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土矿勘查规范

合集下载

贵州地区铝土矿的分布及勘察研究

贵州地区铝土矿的分布及勘察研究

煤矿技术2017年6期︱351︱贵州地区铝土矿的分布及勘察研究梁 军 杨 翼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31摘要:铝资源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铝是通过对铝矿土提炼得到的。

贵州是我国的铝矿土分布最大的省份,占据全国的铝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

本文主要是针对贵州地区的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和勘察进行了研究探讨,首先分析了贵州省的铝土矿资源分布的状况,同时阐述了铝土矿的勘察,勘察主要以贵州省的正安县红光坝的铝土矿为例,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贵州;铝土矿;铝土矿勘察;铝土矿分布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6-0351-01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铝土矿资源丰富,贵州又是我国铝土矿资源的大省。

但是即便当下的科技发展迅速,在铝土矿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依旧会出现勘察程度低,规模小、工期长等一系列的问题。

使得铝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低,最终导致市面上铝资源的供不应求问题。

1 贵州省的铝土矿资源分布的状况 1.1 分布集中 我国的贵州地区的铝土矿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的铝资源分布中占据着重要的份额,为贵州当地的制铝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优势。

贵州地区的铝土矿分布集中、资源丰富是贵州地区铝土矿分布的一大特点。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的铝土矿资源的保有量高达6.0亿吨,其中基础量占据1.2亿吨。

贵州地区的铝土矿分布是比较集中的,主要位于两个地质层中,分别是下石炭九架炉组合中二叠统梁山组。

其中修文、遵义、开阳、清镇等地区的铝土矿存在于下石炭九架炉组中;正安、黄平、道真、务川等地区的铝土矿存在于中二叠统梁山组。

根据对贵州区域的地质检测可以看出最大的铝土矿资源区域当属正道区域,伴随着国家对铝土矿资开发的重视,正道区域也逐渐成为铝土矿资源基地。

1.2 矿床量大在贵州地区,铝土矿资源的大型矿床分布量较大,是铝土矿分布的又一大的特点之一,矿床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的开发。

铝土矿相关规定

铝土矿相关规定

铝土矿相关规定铝土矿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冶金等多个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铝土矿的开采和利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铝土矿相关规定。

下面就详细了解一下这些规定。

一、铝土矿类别和资质标准铝土矿被分为A、B、C、D、E五个级别,其中A级铝土矿是一种拥有较高含铝量和含钠钾低的矿物;B、C、D级铝土矿含铝量逐渐下降,E级铝土矿则是指碳酸铝矿。

在开采铝土矿之前,必须获得相应的采矿权,并且需要符合国家、省级、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保障工人的身体安全和生命安全。

二、铝土矿生产安全规定铝土矿的开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规定,保障生产人员的安全。

具体规定如下:1. 对矿井、道路、巷道、井口等必要部位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定期对设备、工具、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3. 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技能。

4. 在矿井内进行通风、供水等必要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保证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三、铝土矿保护与利用规定开采铝土矿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保护铝土矿资源,使其能够长期利用。

具体规定如下:1. 开采铝土矿必须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相应的开采方案和措施。

2. 严格控制铝土矿的开采量,遵守矿产资源利用计划。

3. 对铝土矿进行合理的勘探和开发,挖掘时应采取节能、环保的措施。

4. 保护铝土矿生态环境,防止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铝土矿市场管理规定为了规范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制定市场管理规定十分必要。

具体规定如下:1. 对铝土矿的销售必须依据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铝土矿的矿石质量、物料品位、营养成分等进行检测。

2. 禁止虚假宣传和夸大铝土矿的商品形象,严禁夸大实际含量、误导消费者。

3. 实行公平竞争,防止拍卖、垄断、串通等违法行为。

铝土矿地质勘查规范存在的问题探讨及修改建议

铝土矿地质勘查规范存在的问题探讨及修改建议

Huabei Land and R esources•华北国土资源•铝土矿地质勘查规范存在的问题探讨及修改建议史建儒(山西地质博物馆,山西太原030024)摘要:铝土矿的用途很广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铝的需求越来越大,进一步规范 铝土矿勘查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行的铝土矿地质勘查规范在执行过程中显示出一些问题,有 待进一步修改完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起到规范铝土矿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铝土矿;勘查规范;问题探讨;修改建议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_7487 (2〇17) 05-2〇-21前言铝土矿的用途很广泛,铝土矿的产品在国民经济中 占有很重要地位,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铝土矿的国家有42 个,我国的铝土矿资源非常丰富,己探明资源储量达23 亿吨,居世界第4位。

