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贸易保护的依据
第8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

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以尚未实现的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的存 在为前提,判断幼稚产业必须比较现在与未来的发 展来决定。
(一)穆勒标准
❖ 实质就是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形成,假设与 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相比,本国产业面对一 条更为陡峭的向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该 产业具有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巴斯塔布尔标准
❖战略性出口政策:出口补贴 ❖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利益集团 ❖院外活动 ❖政府政策的制定
❖ 贸易保护主义的两类观点:
❖ 以国内扭曲为由的幼稚产业论:现实中完全 竞争很难存在,外部经济及垄断等国内扭曲 的存在会改变自由贸易的看法。
❖ 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出发,把贸易政策的制 定视为不同利益集团院外活动的结果。通常 这类观点统称为贸易政策或贸易保护的政治 经济学。
?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o?q?p?pw?pw?pt?s?d???o?q?p?pt?pw?s?d?a?b?c?d?q1?q2?q3?q4?pt?e?o?q?p?qw?qt?md?xs?1?2?3?进口国市场?世界市场?e?bd??二最佳关税?最佳关税是指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基本观点: ❖ 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 ❖ 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
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 二、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 基本观点: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
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 收入。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ppt

(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 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关于产业政策的新 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 全竞争性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 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扶植本国战略 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夺取市场份额,获取规模经济收益。
政策含义:
为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必须保证贸易顺差。
贸易差额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增减。
理论评价:
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理论中提出的对外 贸易乘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贸易与国 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但凯恩斯主义 过分夸大了他们的意义,片面强调对外贸易顺差
对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可能导致国际上各国过度 的强调出口而限制进口,导致关税或其他贸易保护 手段的日益盛行,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节 普雷维什 的中心—外围论
主要论点
1、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 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
地发展民族经济。
第五节 战略性贸易理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论题广泛,吸引了许多经济 学家的注意,但迄今为止,依然缺乏完整的 体系,它的主要论点有以下两种:
二、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
五阶段:原始未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
农业时期: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利于农产品 的输出及工业品的输入,促进农业发展,并培育 工业基础;
农工业时期: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 幼稚工业发展,不受外国产品的冲击;
农工商时期:因为国内工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充分享受自由贸易利益。
8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八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最优关税理论 第二节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第三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四节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最优关税理论
在大国情况下,关税可以改善本国的贸 易条件,这意味着关税可能改善本国的福利 水平,即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更多的(与自 由贸易相比)利益,这一点正是源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倡导在美国独 立后初期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扶持国内产业与 英国的竞争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受美国政策的影响提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认为19世纪中期的德国 也应当实施贸易保护,促进本国产业发展
李斯特简介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古 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 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 驱者。李斯特的奋斗目标 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 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 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 利益。
如果一个植林者选择树秧,主 动栽培,在几十年内达到了同样的 目的,这倒不算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吗?历史告诉我们,有许多国家, 就是由于采取了那个植林者的办法, 胜利实现了它们的目的。
汉密尔顿的政策主张
政府必须用关税保护美国新建立的工业 ▪ 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提供发展基金 ▪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 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对进口极端必须的原料免税 ▪ 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 ▪ 限制改良机器输出 ▪ 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
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
✓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 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 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 品的需求弹性。
✓ 一般而言,如果征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或 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有弹性,则出口 方要承担更多的关税 ;反之则由进口国承担。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8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八章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一、关键词1. 最优关税。
最优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
2. 幼稚产业。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3. 穆勒标准。
穆勒标准认为, 当某产业的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如果任其参与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会亏损。
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致该产业最终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加以扶植。
其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
4. 巴斯塔布尔标准。
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小于目前的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进行保护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该产业就不能作为幼稚产业加以保护;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大于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加以保护才是值得的。
5. 肯普标准。
肯普标准认为,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即使该产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但是只要在其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就仍有保护的必要。
6. 自我加强的比较优势标准。
克鲁格曼认为,在许多情况下,通过正反馈过程,产业似乎能创造自己的比较优势。
假设一个国家由于某种原因,某特定产业特别强大,那么这种情况可以导致外部经济,从而加强该产业的力量。
如果外部经济非常强大,国际分工模式就难以确定。
在产业成长的初期,或者在现存的比较优势模式不再适应技术或市场变化的转型时期,一个国家可能因为偶然的历史事件或者政府的支持,在某产业获得领先地位。
这种地位一旦确立,它就能够自我加强,并且一直存在下去。
7.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运用政策干预手段,把国外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垄断利润转移给本国企业或消费者的政策。
之所以称为“战略性”,是因为这种政府政策能够改变国内外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本国垄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且获得国内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第八章 进口保护政策

