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室性早搏(课堂PPT)
合集下载
儿童室性早搏ppt课件

CK-MB测试结果高于总CK的值的原因:目前常用 的检测CKMB的方法是免疫抑制法,出现CKMB>CK的 情况就是由这种方法的检测原理造成的。在人体中正常 情况下CKBB很少,可忽略,而免疫抑制法就是建立在 忽略CKBB的基础上的,即是用抗体抑制M亚基,所以 CKMM会失去活性,而CKMB活性失去一半。这样测出 的CK活性实际就是CKMB的一半,所以CKMB活性应该 为测定的2倍。但如果CKBB存在就会使结果偏高,即测 定的CKMB活性=CKMB+2CKBB,如果CKBB> CKMM,由于结果要乘2,也就是说2CKBB+CKMB> CKBB+CKMB+CKMM,即测定得的CKMB活性>CK 活性。
可能的原因: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①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肾上腺素高,心肌细胞Ca2+内流,自 动除极加速,自律性增高,表现为日间活动心率快时出现 早搏 ② 迷走神经功能增强:Ach增多,动作电位降低,时程缩短, 复极减慢,夜间睡眠时迷走亢进,心率减慢,出现早搏
2、左室假腱索:假腱索存在特殊自律细胞及假腱索对室壁有 牵引力有关 有假腱索者室早发生率15.3%,无假腱索者室早发生率4.3% 纵行条索或较粗(>2mm)与室早显著相关 此类室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评价标准:
① 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下 移≥0.075mV,持续2min以上 ② 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T波由直立变明显倒置持 续2min以上 ③ 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运动试验的并发症和禁忌症:
运动试验的并发症:发生率1.79%,主要有胸痛、头晕、 晕厥,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如VT、PVST等 禁忌症:梗阻性心肌病、艾森门格综合征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1、正常健康儿童 部分健康儿童存在室性早搏,以新生儿期及青少年期多见 ①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新生儿 18%,1岁6%,4-6岁8%, 9-12岁14%,13-15岁27%[1] ② 100例14-16岁青少年,室早41%,其中75%为单源性, 25%为多源性
室性早搏(PPT)

响。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查心脏结构和 功能,提供更详细的心脏信息。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以排 除其他可能导致室性早搏的疾病。
04 室性早搏治疗方 法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药物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
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室性早搏(PPT)
目录
• 引言 •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 • 室性早搏检查方法 •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介绍室性早搏的基本概念、流行 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和诊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有症 状者可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表现。
诊断依据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更好地评估室性早搏的负荷和 昼夜分布情况。此外,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等有助于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为
动态心电图监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连续记录24小时内心脏电活动,捕捉 偶发或夜间发生的室性早搏。
事件记录器
远程心电监测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监 测患者心脏电活动,及时发现并处理 室性早搏。
患者携带便携式设备,自动记录心脏 电活动异常事件,供医生分析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查心脏结构和 功能,提供更详细的心脏信息。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以排 除其他可能导致室性早搏的疾病。
04 室性早搏治疗方 法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药物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
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室性早搏(PPT)
目录
• 引言 •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 • 室性早搏检查方法 •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介绍室性早搏的基本概念、流行 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和诊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有症 状者可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表现。
诊断依据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更好地评估室性早搏的负荷和 昼夜分布情况。此外,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等有助于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为
动态心电图监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连续记录24小时内心脏电活动,捕捉 偶发或夜间发生的室性早搏。
事件记录器
远程心电监测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监 测患者心脏电活动,及时发现并处理 室性早搏。
患者携带便携式设备,自动记录心脏 电活动异常事件,供医生分析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室性早搏的治疗指南医学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署
心力衰竭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避免过度 输液。
合理应用利尿剂,保持出入量 平衡。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心功能,根据病情调 整药物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并发症识别及应对方法分享
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心理 科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
04
加强室性早搏的预防和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情绪稳定、减少刺激性饮食等,有 助于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导管消融联合起搏器植入
对于复杂室性早搏或多形性室性心动 过速患者,可采用导管消融联合起搏 器植入的综合治疗策略。
04
患者管理与教育指导
心理干预在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01
02
03
