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语第12册练习2 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主备教师:朱锦飞备课时间:2008/2/21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练习2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案

练习2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案

练习2 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并说出与“交通安全”有关的词汇和句子。

2.学生能够认读相关汉字,了解其意义。

3.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表达意见。

4.学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与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听读练习2的课文,学习与“交通安全”相关的词汇与句子。

2.认读与“交通安全”相关的汉字。

3.通过游戏、童话故事、小组讨论等多种活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听懂、认读与“交通安全”相关的汉字、词汇和句子。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表达意见。

3.培养学生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与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学生在表达时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如口头表达、图画表达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交通安全”的理解。

2.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维护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课本中关于交通安全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话,并鼓励学生谈论自己在交通中的体验和感受。

2.教师导入童话故事《小青蛙过马路》,提问学生:在故事中,小青蛙为什么要过马路?然后引导学生谈论过马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学习新词汇1.学生自主学习和背诵本课中的新词汇。

2.教师和学生一起针对课文中的新词汇进行解释和讨论,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习新句型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课文中的新句型。

2.教师和学生一起针对每个句子进行解释和讨论,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认读生字1.学生自主学习认读与本节课文相关的汉字。

2.在学生学习时,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和练习,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小组讨论1.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对“交通安全”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收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2.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交通安全”的问题,并分组讨论。

游戏活动1.通过集体游戏或小组游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交通安全意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案.doc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案.doc

主备人杨正益参与人严得一董洁骊教学调整备课八虫
*普2014一03一10 揣
地点办公室
教学内容:
练习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

2、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4、口语交际:学会讲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会部首查字法。

2、熟记4条成语。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学会讲童话故事。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读练习中学生和老师的对话。

(2)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假如碰到不熟悉的字不能拆开,弄
不清哪个部首的,就可以按起笔的笔画去找它的部首。

(3)这儿有几个字,小猴实在找不出他们的部首,我们一起
来教他。

(4)观察“世、义、电、书、我”这几个字,找出部首,按
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5)填表、汇报、交流,看谁查得最好。

(6)小结方法。

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记者”去采访优胜小组或个人。

(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记者”。

)请获得“故事大王”的小组或个人介绍经验。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小朋友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作业设计
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批改记录
教学反思
检查记录。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练习2》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练习2》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练习2》教案拼音练习: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读背训练:读出韵味,有感情,并背诵。

写字训练:写左右结构的字。

口语交际训练: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要求】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U--VE--FC--GM--NB--D(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3、练习。

(1)在书上练习(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GWZMQSFDBNwmgsfdbnzq(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G()M()Q()D()4、反馈(1)分小组竞赛(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苏教版语文12册练习二教案

苏教版语文12册练习二教案

练习二教案一、导入揭题:(板书课题:练习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2》,这个练习中安排了认识农具和诵读宋代女文学家李清照的诗作《夏日绝句》等内容。

我们今天先来学习前两个内容。

二、语文与生活。

1、课前已经让同学们自学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读一读有关农具的词语。

2、那么你认识下面的一些农具了吗?(幻灯出示农具)请大家在书上自由连线。

你的连线正确吗?(幻灯出示正确答案)3、看来大家还真的认识了这些农具,但你们知道这些农具都有什么作用吗?谁来说一说?(学生说,教师依次幻灯出示答案)4、我这里有一些诗句,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诗句)5、这些诗句都描写到了农家劳动,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那么你知道带点的词语都和什么农具有关系吗?请自己判断,在带点词语下面写上农具名,看谁写的对。

7、(幻灯出示准确答案)你写对了嘛?8、谁知道这些诗句出自哪里吗?(幻灯酌情出示四首诗)9、除了这些农具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农具呢?(幻灯出示各种农具)三、诵读与欣赏1、唐诗、宋词,是屹立于中国文明史上两座巍峨的丰碑,它体现了汉语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古人的诗词艺术,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欣赏诗歌《夏日绝句》,一起走进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板书:课题、作者)2、(幻灯出示《夏日绝句》)现在让我们根据课后的注释自己大声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大致意思。

3、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才子之一,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呢?(幻灯出示李清照资料)4、李清照虽然是一介弱女子但却有满腔的报国情怀。

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赵宋王朝仓皇难逃。

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了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却弃城逃跑了,李清照深为丈夫的叛逃行为感到可耻。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行至乌江,站在当年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练习 2 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练习 2 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练习 2 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1、认识一些农具并了解其作用,能说出一些诗句中的农业生产和什么农具有关,让学生能练习生活来学习语文。