在竞争条件下,进口配额对本国生产、消费、价格的影响都与减少同样数量进口的关税相似,只不过关税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来减少进口和增加国内生产,而配额则从相反的途径,即先减少进口造成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国内生产。
但配额对国内各集团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则与关税略有不同。
这个不同主要反映在政府税收上。
关税给政府带来收益,而配额中这部分的利益就不一定归政府了。
这部分利益(图8.1中的c部分)被称为“经济租”(economicrent),其归属完全取决于政府怎样分配这些进口限额。
(1)政府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
颁发给谁由政府决定,许可证是免费的,谁拿到就可以从进口中获利。
进口国的社会总利益变动与征收关税时一样,只不过c部分从政府转到了国内的进口商或一部分消费者手里。
(2)政府根据进口商或消费者的申请颁发许可证。
谁都可以申请许可证,政府在申请的基础上审批颁发,为得到许可证,互相之间还要竞争,其申请过程中(被称为“寻租”行为)必然付出一定代价。
因此,整个社会的利益少于征收关税下的情况。
(3)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
谁愿出高价谁就可以拿到许可证。
拍卖中的竞争会把价格最终抬到最高,但不管进口商最终出什么价,他们所付的正好等于政府所收的。
c部分即由政府和进口商共分。
这种情况下各集团间的利益分配与征收关税的情况更为相似,整个社会的利益变动也与征收关税时的一样。
(4)政府在设置限额以后,将权限交给出口国,由出口国自行分配。
这种情况相当于将进口许可证免费交给了外国的出口商,出口商将他们的商品按进口国国内市场的高价出售而获得本来属于进口国政府或进口商的利益。
c部分到了外国出口商手中。
在现实中为什么许多政府对一些商品不用关税却用配额呢?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配额可以比关税更有效地控制进口,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和针对性。
实现其保护国内产业或控制进口外汇支出改善国际收文的目标。
关税是间接的,而配额是直接的。
如果本国的进口需求是由弹性的,在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外国厂商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保持竞争力,本国进口也许并不能减少多少。
第八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

9
第三节 幼稚产业论
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是德国历史学派的主要 李斯特 是德国历史学派的主要 先驱, 世纪末 世纪末、 世纪前半期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世纪前半期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先驱,18世纪末、19世纪前半期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系统的 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其主要代表作是1841年出版的 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 其主要代表作是 年出版的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李斯特,由于被德国容克贵族迫害, 年被迫全家迁往美国, 李斯特,由于被德国容克贵族迫害,1825年被迫全家迁往美国, 年被迫全家迁往美国 受到汉密尔顿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的保护贸易主张, 受到汉密尔顿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的保护贸易主张,1832年 年 他以美国驻德领事的身份回德,继续推动德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他以美国驻德领事的身份回德,继续推动德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抵制英国商品的竞争。后因经营实业破产,贫病交迫自杀。 抵制英国商品的竞争。后因经营实业破产,贫病交迫自杀。 其主要观点是: 其主要观点是:后起国家的新兴产业起步时如同幼儿一样没有自 立能力,在自由贸易环境下, 立能力,在自由贸易环境下,必然会被国外有竞争力的同类产业 所摧毁而永无长大的可能,因此在欠发达国家,政府必须通过征 所摧毁而永无长大的可能,因此在欠发达国家, 收关税限制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 收关税限制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 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困难,一是保护对象的选择。 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困难,一是保护对象的选择。 二是保护手段的选择。 二是保护手段的选择。
7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1.制造业的优点:提高机械化水平,促 制造业的优点:提高机械化水平, 制造业的优点 进社会分工,扩大劳动就业, 进社会分工,扩大劳动就业,吸引移民 流入,加速国土开发,提供创业机会, 流入,加速国土开发,提供创业机会, 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自我消化农产原料 和生活必需品,保证农产品销路, 和生活必需品,保证农产品销路,稳定 农产品价格等等。而且, 农产品价格等等。而且,一个国家如果 没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不但不能富强, 没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不但不能富强, 而且很难保住其独立地位。 而且很难保住其独立地位。
第八章国际贸易救济措施

第八章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指为了解决国际贸易中的争端或不公平竞争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和工人利益的行为。
这些措施通常包括征收关税、实施配额限制、采取反倾销措施等,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侵害。
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通常需要遵循国际贸易组织(WTO)的规则。
WTO设立了一个争端解决机构,负责处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
成员国可以向这一机构提起申诉,当申诉被接受后,争端解决机构将会调查并在一定的时限内作出裁决。
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以保护本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
这些措施通常会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或实施配额限制,以减少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此外,一些国家还会采取反倾销措施,以打击不公平竞争行为,比如倾销和补贴。
然而,贸易救济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贸易救济措施可能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增加,使得国际贸易更加困难。
其次,贸易救济措施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对其中一种商品高度依赖的国家。
此外,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也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冲突,造成贸易关系的紧张。
为了避免贸易救济措施产生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应加强国际贸易组织的监管和监督能力,确保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符合规则和原则。
其次,各国应加强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避免采取单边和保护主义的行动。
最后,各国应加强贸易自由化的力度,实施开放、公平和透明的贸易政策,以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和公平性。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用于解决国际贸易中的争端和不公平竞争情况。
然而,它的使用必须符合国际贸易规则,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加,同时也需要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以实现持久的贸易和经济增长。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第八章 国际贸易政策及其主要理论