减轻焦虑和压力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 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减 轻焦虑和压力,改善心理 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 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降低复发风险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 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 方式,降低室性早搏复发 的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提供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危险因素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精神压力等均可增加室性早搏的发生风 险。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署
心力衰竭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避免过度 输液。
合理应用利尿剂,保持出入量 平衡。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心功能,根据病情调 整药物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并发症识别及应对方法分享
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心理 科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
04
加强室性早搏的预防和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情绪稳定、减少刺激性饮食等,有 助于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导管消融联合起搏器植入
对于复杂室性早搏或多形性室性心动 过速患者,可采用导管消融联合起搏 器植入的综合治疗策略。
04
患者管理与教育指导
心理干预在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01
02
03
减轻焦虑和压力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 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减 轻焦虑和压力,改善心理 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 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降低复发风险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 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 方式,降低室性早搏复发 的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提供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危险因素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精神压力等均可增加室性早搏的发生风 险。
2024版年度室性早搏ppt参考课件

2024/2/2
预防并发症
降低因室性早搏引发的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风险。
个体化治疗
遵循指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 合并症等因素,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
14
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和 规范,确保治疗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过程剖析
01
02
03
04
评估病情
了解室性早搏的类型、频率、 症状等,确定是否需要药物治
疗。
2024/2/2
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和指南推荐,选 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调整剂量
根据患者反应和耐受性,逐步 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监测疗效
定期复查心电图等指标,评估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5
常用药物作用机制及适应症介绍
钠通道阻滞剂
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 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适用于无 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药物治疗、射频消融 等治疗方法,药物选择需考虑患者具体情况 和药物副作用。
2024/2/2
29
新型检测技术应用前景
心电图新技术
如高分辨率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等,可提高室性早搏的检出率 和诊断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
如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等,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室性早 搏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钾通道阻滞剂
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增加有效不应期,适用于无心脏 传导阻滞的室性早搏患者。
2024/2/2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 低心肌耗氧量,适用于伴有交感 神经兴奋症状的患者。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 收缩力,减少心脏负荷,适用于
预防并发症
降低因室性早搏引发的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风险。
个体化治疗
遵循指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 合并症等因素,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
14
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和 规范,确保治疗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过程剖析
01
02
03
04
评估病情
了解室性早搏的类型、频率、 症状等,确定是否需要药物治
疗。
2024/2/2
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和指南推荐,选 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调整剂量
根据患者反应和耐受性,逐步 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监测疗效
定期复查心电图等指标,评估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5
常用药物作用机制及适应症介绍
钠通道阻滞剂
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 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适用于无 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药物治疗、射频消融 等治疗方法,药物选择需考虑患者具体情况 和药物副作用。
2024/2/2
29
新型检测技术应用前景
心电图新技术
如高分辨率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等,可提高室性早搏的检出率 和诊断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
如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等,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室性早 搏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钾通道阻滞剂
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增加有效不应期,适用于无心脏 传导阻滞的室性早搏患者。
2024/2/2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 低心肌耗氧量,适用于伴有交感 神经兴奋症状的患者。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 收缩力,减少心脏负荷,适用于
2024版室性早搏ppt参考课件

