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历史资料
八达岭长城介绍

八达岭长城简介
•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八达岭长城,可以看 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 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 雄伟壮观,令人叹止。
•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 • 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 • 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 • 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 • 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1569年至万历十 • 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 • 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7
பைடு நூலகம் 敌楼: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 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 下两层的敌台,
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 洞,下层为士兵住宿 和存放物资的房舍。 台堡的距离根据山势 和地形而设。一般敌 楼为两层,高10米、 长宽均10米。
墩台又称烽火台。墩台高五丈 ,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尺, 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 ,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 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 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 火铳、火炮2门,有守卒10人 ,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与城 堡组成一个纵深防御网。明成 化二年(1466年)规定举烽 办法,即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 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 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 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 炮。
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 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 、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同时还储备一个月 的口粮和用水等。
这种战台设施,既 可出击,又可据守, 并可与长城上的城 台、敌台等军事设 施密切配合,以组 成密集的火力网, 大大地增强作战威 力,有效地阻击敌 骑进攻,在军事防 御上起着十分重要 的战略战术作用。
八达岭长城介绍历史故事

八达岭长城介绍历史故事朋友,今天我来给你唠唠八达岭长城的那些超酷历史故事。
八达岭长城那可老有年头了,它就像一位历史的老大哥,站在那儿默默地见证了好多好多事儿。
咱先说秦朝那时候吧,秦始皇可是个厉害角色,他统一六国之后,就琢磨着怎么抵御北方的匈奴。
于是大手一挥,开始修建万里长城,八达岭这一块儿啊,就成了其中重要的部分。
那时候修长城可不容易,全靠老百姓的双手,那真叫一个辛苦。
传说孟姜女的丈夫就被拉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千里寻夫,结果到了长城边,发现丈夫已经累死了,她那伤心啊,哭了好久,据说把长城都哭倒了一小段呢。
这故事虽然有些传说的成分,但也能看出当时修长城的百姓过得有多苦。
到了明朝,八达岭长城又经历了大变身。
明朝的皇帝们也很担心北方的敌人,就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加固。
你想啊,当时的工匠们得多厉害,在那么险峻的山上,把长城修得又高大又坚固。
这八达岭长城就像一个巨大的堡垒,守护着明朝的北方边境。
而且啊,在明朝时期,这儿发生过好多战斗。
士兵们就在这长城上,拿着刀枪剑戟,跟来犯的敌人干仗。
那场面,就像电影大片一样,不过可都是真刀真枪的玩命啊。
再往后,八达岭长城虽然不用再打仗了,但它的名气却越来越大。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超厉害的八达岭长城。
现在呢,咱们普通人都能去爬一爬,走在长城上,就感觉像是走在历史的长河里。
每一块砖都像是在跟你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什么战争啦、和平啦、老百姓的苦与乐啦。
总之呢,八达岭长城不仅仅是一堆砖头砌起来的墙,它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承载着咱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怎么样,是不是现在就想去八达岭长城感受一下啦?。
八达岭长城介绍

八达岭长城介绍八达岭长城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它是中国最著名的两座古长城之一,以其漫长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形式而闻名。
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关口的市辖区,八达岭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八达岭长城始建于十五世纪末的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的宋天禄于万历三年(1575年)出任北京军马司长,接任后,宋天禄将八达岭长城列为当时最重要的军事防御建筑之一。
宋天禄强调军队士气和军事准备,他安排士兵以珠峰山(今八达岭)为中心,从西城门到东城门,对大臣和官方贵族的土地进行逐步建设。
他在林肯村建立了关口,并在深空处建起关口望城。
至明朝末年,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是一座十分传奇的建筑,它代表着当时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榆林小镇,它被认为是当时“万里长城”的上一级。
榆林曾是明、清两代宫廷特殊防御称号,被指定为“朝廷贡酒窖库”,它也由工程师重建,加上一条叫做“九龙湖”的古水道,现在的榆林已经成为八达岭长城的景点之一。
八达岭长城这座历史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而且还反映出明清两代防御技术的发展进步。
经过几百年的建设,八达岭长城的地形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总体上它仍然与明清时期的样子保持较大一致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八达岭长城已经成为一座给中国历史留下深刻印象的山城,它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遗迹之一,也是世界遗产考察旅游的重要景点。
近年来,八达岭长城经历了多次修缮和翻新,游客们可以看到一座座古朴而又精致的长城,再现了明清两代的宏伟建筑景象。
八达岭长城的发展历程虽短,但其影响深远。
它不仅是中国防御工程的典范,而且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象征。
作为一座纪念建筑,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而又多样的建筑,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
从古至今,八达岭长城历经无数次的修缮、迁移、翻新,令其保留最原汁原味的外观,因此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
今天,八达岭长城已成为人们亲近古代历史的绝佳去处,也是很多人的梦想度假胜地,同时也受到了当代观光客的欢迎。
长城的历史资料和现状

