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的反思与构建——以苏州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中心,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旨在提高公交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车辆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城市公交线路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和人口分布情况。

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减少换乘次数,节省时间和金钱。

比如,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或居住区周边设置多个公交站点,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根据道路拥堵情况,规划高效的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系统的运营效果,提高市民乘坐公交的舒适度。

其次,城市公交线路规划需要注重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协调。

现代城市交通多元化,除了公交,还有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公交线路规划要与其他交通方式相衔接,实现无缝换乘,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例如,在地铁口或重要交通枢纽设置公交场站,方便市民换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提高出行效率。

此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城市公交线路规划可以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公交线路的拥堵情况,调整公交车流量。

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市民提供实时的公交信息查询和预定服务,提高出行的准时性和便利性。

例如,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公交车到站时间、乘车路线等信息,方便行程安排。

除了规划公交线路,城市公交网络的优化也是提高公交系统效率的重要环节。

公交网络优化需要考虑不同线路之间的衔接关系,减少车辆的空驶率和空车率,提高运营效益。

通过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调整发车间隔,可以实现公交线路的均衡发展,避免人员集中和过度竞争。

同时,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票价和乘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在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的过程中,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和公交运营公司的合作至关重要。

政府要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城市规划部门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交通成为解决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的重要手段。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成为了当今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路网规划、线路布局与调整以及客流控制等方面探讨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

需求分析是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的起点。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准确把握居民的出行需求对线网规划至关重要。

通过统计数据与市民调查,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特点和高峰时段。

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可以确定线网的发展目标和优化方向。

路网规划是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的关键环节。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城区的连通性、公共交通节点与换乘站的布置,以及道路容量与施工难度等因素。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合理利用城市绿地,尽量减少动土工程。

线路布局与调整决定了线网的运营效益和便利性。

合理的线路布局可以避免线路重复和行车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的出行时间。

对于城市中心区域,应以高密度的路网为主,与周边地区形成快速通道。

对于市郊和远郊地区,可以采用环线或支线的方式进行布局,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客流控制是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高峰时段,公共交通线路常常面临客流过载的问题。

通过科学有效的客流控制措施,可以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满意度。

例如,可以合理安排换乘站点,优化换乘流程;也可以根据客流数据预测,动态调整车辆的发车间隔,以适应不同时间段的客流变化。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还可以涉及系统运营、车辆调度与智能化等内容。

系统运营方面,需要合理组织不同线路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体效益。

车辆调度方面,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GPS定位,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从而有效地调配车辆资源。

智能化方面,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线网运营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决策。

综上所述,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研究是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交通科技与管理25规划与管理1 绪论1.1 研究背景 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城市交通首当其冲,“健康出行”成为2020乃至现在的最主要出发点。

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规划也因此要改变建设方案以适应现在的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不仅是“高效”,还需“安全”。

1.2 研究目的 提升城市交通战略地位是持续保持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及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苏州需要紧抓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以高标准高要求谋划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在设施共建、互联互通上做足功夫。

相关的规划研究也应提前布局,借助苏州市空间规划智库平台建设,集聚国内外相关行业的顶尖专家和技术团队,共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合作,助力政府决策机构布置区域一体化蓝图。

在区域交通发展策略上有四个核心方面:一是加强区域航空机场群联动,推动周边机场共同支撑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促进功能协同、错位发展,满足包括商务包机、廉价航空在内的多样化需求;二是优化区域港口布局,加强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等港口的分工合作,提升长三角国际航运枢纽功能,共建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国际航运中心; 三是完善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拓展长三角城市群与其他国家城市群间的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联系通道;四是强化区域复合交通廊道支撑,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多种方式综合支撑的区域城际交通网络。

苏州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区,应当充分利用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与上海在交通上联动发展,紧抓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沪苏交通一体化发展,共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使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在设施共建、互联互通上做足功夫,提升苏州综合交通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国家级枢纽城市的目标。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苏州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苏州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苏州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技术和工具,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和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交通规划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兴趣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交通规划的基本技术和工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交通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和问题:包括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交通规划的基本技术和工具:包括交通预测和规划的基本方法,交通模型和交通规划软件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交通规划案例,使学生了解交通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方法。

