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汽车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合集下载

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浅析

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浅析

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浅析韩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国间的贸易额一直在不断增长。

除了贸易,韩国也是中国的重要投资国之一,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一直持续增长。

本文将从投资规模、行业分析和趋势展望三个方面,对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进行浅析。

一、投资规模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韩国在中国的累计直接投资额达到了2352.3亿美元。

而随着双方间贸易和投资的加强,韩国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据韩国贸易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7月,韩国在华投资额达到2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6%。

二、行业分析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韩国在华制造业的投资占到了其在华累计投资总额的69.1%;服务业的投资占比为12.7%;房地产业投资占比为9.1%。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韩国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较为集中,并且有较大市场占有率。

在汽车制造业方面,现有韩国品牌的生产基地包括北京现代、上海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

其中,上海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中国最大的合资汽车公司之一。

三、趋势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投资重点向高端制造业转移。

目前,中国政府正积极推进制造强国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这将有助于韩国的企业加强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投资。

2、投资重点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随着中国市场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长,韩国的企业将会加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以适应市场需求。

3、投资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韩国的企业也开始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投资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展。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的不断调整,未来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会呈现出更多的新趋势。

韩国现代汽车研究报告

韩国现代汽车研究报告
不当地子公司共 同监督现代汽车 在欧洲的 产品规 划、销售不营销, 加强地匙销售能 力。
印度工程 技术中心
为汽车设计和分 析提供支持,幵 将扩大针对当地 市场(在建)开 发的产品支持。
美国 技术中心
新品性能和耐丽 性试验,概念车 的研究不大规模 生产汽车的开发, 以适应美国市场 的需求。
日本 研发中心
Drive your way
—韩国现代汽车研究报告
目彔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现代汽车全球发展之路
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启示 北京现代全系产品介绍
Part 1 现代汽车 — 世界上增速最快的汽车品牌
2009年,在全球汽车品牉销量排名中,只有 43 年历叱的现代汽车超过拥有 107 年历叱的福特汽车,名列第 4 位。 2009年,J.D. Power公布北美最新《新车品质调查》,现代悦劢超越丰田卡罗拉、 本田思域问鼎桂冠,现代品牉同时荣膺非溢价品牉最满意品牉。 2009年,德国著名汽车杂志《Autobild》在“召回次数”调查中,现代汽车以连 续两年无一例召回的卐越品质获得了苛刻的欧洲媒体讣可。 2009年,当经济危机蔓延全球时,现代汽车以较高的销量增幅引领整个北美汽车 产业回暖,也是当年唯一盈利和销量双双飘红的品牉。 现代汽车巫成为品牌价值上升幅度最大的汽车品牌……
Part 1 现代汽车 — 大事记
时间 大事件
1967-1971年 1967年不福特汽车公司合作,现代汽车正式创立。 1971年现代不福特分手。 现代汽车第一款自主车型小马(Pony)轿车以5900美元的超低价位迚入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北 1976年 美地匙,引发消费及产业界的极度震撼。 不三菱汽车合资(三菱出资10%),到1983年就开发出第二款新车,幵亍1985年在加拿大魁北克 1981-1985年 省设立年产10万辆觃模的车厂。 为北美地匙研发的卐越(Excel)小轿车,以8.5万辆的销售量,创下加拿大当年迚口车的冠军纨录, 1985年 同年在美国卒出17万辆的佳绩。 现代发布其首个内部独立设计的劢力总成--Alpha型发劢机,幵推出完全自主研发成功的第一款 1991-1992年 概念车HCD-I。 1994年 1998-1999年 行销世界128个国家和地匙的卐越车型被美国汽车年鉴(Car Book)评为“最佳安全小型房车”。