长城的历史资料和现状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
它的历史悠久,现状令人叹为观止。
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
当时,中国的各个封建王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开始修建一些防御工事。
这些工事虽然规模不大,但奠定了长城的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修筑长城以保护领土安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下令将各个国家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最初的万里长城。
这条长城是用砖石和土块建造的,起初的目的是防御外敌的入侵。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逐渐扩展和改建。
在明朝时期,长城经历了最大规模的修建。
明朝修建的长城主要用于防御北方的鞑靼、蒙古和其他游牧民族。
这些长城坚固、宽广,被认为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明长城的修建工程浩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也为中国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长城的现状令人叹为观止。
长城起点的山海关是一个旅游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也是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里保存完好的城墙和古老的炮台,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除了山海关,中国的其他地方也有许多著名的长城段。
八达岭长城是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明长城的重要部分。
八达岭长城的墙体保存完好,许多游客都会前来徒步登上长城,欣赏壮丽的景色。
中国还有许多不太为人所知的长城段。
这些长城段位于偏远的山区,大多数游客很少涉足。
这些长城段的墙体虽然残破不堪,但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痕迹,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然而,长城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长城的年代久远,加之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一些长城段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给长城带来了压力,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长城的保护造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长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他们加强了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修建了一些设施和标志,以吸引游客。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长城的管理和监督,严禁破坏和盗窃行为。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
北京八达岭长城介绍

北京八达岭长城介绍
北京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长城的一部分,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东北部,距离市区约70公里。
八达岭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今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长城段落之一。
八达岭长城始建于公元1368年,历时约20多年建成。
它是一座筑在山脊上的石砌城墙,全长约12.7公里,拥有43个瞭望
塔和16个堡垒。
长城的主体结构由石头和砖块组成,大部分
石头都是当地的灰白色花岗岩,因此长城呈现出浓厚的黄白色调。
八达岭长城因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历史价值而备受游客青睐。
长城蜿蜒起伏,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景点,如“凤凰展翅”、“任
尔东南西北风”等。
冬天,长城被白雪覆盖,形成美丽的雪景;夏天,长城周围山林郁郁葱葱,天然的绿色屏障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同时,八达岭长城还是登高远眺的理想地点,游客可以在长城上俯瞰周围的山峦和风光,尤其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山水美景。
除了壮丽的景色,八达岭长城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长城上有许多瞭望塔和堡垒,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系统的繁荣与衰落。
游客还可以参观八达岭长城博物馆,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修建过程。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为了进一步保护长城的原貌和环境,现已设立了
景区管理机构,限制游客进入并规定必须跟随导游参观。
同时,八达岭长城也是国际驰名的运动场地,每年都会举办登山和长跑比赛。
总之,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是一处独特而壮观的旅游胜地。
无论你是对中国历史感兴趣还是想欣赏自然美景,八达岭长城都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地方。
长城八达岭介绍

