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课后练习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阶梯训练巩固练习: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2.有一公司筹拍有关义和团的电影,下列哪一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A.义和团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B.义和团捣毁教堂、拆毁铁道C.盛行于广东一带,打出“扶清灭洋”口号D.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了京津地区3.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C.政府与农民矛盾缓和D.农民爱国热情最高4.如图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某次战争,其对应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清王朝统治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6.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观察图片,将下列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图一图二时间1860年10月1900年8月事件 A 炮火下的北京城制造者 B C(2)图一发生的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当时抗击洋枪队的是什么力量?(3)图二发生的1900年,抗击列强侵略的主要力量是什么?(4)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能力练习:8.(中考衔接题)电视剧《闯关东》中的主人公朱开山在19世纪末受生活所迫从山东背井离乡闯关东,闯关东前,他曾参加过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反抗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C.义和团运动D.反抗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9.图片承载着历史。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四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四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认为:“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内容或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②《瑷珲条约》使英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③《马关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③④B、③④C、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辛丑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 )A、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中国人民C、赔款数额巨大,增加了人民的沉重负担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A、①③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③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这两次入侵和劫掠是指(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镇压义和团运动C、灭亡和瓜分中国D、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练习题(含答案)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B.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D.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的排外性2.右图是八国联军刚踏上中国大地即遭到惨败的一次战役,你知道这是什么战役吗( )A.定海之战B.黄海大战C.廊坊大捷D.威海卫战役3.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都建立了革命政权B、都明确提出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4.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
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D.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5.“外国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
这份“礼物”指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6.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虎门硝烟;⑥义和团运动A. ①②④B. ②③④⑥C. ②③④⑤⑥D. ④⑤⑥B7.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他的感慨源于哪一条约的签订()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某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活动,他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选择题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败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C.贪官污吏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2.平遥县实验中学期末测试题对“扶清灭洋”口号分析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已经有了科学认识③“扶清”有利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④“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大同市期中测试题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B.灭亡和瓜分中国C.镇压义和团运动D.抢劫北京的财物4.图片承载着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A.虎门销烟B.圆明园遗址C.美军抢劫的白银D.日军在旅顺的暴行5.灵石县期末考试试题王大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到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田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6.《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赔款白银4.5亿两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C.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国联军侵大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晚清悲歌》材料二(1)材料一中“八国联军侵大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中“赔巨款,派驻兵”中“巨款”是多少?“驻兵”在哪里?(3)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清朝变成洋人廷”?(4)材料二中《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概括吗?(5)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练习题附答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B)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2、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C )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清王朝统治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3、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B) A.西方侵华史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D.中国人民探索史4、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该条约是(D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纪录片《百年中国》中提到:“1900年,路灯开始在北京出现。
灯光映照着景山前的牌楼上‘弘佑天民’四个大字。
而此时慈禧太后正行进在西逃的途中,只留下京师的子民们直面战争的苦难。
联军成了北京城的主宰,日本兵在城里大肆搜刮财物,美利坚的军队在紫禁城里阅兵以炫耀武力,法兰西的官兵在进行马球比赛,只是坐骑换了中国的毛驴。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D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2019年1月,中国海军访问英国。
有英国网友感慨道:“三艘巨大的军舰……真遗憾,这是中国军舰,不是英国的。
记得我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
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B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其中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内容是(C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8、“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义和团运动 (共5题;共15分)1. (3分) (2017八上·临清月考) 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 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B . 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C . 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D . 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的排外性2. (3分) (2016八上·宿州期中) 义和团运动兴起于()A . 山西湖南直隶B . 山东山西河南C . 山东河南直隶D . 江西河南直隶3. (3分) (2018八上·海口期中) 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相符的有()①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 . ②④⑤B . ①②③C . ①③④⑤D . ③④⑤4. (3分) (2016八上·绵阳期中)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
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点的是()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③左宗棠收复新疆④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舰艇撞击日舰⑤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A . ①③④⑤B . ②④⑤D . ①②③④⑤5. (3分) (2017八上·福建月考) 义和团初期的活动范围包括()①山东②山西③江苏④直隶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④D . ②③二、抗击八国联军 (共4题;共12分)6. (3分) (2016八上·莆田期中)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A . 打开中国的国门B . 镇压义和团运动C . 帮助清政府维护统治D . 占领中国7. (3分) (2016八上·临河期末) 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战争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法战争④甲午中日战争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A . ①③⑥B . ②④⑥C . ②⑤⑥D . ①④⑤8. (3分) (2016八上·腾冲期中) 下列国家中,没有参与八国联军的是()A . 美国B . 比利时C . 奥匈帝国D . 意大利9. (3分) (2016八上·相城期末) 近代以来,思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
高中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B.清朝的腐朽统治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2.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义和拳改为义和团B.平原义和拳取得平原大捷C.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D.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3.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扶清”使义和团易放松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②具有反帝爱国性质③“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④是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的体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控制和利用义和团C.联合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D.阴谋削弱义和团5.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6.《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A.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B.摧毁中国反帝行动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D.干涉中国内政外交7.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E.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C.农民自觉的反侵略运动D.农民自觉的反封建的运动8.帝国主义未能完全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D.军事力量不足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同步练习一、义和团运动(共5题;)1.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
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A. 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公车上书D. 义和团运动2.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A. 师夷长技B. 变法图强C. 扶清灭洋D. 民主科学3.清政府对义和团先“抚”后“剿”,其根本出发点是()A. 欺骗人民群众B. 维护清朝统治C. 讨好外国势力D. 笼络地方官员4.下列揭帖中反映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性的是()A.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B.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C.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D.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5.“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从这份揭帖中你可以得出关于义和团的哪些信息?()①兴起的背景②“扶清灭洋”的口号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④盲目排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二、抗击八国联军(共4题;)6.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A. 太平天国的北伐B.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C. 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义和团运动成为了这次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北京城又一次彻底沦陷。
这里的战争指的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镇压()A. 五四运动B. 武昌起义C. 义和团运动D. 南昌起义9.从下图中能够直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A.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B. 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C. 《辛丑条约》屈辱签订D. 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三、《辛丑条约》的签订(共5题;)10.《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一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900年7月,清政府曾发布这样的诏书:“(列强)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此义勇(义和团)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不如)大张挞伐(讨伐),一决雌雄?”据此回答1-3题
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推翻清政府的残酷统治B.抵抗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C.消除鸦片对中国的毒害D.维护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
2.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3.面对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及八国联军的侵华初期,清政府的态度是( )
A.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宣战B.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投降
C.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宣战D.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议和
4.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5. 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
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
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
B.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
C.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
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
6.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 ( )
A.2100万元
B.2亿两
C.4.5亿两
D.9.8亿两
7.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下列哪个条约之后()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北京条约》
8. 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
亡的历史事实③中国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失败慈禧太后没有责任④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11.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连线题
12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对应各项用线连接起来。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镇压义和团运动英军
甲午战争日军
三、材料分析题
13.材料“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传上述对联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进行谈判前的一个小插曲。
当时某国谈判代
表盛气凌人地作出了上联,清廷的一个小文书也毫不示弱地对出了下联,但最终清政府仍然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八大王”的统帅是谁?
(2)《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读完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填空题
14. 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15.八国联军侵华的目地: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D
6.C
7.B
8.B
9.C 10. D 11.D
二、连线题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镇压义和团运动英军
甲午战争日军
三、材料分析题
(1)西摩尔或瓦德西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四、填空题
(1)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镇压义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