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合集下载

句子有哪些语气词类

句子有哪些语气词类

句子有哪些语气词类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语气词是文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可以使文章更有力度,更具感染力。

本文将会探讨句子中的不同语气词类,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祈使语气词
祈使语气词指的是能够表达命令、请求、建议等语气的单词。

如:“请、走、看、跑”等。

分析:
祈使语气词能够使文章更加直截了当的表达意思,让读者更加明确作者的意图。

这种语气词多用于口头表达或者短文,能够很好的传达信息。

二、疑问语气词
疑问语气词指的是能够表达问号语气的单词。

如:“吗、呢、怎么样、真的吗”等。

分析:
疑问语气词能够让文章更加有沟通性,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文章中使用疑问语气词需要注意尺度,过多的使用可能会让读者有一种被质疑的感觉。

三、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是指用在句中,表示感叹、肯定、否定等语气的词。

如:“真、的确、不、要”等。

分析:
语气助词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具有感染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不当会影响文章的平衡和效果。

四、感叹语气词
感叹语气词指的是用来表达各种赞叹、惊讶等情感的单词。

如:“哇、好棒、真了不起、太厉害了”等。

分析:
感叹语气词能够使文章更加有情感,更加贴近读者的内心体验,能够更好的吸引读者的兴趣。

总结:
语气词在文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语气词需要根据文章的目的和受众来确定。

过多或者过少的使用都会影响文章的效果。

在写作过程中,要多花一些时间来选择和调整语气词,让文章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古代汉语-语法学(五)助词语气词

古代汉语-语法学(五)助词语气词

出現,語氣助詞有時被稱爲語氣詞單獨成一類。
因此先秦漢語助詞以結構助詞最爲重要,它們能在
句子或短語的範圍內發生作用,使句子的語序或短 語的語法功能發生變化。
之Hale Waihona Puke 結構助詞“之”來源於指示代詞“之”。最初指示
代詞“之”放在名詞後面作爲複指,表示領有。如 “麟之趾”原始意義是“麟它的趾”,“公侯之事 ”原始意義是“公侯他們的事”。這也是爲什麽先 秦時代詞後加“之”不常見的原因,因爲“之”本 身即爲代詞。 處於“X之Y”結構中的“之”很容易演變爲表示領 屬的助詞。它的功能有:

見父之執朋友(友执:朋友),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 不敢退,不問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禮記· 曲禮 上》
非判斷句中,仍是表達論斷或肯定語氣:
墻有茨荆棘,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詩經· 鄘風· 墻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 陈述 墙有茨,不可扫也 肯定(主观性) •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左傳· 莊公十年》

二、語氣詞没有语法功能,表达主观态度
語氣是說話人對所說句子與現實關係所持的態度,
如直陳、疑問、肯定、否定、假設、擬測、商量、 命令、讚歎、驚訝等。
漢語的語氣可分爲陳述、疑問、祈使、感歎四大類

現代漢語的語氣常常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調來表現,
古漢語的語氣則衹能依靠語氣詞和語境來考察。
語氣詞有時也被稱爲語氣助詞,是漢語特有的一種
“耳”是“而已”的合音,也表示限止語氣。《尚書
》、《詩經》中未見,春秋之後的文獻中常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 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 梁惠王上》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荀子· 勸學》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史記· 項羽本紀》

第八讲:助词、语气词

第八讲:助词、语气词

第七讲:助词、语气词(三)助词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是助词。

助词分为三小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2、时态助词:着了过3、语气助词:啦的呢吗吧啊罢了三类助词各有各的特点。

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语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必须写成三个字:定语后写“的”,状语后写“地”、补语前写“得”。

如“伟大的人民”、“迅速地前进”、“看得远”、“写得工工整整”。

其中“的”字可以附着于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叫作“的”字短语,我们将在短语部分讨论。

“所”是个从古代汉语的辅助性代词虚化而来的特殊结构助词,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时再加结构助词“的”,来充当定语,如“所研究的课题”、“所从未涉及的领域”等。