发展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 等多种诊断技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
性。
2024/1/30
室性早搏诊断技术研究
深入探讨了室性早搏的离子通道异常、心肌细 胞自律性增高等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了理论 依据。
室性早搏治疗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室性早搏,研究了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起搏器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有效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室上性心动过速
连续3次以上室上性过早搏动称为室上性 心动过速,常见于预激综合征、冠心病、 心肌梗死、缺氧血症、低血钾症等。其心 电图表现为一系列快速、规整的心律,频 率多为150~250次/分钟。
2024/1/30
10
03
室性早搏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2024/1/30
11
治疗原则及目标
01
02
03
药物治疗 向患者介绍可能需要的药物治疗,包括药物的名称、作用、 副作用和正确用药方法等,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20
心理支持重要性
2024/1/30
减轻焦虑和压力
01
室性早搏可能导致患者感到焦虑和压力,而心理支持可以帮助
他们减轻这些负面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02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室性早搏带来的生活挑战,
到根治室性早搏的目的。
2024/1/30
起搏器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 者,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通过 电刺激调节心脏节律。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 神紧张;合理饮食,减少刺激性食 物的摄入;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 质。
14
04
室性早搏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性。
2024/1/30
室性早搏诊断技术研究
深入探讨了室性早搏的离子通道异常、心肌细 胞自律性增高等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了理论 依据。
室性早搏治疗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室性早搏,研究了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起搏器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有效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室上性心动过速
连续3次以上室上性过早搏动称为室上性 心动过速,常见于预激综合征、冠心病、 心肌梗死、缺氧血症、低血钾症等。其心 电图表现为一系列快速、规整的心律,频 率多为150~250次/分钟。
2024/1/30
10
03
室性早搏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2024/1/30
11
治疗原则及目标
01
02
03
药物治疗 向患者介绍可能需要的药物治疗,包括药物的名称、作用、 副作用和正确用药方法等,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20
心理支持重要性
2024/1/30
减轻焦虑和压力
01
室性早搏可能导致患者感到焦虑和压力,而心理支持可以帮助
他们减轻这些负面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02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室性早搏带来的生活挑战,
到根治室性早搏的目的。
2024/1/30
起搏器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 者,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通过 电刺激调节心脏节律。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 神紧张;合理饮食,减少刺激性食 物的摄入;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 质。
14
04
室性早搏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ppt课件

位于T波后0.02-0.04秒出现的低而宽的波 ,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
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 、期前收缩等,表现为心率或心 律的异常。
电解质紊乱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可引 起心电图波形和节律的异常改变 。
01 02 03 04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或高 耸等,反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的不同时期和部位。
课件内容概述
室性早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心电图定位诊断的原理和方 法
02
01
常见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
和定位诊断
03
复杂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分析 和定位技巧
04
05
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诊断的 注意事项和误区
02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与分类
Chapter
室性早搏定义及发生机制
定义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是指心室肌在窦性激动尚未 到达心室之前,提前发生一次激动,使心室提前除极的心律失常。
Chapter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长时间连续记录
01
动态心电图可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信号,提高室性早搏的检出
率。
定位诊断依据
02
通过分析室性早搏的形态、联律间期等特征,可初步判断室性
早搏的起源部位。
评估治疗效果
03
动态心电图可用于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
果。
心脏超声检查辅助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03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Chapter
心电图导联系统简介
标准12导联系统
包括3个肢体导联(I、II、III)和 9个胸导联(V1-V9),用于记录
2024年度《室性早搏的诊治》PPT课件

2024/3/23
诊治
对于多形性室性早搏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给予抗心 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 虑射频消融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
16
频发室性早搏
定义
频发室性早搏是指室性早搏发作频繁, 每分钟超过5次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 测室性早搏总数超过总心搏数的10%。
2024/3/23
18
05
室性早搏的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Chapter
2024/3/23
19
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
心脏性猝死
室性早搏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导 致心脏性猝死,这是室性早搏最严重 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
心肌病
长期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肌结构和功 能异常,引发心肌病。