韩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韩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辆。这对于一个 总人 口不足 5 0 的国家来讲 , 0 0万 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运用 定性分析方 法 , 通过 研究近 4 O年来 韩
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 先后 分别 为政府扶植的 自主发展模式 、 口导 向模式 、 出 融入全球 化模式 )结 合中 国汽 车产业 , 状况提出有 益建议 。韩 国汽车产业发展模 式对我 国的启示 , 政府必须 更加有效 的扶植汽车产业 ; 中国汽车工 业必须
世界汽车出 口国排名第 6 。而进入 9 O年代 中后期 , 韩国汽车业在西欧、 美洲、 东欧 、 中亚 、 亚洲和大洋洲
车产量更是达到 4 86 0 . 万辆 。 在韩国政府主导 的“ 车国产化” 汽 政策和 出口 导向政策 先后在短 期 内取 得 巨大成功 的情 况下 , 19 年的亚洲金融使得韩国汽车产业的泡沫破裂。 97
家族式经营日益显露 出弊端 , 企业走到了破产与亏 损 的边缘 。韩 国汽车工业被迫进行新的调整 。19 97 年, 双龙 汽车公 司 因资不抵 债被 大宇 收购 ; 同年起 亚 汽车公司也被政府 招标 拍卖 , 现代集团 19 98年 1 2 月兼并起亚 , 但不久现代集团内部也出现 了债务 问 题 ; 9 年大宇汽车公司也背上 了 10 1 9 9 8 亿美元的债 务, 最终在 20 02年 1 O月被通用汽车公司正式收购。 正 当人们都以为韩国汽车工业就此会一蹶不振
段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 发展模式。由于韩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
升, 具备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 面对相对狭小的国内 市场, 韩国汽车业加大了出口的力度 , 并在短期 内成 长 为世界 上强 大 的势 力 。这 一 时 期 , 国的 汽 车业 韩 并不仅仅是产量和销量方面的增长, 它整体的发展 质量非常高。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研网一、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韩国汽车工业于60年代初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起步。

此后的十多年里,汽车生产能力增长缓慢,到1970年,汽车产量仅为2.8万辆。

进入80年代,汽车产量开始快速增长,1985年达到37万辆,1986年猛增到60万辆后便直冲100万辆大关,1989年达到113万辆,1990年达到132万辆。

此后5年内,汽车产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1995年达254万辆,形成了以现代(Hyundai)、起亚(Kia)、大宇(Daeyoo)、双龙(Ssangyong)四公司鼎足的国内市场格局,汽车总产量紧随日本之后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伴随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韩国汽车出口从1983年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并于1986年超过内销汽车数量,达到30.6万辆。

到1995年,韩国汽车出口已达到110万辆,出口量在全球排名第6位。

至此,韩国汽车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资本积累,并初步确立起现代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和面向全球的营销网络。

根据发展战略和发展特点的不同,可将韩国汽车工业在金融危机前的这段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3年)为KD零部件组装阶段。

1962年,韩国政府在“第一个经济开发5年计划”中,明确提出通过SKD方式推动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与日本NISSAN 公司技术合作建立了“新国汽车公司”。

但由于外汇不足,该公司很快就被迫关闭。

1963年以后,韩国政府为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及汽车产业的经济规模,将SKD组装方式转化为CKD独立生产方式,并于1964年成立“新进汽车公司”,与日本TOYOTA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生产CORONA小轿车。

此后,现代汽车公司和亚细亚汽车公司先后通过与FORT和FIAT进行合作,开始生产小轿车。

第二阶段(1974—1982年)为零部件国产化及生产体制重组阶段。

为提高韩国汽车工业的国产化水平,韩国政府于1970年制定了“汽车工业基本育成计划”,明确了汽车工业有关部门实现国产化的目标,制定了国产化的具体产品和国产化日程表,并对有助于国产化的必要原材料进口予以免税等优惠待遇。

外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前言汽车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组装产业,又是高度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它集中着许多科学领域里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开展,我国也已经成为汽车产销量大国。