时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和状态。

“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

如①现在正开着会。

②他开着电视就睡着了。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①我下了第二节课找你。

②他已经走了。

“过”表示曾有过某种经历:①他去过昆明。

②前几天冷过一阵子。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句子的语气。

“啦”、“罢了”、“吧”、“的”常用于陈述句,“呢”、“吗”常用于疑问句,“啊”、•"呀"常用于感叹句。

助詞爲了教學的方便,將詞綴也放在助詞裏一併討論。

古代漢語的助詞有以下四類:(1)韻律助詞;(2)結構助詞;(3)構詞詞綴;(4)構形詞綴。

一、韻律助詞漢語的節奏韻律是雙音節音步,這種節奏韻律傾向從很古的時候就有。

受這種節奏韻律的影響,古代漢語不僅詞彙上産生了大量的同義連用和偏義複詞等韻律詞,而且也産生了一些主要起襯音或延聲作用的韻律助詞。

所以人們通常將韻律助詞稱之爲襯字或湊足音節。

雙音節節奏傾向在韻文中表現得尤爲顯著,所以韻律助詞多見於《詩經》《楚辭》等韻文,散文中則比較少見。

較常見的韻律助詞有“其”“之”“斯”“思”等。

例如:(1)心之憂矣,其‧誰知之?(《詩經·魏風·園有桃》)(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4、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①语气词“的”与助词“的”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现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

如:那样说是可以的。

(语气词)她是北京的。

(结构助词)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点:第一,看去掉后能不能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表达。

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

结构助词“的”是构成“的字短语”与前面的“是”搭配使用,所以不能省略。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可以;她是北京的→→*她北京。

第二,看后面是否能够加上适当的名词。

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后面可加上适当的名词。

语气词“的”后面不能添加相应名词。

(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第三,看否定词的位置。

否定副词能加在“是”前面,证明“是”是判断动词,句末的“的”是结构助词。

否定副词只能加在“是”后面,证明“是”是副词,句末的“的”是语气词。

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孤立的一个句子会有歧义,因此还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进行辨别。

如:他是要走的。

→→他要走。

(“是”“的”可省略,原句中“是”重读,句末“的”是语气词)→→他是要走的人。

(“是”轻读,稍停顿,后面可加上名词,句末“的”是结构助词)②语气词“了”与助词“了”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

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如“她上大学了”。

动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

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句末语气词说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了。

”句子中有两个“了”,是不同词类:句中的是助词、句末的是语气词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语气词,而不是助词。

古汉语词类——助词

古汉语词类——助词

?B、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C、鬼神非人宗亲, 惟德是依。
? D、父母 唯其疾之忧。
(8)下面各句中,“乎”字用作词尾的句子是(

?A、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 乎江湖。
?B、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
?C、敢问夫子恶 乎长?
?D、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 乎民无能名焉。
(9)下面句子中有着重号的字用作形容词词
帮助谓语进行判断。(基
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情况
本用法)
告诉别人。“也”表静态,
? 用于复句句尾的“也”都 带有肯定、确认或深信不
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 人。
疑的语气。还可以用在表
示命令或疑问的句子末尾。 例:
? 鸡已鸣矣。
例: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余病矣。
南冠而执者,谁也?
?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
疑问语气并不强,带有探寻的语气。
? “何以……为”或“何……为”
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 “哉”基本作用是表示感 叹,而且比较强烈。
例:
? 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
? “夫”也表示感叹语气,但 比“哉”要低沉一点。
例:
逝者如斯夫!
? “哉”也常用于反问句 中,一般需要疑问代词 或“岂”相呼应。
性的是(

A、自夫子 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是以圣人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
D、今臣 之刀十九年矣。
(5)下面各句中的“夫”字用作语气词的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B、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现代汉语)第五章 第三节 词类(下)助词、语气词

(现代汉语)第五章 第三节 词类(下)助词、语气词
现代汉语(下) 第五章 语法 第三节 词类(下)
一、虚词

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语法意义

不能单独成句
的 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不能重叠
一、虚词 (一)介词 •1、介词的语法特征:
• 1)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必须放在名词性的语词前面, 与之构成介词结构才能充当状语。如:
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上级的指示
• 我要去拉脱维亚,拉脱维亚很远。 • 我想买一件旗袍,旗袍很贵。 • 艾雅想去雅秀市场,雅秀离体育大学很远。 • 科斯蒂很想学好汉语,可是汉语很难。 • 明天一定要修好那台电脑。
?
无论如何
无论你是否同意,我都要买。 这件衣服无论是否贵,我都要买。 无论你去还是不去,我去。 无论你是否去,反正我要去。 无论如何都要减肥。
则是动词。例如:

我在家。 (动词)

我在家吃饭。(介词)

我在吃饭。 (副词)
3、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教学的 难点:

