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第三局部 习题与解答习题1客观检测题一、填空题1、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掺入的 杂质浓度 ,而少数载流子的浓度那么与 温度 有很大关系。

2、当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大于 漂移电流,耗尽层 变窄 。

当外加反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小于 漂移电流,耗尽层 变宽 。

3、在N 型半导体中,电子为多数载流子, 空穴 为少数载流子。

二.判断题1、由于P 型半导体中含有大量空穴载流子,N 型半导体中含有大量电子载流子,所以P 型半导体带正电,N 型半导体带负电。

〔 × 〕2、在N 型半导体中,掺入高浓度三价元素杂质,可以改为P 型半导体。

〔 √ 〕3、扩散电流是由半导体的杂质浓度引起的,即杂质浓度大,扩散电流大;杂质浓度小,扩散电流小。

〔× 〕4、本征激发过程中,当激发与复合处于动态平衡时,两种作用相互抵消,激发与复合停止。

〔 × 〕5、PN 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 √ 〕6、温度升高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将减小。

〔 × 〕7、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

〔× 〕三.简答题1、PN 结的伏安特性有何特点?答:根据统计物理理论分析,PN 结的伏安特性可用式)1e (I I T V Vs D -⋅=表示。

式中,I D 为流过PN 结的电流;I s 为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是一个与环境温度和材料等有关的参数,单位与I 的单位一致;V 为外加电压; V T =kT/q ,为温度的电压当量〔其单位与V 的单位一致〕,其中玻尔兹曼常数k .J /K -=⨯2313810,电子电量)(C 1060217731.1q 19库伦-⨯=,那么)V (2.11594TV T =,在常温〔T=300K 〕下,V T =25.875mV=26mV 。

当外加正向电压,即V 为正值,且V 比V T 大几倍时,1e TV V >>,于是TV V s eI I ⋅=,这时正向电流将随着正向电压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增大,PN 结为正向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即V 为负值,且|V|比V T 大几倍时,1eTV V <<,于是s I I -≈,这时PN 结只流过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且数值上根本不随外加电压而变,PN 结呈反向截止状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1-1 当T=300K 时,锗和硅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I S 分别为1A μ和pA 。

如将此两个二极管串联起来,有1μA 的正向电流流过,试问它们的结电压各为多少? 解:二极管正偏时,TD U U S eI I ≈ , ST D I I lnU U ≈ 对于硅管:mV 6.179A1mA1ln mV 26U D =μ≈ 对于锗管:mV 8.556pA5.0mA1ln mV 26U D =≈1-2 室温27C 时,某硅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I S =。

(1)当二极管正偏压为时,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为多少?(2)当温度升至67C 或降至10C -时,分别计算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

此时,如保持(1)中的正向电流不变,则二极管的正偏压应为多少? 解:(1)mA 2.7e 101.0eI I mA26mA 65012U U S TD =⨯⨯=≈-(2)当温度每上升10℃时,S I 增加1倍,则pA107.72101.02)27(I )10(I pA6.12101.02)27(I )67(I 37.312102710SS 412102767S S -------⨯=⨯⨯=⨯=-=⨯⨯=⨯=T=300k(即27℃),30026q K mA 26300qKq KT )27(U T ==⨯==即则67℃时,mA7.716pA 107.7mA2.7ln 8.22U ,C 10mA7.655pA6.1mA 2.7ln 5.29U ,C 67mV8.2226330026)10(U mV 5.2934030026)67(U 3D D T T =⨯=-===⨯=-=⨯=-时时1-3 二极管电路如图P1-3(a )所示,二极管伏安特性如图P1-3(b )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为6V ,二极管压降为伏。

试求: (1)流过二极管的直流电流;(2)二极管的直流电阻D R 和交流电阻D r 。

解:(1)mA 53100V7.06I D =Ω-=(2)Ω===Ω==49.0mA 53mA 26I mA 26r 2.13mA53V7.0R D D D1-4 当T=300K 时,硅二极管的正向电压为,正向电流为1mA ,试计算正向电压加至时正向电流为多少? 解:mA26mA 800SmA26mA 700SU U S e II e I 1mA eI I TD ⨯=⨯=≈则 mA 35.1e I TU 100=≈1-5 双极型晶体管可以等效为二只背靠背的二极管,如图P1-5所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答案完整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答案完整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答案第三部分 习题与解答习题1客观检测题一、填空题1、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掺入的 杂质浓度 ,而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则与 温度 有很大关系。