3.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技术和工具。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为学生提供交通规划的基本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交通规划工具和软件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苏州市公交场站与线网规划

苏州市公交场站与线网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Ur ba n Tr a n spor t Pla n n in g
苏州市公交场站与线网规划
樊 钧 杨秀英 徐媛媛 李新佳 吴 红
【摘要】 本文回顾了苏州公交发展历程,分析 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苏州公交发展的目 标和战略,并就公交场站、线网和优先设施等 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 公交场站;线网
1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苏 州 公 共 交 通 事 业 起 步 于 1959 年 , 1999 年成立巴士公交公司引入竞争机制后 运 力迅速增加, 截止 2008 年 7 月底, 全市已有 公交车辆 2597 辆, 更新欧 3 排放标准的公交 车 400 辆, 2008 年末市区将拥有公交运营车 辆 2897 辆, 线路总里程 4367km (表 1)。 近 两年公交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 心, 公交运力以每年 300-400 辆的速度快速 增加, 扩容力度很大。 自 1999 年巴士公交公司成立以来, 随着 7 家公交运营公司的相继成立 “区域分工” 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 中心区由巴士公交和 公共交通两家公司经营, 园区、 新区、 吴中 和相城公交以经营分区内部线路为主。
交主骨架的作用, 满足城市居民长距离、 快 速出行需求, 具有准点、 可靠性好、 发车频 率高等特点; 公交次干线和支线一起为轨道 交通和公交主干线提供接驳和换乘, 承担居 民大部分中短距离出行, 具有出行便捷、 线 路覆盖面广等特点点, 覆盖服务盲区和薄弱点; 部 分区域结合正在开展的相关用地规划工作根据 需求将站点进行落实; 以综合交通规划、 公交 专项规划、 重点地区交通专项规划设计中的相 关成果为重要的依据, 与规划的轨道交通线 网、 公交客流走廊充分衔接。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第一章:引言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可以帮助城市改善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交通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概念出发,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

第二章: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概念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指在城市道路网络中,对公众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地面交通服务的系统。

它包括公共汽车、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交通方式。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可以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减少交通拥堵,同时降低城市环境污染。

第三章: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效益和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以下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方法:1.多式联运: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可以与其他交通方式连接,比如自行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构建多式联运系统,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例如,在地铁站出口或附近设置共享单车租借点,可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出行选择。

2.信息服务: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需要提供足够的信息,让居民了解公共交通的线路、时刻表、票价等信息。

同时,为居民提供出行建议、路径规划、实时公交等服务,方便居民出行。

3.调整线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需要随时调整线路,确保线路的覆盖面广,可以覆盖居民区、商业中心、工业园区、学校等地方,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4.提高服务水平: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需要提高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体验,比如提供空调车厢、设置无障碍设施、增加座位数等。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是指基于城市交通需求、交通状况、城市规划等因素,开展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全过程规划。

以下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方法:1.网络设计: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设计应该考虑交通需求、城市规划和交通环境等因素。

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使用多种交通方式并联运营,提高网络覆盖度,减少交通拥堵。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课题。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公交线路的规划和优化成为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居民出行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线路规划、运营优化等方面探讨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需求分析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随着人口迁入城市,公交线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了解市民的出行需求以及交通拥堵点是规划公交线路的基础。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交通监测以及人口流动数据分析等手段来了解市民的出行规律和需求,进而确定线路的起终点、停靠站点以及线路走向等。

二、线路规划线路规划是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的核心环节。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交通流量、地理布局、人口分布等因素。

首先,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线路的起终点和停靠站点。

其次,结合交通状况和道路网络,优化线路走向,尽量避开交通拥堵点和狭窄道路。

同时,还需考虑线路的连通性,确保市民能够方便地换乘不同的公交线路。

最后,在规划线路时,还需要考虑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尽量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三、运营优化公交线路的规划只是第一步,如何进行运营优化同样关系到公交系统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运营优化包括车辆配备、班次安排、线路调整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需要合理配置车辆,根据线路的客流量和需要进行车辆的投放和撤离。

其次,要根据市民出行规律和客流量,合理安排班次,尽量避免拥堵和满载情况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公交车辆的运行情况,提高运营的效率和运力利用率。