(三)保护贸易政策( Protective Trade Policy)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 同,一些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如美国和德 国,先后采取了保护贸易政策。 • 保护贸易理论及其政策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李 斯特(F.List,1789~1846),在《政治经济学的 国民体系》(1841)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保护幼稚 工业学说,其主要观点是主张国家对幼稚工业实 行保护。 • List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将经济发展分为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 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时期”等五个
有效保护率=[(关税保护时生产过程的增值-自由贸易 是生产过程的增值)÷自由贸易时生产过程的增值] ×100%。即,
• 关税水平(Tariff level):指一国进口关税的平均 税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
(三)按不同情况下的征税待遇分类
1.普通关税(Ordinary Customs Duties) • 普通关税又称为一般关税。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 同本国没有签署经济贸易互惠方面的友好协定, 那么对于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原产货物就征收非优 惠性的关税,这种关税就是普通关税。普通关税 税率一般都比较高; 2.优惠关税(Preferential Duty) 其税率低于普通关税税率。 优惠关税一般有最惠国待遇下的关税、普遍优惠制 下的关税和特惠税等三种。
2、关税是执行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起到调节进 出口贸易的作用。在出口方面,可以通过低税、免税来鼓励商品 出口;在进口方面,针对不同的商品制定不同的关税税率,以便 对不同商品的国内市场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或鼓励不同商品的进 口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或者针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关税税率, 以实施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简介事,但
历史上为贸易保护所作的辩护从未停止过。特别
是,有少数的关于贸易保护的论据(argument)
还对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政策目标
看,贸易保护主义观点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出
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认为在某些情形下,保护可
提高本国现在或未来的福利,如最佳关税论、幼
稚产业论等;另一类则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出发,
把贸易政策的制定解释成利益集团院外活动的结
果,如贸易政策或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 具体的说,保护主义的论点大都在一些特殊的条件 下才成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 最佳关税论从静态角度出发,认为在大国情况下, 征收关税可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只要贸易条件效 应能抵消关税的保护成本,那么征收关税就能改善 本国的福利。在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对应于 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那个关税称为最佳关税,最 佳关税的条件可表示为关税的边际收益等于关税的 边际成本。
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 幼稚产业保护的论点通常是以尚未实现的内部规模经济 或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判断幼稚产业必须 比较该产业现在与未来的发展。
• 穆勒标准:强调判断幼稚产业在将来成本上是否具有优 势地位。(潜在竞争力标准)
• 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判断幼稚产业,不仅看将来是否 具有竞争优势,还要在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 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后确定。(现值标准)
• 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 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 幼稚产业论( infant industry argument )认为,新生产业需 要暂时的保护,以免受到外国已成熟的竞争者的竞争。
• It states that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a potenti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ing and they can realize that potential through an initial period of protection.
本章结构图
关键性问题!!
1. 掌握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中的三个标准
2. 了解最有关税理论、凯恩斯主义保护理 论和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第一节 最佳关税论
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
•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 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品 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二、最佳关税
• 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 • 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使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
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 相等。 • 最佳关税应该在禁止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 • 在进口需求弹性一定的情况下,外国出口商的产 品供给弹性越大,进口国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越 低;外国出口商的产品供给弹性越小,进口国确 定的最佳关税水平越高。
• 坎普标准: 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 关系。(外部经济标准)
三、幼稚产业的保护措施
• 关税 • 配额 • 生产补贴
四、幼稚产业论的应用及评价
• 应用
– 以幼稚产业论为依据,许多发展中国家一直致 力于进口替代工业化(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的政策。在这种政策下, 国内工业在关税或进口配额的保护下创建出来。 虽然这种政策在促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获得了成 功,但是总体而言,却没有在经济增长和生活 水平提高方面产生预期的效果。
•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是将贸易政策与宏观经 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把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 策目标的一种选择。
•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的,这一理论又称为“利润转移论”,因为它 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政府干预下在寡头 垄断的市场结构上争夺有限的垄断租金。
•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的贸易政策理论一个最 大的区别是,这一流派是以实证分析方法而不是规 范分析方法来讨论贸易政策的制定,因而它所讨论 的问题不再是什么样的作法是最佳的,而是为什么 会存在这样的作法。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认为利益 集团的院外活动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制定以及保护 水平的高低。
•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某种产品的出口供给弹性决定 于对将该产品出口到的征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当 出口国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时,该厂 商对进口国的产品供给弹性就较小,反之则较大。
• 进口产品在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决定于三个因素:消 费者对该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对来自国外出口商 产品的依赖程度、外国出口商产品所面临的替代品 的多寡。
• 幼稚产业论则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 优势的新兴产业观点,但这种保护只能是一种暂时 性的,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穆 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 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 预期收益的现值能抵消现在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 则更为注重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性。
三、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 如果出口商在进口国市场上具有垄断力量, 那么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可迫使出 口商放弃一部分垄断利润,这部分被放弃 的利润实际上转移到了进口国。在这种情 况下,征收关税意味着从出口商那里抽取 了一部分垄断租金。
第二节 幼稚产业论
一、幼稚产业的含义及幼稚产业论的观点
• It implies that it is a good idea to use tariffs or import quotas as temporary measures to get industrialization started.
– Example: The U.S. and Germany had high tariff rates on manufacturing in the 19th century, while Japan had extensive import controls until the 19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