2、当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大于 漂移电流,耗尽层 变窄 。

当外加反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小于 漂移电流,耗尽层 变宽 。

3、在N 型半导体中,电子为多数载流子, 空穴 为少数载流子。

二.判断题1、由于P 型半导体中含有大量空穴载流子,N 型半导体中含有大量电子载流子,所以P 型半导体带正电,N 型半导体带负电。

( × )2、在N 型半导体中,掺入高浓度三价元素杂质,可以改为P 型半导体。

( √ )3、扩散电流是由半导体的杂质浓度引起的,即杂质浓度大,扩散电流大;杂质浓度小,扩散电流小。

(× )4、本征激发过程中,当激发与复合处于动态平衡时,两种作用相互抵消,激发与复合停止。

( × )5、PN 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 √ )6、温度升高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将减小。

( × )7、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

(× )三.简答题1、PN 结的伏安特性有何特点?答:根据统计物理理论分析,PN 结的伏安特性可用式)1e (I I T V Vs D -⋅=表示。

式中,I D 为流过PN 结的电流;I s 为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是一个与环境温度和材料等有关的参数,单位与I的单位一致;V为外加电压; VT=kT/q ,为温度的电压当量(其单位与V 的单位一致),其中玻尔兹曼常数k .J /K -=⨯2313810,电子电量)(C 1060217731.1q 19库伦-⨯=,则)V (2.11594TV T =,在常温(T=300K )下,V T =25.875mV=26mV 。

当外加正向电压,即V 为正值,且V 比V T 大几倍时,1eTV V >>,于是TV V s eI I ⋅=,这时正向电流将随着正向电压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增大,PN 结为正向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即V 为负值,且|V|比V T 大几倍时,1eTV V <<,于是s I I -≈,这时PN 结只流过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且数值上基本不随外加电压而变,PN 结呈反向截止状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 RC // RL ) u i 0.76V rbe (1 ) RE
(1 )( RE // RL ) ui 0.994V rbe (1 ) RE
u o 2 Auo 2 u i
2. 6 如图题 2.6 所示的偏置电路中,热敏电阻 Rt 具有负温度系数、问能否起到稳定工作点的作用?
第 1 章习题及答案 1.1.在图题 1.1 所示的各电路图中 E=5V,ui 10 sin t 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 压 u o 的波形。
+
R
+ D E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 R E + -
ui
(a) + R
uo
-
ui
(b)
uo
-
+ D E + -
+
ui
(c)
uo
-
D
+ R E + -
I B IC /
U CB U CC I C RC U CC Rb 2 U CC ( Rb1 Rb 2 )
Rb 2 RC Rb 2 U CC U CC ( Rb1 Rb 2 ) Re ( Rb1 Rb 2 )
7
第 3 章习题及答案 3.1 电路如图题 3.1 所示。 T1 和 T2 参数一致且 足够大。 (1) T1 、 T2 和电阻 R1 组成什么电路,起什么作用? (2) 写出 I c 2 的表达式。
Re
uo
-
(a)
(b)
图解 2.7 2. 8 如图题 2.8 所示 RS、Re、Rb1、Rb2、Rc、RL、UCC 均已知;求静态工作点 IC、IB、UCB。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范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范文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1.1 电路如图P1.1所示,已知u i=5sinω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

试画出u i 与u 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1 解图P1.1 解:波形如解图P1.1所示。

1.2 电路如图P1.2(a)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

试画出输出电压u 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2解:u O的波形如解图P1.2所示。

解图P1.21.3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最大功耗P ZM =150mW 。

试求图P1.3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

图P1.3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 ZM =P ZM /U Z =25mA电阻R 的电流为I ZM ~I Zmin ,所以其取值范围为Ω=-=k 8.136.0ZZ I ~I U U R1.4 已知图P1.4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5mA ,最大稳定电流I Zmax =25mA 。

(1) 别计算U I 为10V 、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 O 的值; (2) 若U I =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图P1.4解:(1)当U I =10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

故V33.3I LLO ≈⋅+=U R R R U当U I =15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

故LO I L 5VR U U R R =⋅≈+当U I =3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所以U O =U Z =6V 。

(2)=-=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5 电路如图P1.5(a )、(b )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3V ,R 的取值合适,u I 的波形如图(c)所示。

(完整word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1.1 电路如题图1.1所示,已知()5sin i u t V ω=,二极管导通电压降D 0.7V U =。

试画出i u 和o u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解:通过分析可知:(1) 当37V i u .>时,37o u .V = (2) 当37V 37V i .u .-≤≤时,o i u u = (3) 当37V i u .<-时,37o u .V =- 总结分析,画出部分波形图如下所示:1.2 二极管电路如题图1.2所示。

(1)判断图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2)分别用理想模型和横压降模型计算AO 两端的电压AO U 。

