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测试题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堂检测题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堂检测题北师大版【课堂检测】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B )A.清政府的腐败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2、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D )A.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赔款白银4.5亿两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3、有关20世纪初的四位中国公民工作、生活情况的表述,不符历史事实的是( C )A.李立在重庆外国人的工厂上班 B.吴常目睹外国军队驻扎山海关C.钱钟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D.田美在天津的一座教堂工作4、下列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直接反映《提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D )A. 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B. 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C. 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D. 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5、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B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6、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
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C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对新疆的争夺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拓展延伸】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源于义和拳等民间反清秘密结社,参加者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运输工人等,没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
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下,人民奋起反抗。
1899年,朱红灯领导山东平原起义后将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展开反帝武装斗争,成为公开的反帝爱国的群众组织,并迅速发展到华北各省,以北京、天津地区的斗争声势最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展开英勇斗争,在大沽、天津、廊坊、北京等地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川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同步测试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标要求: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知识清单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原因:19世纪末运动在、直隶等地广泛开展起来。
2、爆发:年6月、、、、、、、八国联军,由海军中将率领,向北京进军。
3、抗击:义和团和清军在、等地阻击敌人。
4、罪行:7月中旬,攻陷,8月攻入,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5、结果:年,与俄、英、美、日、德、法等国签订《》。
二、《辛丑条约》1、内容:2、影响: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成Array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
1、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的地点是()A.山西 B.安徽 C.山东 D.湖北2、义和团初期的活动范围包括()○1山东○2山西○3江苏○4直隶A.○1○2B.○3○4C.○1○4D.○2○33、率领八国联军最早进犯中国的海军中将是()A.西摩尔 B.瓦德西C.克林德 D.康格4、下列属于义和团狙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地点有()○1廊坊○2杨村○3西什库教堂○4山海关A.○1○2○3B.○2○3○4C.○1○3○4D.○1○2○45、1901年,未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意大利D.澳大利亚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A.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C.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7、什么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A、2100万B、2亿两C、2.3亿两D、4.5亿两9、被《辛丑条约》划定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的地方是()A.北京东交民巷B.天津大沽C.山海关D.上海10、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曾参与侵略中国的是()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巩固延伸】1、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八国联军侵华2、(08贵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B、拆毁大沽至北京沿线炮台C、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4、下列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相关的人或事是()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左宗棠收复新疆C.签订《马关条约》D.义和团运动5、抓住关键词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中国现代史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1. (·海南)115 年前,在冒着硝烟的大炮下,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2. (·广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3. (·南充)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D)A.英国、法国B.英国、美国C.俄国、日本D.英国、俄国【答案】D4.(·河北)《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
”其评论的是(C)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C5.(·常德)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A)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A6. (·临沂)图3是某一条约签订的情景,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条约。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7. (·青岛)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
八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测试题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夯实基础典型题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2.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A.天津B.河北C.山东D.广西3、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 )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4、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向德皇报告说:中国人民“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产生这种顾虑是因为()A.义和团的坚决抵抗 B.清政府的公开宣战C.一批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 D.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6、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A.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 B.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都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 D.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7.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离开北京仓皇外逃的皇帝有 ( )①道光帝②咸丰帝③同治帝④光绪帝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9.《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战争赔款金额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进驻中国军事要点,威胁到国家安全C.中国人无权进入外国使馆区D.《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0.清政府依据《辛丑条约》要赔偿给各国白银4.5亿两,这样高额的赔款对于贫穷的中国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旦赔偿不出,帝国主义国家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逼迫清政府偿还战争赔款B.大肆抢掠财物来弥补赔款数额C.割占土地作为补偿D.用中国海关等税收来充当赔款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1、《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1、“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
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洋人的朝廷’……”李华提到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3、有关20世纪初的四位中国公民工作、生活情况的表述,不符历史事实的是()A、李立在重庆外国人的工厂上班B、吴常目睹外国军队驻扎山海关C、钱钟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D、田美在天津的一座教堂工作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A、1840年B、1860年C、1901年D、1937年5、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6、“中国带着首都被外敌占领的耻辱进入了20世纪。
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啊,在穷凶极恶的列强面前,赤裸着孱弱的身躯。