“把”字句

“比”字句

“被”字句
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教学的难点:
除了
除了⋯⋯以外,还/都
一、虚词 (二)连词
• 连接词、短语或分句、句子的词。 • 只连接词和短语的:和、跟、同、与、及。 • 只连接分句和句子的,如:即使、既然、尽 管…… • 都能连接的,如:并、并且、而、而且、或者、 还是、只有、因为……
1、介词“和”与连词“和”的区别
能否互换位 前面能否出 能否略去或
•我和他现在置都不想去现吃状饭语 。 改用顿号 •王介词明“和和”我商量明天是不是要开会。
连词“和”
1、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我跟小王一起上街。 •这个问题我已经跟领导说过了。

9对外汉语词类教学-助词 语气词

9对外汉语词类教学-助词 语气词



雨停了。 不刮风了。 他不去长城了。 我的钱没有了。
我没进城。 他没去商店。 昨天我们没去长城。 上星期他没到上海去。 我还没吃完呢。 ×我们没下课了。
×没……了。
2.“着”的几种用法 “着”有四个发音,即zhe、zhá o、zhāo和zhuó 。 第一个是动态助词,多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 续,也可以表示伴随的动作或状态等。第二个是动 词,多表示动作的结果等。 (1)墙上挂着一张画。 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坐着 躺着 站着 (2)我们上着课呢。 他正吃着饭。 (3)我喜欢躺着看书。 大家一般都坐着吃饭。 (4)她红着脸说:“不客气。” 爸爸瞪着眼睛喊:“回来!” (5)你找着大衣了? 他没接着朋友。
对外汉语词类教学—助词、语气 词
助词
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 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看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其他助词:所、给、连 助词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头或前头, 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
1.结构助词 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 系。 “的”:定语后面。 “地”:状语后面。 “得”:补语前面。

(2)形容词与补语 忙得团团转、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 热得要死、冷得要命、累得不想吃东西 程度补语:句子的重音同样在补语上。 忙得坏、急得死、高兴得起 忙不坏、急不死、高兴不起来 可能补语:句子的重音仍然在“得”或“不 ”前的词语上。
动态助词
了: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已经完成; 着:某种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的进行或持续 过: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已经过去,或曾经有过 某种情况和经历
“的”与定语

助词

助词

助词助词也称语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助词分为语气助词、时态助词和结构助词三种。

一、语气助词语气助词(语气词)通常位于句中或者句末,表示描述(说话)时的语气或者状态。

在表示复杂语气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语气词来表示,如“啊,你真聪明呀!”。

相同的语气词有时根据前后文、语境的不同,也有各种不同的意思,如“你真厉害啊!”(赞扬),“你真是厉害啊!”(批评,反语)。

所以,语气词没有实义,也不能单独使用。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1.疑问语气:“吗(么)、吧、呢”。

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

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序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推测出答案)征求意见。

2.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3.感叹语气:“啊、呀、哇、哪”,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4.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

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不会对句子有影响。

5.停顿语气:“啊、吧、呢、么”,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面词语的功能。

二、时态助词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通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

常见的时态助词有“着、了、过”。

三、结构助词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

常见的结构助词有前缀的“所”和“de”,“de”在书面语里习惯写成三个字;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后面写成“得”。

这样可以使书面语里的结构关系更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①语气词“的”与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现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

如:那样说是可以的。

(语气词)她是北京的。

(结构助词)
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看去掉后能不能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表达。

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

结构助词“的”是构成“的字短语”与前面的“是”搭配使用,所以不能省略。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可以;她是北京的→→*她北京。

第二,看后面是否能够加上适当的名词。

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后面可加上适当的名词。

语气词“的”后面不能添加相应名词。

(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
第三,看否定词的位置。

否定副词能加在“是”前面,证明“是”是判断动词,句末的“的”是结构助词。

否定副词只能加在“是”后面,证明“是”是副词,句末的“的”是语气词。

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孤立的一个句子会有歧义,因此还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进行辨别。

如:他是要走的。

→→他要走。

(“是”“的”可省略,原句中“是”重读,句末“的”是语气词)
→→他是要走的人。

(“是”轻读,稍停顿,后面可加上名词,句末“的”是结构助词)
②语气词“了”与助词“了”
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

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如“她上大学了”。

动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

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句末语气词说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了。


句子中有两个“了”,是不同词类:句中的是助词、句末的是语气词
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语气词,而不是助词。

如:
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未然的事实)
快点把饭吃了。

(未然的事实)去把衣服洗了。

(未然的事实)
我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的事儿操心了。

(未然的事实)
Ⅱ如果“了”表示事态发生已经发生变化或动作行为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助词兼具语气词的作用。

如:
她几天前就回家了。

(已然的事实)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已然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