解:对于(a )来说,二极管是导通的。

采用理想模型来说,6V AO U =-采用恒压降模型来说,67V AO U .=-对于(c )来说,二极管1D 是导通的,二极管2D 是截止的。

采用理想模型来说,0AO U = 采用恒压降模型来说,07V AO U .=-1.3 判断题图1.3电路中的二极管D 是导通还是截止?用二极管的理想模型计算流过二极管的电流D ?I = 解:(b )先将二极管断开,由KVL 定律,二极管左右两端电压可求出:25101515V 182255U .-⨯+⨯++左== 10151V 14010U ⨯+右==故此二极管截止,流过的电流值为0D I =(c )先将二极管断开,由KVL 定律,二极管左右两端电压可求出:151525V 255U .⨯+左==,2252005V 182U ..-⨯+左== 10151V 14010U ⨯+右==由于05V U U .-=右左,故二极管导通。

运用戴维宁定理,电路可简化为05327μA 153D .I ..==1.6 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电位如题图1.6所示,在图中标出三个电极,并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解: T1: 硅管,PNP ,11.3V 对应b, 12V 对应e, 0V 对应cT2: 硅管,NPN ,3.7V 对应b, 3V 对应e, 12V 对应c T3: 硅管,NPN ,12.7V 对应b, 12V 对应e,15V 对应c T4: 锗管,PNP ,12V 对应b, 12.2V 对应e, 0V 对应c T5: 锗管,PNP ,14.8V 对应b, 15V 对应e, 12V 对应c T6: 锗管,NPN ,12V 对应b, 11.8V 对应e, 15V 对应c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二章2.2 当负载电阻L 1k R =Ω时,电压放大电路输出电压比负载开路(L R =∞)时输出电压减少20%,求该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o r 。

《模拟电子技术》经典习题(有图详细分析版)

《模拟电子技术》经典习题(有图详细分析版)

项目一习题参考答案1. PN结正向偏置时是指P区接电源的正极,N区接电源的负极。

2. 在常温下,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5V,导通后正向压降约为0.6~0.8V ;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1V,导通后正向压降约为0.2~0.3V。

3. 三极管按结构分为NPN型和PNP型;按材料分为硅管和锗管。

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控制能力的大小可用 表示,它要实现信号放大作用,需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4. 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控制能力的大小可用g m表示,它的主要特点是输入电阻很大。

5. 能否将1.5V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为什么?解:不能,因为二极管正向电阻很小,若将1.5V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会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很大,相当于干电池正、负极短路。

6. 分析图1.52所示电路中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B两端的电压U AB(设VD为理想二极管,即二极管导通时其两端电压为零,反向截止时电流为零)。

图1.52 题6图解:(a)VD导通,U AB=-6V。

(b)VD截止,U AB=-12 V。

(c)VD1导通,VD2截止,U AB=0 V。

(d)VD1截止,VD2导通,U AB=-15 V。

7. 在图1.53所示电路中,设VD为理想二极管,u i =6sinω t (V),试画出u O的波形。

图1.53 题7图解:(a)(b)8. 电路如图1.54所示,已知u i=5sinΩ t(V),二极管导通电压为0.7V。

试画出u i与的波形。

解:u i>3.7V时,VD1导通,VD2截止,u o=3.7V;3.7V>u i>-4.4V时,VD1截止,VD2截止,u o= u i;u i<-4.4V时,VD1截止,VD导通,u o=-4.4 V。

9. 测得电路中几个三极管的各极对地电压如图1.55所示,试判别各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图1.54 题8图图1.55 题9图解:(a)三极管已损坏,发射结开路(b)放大状态(c)饱和状态(d)三极管已损坏,发射结开路10. 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电位如图1.56所示。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与问题详解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与问题详解

第一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自测题一、(1)√ (2)× (3)√ (4)× (5)√ (6)×二、(1)A (2)C (3)C (4)B (5)A C三、U O1≈1.3V U O2=0 U O3≈-1.3V U O4≈2V U O5≈2.3V U O6≈-2V 四、U O1=6V U O2=5V五、根据P CM =200mW 可得:U CE =40V 时I C =5mA ,U CE =30V 时I C ≈6.67mA ,U CE =20V 时I C =10mA ,U CE =10V 时I C =20mA ,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

图略。

六、1、V2V mA6.2 A μ26V C C CC CE B C bBEBB B =-====-=R I U I I R U I βU O =U CE =2V 。

2、临界饱和时U CES =U BE =0.7V ,所以Ω≈-====-=k 4.45V μA6.28mA86.2V BBEBB b CB c CESCC C I U R I I R U I β七、T 1:恒流区;T 2:夹断区;T 3:可变电阻区。

