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1].doc1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3)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的品质;(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 成语和典故的掌握与应用;3. 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与归纳。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成语和典故;2. 问答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3.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郑人有且买履者》;2. 相关资料:成语解释、古代文化知识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郑人有且买履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文中成语和典故的出处及含义;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成语和典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分享学习心得;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2. 收集更多关于《郑人有且买履者》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 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作文,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
八、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分享的学习心得。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课堂小结:
1.《郑人买履》的故事情节:学生需要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包括郑人的目的、郑人的犹豫、商人的狡猾以及最终的结局。
2.人物形象分析:学生需要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郑人和商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故事主题分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并阐述故事的主题思想,包括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对人性的揭示。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郑人买履》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艺术风格。
(2)分析《郑人买履》的故事主题,认识先秦诸子的思想。学生需要通过课文阅读和资料查询,深入分析故事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主题思想,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特点。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郑人买履》的故事背景和作者韩非子,然后逐段讲解故事情节,重点分析故事中郑人的行为和心理,以及故事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郑人的犹豫、商人的狡猾等,并提问学生对这些细节的理解和看法。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如人物形象、故事主题、社会现象等。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问他们对于故事中的道德问题、社会问题有何看法。
例题4:请结合韩非子的思想,分析《郑人买履》的故事背景。
答案:《郑人买履》的故事背景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相契合。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谋策略,而故事中的商人正是利用了郑人的犹豫不决,让他买下了并不满意的鞋子。这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与韩非子对于人性的看法相呼应。
《郑人有且买履者》(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郑人有且买履者》(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疏通了《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意,掌握了一些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熟读了课文,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本文奠定了基础。
《郑人有且买履者》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那么,请问它主要运用什么方式来说理的呢?对了,是运用寓言。
韩非子运用这些寓言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他与别人的寓言有什么不同?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主要以本文为依托,对此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
(板书:《韩非子》寓言探究)二、文本探究1.请问:什么叫寓言?明确: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
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2.韩非子运用寓言来说理,是其散文的最大闪光点,著名学者公木先生在其著作《先秦寓言概论》中说《韩非子》中有寓言340则,位居诸子寓言之首,可以说《韩非子》集寓言之大成。
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请快速浏览课文,看本文一共运用了哪些寓言,它们的寓意分别是什么?明确:一共运用了九则寓言,寓意分别是:守株待兔——讽刺以先王之道治当时之民;卜妻为裤——讽刺盲目效法先王的愚昧;郢书燕说——批评当今学者曲解古人之意;郑人买履——讽刺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的荒唐;乐羊食子、西巴释麑——说明“巧诈不如拙诚”的道理;卫人嫁子——讽刺不顾廉耻、不择手段追逐财利却自以为聪明的贪官污吏;郑公伐胡、智子疑邻——说明明白事理不难,但正确处理困难。
(展示PPT2)3.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文中的寓言是他阐明思想的一个平台。
那么,我们大家讨论一下本文的寓言体现了韩非子的什么思想,又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明确:从本文可以看出,韩非子反对儒家的“法先王”,认为与其用渺茫模糊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doc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如:说;因为、暴乱、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
3、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教学重点: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1、文言语法现象。
2、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Flash短篇《守株待兔》,幽默的无声动画使多数学生笑了。
教师就势提问: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生答:比喻一类不劳而获的人。
他们不愿老实工作,想侥幸得到收获。
师补充: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个寓言的最普遍理解,但是原著中,作者写这个寓言并不是想说明这点。
那真实的《韩非子》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韩非子,让我们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1、全班齐读课文,师板书问题字词。
不胜shēng(古音破读)果蓏蚌蛤luǒbàng gé腥臊恶臭èxiù(词“臭”为词义缩小)决渎dú(课文下的注释dò u 是错误的)1钻燧取火zuān suì鲧禹gǔn耒lěi2、投影重要字词句。
(1)、实词:1、而民悦之(意动)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2、使王天下(名作动)3、民多疾病(名作动)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假设)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意动)6、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效法陈规旧例)7、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2)、虚词1、必为鲧禹笑矣(被)2、因为之备(替)(3)、古今异义词1、桀、纣暴乱(暴力混乱)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措施治理)(4)、句式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3、翻译重要句子(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假如在夏朝有人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头来生火,就一定会被鲧禹笑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优质教案(三维3页)

一、知人:“以法为教”——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出身于韩国贵族||,跟李斯同以荀子为师||,天生口吃但善于写作||。
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二、论世:韩非所处的时代为战国末期||,当时诸侯国群雄并起||,相互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大国日益壮大||,小国岌岌可危||。
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他眼见自己的国家日益衰微||,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却未被信任和采用||,于是发愤著成《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反映了他革新救国的愿望||,也集中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
三、积累1.字音辨识果蓏.(luǒ)蚌蛤.(ɡé) 钻燧.(suì)取火鲧.(Gǔn)禹决渎.(dú)2.通假举要(1)而民说之“说”通“悦”||,喜欢||,高兴||。
3.古今异义常可(1)不法..古义:是两个词||,“不”“效法”今义:意思是违反纪律当世之民(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古义:这里为两个词||,“政”指治国措施||,“治”是治理今义: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4.词类活用(1)使王.天下(名词作动词||,统治)(2)号.之曰有巢氏(名词作动词||,称呼||,叫作)(3)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疾病||,有疾病)(4)天下大水..(名词作动词||,发洪水)(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6)不法.常可(名词作动词||,效法)5.文言句式(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判断句)译文:现在想拿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
(2)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言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古代鞋履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代鞋履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 《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本解读。
2. 古代鞋履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古代鞋履文化的研究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郑人有且买履者》文本、相关古代鞋履的文化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郑人有且买履者》,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郑人有且买履者》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收获。