2、诵读与欣赏《夏日绝句》,并能练习背景知识了解诗人的心理和情感。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以口语交际来增强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和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

(2)学生指认图中的农具,教师注意引导。

(3)学生再读题中的农具名,将其与相应的图连线。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2)学生尝试回答。

(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查资料)(3)要求学生写下它们的用途。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诗句。

(2)要求学生说出诗句中带点的词语是什么样的农业活动。

(3)学生讨论:这些农业活动和什么农具有关。

(4)教师小结:语文学习既要练习我们的现实生活去学,同时也要注重从历史生活中去学习。

二、教学第二题。

(诵读与欣赏)1、诵读《夏日绝句》。

(1)学生自有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注意阅读诗歌下面的注释文字)(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正调。

(3)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背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与拓展。

(1)简介李清照和诗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第二部分的问题。

(让学生练习诗歌背景来思考)(3)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南宋君臣不战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径让作者十分绝望,她渴望朝廷具有像项羽那样的英雄气概,能够收复失地,拯救家园。

第二课时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一、审题。

1、学生读题。

2、教师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引导学生关心时事。

3、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关心时事、了解时事,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口语训练。

二、指导。

2024三年级上册小语总也倒不了的的老屋核心素养教案

2024三年级上册小语总也倒不了的的老屋核心素养教案
2.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3.教学准备:字卡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聚焦“单元导语”。2.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揭题《总也倒不了的
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
屋吗?想象一下老屋的样子,
怎么想都可以,读童话就要我
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引
检查签字
备课

教研

教研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活动: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
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面。
③思维能力: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
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④审美创造: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
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思政元素: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导学生想象老屋之“老”)今
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
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
学生活动:
1. 学生想象老屋之“老”想象一下老屋的样子。
预测一:没有见过
预测二:见过2.齐读课题
3.配乐齐读
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
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
活动意图:了解文章大意,从而更好理解课文。

【K12学习】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2

【K12学习】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2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2f、依次认读二、教学第二题、审题2、指导a、出示生字卡,认读b、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应写得小些、窄些,且头部要与右边基本齐平。

“峰”山字旁略窄,右半部分的横撇与捺要写舒展些,下边“丰”的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坡”的提土旁写得瘦长些,右边“皮”的第二笔撇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竖与提土旁的竖齐平;“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三、教学第三题、审题2、指导a、认读4条成语b、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熟记4条成语第二时一、时目标:训练学生劝止不正确行为的口语交际能力二、教具准备:幻灯三、教学过程:一、教学第四题、审题、指名读2、指导a、讨论交流劝阻的方法(态度要热心,要把不正确的行为危害说清楚,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b、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幅图,找你的伙伴,轮流练习表演劝阻、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9母亲的恩情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三时第一时教学内容:初读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学会本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文有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指名试读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预习要求
收集当前的一些热点新闻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一、认识农具
1、你见过哪协农具?能说说他们的名称,样子及用途吗?
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片,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3、交流,读准源自一种农具。二、弄清农具用途
1、你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查查字典,写下他们的用途。
课题
练习2
课时
3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3、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口语交际:引起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小结后齐读诗句。
第二课时
一、诵读和欣赏
1、读题,明确要求。
2、根据课后注释正确的朗读全诗,借助注释体会诗的大致意思。
3、介绍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照明诚由江宁乘舟去芜湖,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李清照的人生观,是她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感叹,也是对南宋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谴责。
2、交流。
木犁: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古时用畜力牵引。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耧:播种用的农具,耧为三脚,前方有牲畜牵引,后方有横木扶手由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同时能够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有的地区称耩子。
镰刀: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是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锄头:松土和除草用的农具,上有竹竿为柄,下有平刃铁器。
4、再读诗句,了解四楚霸王项羽,体会诗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读要描写的文字。
3、读贴,注意行楷的行笔、运笔过程,还应注意整幅字的行款和章法。
4、练习描红,要一气呵成。
5、反馈。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2、读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在生活中,一段时间会有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如当年的申奥成功、伊拉克战争、抗击非典、“神舟”五号升天等。同学们,你们知道最近人们又在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吗?让我们也来关注一下。
4、交流话题
5、选择奥运会的话题交流,充分表达。
6、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观察辨析
3、练习



三、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1、指名读题。
2、自由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再交流。
3、判别加点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耕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间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种:播种,与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