习题1.1(1)A C (2)A (3)C (4)A 1.2不能。

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tt1.4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5 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6 I D =(V -U D )/R =2.6mA ,r D ≈U T /I D =10Ω,I d =U i /r D ≈1mA 。

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 、6.7V 、8.7V 和14V 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 和6V 等两种稳压值。

1.8 I ZM =P ZM /U Z =25mA ,R =U Z /I DZ =0.24~1.2k 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1.1 电路如图P1.1 所示,已知u i =5sin ωt (V)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

试画出ui 与u 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1 解图P1.1解:波形如解图P1.1 所示。

1.2 电路如图P1.2(a)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 和u I2 的波形如图(b)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

试画出输出电压u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O图P1.2解:u的波形如解图P1.2 所示。

O1解图P1.21.3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6V,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5mA,最大功耗P ZM=150mW。

试求图P1.3 所示电路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

图P1.3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I ZM=P ZM/ U Z=25mA电阻R的电流为I ZM~I Zmin,所以其取值范围为R U UI ~Z0 .36 1.8kIZ1.4 已知图P1.4 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6V,最小稳定电流I Zmin=5mA,最大稳定电流I Zmax=25mA。

(1)别计算U I 为10V、15V、35V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O的值;(2)若U I =35V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图P1.4解:(1)当U I=10V时,若U O=U Z=6V,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

故URLO UR RLI3. 33V当U I=15V时,若U O=U Z=6V,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

故RU ULO IR RL5V当U I =35V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 Zmin,所以U O=U Z=6V。

(2)I (U U ) RD Z I Z 29mA>I Z M=25mA,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5 电路如图P1.5(a)、(b)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3V,R的取值合适,u I 的波2形如图(c)所示。

试分别画出u O1和u O2的波形。

图P1.5解图P1.5解:波形如解图P1.5 所示1.6 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P1.6 所示。

在圆圈中画出管子,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图P1.63解:晶体管三个极分别为上、中、下管脚,答案如解表P1.6 所示。

解表P1.6管号T1 T2 T3 T4 T5 T6上 e c e b c b中 b b b e e e下 c e c c b c管型PNP NPN NPN PNP PNP NPN材料Si Si Si Ge Ge Ge 1.7 电路如图P1.7 所示,试问β大于多少时晶体管饱和?图P1.7解:取U CES=U BE,若管子饱和,则V CCU V UBE CC BE RbRCRb RCRb RC 100所以,时,管子饱和。

1.8 分别判断图P1.8 所示的各电路中晶体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状态。

4图P1.8解:(a)可能(b)可能(c)不能(d)不能,T 的发射结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e)可能5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2.1 分别改正图P2.1 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信号。

要求保留电路原来的共射接法和耦合方式。

图P2.1解:(a)将-V CC改为+V CC 。

(b)在+V CC 与基极之间加R b。

(c)将VBB反接,且在输入端串联一个电阻。

(d)在V BB支路加R b,在-V CC与集电极之间加R c。

2.2 电路如图P2.2(a)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U BEQ=0.7V。

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R L=∞和R L=3kΩ时的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有om效值)。

图P2.2解:空载时:I BQ=20μA,I CQ=2mA,U CEQ=6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 5.3V,有效值约为 3.75V。

6带载时:I B Q=20μA,I C Q=2mA,UCEQ=3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 2.3V,有效值约为 1.63V。

如解图P2.2 所示。

解图P2.22.3 电路如图P2.3 所示,晶体管的=80,r=100Ω。

分别计算R'L=∞和R L=3kbbΩ时的Q点、A u 、Ri 和R o。

图P2.3解: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r be 均相等,它们分别为I BQ VCCURbBEQ U BEQR22 AμI I 1.76mA CQ BQr be rbb'(1 )26mVIEQ1. 3k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U C EQ VCC I C Q Rc6. 2VA uRcrbe308R i Rb∥rberbe1. 3kAus Rs rberbeAu93Ro Rc5k7R L=5kΩ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RLU I (R ∥CEQ CQ cR Rc L RL) 2.3VA u'RLrbe115Aus Rs rberbeAu47R R ∥i b rberbe1 .3kR o Rc5k2.4 电路如图P2.4 所示,晶体管的=100,r =100Ω。