我国汽车产业的开展与外资的进入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我国参加WTO以后,政府不断放宽对外资进入方式的限制,外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也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调整和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也已经进入了一个与国际体制接轨的历史新阶段,世界汽车巨头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力度,雄厚的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将我国汽车产业引入了可持续开展的快车道。

然而,在外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冲击性。

另外,我国在利用外资开展我国汽车工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和理解外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并积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来保护和促进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健康开展。

1外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的开展过程及现状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汽车工业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多,零部件技术力量薄弱,轿车生产技术几乎是空白,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我国汽车产业,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开展。

1.1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的背景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又称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人们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一种优质的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开展很有帮助,提倡外商直接投资多多益善。

自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国际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极为显著的变化,一是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二是巨型跨国汽车企业之间的重组与联合。

现代集团在韩国产业结构中的发展

现代集团在韩国产业结构中的发展

现代集团在韩国产业结构中的发展--以现代汽车为例摘要: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韩国的汽车出口带动了他的国内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从近几年韩国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表现来看,韩国汽车的发展之迅速让中国人大开眼界,通过介绍韩国财团的发展及现代汽车的发展,展示了一个集团对韩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汽车逆向产业转移韩国原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资金短缺、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小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3美元,但经过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发展,韩国完成了英、美、日等发达国家需要半个世纪乃至一个世纪才能实现的工业化进程,被誉之为“汉江奇迹”。

而在韩国经济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就要归功给韩国的财阀集团。

一、韩国大企业集团成长经历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成长期(40年代-50年代中期)韩国大企业主要借助于韩国经济复兴的良机,依靠“归属财产”、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府“特惠扶持”发展起来的。

仅1962—1966年5年间,美国提供的技术援助便达12项,日本提供的技术援助也达10项。

这些经济技术援助项目,多为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项目,也明显带有产业转移的性质。

在这期间形成了一批“特惠财阀”,如三星等。

2、膨胀期(60年代初-70年代末)60年代初,朴正熙上台后,曾采取一些措施试图改变财阀对国民经济龙算的局面。

但是韩国政府很快发现,在市场体制不健全、企业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财阀是一直可发挥作用的经济力量。

通过各种经济政策的诱导和支持,在政府一系列五年计划和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一大批新兴现代财阀形成。

而承接产业以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为主,涉及钢铁、造船、石化等重化工业,以引进设备、技术为主,外商直接投资为辅,总体看仍属贸易主导型产业承接。

70年代初中期,在韩国“重化工业化”浪潮中,得益于政府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政府倾斜,大批财阀转向钢铁、石化、造船、汽车、电子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借款财阀”,如“现代”“大宇”“韩进”等。

韩国现代 逐梦中国

韩国现代 逐梦中国
S i i 0 a g Z i h n o 世 界 5 0强 在 中 国 h e 5 0 Qin a o g Gu J Z 0
北京坝代
Drv o a i ey urw y
横 扫 千 军 。 势 而 上 逆
20 0 2年 1 O月 ,当 北京 汽 车 投 资 有 限 公 司与 韩 国现 代 共 同 出资 2 . 元人 民 币成 立 北 7 1亿
市场 后 , 双方 也 打 了个 平 手 , 也 没 占 到便 宜 。 由此 可 见 , 代起 亚有 足 够 的 自信 在 华与 谁 现
欧、 、 美 日汽 车厂 商 较量 过 招 。 在 保 证 质量 、 术 的 前提 下 实 施 低 价 格 的 策 略 , 技 是韩 国现 代成 功 占领 北 美 市场 的根 本 所 在 。这 一 点 , 也颇 能 迎合 中 国汽 车 市场 对 中 低档 产 品 的要 求 。 除 此 之 外 , 了 让消 费 者树 立 购 买 信 心 , 国现 代 正在 通 过 其 遍 布 全 世 界 的 物 资流 为 韩 通 网 和服 务 网络 , 以及 利 用互 联 网提 供 2 4小 时实 时 服 务 的 电子 商 务 , 向顾客 提 供 最 大 的 满 足 。同 时 , 中 国 国内 构建 完 善 的 售后 服 务 网络 , 口车 的 4 在 进 4家 维 修 站 将扩 展 到 10 0
索纳塔意味着“ 代速度” 伊兰特的业绩则源 于对“ 现 , 机会” 的把握。一方面 , 比于对手 相
上 海 通用 凯 越 , 兰特 不 但 强 调 油耗 低 、 有更 丰富配 置 , 且 价 格 低于 对 手 一万 余 元 。“ 伊 拥 而 中
国 的 消 费 者大 多 是 首 次 购车 , 不挑 剔 品牌 、 价 格 高 度敏 感 , 对 这就 给 新 进 入 者 创 造 了很 好 的 立 足机 会 ,钟 师 说 , 韩 国企 业 准 确 捕 捉 到 中国 消 费 者 追 求 外形 、 饰 等方 面 的 心 理 , 在 ” “ 内 并 产 品 上演 绎 到极 致 。 ”