频繁的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 能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2024/3/23
24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标志物等技 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室性早 搏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新型治疗技术
导管消融、无创性心脏电复律等 新型治疗技术不断涌现,为室性
早搏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跨学科合作
室性早搏的诊治涉及心血管内科、 心脏外科、影像医学等多个学科, 未来跨学科合作将有助于提高诊
导管消融治疗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 考虑导管消融治疗,通过破坏心脏内异常的 电传导通路来消除室性早搏。
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植入ICD以预防心 脏性猝死的发生。
2024/3/23
22
06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及治疗优质课件ppt

(二)发生机制 由左束支主干发出的早搏同样具有双向性传导的特性:一方面循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下传引起左室除 极;另一方面逆行上传至希氏束再下传激动右束支,因右束支除极较晚,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形。左、右束支除极时差小于25ms,室性早搏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若≥40ms时,
将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三)心电图诊断 诊断依据:①胸壁导联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室性早搏电轴正常。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四)鉴别诊断
与分支性早搏的鉴别列于表—4。
表4 左束支主干早搏与左束支分支性早搏的鉴别
———————————————————————————————————————
鉴别要点
左束支主干性早搏
左前分支性早搏 左后分支性早搏
———————————————————————————————————————
室性早搏呈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①I、aVL、V5、V6呈单向宽大R波;V1、V2呈QS或rS型,其r小于窦性r波。②额面QRS电轴小 于110°。③早搏起自右束支近端者,QRS时间可小于120ms,发自远端者,QRS时间≥120ms。
(二)发生机制
右束支发出的早搏激动,具有双向传导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传,最先引起右束支及右室除极,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
龄组中均有发生。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四、左束支主干(Gan)早搏
(一)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滞图形:①V1呈rsRˊ型;②I、aVL、V5、V6的S波宽钝;③额面(Mian)QRS电轴 正常;④室性早搏时间≤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主干近端)或>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远段),左、 右束支除极时间差别大于40ms。
图形。左、右束支除极时差小于25ms,室性早搏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若≥40ms时,
将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三)心电图诊断 诊断依据:①胸壁导联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室性早搏电轴正常。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四)鉴别诊断
与分支性早搏的鉴别列于表—4。
表4 左束支主干早搏与左束支分支性早搏的鉴别
———————————————————————————————————————
鉴别要点
左束支主干性早搏
左前分支性早搏 左后分支性早搏
———————————————————————————————————————
室性早搏呈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①I、aVL、V5、V6呈单向宽大R波;V1、V2呈QS或rS型,其r小于窦性r波。②额面QRS电轴小 于110°。③早搏起自右束支近端者,QRS时间可小于120ms,发自远端者,QRS时间≥120ms。
(二)发生机制
右束支发出的早搏激动,具有双向传导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传,最先引起右束支及右室除极,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
龄组中均有发生。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四、左束支主干(Gan)早搏
(一)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滞图形:①V1呈rsRˊ型;②I、aVL、V5、V6的S波宽钝;③额面(Mian)QRS电轴 正常;④室性早搏时间≤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主干近端)或>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远段),左、 右束支除极时间差别大于40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中正常情况下CKBB很少,可忽略,而免疫抑制法
就是建立在忽略CKBB的基础上的,即是用抗体抑制
M亚基,所以CKMM会失去活性,而CKMB活性失去
一半。这样测出的CK活性实际就是CKMB的一半,
所以CKMB活性应该为测定的2倍。但如CKBB存在就会使结果偏高,即测定的CKMB活性=CKMB+
2CKBB,如果CKBB>CKMM,由于结果要乘2,也
19
辅助检查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应用Holter技术在病人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
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24h的心电变化,经信息 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的长程心电图。 DCG特点: 非创伤性检查,
动态的,常态下, 长时间的连续纪录, 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
20
DCG临床应用: ------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性和定量分析
15
早搏对机体的影响
室性早搏一般不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早 搏可使心输出量下降:
每次 期前收缩心输出量较窦性减少约20% 室性期前收缩达36次/分,CO下降10% 期前收缩越早,每搏损失量越大 长时间的早搏导致心功能下降、心肌肥大,极少数患儿 有可能转化为心肌病
1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心电图诊断可以明确,主要是明确病因及性质 2、鉴别诊断:主要与室上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后
收缩)反复出现。 Ⅴ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
9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1、正常健康儿童 部分健康儿童存在室性早搏,以新生儿期及青少年期多见
①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新生儿 18%,1岁6%,4-6岁8%, 9-12岁14%,13-15岁27%[1]
② 100例14-16岁青少年,室早41%,其中75%为单源性, 25%为多源性
[1] Nagashima M, Matsushima M, Ogawa ACardiac arrhythmias in healthy children revealed by 24-hour ambulatory ECG monitoring. Pediatr Cardiol. 1987;8(2):103-8.