'bb(1)求电路的Q点、A u 、Ri 和R o;(2)若电容C e 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图P2.4解:(1)静态分析:U BQRb1Rb1Rb2V 2CCVI EQ U B QRfUBEQRe1mAI BQI1EQ10μ AU CEQ VICC EQ ( RcRRfe) 5.7V动态分析:r be r (1 )bb' 26 m VIEQ2.73 kAu rbe (R∥c(1R)L)Rf7.7Ri Rb1∥Rb2∥[r(1be)Rf] 3.7kRo Rc5k(3)Ri 增大,R i ≈ 4.1k Ω;Au减小,A uRf'RLRe≈-1.92 。

82.5设图P2.5 所示电路所加输入电压为正弦波。

试问:(1)A u1 =U /o1 U ≈?iA =U /u2 o2U ≈?i(2)画出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u i 、u o1、u o2 的波形。

图P2.5 解:(1)因为通常β>>1,所以电压放大倍数分别应为RcAu -1r (1 )Rbe e RcRe1A u 2rbe(1 )(1Re)Re1(2)两个电压放大倍数说明u o1≈-u i ,u o2≈u i 。

波形如解图P1.5 所示。

解图P1.52.6 电路如图P2.6 所示,晶体管的=80,r be=1kΩ。

(2)分别求出R i 、R o。

L=∞和R L=3kΩ时电路的A u 、R9图P2.6 解:(1)求解Q点:I BQVCCRb(1U B EQ) Re32.3μAI (1 )I 2.61mA EQ BQU CEQ VCC I R 7 .17EQ eV(2)求解输入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R L=∞时Ri Rb∥[r(1be) R]e110kAu rbe (1 )(1Re)Re0.996R L=3kΩ时R i Rb∥[ r(1be)( R∥eR )]L76k(1 R ))(R ∥e LAu ∥r (1 )(R Rbe e L )0.992Ro Re∥Rs∥1Rbrbe 372.7 电路如图P2.7 所示,晶体管的=60,r=100Ω。

'bb(1)求解Q点、A u 、R i 和R o;(2)设U s =10mV(有效值),问U=?i U =?o若C3 开路,则U i =?U =?o10解:(1)Q点:I BQVCCRb(1U B EQ) Re31 AμI I 1.86mA CQ BQU C EQ VCC I (R REQ c e) 4. 56VA 、Ri 和R o 的分析:ur be rbb'(1 )26mVIEQ952Ri Rb∥r 952beA u ( R∥crbeRL)95Ro Rc3k(2)设U s =10mV(有效值),则U iRs RiRiU s 3. 2mVU A Uo u i304mV 若C3 开路,则R i Rb∥[rbe(1 )R ]e51. 3kA u Rc∥ReRL 1.5U iRs RiRiU s 9.6 m VU A Uo u i14.4mV2.8 已知图P2.8(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b)所示。

求解电路的Q 点和A u 。

图P2.8I DQ=1mA11(2)求电压放大倍数:gm U 2GS(th)I I 2mA VDQ DOA u gmRD202.9图P2.9 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构成复合管?标出它们等效管的类型(如N PN型、PNP 型、N沟道结型⋯⋯)及管脚(b、e、c、d、g、s)图P2.9解:(a)不能。

(b)不能。

(c)构成NPN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

(d)不能。

(e)不能。

(f )PNP型管,上端为发射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集电极。

(g)构成NPN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

2.10设图P2.10 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A u 、R i 和R o 的表达式。

图P2.10(2)求电压放大倍数:gm U 2GS(th)I I 2mA VDQ DOA u gmRD202.9图P2.9 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构成复合管?标出它们等效管的类型(如N PN型、PNP 型、N沟道结型⋯⋯)及管脚(b、e、c、d、g、s)图P2.9解:(a)不能。

(b)不能。

(c)构成NPN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

(d)不能。

(e)不能。

(f )PNP型管,上端为发射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集电极。

(g)构成NPN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

2.10设图P2.10 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A u 、R i 和R o 的表达式。

图P2.10(2)求电压放大倍数:gm U 2GS(th)I I 2mA VDQ DOA u gmRD202.9图P2.9 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构成复合管?标出它们等效管的类型(如N PN型、PNP 型、N沟道结型⋯⋯)及管脚(b、e、c、d、g、s)图P2.9解:(a)不能。

(b)不能。

(c)构成NPN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

(d)不能。

(e)不能。

(f )PNP型管,上端为发射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集电极。

(g)构成NPN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

2.10设图P2.10 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A u 、R i 和R o 的表达式。

图P2.10(2)求电压放大倍数:gm U 2GS(th)I I 2mA VDQ DOA u gmRD202.9图P2.9 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构成复合管?标出它们等效管的类型(如N PN型、PNP 型、N沟道结型⋯⋯)及管脚(b、e、c、d、g、s)图P2.9解:(a)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