中国汽车业应向韩国学习什么?

中国汽车业应向韩国学习什么?
了1 0 %以上 的销量 下 滑 , 特 别是 7月份 , 自主 品牌
将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
极 的作 用 。
近年来 , 韩国的汽车企业成长十分迅速 , 不管 是现代汽车的崛起还是起亚的突变 ,都值得更多
汽车企 业加 以研 究和 学 习。 另外 , 与 两家企 业成 长
的挑战愈发严峻。自 从汽车行业在国内发展 以来 ,
自主 品牌 的发展 一直 都是 关注 的焦 点 。如何 走 出 去, 如 何强 化本 土市 场 的份 额 , 国 内 自主品牌 在 发 展过程 中总是 面临种 种 问题 难 以破 局 。而 与 中国 市场 咫尺 之遥 的韩 国 ,却 在本 土 品牌 现 代 汽车 集 团 的带 领 下 ,在 国内外市 场均 取得 了成 功 。俗话 说,品牌 发 展能 给我 国 自主品牌带来 哪些 启示 呢?
乘用车市场份额更是创造 了 2 0 0 8 年9 月 以来的 新低。从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来看 , 9 月 自主品 牌汽车企业 出口为 7 . 8 1 万辆 ,比上年 同期 下降 2 8 . 9 %, 降幅比 8 月有所扩大 , 表现出持续 5 个月
下 降 的发 展态 势 。
的背后 , 则是近代韩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在汽 车产业 的发展路上 ,韩 国汽车工业都经历了从无 到有 , 从合资再到 自主的发展模式 , 这和中国的汽 车成长发展类似 , 但时至今 日, 两个国家的汽车工
轻 型汽 车技 术
2 0 1 4 ( 1 / 2)
市场论 坛
6 3
中国汽车业应向韩国学习什么?
李永钧
2 0 1 3年 1 0月 2 4 日, 以“ 中韩 汽 车 产业 的现
国推 动 自主 品牌发 展 、提升 国际竞争 力 具有 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现代汽车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摘要:2012年现代汽车集团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厂商。

本文通过研究韩国现代汽车发展模式(自主发展模式、出口导向模式、融入全球化模式) ,结合中国汽车产业状况提出有益建议。

韩国现代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政府必须更加有效的扶植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自主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创立自主品牌;立足本土市场,并适时向海外拓展。

关键词: 现代汽车;发展模式;中国汽车产业;政府作用;核心技术;本土市场1韩国现代汽车发展史若按照全球其他各家领先的汽车厂商的标准,现代汽车公司的历史是相当短的。

它可被分为三个十年时期,在每个十年时期中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均有一个主要特征。

1. 1起步阶段借助战后建设浪潮的推动,现代建筑公司在1967年12月建立了现代汽车公司。

这个年轻的汽车制造商在开始主要引进福特的技术。

然而,到了70年代早期,现代集团的管理层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即不再仅仅依赖于外国车型的授权许可,而是要同步地开发现代自主拥有所有权的轿车车型。