2. 文本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翻译《郑人有且买履者》,解释重点字词。
(2)学生讨论并分析文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3. 文化探究(1)教师介绍古代鞋履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2)学生分组研究,结合文本中的鞋履描写,探讨鞋履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4.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郑人有且买履者》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鞋履描写,探讨鞋履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2. 邀请专家或传统文化传承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鞋履文化。
七、评价反馈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研究报告的质量。
3.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情况。
八、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困难,提出建议和期望。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了解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以及《韩非子》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先秦诸子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郑人有且买履者》。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2)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韩非子》及《郑人有且买履者》的背景。
(2)提问: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郑人有且买履者》,理解文章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2)对比先秦诸子的其他篇章,探讨其思想异同。
4. 课堂讲解:(1)讲解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及其意义。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诚信问题。
(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
2. 总结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以及《韩非子》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回顾《郑人有且买履者》的内容,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
2. 学习先秦诸子的其他篇章,如《孟子》的《告子下》、《庄子》的《逍遥游》等。
3. 分析先秦诸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郑人有且买履者》的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能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先秦诸子的散文特点。
(3)能够运用文中的典故和思想观点,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思考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的品德。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财富和权力,追求真正的幸福。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郑人有且买履者》的内容理解和篇章结构分析。
2. 先秦诸子的散文特点和思想观点的把握。
3. 运用文章中的典故和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郑人有且买履者》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财富和权力的思考。
1. 导入新课:介绍先秦诸子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化价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郑人有且买履者》,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章寓意。
3.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郑人有且买履者》的重点词语、句式和篇章结构,分析先秦诸子的散文特点。
4. 合作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文章中的思想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思考与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文章中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分享。
五、作业布置2. 研究其他先秦诸子的著作,了解其思想观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言文《郑人有且买履者》的理解程度,包括词语、句式、篇章结构和寓意的掌握。
2. 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对其他诸子著作的研究和实例分析。
3. 学生对财富和权力的态度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句式
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3、翻译重要句子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假如在夏朝有人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头来生火,就一定会被鲧禹笑话。(状语后置句)
(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师: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生:应该与时俱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新的措施。
师小结:
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他的法家思想远远不同于当时的儒、道、墨思想,他认为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末期,这些形而上的思想不能满足社会实际。故极力推崇法家思想才是最合适的思想。
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道,不效法成规旧例,研究当世的事情,于是就给它准备(相应措施)。(省略句)
(3)宋人有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
生:四个分别是:比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
师:大家互相交换一下意见,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暴乱、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3、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教学重点: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师板书问题字词。
不胜shēng(古音破读)
果蓏蚌蛤luǒbàng gé
腥臊恶臭èxiù(词“臭”为词义缩小)
决渎dú(课文下的注释dòu是错误的)
钻燧取火zuān suì
鲧禹gǔn
耒lěi
2、投影重要字词句。
(1)、实词:
1、而民悦之(意动)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学背景: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扁鹊治病》、《宋人疑邻》、《画鬼最易》、《击鼓戏民》、《鲁人搬迁》、《心不在马》、《曾子杀猪》、《自相矛盾》、《螳螂捕蝉》等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深入人心,学生对原著较有兴趣。
本单元为《先秦诸子》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之前课程已经涉及到儒家、道家、墨家经典的部分段落。作为最后一单元,相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先秦文章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基础。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文段字词基础之上的文法结构:即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学情:本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13)班,为年级理科普通班,学生较活跃,但基础一般。
生:生产力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旧的事物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生:“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四、深入解读。
师: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生:举例论证
师讲解:如要证明“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中心,即举出一些这样不效法先王的例子。可文章前半部分却说了效法先王的可笑结果,这不是举例论证。要说明正面的中心,假设反面事例的结果,反推出中心的论证方法叫:假设法。假设法(本文论点之前的文段):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2、使王天下(名作动)
3、民多疾病(名作动)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假设)
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意动)
6、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效法陈规旧例)
7、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
(2)、虚词
1、必为鲧禹笑矣(被)
2、因为之备(替)
(3)、古今异义词
1、桀、纣暴乱(暴力混乱)
生:还有寓言论证。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
师:用寓言论证是一种生动的论证法方,它属于喻证法的一种。喻证法(本文论点之后的文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论点。比喻论证重在相比,暗其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师追问:守株待兔就是本体,它比喻了什么呢?是开头所说的比喻不劳而获的人吗?
生:比喻残暴的统治者。
师:如果改编成那个在田里劳作的人整天坐在树桩下杀兔子,就可以说它是比喻残暴统治者了。联系论点部分,想想韩非子到底为什么创作了守株待兔的寓言呢?
六、比较作业
从内容、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的寓言。
七、板书:文章结构
上古:构木钻燧人物耕田的宋人
为……笑↑法统治者
中古:决渎结不期修古结事件守株待兔
为……笑↑法—→←—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近古:伐暴乱论不法常可论结果为宋国笑
为……笑↑法为历史笑
当今
假设法中心论点喻证法
生: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
五、升华主题
投影韩非子生平,结合课文注释介绍,了解为什么他要创作这样的寓言。韩非子其人:韩非是战国末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家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1、文言语法现象。
2、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Flash短篇《守株待兔》,幽默的无声动画使多数学生笑了。教师就势提问: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
生答:比喻一类不劳而获的人。他们不愿老实工作,想侥幸得到收获。师补充: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个寓言的最普遍理解,但是原著中,作者写这个寓言并不是想说明这点。那真实的《韩非子》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韩非子,让我们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