骤雨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全诗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 人舟中赏雨 的喜悦心情。
拓展阅读,比较异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习活动一:
(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 节奏。 (3)借助注释等,说说诗歌大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唐)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 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诗人所做 诗人所思
课后任务: 比较《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三首诗词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 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 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xiàn)。
写作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 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 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 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读古诗 有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9张PPT)

课前导读
什么是词?
词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 句之分,所以词也叫长短句。
理解词题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从词题中,你知道了 什么?
这首词写了作者夜晚在黄沙 道中的所见所闻。
疏通字词
听范读
疏通字词
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
学习《宿建德江》
朗读古诗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拓展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学习《宿建德江》
初读古诗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读出节奏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理解诗意
理解古诗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 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
学习《宿建德江》 关键词的意思
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 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理解古诗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 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 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古诗大意
乌云翻滚像泼翻的墨汁,尚未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 好似蹦跳的珍珠,已经打入游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 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件(18张PPT)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历城)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 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会写的字
词语解释
建德江 别枝 茅店 渚 社林 望湖楼 西江月 见
词语解释
馥郁 摇曳 硕大无朋 琼浆 婆娑起舞 顾影自怜
书面词,形容香气浓厚。 轻轻地摇荡。 形容无比的大。 美酒。 形容盘旋跳起舞来飘速优美的样子。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佳句赏析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散开在绿茵中的花朵,就像 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耀眼,想象大胆而又奇丽,让人眼 前一亮。
赏析: 下片四句写得波涛变幻,林荫路曲。 前两句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村野成趣 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后两句笔锋一转,小桥一过, 乡村树林边“茅店”的影子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 们的眼前。
《宿建德江》描写的是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写了骤雨急来急去的变 幻景象,表现了夏日西湖的气象万千,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风景的 爱好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 的美好景象及所感受到的乐趣,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风景,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风 景,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按照 由高到低的顺序写景,先写天空的广阔,再写高悬,映在水中 与人是那么近,此刻,人孤月单,互相安慰,更突出了诗人的 孤独、寂寞以及思亲之情。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写 的月夜风景以明快为主。上片中的“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月明以致惊醒鹊儿,夜半鸣蝉则更令人感到环境的清幽, 这两句中动中寓静,把月下风景描画得令人悠然神往。“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 由稻花香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景象,写出作者内心充满的喜悦。
会写的字
词语解释
建德江 别枝 茅店 渚 社林 望湖楼 西江月 见
词语解释
馥郁 摇曳 硕大无朋 琼浆 婆娑起舞 顾影自怜
书面词,形容香气浓厚。 轻轻地摇荡。 形容无比的大。 美酒。 形容盘旋跳起舞来飘速优美的样子。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佳句赏析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散开在绿茵中的花朵,就像 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耀眼,想象大胆而又奇丽,让人眼 前一亮。
赏析: 下片四句写得波涛变幻,林荫路曲。 前两句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村野成趣 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后两句笔锋一转,小桥一过, 乡村树林边“茅店”的影子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 们的眼前。
《宿建德江》描写的是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写了骤雨急来急去的变 幻景象,表现了夏日西湖的气象万千,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风景的 爱好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 的美好景象及所感受到的乐趣,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风景,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风 景,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按照 由高到低的顺序写景,先写天空的广阔,再写高悬,映在水中 与人是那么近,此刻,人孤月单,互相安慰,更突出了诗人的 孤独、寂寞以及思亲之情。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写 的月夜风景以明快为主。上片中的“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月明以致惊醒鹊儿,夜半鸣蝉则更令人感到环境的清幽, 这两句中动中寓静,把月下风景描画得令人悠然神往。“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 由稻花香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景象,写出作者内心充满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这里指水色和月色 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一面没经 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古代铜镜
诗中指月光下的洞庭湖像一个银盘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诗中指君山。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 湖中的君山。
《静夜思》
《赠汪伦》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 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 高飞: 向高处远处飞 尽: 消失了, 孤云:一片白云;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鸟儿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 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词的内容是回忆江南,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 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 。代表作 《长恨歌》、《琵琶行》、 《卖炭翁》有“诗魔”和 “诗王”之称,与刘禹锡并 称“刘白”。白居易一生留 下近3000篇诗作 。
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江南是多么美好啊,那
往日的风景是多么熟悉。太 阳出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 还要红艳。春天来了,江水 像蓝草那么绿,那么浓。怎 能叫人不回忆江南?
•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像___没__经_过__打__磨__的_ 铜镜 • __洞__庭__湖________像白色的银盘。 • ___苍__翠__的__君__山___像洞庭湖中的一颗青螺
•《望洞庭》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秋月洞庭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首
词 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吗?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 尽”和
“ 闲 ”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
抒发了诗人
孤独寂寞的感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相互,对看; 厌:满足。(“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我看着山,山看着我,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只有敬 亭山才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这首诗是李白 离开长安后,经过 了长达十年的飘泊 生活,来到宣城时 所写。在长期的飘 泊生活中,他饱尝 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心中充满了孤独寂 寞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孤独寂寞的情感。
第二课:望洞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 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 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 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 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 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 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 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 江南”、“渔歌子” ,还有“江 城子” 、 “菩萨蛮”等。
忆江南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 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情感
拟人, “只有”这二个字表达了作者对敬亭山的喜爱, 如遇知己,相知相伴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 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我看着山, 山看着我,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只有敬亭山才是 我最知心的朋友。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 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望洞庭
思考: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看洞庭湖的? 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诗人是从远处看洞庭湖的,从 “遥”字可以看出来。
书写庭
望洞庭
思考:诗人是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四种:湖光、秋月、洞庭湖、君山
书写庭
古诗中有三个地方运用了比喻,你能找到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高—— 低 反义词 :
遥——近 旧— 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学习古诗的方法
•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独坐敬亭山
[唐] 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 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 的影响。
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 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1.古诗词三首
一、作家作品: 1.《独坐敬亭山》作者: 唐 李白。 2.《望洞庭》的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 3.《忆江南》唐代诗人白居易。
二、字
读准字音: 谙 多音字 :相(互相)(照相)
磨(磨刀)(磨坊)
易写错的字 :庭、潭 同音易混字:庭(家庭)亭(亭子) 形近易混: 谙(谙练) 暗(黑暗)
1、古诗词三首
生字学习
tíng tíng tán luó ān
亭庭潭螺 谙
形近字
ān 谙
谙练
暗àn 黑暗
Yīn
喑 喑哑
词语学习
亭子 洞庭 水潭 青螺 谙练 悠闲 讨厌 镜子 磨炼 红胜火 绿如蓝
读一读,在句子中你还能认识生字吗?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亭 (亭台)享(享受)
• 既同音又形近: • 庭(家庭)(庭院)
亭 (亭子)(亭台)
廷(宫廷)(朝廷) 停(停止)(暂停)
• 字义:相看两不厌。满足 (1)因次数多而不喜欢。(2)排斥
(3)满足
湖光秋月两相和。 (1)和顺、温和(2)和谐 (3)和平
三、近词 义词 :众——多 望—— 看 翠——青、绿 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