通过引进先进设计室的车型以及使用从日本和英国技术,现代汽车的第一个自主车型Pony终于投产。

这款微型汽车在国内市场迅速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里同时要提到韩国人“身土不二”的精神也极大的帮助了现代的起步。

“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意思是说,我生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养育我成长的国土,而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时刻提醒国民用本土的产品。

在韩国商店卖的皮包经常会看到“身土不二”这几个字。

韩国的牛肉比进口牛肉贵两三倍,但是大部分韩国民众吃着本土牛肉。

根深蒂固的身土不二思想,让他们认为,只有韩国本土的东西是最好的。

更不论汽车,电子,他们相对发达的产业。

直到1987才有奔驰一家外国汽车企业进驻韩国,即便到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韩国现代及起亚依然牢牢控制着韩国70%以上的市场,而纯进口汽车只有10%左右,这与我国汽车品牌本土市场占有率不足30%形成鲜明对比。

1. 2高速发展阶段汽车国产化实现之后,韩国政府又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起,韩国汽车大量出口开始正式进入国际市场。

在一开始,韩国汽车,以质优价廉为竞争主要手段,例如1985年,为回应北美地区需求而研发的卓越(Excel)小轿车,一上市就被北美地区的消费者接受,1985年以8.5万辆的空前销售量,创下加拿大当年进口车的冠军纪录,同年在美国则卖出17万辆的佳绩。

到1994年时韩国汽车的年出口量达到73. 8万辆,而1995年则为110万辆,增长48. 6% ,从而在世界汽车出口国排名第6。

这个阶段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由于韩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具备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面对相对狭小的国内市场,韩国汽车业加大了出口的力度,并在短期内成长为世界上强大的势力。

这一时期,韩国的汽车业并不仅仅是产量和销量方面的增长,质量品质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成就。

1. 3复苏阶段1998年,现代汽车公司度过了艰难的一年。

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严重下降。

然而,随着EF索娜塔sonata和XG车型的推出,现代汽车公司的新车型获得了成功,并在国际新闻界中获得了最高的推崇。

不仅如此,由于出口情况有利,出口量持续迅速增长,这也部分抵消了国内市场的销量下降。

这期间公司也进行了合并和工业结构重组。

收购起亚(Kia)/Asia汽车厂以及与HPI和HMS的合并令现代汽车达到了全球市场中竞争所需的经济规模。

不断有新车型的成功推出令现代汽车进入了世界轿车市场的一个新领域,并且进一步拓宽了现代汽车公司庞大的车型系列。

近年以来,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销量高奏凯歌,继欧洲市场力压日本汽车之后,从南美市场又传捷报。

而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市场以及欧洲市场,现代汽车集团早已赶超日本汽车。

目前,还有一个北美市场有待征服,但相差无几。

以市场占有率为准,只差0.1个百分点。

照这一趋势下去,现代汽车集团成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亚洲汽车厂家指日可待。

现代汽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头十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形成自身的技术积累,占领国内市场。

第二个十年走出国门,积极与国际车企竞争。

第三个十年克服危机,兼并重组,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真正树立现代国际品牌形象。

2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现代汽车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发展汽车产业提供了榜样,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2. 1政府的主导与扶持对于后进国家来说,政府的支持对于汽车产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这就好比栽树理论:如果把全球汽车市场比作一个院子,当栽种第一课树的时候,土壤有充足的养分,阳光也很充足,自然容易成长,要栽种第二树的时候,空间还好,土壤养分还有,也能快速成长。

当种第三课树时,小院略显紧张,需要栽树者对小树精心护理,浇水施肥才能获得成功,欧美就相当于第一个栽种者,宝马奔驰,福特通用都相当于第一棵树;日本就是第二个栽树者,丰田本田等也成功成长;韩国就是第三个栽树者,现代就是第三棵树,在韩国政府的呵护下也茁壮成长。