”这指的是()A、火烧圆明园B、黄海大战C、签订《马关条约》D、签订《辛丑条约》7、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8、《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9、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除了()A、八国联军侵华B、中华民国成立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D、国民党政权覆灭10、114年前的今天(即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向巡街清军开枪,清军击毙克林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测试题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如果你是《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3、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中俄《北京条约》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4、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5.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6.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7.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A.英法联军B.侵华日军C.清政府D.帝国主义列强8.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在()A.天津B.北京C.廊坊D.秦皇岛9.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对1840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的最准确表述是()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例举题:1、列强再次攻入中国都城的战争——2、在廊坊遭到义和团阻击的八国联军统帅——3、面对外敌入侵再次逃跑的皇帝——4、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5、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三、材料分析题:1. 从1840年-1901年, 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年级历史上册 1.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测试题 新人教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础导学】1.义和团运动(1)原因: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美、俄、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表现:廊坊阻击战中,义和团奋勇抵抗,八国联军逃回天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并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危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训练测评】1.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这份“礼物”指的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3.在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A.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1905年的是A.香港岛为英国管辖 B.外国商人在重庆、苏州开设工厂C.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D.北京东交民巷有中国人居住5.反帝爱国运动____运动,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败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
题目中的民谣是义和团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时传唱的,它反映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反清秘密组织,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改名义和团。
因此ABCD选项都是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故选B。
【考点】义和团运动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
对于义和团运动,还可以考查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影响。
2.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
”这次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的识记。
根据题目中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该战争既要满足攻占中国首都又要满足是发生在20世纪,在四个选项中,列强攻占中国首都的只有B 和D,而发生在20世纪的只有D,故选D。
A选项发生在1840-1842年,B选项发生在1858-1860年,C选项发生在1894-1895年,D选项发生在1900-1901年。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的识记。
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可以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3.下列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B.拆毁大沽炮台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在《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有这么一条: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那就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成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自主学习
1.义和团运动兴起于、一带。
2.1 900年6月,、、、、、、、八个国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3.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华列强签订了《》。
4.《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变成了“”。
5.改错:
(1)1 900年,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是英国海军中将瓦德西。
(2)慈禧太后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基础巩固
6.“最恨和约,误国殃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这两句话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C.贫苦农民富有王权斗争精神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7.下列关于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为义和团与帝国主义联手力量强大
B.因为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C.削弱义和团的势力
D.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的侵略势力
8.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国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 )
A.光绪帝 B.宣统帝
C.慈禧太后 D.同治帝
9.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这句话不能说明 ( )
A.每个强盗对自己究竟拿了多少赃物都不清楚
B.强盗们为了抢劫方便,人为地制造了极大的混乱
C.强盗们抢的赃物数量之大是惊人的
D.强盗们的罪行是令人发指的
10.下列有关八国联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八国联军包括西班牙
B.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攻占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
D.侵略军曾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
11.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实际侵略权益是 ( )
A.割地 B.赔款
C.驻军 D.开埠通商
12.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北京的东交民巷位于崇文门与天安门广场之间,是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
解放前,这里是使馆聚集区。
它是在下列哪一条约中被划定为外国的使。
馆界的 (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14.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侵略过中国的是 (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5.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 )
A.鸦片战争之后
B.中法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6.“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清政府的腐朽
B.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17.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可以“任
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1 915年中国居民王某同邻居谈论自己的四个儿子,其中表述不可能的是 ( )
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的工厂上班
B.老二在北京的外交部工作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D.老四住在上海租界内
19.阅读下列材料: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俄罗斯。
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贵;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
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新日本,取台湾”发生在哪一年?清政府“名存实亡”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2)材料描绘了我国哪一时期的什么形势?
创新升华
20.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
……“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
”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请完成: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5)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自主学习
1.山东直隶
2.俄法英德意奥美日
3.辛丑条约
4.洋人的朝廷
5.(1)瓦德西改为西摩尔。
(2)慈禧太后改为李鸿章。
基础巩固
6.D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义和团运动先后在山东、直隶一带广泛开展起来。
故而选D项。
7.A解析:结合义和团“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就可分析出A项是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是错误的。
8.C
9.A解析:此题是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损失的考查。
由于瓦德西是参与抢劫的当事人,故而他的话更准确客观地表现了中国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但参与抢劫的每个人自然是心中有数。
故选A项。
10.A解析:八国联军包括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个国家,不包括西班牙。
八国联军侵华后,西班牙曾参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11.B解析:《马关条约》的内容是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投资建厂等;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赔款、严禁民众反帝、拆毁炮台并驻兵、允许使馆驻兵等,共同的内容只有赔款。
12.D解析:《辛丑条约》中关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规定,明确表明了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
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
13.B解析:此题是对《辛丑条约》内容的考查。
在《辛丑条约》中规定: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因此,选B项。
14.A解析: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只有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英法联军;侵华的八国联军包括英、法、俄、美、德、日、意、奥八个国家。
故只有A项符合题目要求。
15.D
16.B解析:义和团是反帝爱国运动,它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出现的。
17.D解析:从“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可知题干材料说的是《辛丑条约》。
18.C解析:根据时间提示可知,此时《辛丑条约》已经签订,东交民巷已成为外国的“使馆区”,禁止中国人在此居住。
19.参考答案:(1)时间:1895年。
条约:《辛丑条约》。
(2)时期:19世纪末。
形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对外卖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解析:此题实际考查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各自在华的侵略权益,纷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的签订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材料的内容就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形势。
创新升华
20.参考答案:(1)义和团运动。
(2)《辛丑条约》。
(3)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4)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5)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解析:解答此题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确认反映的是怎样的史实,再结合教材内容逐项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