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在积累了 大量的矿床勘查工作的实践经验与认知的同时,勘查方 法手段、勘查理念、资源开发利用理念等以及矿产开采 与选矿技术的进步,矿业经济形势、社会经济发展理念 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对 矿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的影响,在铝土矿合理勘查程度方 面已经发现了一些不适应我国国情和矿情的内容,使得 地质勘查规范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迫切需 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现行的铝土矿地质勘查规范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以适 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起到规范铝土矿地质勘查工 作的需要。

2近年来的勘查开发现状2001年以来,中国铝土矿勘查找矿工作取得了一些 新突破,规范的修订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 些新类型、隐伏矿及与铝土矿伴生的大型稀有、稀土、稀散(简称“三稀”)元素矿床相继被发现,新发现了一 批大型一超大型铝土矿床。

在山西省内,自2001年以来,新发现了数十处大、中型铝土矿床,代表性的矿床有:2002年对宁武宽草坪和五台天和两个大型铝土矿床进行 勘探,共探获铝土矿资源量5000万吨。

铝矾土专业知识以及检测标准

铝矾土专业知识以及检测标准

铝矾土的化验标准铝矾土,又名铝土矿,铝土矿一般是化学风化或外生作用形成的,很少有纯矿物,总是含有一些杂质矿物,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铁矿物、钛矿物及碎屑重矿物其组成成分非常复杂。

所以我们在使用时就需要对铝矾土进行质量化验。

铝矾土的化验标准:2、根据铝土矿其他质量指标,分为不同类型:铝风土类型质量指标名称质量指标值,%低铁型<3含铁型3-6Fe2O3中铁型6—15高铁型>15低硫型<0. 30中硫型S0. 30-0. 80高端型>0. 803、用作高铝水泥的铝土矿石,其中含Fe2O3<2.5% , TiO2<1.0% , MgO<1.0%。

4、用作刚玉型研磨材料的铝土矿石其中含FeO3<5.0%,Al2O3/SiO2> = 15,TiO2<5.0%,CaO+MgO< = 1.0%。

5、铝土矿石块度不得大于400mm。

用作刚玉型研磨材料时,其块度为20-300mm。

6、铝土矿石中不得混入粘土、石灰岩等外来杂物。

铝矾土的生产都需要依据铝矾土的化验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铝矾土的质量,从而保证我国铝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铝矾土专业知识以及检测标准1.概述矾土矿学名铝土矿、。

其组成成分异常复杂,是多种地质来源极不相同的含水矿石的总称。

如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和三水铝石(Al2O3- 3H2O);有的是水铝石和高岭石(2SiO2-Al2O3-2H2O)相伴构成;有的以高岭石为主,且随着高岭石含量的增高,构成为一般的铝土岩或高岭石质粘土。

铝土矿一般是化学风化或外生作用形成的,很少有纯矿物,总是含有一些杂质矿物,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铁矿物、钛矿物及碎屑重矿物等等。

铝土矿的定义名称还不够统一,这与各个国家的资源情况及工业需求有关。

各个时期名称也不一致,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在我国一般认为“铝土矿系指矿石之含铝量较高(40%以上),铝硅比值大于2.5者(A/S、2.5),其小于此数值者则称为粘土矿或铝土页岩或铝质岩”在我国已探明的铝土矿储量中,一水铝石型铝土矿占全国总储量的98%左右。

露天铝土矿规章制度

露天铝土矿规章制度

露天铝土矿规章制度一、开采许可1. 对于开发露天铝土矿矿床需进行勘探发现的,应提出采矿权申请,经有关部门评审批准后,颁发采矿许可证。

2. 开采单位在获得开采许可证后,应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期限和方式进行开采活动。

