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基本知识与各类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 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
题型三:鉴赏艺术手法类。
平实自然质朴,清新明快,典雅厚重 富有书卷气, 凝练传
神……
13
题型六:关于文题的理解和作用
提示(要点) ①概括内容作用, ②提示主旨作用, ③线索作用, ④修辞(比喻、拟人、引用、仿辞等) 作用。
14
②简要分析“在母语的屋檐下”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母语” 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屋檐” 带给人以庇护和归宿感,“在母语 的屋檐下”比喻母语对我们的多重意义。
8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
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步骤:
①应该明确表现手法 ②从语句内容角度分析语句的具体含义
③阐明语句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9
题型四:鉴赏作品语言
12
3. 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
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
长句短句等(音韵美 生动形象 简洁明快 句式
活泼)
4.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语言风格举隅:
①.自然淡雅 ②.平和冲淡③.苍劲雄健
④.绚丽浓艳 ⑤.清婉隽永 ⑥.形象含蓄
另如:准确简练、 生动形象、行云流水、幽默辛辣,含蓄隽永、
3. 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 特点。(4分)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十二种题型及答题步骤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十二种题型及答题步骤散文阅读十二种题型及答题步骤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二、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一、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一、考点解读《考试说明》对散文阅读的要求有:分析综合(C) 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D)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③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探究(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近年选取的散文篇目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的人性的永恒光芒,因此在命题考查时更多考查考生对文本意蕴的探究能力,而不仅停留在对主题的概括、主旨的把握上。
题型也出现了比较灵活的个性解读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二、知识梳理(一)各类散文的特点散文具有记叙、抒情、议论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但为应考方便,本书将其分为四类:1、叙事类:以写人记事为主。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讲究以小见大,常以若干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形散神聚;取材于真人真事,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感情细微,耐人寻味。
2、借景抒情类: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按照空间变换顺序,移步换景,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3、托物言志类: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其文蕴义含蓄,阅读难度较大,阅读时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议论类:以发表议论为主。
它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主要用文学形象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义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往往人题较小,具有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底蕴的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二)散文的主要写作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常见题型分析句子的修辞和功能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化:拟人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句:强调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强烈的表现。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简短素材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分析和思考句子的意义及其与主体的关系。
2.在结构上,应该从概论的作用、前后衔接、后顾之忧、后顾之忧、推动情节发展、指出主题、总结以上等角度进行分析。
如何做好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这是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形散”,是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材料非常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组织材料和结构;表达方式不限于一种风格。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用意,即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清晰、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达方式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一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澄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意“标题”,澄清“思路”,把握“关键句”,理解“主题”。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写作理念。
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题。
高考语文试卷散文题知识点

一、散文概述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自由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描绘人物、事件、景物,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散文题往往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
二、散文题知识点1. 散文的结构特点(1)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最后总结全文。
(2)总分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结尾强调中心论点。
(3)分总结构: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最后总结全文。
(4)并列结构:全文围绕几个并列的论点展开论述。
2. 散文的表达方式(1)叙述: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描述。
(2)描写: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
(3)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4)议论:对人物、事件、景物等进行评论和评价。
3. 散文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动作、思想等。
(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4)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5)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4. 散文的阅读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散文的主题、结构、表达方式等。
(2)局部鉴赏: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情感态度等。
(3)评价鉴赏:对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评价。
三、答题技巧1. 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找出文章的线索。
3. 鉴赏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散文中的词语、句子。
5. 在答题时,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观点明确。
总之,要想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取得优异成绩,需要对散文的特点、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1、鉴赏主要形象,把握形中之神
从主要形象的各局部理解。逐一找出作者笔下外在的 “形”,分析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把握作者思路,领会文 章主旨。
例一,以季羡林先生86岁高龄写下的散文《清塘荷韵》 为例。
单从标题我们就能大致判断,“清塘之荷”为散文的 “形”,“生命之韵” 是散文的“神”,其中暗含作者 对“荷韵”的欣赏与赞美,进而初步判断其借物抒情、托 物言志的谋篇手法。
【开头】 1、照应题目(紧扣标题); 2、交待主要形象; 3、交待写作缘起、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4、统领全文、提纲挈领; 5、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6、点明中心、主题(作者观点态度,文章主旨); 7、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8、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9、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10、欲扬先抑。
的思路。
参考答案: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 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 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
观察和思考; 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
自身的反省。
局部段落知识清单
局部一个或几个段落是高考命题常常涉及的环节。 根据内容所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作用:
三、主旨类
次要形象 穿插性材料
四、技巧类
语言表达技巧 行文结构技巧 主旨表现技巧
五、探究评价类: 挖掘内蕴,个性解读 多元思维,适度发散
体会句子含义,要遵循由表及里的顺序,把字面义 和语境义相结合。此类题目中考查的句子通常有以下四 类:
1、结构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
2、运用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高考散文阅读 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对考纲中三个层面八个考点考查往往以以下五种形式出现: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字面义、语境义等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散文阅读4大考点5例题详解

4大考点+5例题详解★知识划重点★一、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散文所表达的内容总是会按照特定的顺序展开,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可采用以下技巧:1.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
2.划分层次,概括要点。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二、分析文章标题、首段、中间段、结尾段的作用散文标题的作用: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成为文章的线索。
局部段落的作用:散文作品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这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和结尾段,或是叙述中的插入段。
从高考命题来看,常会就这些特殊段落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设题。