长城八达岭介绍
长城八达岭,是中国著名的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每年的旅游季节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景点。
下面将从位置、历史、建筑特点、旅游推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位置: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距离市区60公里左右,是北京市区离得相对比较近的长城景点。
二、历史: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的明清两代时期长城的焦点。
始建于公元1368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次修建和维护,长城逐渐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模样。
同时,八达岭长城也是中国防御工事体系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
三、建筑特点:
八达岭长城的主要建筑基于明代设计,因为明代战争时期特别频繁,所以这个区域的长城连续不断的向外扩张,反复加强和维护。
八达岭长城的墙体高10米,厚6-8米,建筑的材料主要是石、砖、灰浆等,在当时来说十分坚固,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代表之一。
四、旅游推介: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长城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的旅游高峰时期成为了热门议题,吸引数万来自全国各地和外国旅游者前来游览。
在游玩长城之前,一定要准备好一些适合行走的鞋子,因为整个长城的步道比较陡峭,对于老年人和小孩子来说不太容易行走。
在八达岭长城,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高耸入云的城墙、雄伟的建筑风貌等。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体验一下几百年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风情。
总之,八达岭长城是一个非常值得游览的旅游胜地,对于国内的
游客来说,旅游胜地除了北京外,八达岭的悠久历史和壮丽美景,都将成为他们旅游生活中的难忘回忆。
八达岭长城导游词50字

八达岭长城导游词50字八达岭长城导游词50字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
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
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遍布了我国1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
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
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
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
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
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
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火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
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
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
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
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
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
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
长城的历史及居庸关八达岭

长城的历史及居庸关、八达岭长城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一会要去参观的是八达岭长城,大概还有十几分钟才能到,在这里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历史及八达岭和居庸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最早修筑长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连年征战,为了有效的抵御入侵,各诸侯国在各自的边境上修筑了一系列能够传递信息的烽火台,以及具有防御性的驻军城堡,这些城堡当时被称为“列城”。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当时的长城被称为“万城”或“方城”。
之后各诸侯国纷纷效仿。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次修筑长城高峰。
第一次是在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维扩中原地区封建经济的稳定发展,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军队及数百万民夫,先修建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旧长城,再另筑新长城将他们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达7000公里的长城。
第二次是西汉初期,汉武帝为了抵御匈奴的不断南侵和保护新开发的“丝绸之路”,在采取坚决抗击政策的同时,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汉长城。
汉长城西起新疆的罗布泊,东至辽东,长达10000余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第三次是明朝,从朱元璋建国第一年开始,他派大将徐达北上修筑长城,直到明王朝灭亡,200多年中一直没有停过,其中大规模修筑就多达18次。
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鸭绿江边,全长7000多公里,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第三次高峰,也是最后一次高峰。
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我国万里长城中独具代表性的一段。
这里地势险要,城关坚固,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
八达岭长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八达岭是居庸关的门户,所以古人曾说“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典型的一段。
也是北京境内长城中保存最完好,工程质量最佳,结构最严谨的一段。
八达岭长城是由关城,岔道城,墙体,墙台,敌台和烽火台等建筑组成。
关城建于明代,关城东门上刻“居庸外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达岭长城历史资料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八达岭长城历史资料》的内容,具体内容: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八达岭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2016年7月29日开始,八达岭长城向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免收门票。
历史沿革
八达岭长城据《史记》记载和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证明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汉习记载:曾设军都、居庸两座关城。
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
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因此,有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
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
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明朝重筑八达岭长城,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
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
开发利用
1953年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后,辟为游览区。
经多次整修,可供游览地段达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敌台16座。
[2] 1961年3月"万里长城——八达岭"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 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八达岭作为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
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 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总面积达到1.9万平米。
[2] 1986年,八达岭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
[2]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1991年8月,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
[4] 1991年12月,在珠海举行的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活动揭晓命名大会上(全国候选景点94个,回收有效选票48万张),八达岭因其景点著名,以37万张的绝对多票数,成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中的第一名。
[2] 1995年八达岭长城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19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
2000~2009年,共有500余名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执政党领袖登上过八达岭长城。
[2] 2007年5月8日,八达岭长城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
经度1155952-1155931E,纬度40219N-402115N。
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气候状况
八达岭长城北京八达岭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依山傍海,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非常分明。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各具特点。
年平均温度为11.8℃,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4.6℃,最热为7月份,月平均为26.1℃。
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北京春秋季较短、冬季稍长,年均降水量644毫米,无霜期为180天。
建筑结构
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
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
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
前后共建墩台1316座。
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
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
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
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