3. 开采单位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许可证规定的条件,合理开采铝土矿资源,不得超采或恶性开采。

二、环境保护1. 开采单位必须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2. 在开采活动中,应遵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

3. 对于已经开采完毕的矿区,应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恢复矿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三、安全生产1. 开采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方案,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2. 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如岩石爆破、机械操作等工种,应经过专门培训和持证上岗。

3. 对于作业场所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应定期进行,并及时消除隐患。

四、资源保护1. 开采单位在进行露天铝土矿开采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和安排矿区开采范围,避免资源浪费。

2. 对于已经开采完毕的矿区,应尽快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或者进行矿区的复垦工作。

3. 对于露天铝土矿矿床的保护和管理,应定期进行勘查和评估,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五、监督检查1.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开采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2. 开采单位应配合监督部门的检查工作,主动向监督部门汇报开采情况,并接受监督部门给予的指导和建议。

3. 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监督部门应及时处理,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同时,对于屡教不改的开采单位,应暂停或撤销其开采许可证。

在露天铝土矿开采活动中,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是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

只有合理、科学、规范的开采方式,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铝土矿矿资源量估算

铝土矿矿资源量估算

资源量估算1 勘查类型的确定1.1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技术要求,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应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及构造影响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根据矿床勘查类型的具体划分,第Ⅱ勘查类型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9~2.4,由此确定本矿床为第Ⅱ勘查类型。

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

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内部结构简单,无夹层或天窗,构造对矿体影响小。

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9~2.4。

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较简单,厚度不稳定,,内部结构较简单,有少量夹层或天窗,构造对矿体影响不大。

第Ⅲ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8。

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内部结构复杂,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严重。

1.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取决于矿床的勘查类型。

本矿床属第Ⅱ勘查类型,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技术要求,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沿走向140米,沿倾向140米。

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

1.3 勘查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根据矿床类型和地形条件而定。

本矿属第Ⅱ勘查类型,以钻探工程探求控制的资源量(332)。

2 资源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2.1 资源量估算范围本矿床资源量估算范围沿走向西自×线,东至×线东,走向长×米;沿倾向位于×米标高之上。

2.2 工业指标工业指标是评价矿床的工业价值、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和依据。

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技术要求,圈定矿体采用的工业指标为:1、边界品位:Al2O3≥40% ,A/S≥1.8(1.8~2.6);2、块段最低工业品位:Al2O3≥55%,露采A/S≥3.5,坑采A/S≥3.8;3、最低可采厚度:露采0.5(0.5~0.8)米;坑采0.8(0.8~1.0)米;4、夹石剔除厚度:露采0.5(0.5~0.8)米,坑采0.8(0.8~1.0)米;5、剥采比:10~15m3/m3;6、伴生有用元素如有利用价值,可按有关规定计算储量。

19种勘查规范中对钻探质量的要求

19种勘查规范中对钻探质量的要求

19种勘查规范中对钻探质量的要求(一)铁、锰、铬1、探矿孔的矿心采取率(包括顶、底板上和下5 m范围内的岩石)不得低于80 %,当矿心采取率连续5 m低于80%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围岩岩心的分层采取率不得低于65 %。

2、使用的钻探工艺应能保持矿石原有结构特点和完整性,避免矿心粉碎、贫化。

在复脉型和多脉型矿床中要严格控制钻进回次长度及回次采取率,防止钻进中漏矿。

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工艺时,穿矿孔径要满足取样要求。

3、认真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做好孔深校正、原始记录、简易水文观测、封孔和矿、岩心保管工作。

钻孔弯曲度应符合规程和地质设计要求,钻孔偏斜超差时要及时设法补救。

见矿点和厚度大于30 m的矿体的出矿点均应测定钻孔弯曲度。

封孔质量不符合规程或设计要求时应返工重封。

(二)铜铅、锌、银、镍、钼1、矿体及其顶底板3 m—5 m内的矿心、岩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厚大矿体内部矿心采取率低于80%的连续长度不能超过5 m,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