这时候,中国走进了这个院子,院子里已经有了三颗参天大树,阳关已经被挡完了,土壤的养分也严重不足,怎样才能让国产汽车这颗树苗拥有一席之地?那就只有靠主人披荆斩棘,把遮挡阳光的树枝砍掉,为小树苗施特殊配方的肥,在拿支架好好固定才能确保它不被挤垮。

这就是中国汽车产业所需要政府发挥的作用。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汽车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

中国一位大汽车企业的老总曾以亲身体会说.中国自主发展不成功的原因之是政府没有有效的支持.比如合资合作近2O年来.国家从来没有提出过鼓励自主开发的优惠政策,没有出台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的优惠政策,反而是谁与外方合资,谁引进技术,谁能享受优惠政策。

如此企业没有自主开发的积极性也没有大的开发投入。

因此政府应该鼓励企业自主技术研发,而不是一味的与外资合作。

同时政府还应奖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有实力获得汽车核心技术的企业,国家相关科研部门与之可以联合开发。

其次,政府应该针对区域的特点,集中精力打造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型汽车工业基地,形成各经济区域间的汽车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体系,带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江浙地区以上汽为代表,北方则以一汽为中心发展汽车工业,在中南则以东风汽车为中心,依托武汉等重工业城市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还应鼓励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一些有创新活力的民营车企如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若能与央企合纵连横,互取多长,则中国的汽车企业才能想现代汽车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

2. 2专注中国市场三十年与进军世界如果说现代汽车占领韩国市场只是走出了成为世界顶级汽车品牌的第一步,那么中国车企若是能占领国内市场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销售市场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850万辆。

因此,与韩国相比中国的车企更应该专注中国市场。

但这将是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

目前的中国市场汽车竞争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核心技术突破与系统制造能力提升,其二就是品牌文化。

核心技术的突破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能一点一滴的积累,但是品牌的塑造却是刻不容缓的。

首先,品牌塑造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

品牌的价值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中。

品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除产品本身外更多的品牌附加值。

因此,消费者能否认可是评判品牌优势的最终标准。

以消费者为中心,就要重视细分市场,国产汽车的品牌建设应该在市场细分和目标消费群识别基础上重新进行品牌定位和品牌细分。

不断监测和研究顾客的需求动态,灌输品牌价值观,适时推出能够形成新卖点和支持品牌忠诚度的产品,在最大限度创造客户价值的同时获得双赢。

其次,品牌塑造还要推出品牌服务,国产汽车可以采取在销售网络上搭建服务网络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主动服务多元服务等深层次的品牌服务使售后服务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首肯。

传统服务多集中在修理更换汽车零件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更要加强。

在“售后服务满意程度”方面国外品牌汽车的品牌形象也要明显好于国产汽车。

因此国产汽车应该坚持提升售后服务满意度的正确观念加大在售后服务方面的投入与努力。

最后,品牌塑造还要植根于本土文化塑造国产汽车品牌文化内涵品牌文化蕴含着深刻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即品牌所凝练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

品牌文化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顾客某种需要,而且帮助顾客寻找心灵归属,实现他们的诉求。

品牌文化要从产品自身开始,通过广告提升品牌文化的号召力,让消费者更多的去体验以致产生共鸣。

中国汽车产业在走自主发展道路时,不排除进军国际市场。

但目前中国的对外合资合作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往往受制于人,即使中方控股,也无法发挥决策权。

通过自主发展可以开发国际领先的产品,创立自主的品牌之后,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和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可以实现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

韩国汽车产业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所采取的模式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多以中国车企还是应以国内市场为主,对进军国外市场不应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1】黄向东.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 J ]. 经济问题,2004 (9) : 75 - 76. 【2】张占斌. 比较优势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模式、战略[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罗伯特·索洛.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4】吴溪.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D ]. 武汉:武汉大学,2005.【5】任剑婷,韩太祥.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技术赶超的成因及启示.企业活力,200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