开头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结尾段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补充说明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②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运用……手法,描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散文基本知识与各类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参考答案)散文基本知识:1、构思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3、寻找线索: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间、文眼等)线索的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4、类型: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叙事散文:如《背影》《记念刘和珍君》;说理散文:如《鹿的穷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包括杂文和小品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阅读方法:1、依据题材特点,晓大意;写景状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写人记事——弄清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议论说理——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握材料和观点的关系;2、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抓标题,揣摩文意;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和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态度;3、抓关键语句,理思路。
*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4.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5、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6、归纳层次要点,明文意;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题型一、要点概括题一、要点概括题之文意概括题三步骤:1、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2、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收索全3、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确保要点条理观(看分值估要点、合并同类求同存异,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例题:(2015山东卷)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极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答案:⑴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
⑵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
⑶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
⑷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二、欣赏散文的形象的特点【考点透析】构成散文的材料大体说有两类:人、事、景、物,他人、他物、环境。
其“人、事、景、物本身”是散文抒情的主要凭借,我们称之为形象。
记人叙事类散文:所诉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叙事时需饱含感情;人物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裁剪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怎样概括散文形象的特点。
★提问方式:1、请结合文章,简析文章“某某”形象;2、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某某”形象的内在特点;3、简要概括作品中“某某”形象的特点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4、某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景物)什么特点?对散文形象特点的概括,一是找准信息区间,二是抓住提示性关键词句,三是注意概括要全面、准确。
★思考方向:1、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2、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3、形象的外显方式(表达技巧),包括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二、语句理解(特定词语和句子理解)一、理解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一般指以下词语: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解题方法归纳】“三联一依”“三联”:【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语境。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二“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三“联”】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依”:依托手法挖掘。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
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答题模板:重点: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的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即本句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例一]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行了。
(节选自冰心《一日春光》)“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这个词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吞咽”本意指大口进食,文中是尽情地享受。
表达了作者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二、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所谓“重要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
“重要的句子”在文中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1)【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弄清句子结构:抓住主干和限制成分,句间关系,句子的重心→表达了什么含意(2)【主旨、观点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考虑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3)【提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看句子的位置: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中心句、关键句,考虑其表达的内容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含意丰富的含蓄句、哲理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品味其含义、考虑所用到的艺术手法理解其深刻含意(5)【艺术手法句】→准确判断手法并结合上下文分析该句子的思想内涵和作用。
注意:所谓理解句子含意包含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第三,句外之义,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
方法:1、抓关键词,依词释句;2、看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拟等,用“还原法”写出其本意;3、看相邻语句,有无邻句互解;4、看所在的段落甚至主旨,句意要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5、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判断句间关系(并列、因果、转折、偏正、条件等);6、看说话的人,是文中人物说的,还是作者说的,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感情;(二)答题模式:重点1、点出明显的修辞、表现手法(没有就不写)或者用得好的词等2、表层意义和用这些技巧的表达效果3、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情感)[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解释画线语句的含意。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
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
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
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
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
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
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
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
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
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
”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4分)答题要点: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我”面对这个民间工艺品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忧虑和无奈。
[例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棵被雷电烧空了躯干的洋槐,斜斜地贴着水面长出去,亭亭玉盖下,一张方桌,几把木椅,用宜兴紫砂壶泡着的半壶龙井茶冒着袅袅香气。
一位鹤发老者正坐在方桌旁品着茗,一脸的安详和惬意。
我突然悟得,其实老人正在品味的这种梅妻鹤子的悠然人生正是千年来中国文人追求的极致。
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聪明的隐士总是不忘了隐居的首要条件是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陶渊明们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却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如这位老者一样,选一个宁静的所在,比如同里,虽然与世无争,却也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着实令人艳羡。
这句话怎样理解?(4分)答案:通过“陶渊明们”和“同里老人”的生活情态的对比,否定了“陶渊明们”的没有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小隐隐于林”的生活,赞扬了“同里老人”们梅妻鹤子(与世无争、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的“大隐隐于市”的悠然人生。
题型三、表达技巧题(具体语段或全文)一、赏析具体语段语言特色语言表达技巧:一看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引用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二看表达技巧(远近高低、色彩、动静、虚实、点面、正侧面、白描、衬托、象征、刻画人物技巧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三看句子特点(长句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散句)+形象特点和感情;长句:表达严密、精确、细腻,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简洁生动;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
(常式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变式句)强调的重点或感情发生了变化。
整句:对偶句、排比句;结构整齐、典雅精致、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长短错落、灵活自然、富于变化;四看词语特点(叠音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五看整体的语言风格(清新、质朴、平实、华丽、幽默、辛辣、自然、口语化、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地方色彩较浓等)重点答题模式:先确认语段在表达方面的特点,修辞、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词语特点等;再根据语段特点,逐一分析其形象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散文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倒叙、插叙、叙述的人称技巧)、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说明;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2、表现手法:象征、抑扬、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衬托、渲染、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等;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描绘类修辞: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
结构类修辞: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修辞:增强语气;如反问、设问;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