围岩岩心的分层平均采取率一般不低于65%。

2、使用的钻探工艺应能保持矿石原有结构特点和完整性,避免矿心粉碎贫化。

在复脉型和多脉带型矿床中要严格控制钻进回次长度及回次采取率,防止钻进中漏矿。

采用金刚石钻探工艺时,穿矿孔径要满足取样要求。

加密取样钻孔,允许采用空气反循环(CSR)钻探工艺。

3、认真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做好孔深校正、原始记录、简易水文观测、封孔和岩心保管等工作。

钻孔弯曲度应符合规程和地质设计要求,钻孔偏斜超差时要及时设法补救。

见矿点(及厚度大于30 m的矿体出矿点)应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

封孔质量不符合规程或设计要求时需返工重封。

(三)钨、锡、汞、锑1、岩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0%;2、矿体及其顶底板3 m—5 m的围岩、近矿围岩蚀变带、控矿构造标志层的采取率不低于80%;若连续有两个回次(或厚大矿体中连续5 m以上)采取率低于80%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3、矿心应尽可能保持原状,特别注意矿心被粉碎后可能造成的贫化或富集的假像,为此,对多脉带矿体及破碎带控制的矿体,应严格控制钻探回次进尺的长度与钻进时间;采用金刚石钻探工艺时,穿矿孔径要满足取样要求;4、必须按有关规程的质量要求,认真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做好钻孔测斜、孔深校正、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原始记录、封孔及岩心保管等工作。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ion,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

2普查阶段. 34。

3详查阶段. 34。

4勘探阶段。

34。

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35。

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

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

3。

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

3。

2共伴生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

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

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 5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14 5 3 1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原则 ...................................................................14 5 3 2 预查阶段...............................................................................................14 5 3 4 详查阶段...............................................................................................14 5 3 5 勘探阶段...............................................................................................14
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14 6 1 地形及工程测量..............................................................................................14 6 2 地质填图..........................................................................................................15 6 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15 6 4 探矿工程..........................................................................................................15 6 5 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分析 ..............................................................15 6 5 1 化学样品的采集...................................................................................15 6 5 3 化学样品的化验分析...........................................................................16 6 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试验 ......................................17 6 7 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18 6 8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18 6 9 计算机技术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19
铝土矿、冶镁菱镁பைடு நூலகம்地质勘查规范
目录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 ....................................................................................... 5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5 3 勘查的目的任务...........................................................................................................5 4 勘查研究程度...............................................................................................................6 4 1 地质研究............................................................................................................6 4 1 1 预查阶段.................................................................................................6 4 1 2 普查阶段.................................................................................................6 4 1 3 详查阶段.................................................................................................6 4 1 4 勘探阶段.................................................................................................7 4 2 矿石质量研究....................................................................................................7 4 2 1 预查阶段.................................................................................................7 4 2 2 普查阶段.................................................................................................7 4 2 3 详查阶段.................................................................................................7 4 2 4 勘探阶段.................................................................................................8 4 3 矿石加工技术条件研究....................................................................................8 4 3 1 预查阶段.................................................................................................8 4 3 2 普查阶段.................................................................................................8 4 3 3 详查阶段.................................................................................................8 4 3 4 勘探阶段.................................................................................................8 4 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9 4 4 1 预查阶段.................................................................................................9 4 4 2 普查阶段.................................................................................................9 4 4 3 详查阶段.................................................................................................9 4 4 4 勘探阶段.................................................................................................9 4 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10 4 5 1 预查阶段...............................................................................................10 4 5 2 普查阶段...............................................................................................10 4 5 3 详查阶段...............................................................................................10 4 5 4 勘探阶段...............................................................................................11 5 勘查控制程度.............................................................................................................11 5 1 勘查类型的确定..............................................................................................11 5 1 1 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目的 ...................................................................11 5 1 2 影响矿床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和类型系数 ...............................11 5 1 3 矿床勘查类型划分...............................................................................12 5 2 勘查工程间距..................................................................................................13 5 2 1 勘查工程的布置...................................................................................13 5 2 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13 5 2 3 勘查方法和手段的选择.......................................................................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