3、心电图特点: ① 提前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② 提前的QRS波前无P波 ③ 代偿间期完全 ④ 单独或联律出现 ⑤ 单源或多源
3
4
室性早搏 多源性早搏
5
插入性 早搏
二联律
6
Ron T
室性并行心律
7
病因
1. 精神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肠道疾病、胆道疾病 2. 药物: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或中毒 3.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 4. 心脏疾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心术中术后、假腱索、
有假腱索者室早发生率15.3%,无假腱索者室早发生率4.3% 纵行条索或较粗(>2mm)与室早显著相关 此类室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2
3、不明原因的病例中,经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 59例青壮年患者,50.8%有心肌炎病理改变 45例不明原因期前收缩患儿,43例有心肌炎病变[
亚临床 心肌炎
但是心内膜的活检极难开展,对诊断帮助不大
四大功能: ① 心律失常分析 ② 心肌缺血分析 ③ 心率变异性分析 ④ 起搏信号分析
21
DCG在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 ① 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 ② 对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发生
13
4、伴发有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发现有早搏,无任何临床表现和心
电图改变、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有可能存在: ① 轻型心肌炎:CK-MB或CTn-I正常或轻度升高,运动试验
早搏增多,但经营养心肌治疗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早搏 在短期内消失 ② CK-MB或CTn-I正常,运动试验早搏减少,治疗前后无明 显变化,不考虑心肌炎,可能病毒感染诱发。
10
可能的原因: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①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肾上腺素高,心肌细胞Ca2+内流,自 动除极加速,自律性增高,表现为日间活动心率快时出现 早搏
② 迷走神经功能增强:Ach增多,动作电位降低,时程缩短 ,复极减慢,夜间睡眠时迷走亢进,心率减慢,出现早搏
11
2、左室假腱索:假腱索存在特殊自律细胞及假腱索对室壁有 牵引力有关
儿童室性早搏的诊治
金华市中心医院 浙江大学金华医院 儿科
徐建新
1
概述
1、室性早搏(PVCs、VEB)是指希氏束分支一下起搏点提 早产生的心室激动,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2
2、儿童期的室性早搏大多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年长儿童 可有心前区不适、胸前撞击、心脏突然停顿的感觉,许 多病人是在体检或其他原发疾病就诊时发现,大多呈良 性过程。
风心、二尖瓣脱垂 5. 全身疾病:缺氧、中毒、SLE等
8
4、室性早搏分级:Lown氏分级 0级:无期前收缩。 Ⅰ级:偶发,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1次。 Ⅱ级:频发,每小时多于30次,或每分钟多于6次。 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A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ⅣB级: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性期前
者可有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或逆行P‘波,代偿间隙不完全 。 3、诊断流程: ① 全身检查:尤其是一般状况 ② 常规心电图、胸片、心彩超 ③ 心肌酶谱及CTn-I ④ 动态心电图 ⑤ 运动试验
17
CK-MB测试结果高于总CK的值的原因:目前常
用的检测CKMB的方法是免疫抑制法,出现CKMB>
CK的情况就是由这种方法的检测原理造成的。在人
就是说2CKBB+CKMB>CKBB+CKMB+CKMM
,即测定得的CKMB活性>CK活性。
18
4、判断室性早搏的性质:功能性良性早搏 ① 无心脏病病史或近期病毒感染史 ② 临床无自觉症状、心脏不大、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正常,
无器质性杂音 ③ 活动后心率增快,而早搏明显减少或消失 ④ 早搏呈单源性、无R-on-T现象,无其他心电图异常 其中第二、三条是最重要的依据。
14
5、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室性早搏: 可能是心脏畸形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此种情
况下早搏的危险性大,必须积极治疗。 6、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伴有期前收缩提示原发心脏病加
重,有可能发生室速、室颤可能,必须积极治疗。 7、心脏病手术过程中或术后早期,较容易发生期前收缩,
可能与低温麻醉、手术及导管刺激,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