最后,需要根据市民的反馈和交通状况,及时调整线路,优化公交网络,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质量。

四、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优化的过程中,还应考量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公交线路的规划和优化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通过引入新能源公交车辆、建设公交专用道、鼓励市民乘坐公交等方式,减少对空气质量和交通拥堵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倡导绿色出行,推动非机动交通等方式,减少对城市的噪音和能源消耗。

新时代“苏式公交”发展的思考

新时代“苏式公交”发展的思考

第33卷第S1期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Vol.33No.S1 2020年12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Dec.2020新时代“苏式公交”发展的思考张海兵,庄杰,薄祥许,张体春(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7)摘要:2018年12月,苏州市正式被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公交发展进入“后公交都市”时代,形成独具苏州特色的“苏式公交”名片。

建设“苏式公交”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部署,是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城市发展愿景的关键环节。

苏州公交的发展思路以及战略举措包括:赋能城市发展,协调共享打造一体化公交;服务个性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多元化公交;立足科技前沿,开拓创新打造智能化公交;瞄准功能定位,以人为本打造公益化公交;夯实发展根基,精耕细作打造精益化公交;勇立行业标杆,争优创先打造品牌化公交。

在“后公交都市”时代,苏州致力打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符合城市建设需要、符合人民出行要求的“苏式公交”,为交通强国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公交都市;苏式公交;新时代中图分类号:U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270(2020)S1-0029-05“十三五”以来,苏州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江苏省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基础上,印发了《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践行公交优先理念、提升城市公交吸引力的要求。

苏州市围绕交通强国战略,继续贯彻公交优先发展,积极开展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出“力争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交通强市”的目标。

作为公共交通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苏州公交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如应建设怎样的公共交通,常规公交应当如何引领和匹配未来的城市发展,如何让苏州市民有更好的乘车体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的反思与构建——以苏州为例I韩兵邓一凌徐建刚文章编号:1009-6000(2019)01-0075-07中图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000.2019.01.0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8483)。

作者简介:韩兵(1985-).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邓一凌(1987-),男,浙江工业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规划,通信作者;徐建刚(I960-),男,南京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数字城市与智慧规划方法、GIS。

大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的反思与构建----以苏州为例Reflections and Establishment of Bus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System in Large Cities:A Case Study of Suzhou韩兵邓一凌徐建刚HAN Bing DENG Yiling XU Jiangang摘要:常规公交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增强规划的实施性意义重大。

在反思大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规划层次缺失的问题,划分全网、片区、线路等三个公交线网规划层次,重点突出中观层面的片区线网优化规划;针对规划类型单一的问题,在全网和片区两个层次根据不同主题细分公交线网规划类型,应对多样化的公交线网优化需求;针对规划评估不足的问题,增加线路层面和全网层面的后评估研究及公交线网年度报告,使公交线网规划体系形成闭环。

研究最终构建了分层次、多主题、重评估的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并以苏州市为例,介绍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的发展历程和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工作。

关键词:大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苏州Abstract:Bus trans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urban public transit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bus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ystematicness and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Based on reflections of bus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system in large cities,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planning hierarchy,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一entire network, subarea and route.The medium level planning一ubarea transit network optimization is highlighted.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ingle planning type,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at entire network and subarea levels are subdivid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mes which response diverse transit network optimization nee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planning evaluation,the assessments of route and network and transit network annual report are proposed to form a closed-loop of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system.A hierarchical,multi-themes,evaluation-emphasis bus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system is finally established. Taking Suzhou as an example,the development of bus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and practical works which have referential value are introduced.Key words:large cities;bus transit network;planning system;Suzhou75~~瓦代城市研究1/2019.01交通|TRANSPORT0引言国内大城市正面临机动车快速增长的严峻挑战,加快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以小汽车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是应对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

大城市常规公交分担率却普遍呈现下降趋势,除了受到小汽车交通的挤压外,常规公交自身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其中主要的原因。

尽管诸多大城市正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但却忽视了对常规公交的持续关注和投入。

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分担率的一升一降使得公共交通分担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常规公交在城市发展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供出行服务,也体现社会公平,是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

国内外关于常规公交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公交优先政策[也、公交都市建设"£、公交系统规划方法等领域。

在常规公交系统中,线网是基础,场站和专用道是保障,因此对常规公交系统规划方法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常规公交线网规划模型上。

常规公交线网规划模型一般首先建立网络模型生成公交路径集,再使用模拟或启发式算法组成公交线路⑹。

尽管模型研究较为成熟,但在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技术问题。

一方面尽管模型理论上可以处理复杂公交线网规划问题,但模型应用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

针对这一问题,也有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较为简单的基于指标的方法,首先设计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再分区或分线路的应用基于指标的方法识别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7_11]o尽管基于指标的方法不能直接生成公交线网,但可以辅助公交线网规划方案的制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技术门槛。

另一方面是公交线网规划体系不够完善致使规划难以落地。

与城市道路网规划体系相比,城市道路网规划从总规到控规再到近期建设规划,实现了路网层层细化、逐年分解实施,一些城市设计也会对片区道路网提出反馈,构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

常规公交线网由于涉及运输组织问题,相比城市道路网规划更加复杂,但很多大城市却只开展了全市层面的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很难直接指导具体线路的落地实施。

随著轨道交通的发展,一些大城市开展了轨道交通开通后的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但这类特定主题的公交线网规划与全市层面的公交线网规划是什么关系、该如何协调有待明确。

常规公交线路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丈施后是否需要调研公众体验、听取公众意见,即是否需要开展评估和如何开展评估尚需研究。

本次研究针对上述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规划层级、规划类型、规划实施的视角出发,对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进行思考和构建。

以苏州市为例,介绍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中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工作。

1大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的反思1.1规划层次缺失国内大城市的常规公交线网规划或包含在公交发展规划中或单独开展全市层面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

宏观的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由于硏究内容多、研究范围大等原因无法对近期公交线路实施做精细化研究。

规划方案既没有对供需的详细调研,也没有对线路的深入分析,因而可实施性差,公交企业更倾向于根据日常运营中发现的问题和自身发展的诉求实施公交线路,致使实施和规划脱节。

类比城市规划体系,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仅有"总规”而没有"控规"和"近期建设规划”。

1.2规划类型单一公交发展规划中的常规公交线网规划通常以目标导向为主,重点考虑远期线网发展目标、模式以及如何响应远期城市空间和用地的发展要求。

全市层面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则通常以问题导向为主,关注公交线路的技术指标。

大城市常规公交系统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比如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了两网融合问题,大型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居住区的建设带来的公交需求变化问题,无法通过一个宏观的公交线网规划全部解决。

1.3规划评估不足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大多仅关注方案的制定,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和问题没有跟踪反馈,可能造成方案实施的"失控"。

虽然部分大城市编制了公交发展年报,但年报中涉及常规公交线网的仅线网规模、密度、重复系数、线路长度等技术指标,缺乏对公交线网规划实施的评估。

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的实施广受群众关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需要重视方案的制定,更需要加强方案实施后的评估,为主管部门和公交企业提供常态化的决策信息。

2构建分层次、多主题、重评估的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2.1规划体系分层次针对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仅有宏观层面规划而缺乏中微观层面规划而导致的实施性的问题,构建全网、片区、线路三T层次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解决从宏观线网规划到微观线路实施缺乏中观层面的规划控制与指导的问题。

中观层面开展片区公交线网优化规划,其面向分区突出近期实施的特点可以解决公交线网规划体系中"控规”和"近期建设规划”缺失的问题。

片区公交线网优化规划內容主要包括片区用地及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公交客流需求调查、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策略及目标、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保障措施及实施计划等。

其中公交客流需求调查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采用大数据分析和76大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的反思与构建一一以苏州为例I韩兵邓一凌徐建刚传统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大数据分析主要使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片区内公交线路乘客的出行特征、出行0D等;传统调研包括公交出行客流问卷调查、站点上下客流量调查和座谈会三种方式,主要了解市民公交出行需求及公交发展面临问题,为后续线网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在片区公交线网优化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规划中提出的具体线路方案开展微观层面的公交线路可行性研究,强化线路客流特征分析,重点关注运营组织、运营风险、运营安全。

2.2规划类型多主题针对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类型单一的问题,在分层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主题细分公交线网规划类型,应对大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多样化的线网优化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