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汽车
韩国汽车发展历史

韩国汽车发展历史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真正迸发于全球舞台的时间是在20世纪70年代。
在这之后,韩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国家。
下面我将为你呈现韩国汽车发展的全貌。
一、汽车行业的萌芽期20世纪初期,韩国开始引进汽车技术和制造知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小规模的汽车装配和维修企业的兴起。
但是在那个时候,这些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和影响力。
直到1960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需求逐渐增加,汽车制造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二、起步阶段:韩国汽车品牌的诞生韩国的第一辆国产汽车可以追溯到1962年,由现代汽车公司推出的“珍妮特”轿车。
随后的几年间,现代和起亚等韩国汽车制造商陆续推出了各种车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在1970年代,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韩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助推,韩国的汽车制造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韩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汽车产业政策,积极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腾飞阶段:韩国汽车走向国际市场1980年代,韩国汽车企业逐渐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先后进军美国市场,成为了久经沙场的竞争者。
他们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品牌推广等方式,成功地突破了国际市场的壁垒。
迄今为止,现代和起亚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四、技术升级:韩国汽车的技术实力除了品牌影响力外,韩国汽车业在技术研发上也不断取得进步。
现代汽车公司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电动车等新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起亚汽车也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
五、未来展望:韩国汽车业的发展前景随着环保、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等趋势的不断发展,韩国汽车业正朝着更加创新、环保和智能的方向发展。
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等韩国汽车品牌也在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造更加智能、环保和高品质的汽车产品,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史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韩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全 球化
技术和创新的崛起
韩国汽车工业从模仿和改进进口车型开始,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技术和设计风格。
韩国汽车企业不断投入研发,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韩国汽车工业在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和车身制造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 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全球化战略和出口增长
政策支持
韩国政府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研发补 贴等政策支持,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
限制进口
为了保护本国汽车工业,韩国政府采取限制进口 的政策,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和配额限制。
3
技术合作
韩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与外国汽车厂商进行技术 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本国汽车 工业的发展步伐。
通用大宇汽车
成立于1983年,由大宇集团与美国 通用汽车合作成立。
双龙汽车
成立于1954年,初期以制造军用车 辆为主,1975年开始涉足民用汽车 领域。
品牌战略和市场定位
01
现代汽车
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产品线涵盖了 小型车、中型车和大型车。
通用大宇汽车
以中高端市场为主,产品线涵盖了 中型车、大型车和豪华车。
竞争。
技术创新的压力
随着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新 技术的发展,韩国汽车工业需 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
环保法规的限制
随着全球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 不断提高,韩国汽车工业需要 应对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排 放标准。
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韩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韩国汽车工业需要寻找更高效 的生产方式和更低成本的生产
背景
当时韩国汽车市场几乎空白,但劳动 力成本低廉,政府有强烈的经济和国 家安全动机来发展本国汽车工业。
韩国经济

旅游业:韩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韩国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确定为国家战略 产业之一。2004年韩国开通高速铁路-KTX,在首尔至釜 山412公里线上,时速300公里的KTX将以往4个多小时 的行程缩短为2个小时,一条堪称韩国旅游的“黄金线” 就此打造:高科技产业荟萃大田,政治商贸工业重镇大 邱,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庆州,“现代”汽车产地蔚山 点缀其中,青山碧水美丽风光一路开展。 KTX已经成为 韩国旅游业的新的亮点,为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新 的契机。
能源业:韩国本土资源很少,必须依靠大量的进口来满 足需要。煤炭、石油是韩国的重要能源。核电和天然气 是近20年的能源开发重点。韩国是第四大原料产品买主, 其石油完全依赖进口。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能源挑战。 韩国政府制定了下列的能源政策目标:一是确保跟稳定 的能源供应;二是建立一项总能源需求量管理系统;三 是改善能源工业与能源市场的效率;四是建构一项通过 东北亚能源合作与亚洲大陆相连接的能源系统。
第二阶段是起飞阶段-20世纪70年代。该时期 韩国电子工业发展特点是,韩国本地企业逐步 替代外资企业,但韩国电子企业的技术供应仍 然主要来源于国外,而且所生产的电子产品也 主要销售到国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市场。 第三阶段是跨越时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6、纺织工业:韩国是世界第五大纺织品出口国,在中国、 意大利、美国和德国之后。化纤维生产能力居世界第四, 合成纤维织物生产能力居首位,棉花生产能力居十六位, 总体上,韩国纺织工业在全球排名第七位。 7、化学工业:韩国目前有三个大型石油化学联合企业, 二是丽川石油化学联合企业,三是大山石油化学联合企业。 8、零件和材料业:零件和材料业在韩国起着关键作用, 占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9%,年营业额为152亿韩元。该行 业负责全部出口额40%以上的任务,价值623亿美元。在 2001年创下了出口顺差50.68亿美元的记录。
韩国经济发展概况

韩国经济发展概况韩国,这个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农业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二战结束后的韩国,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和积极的政策推动,韩国逐步走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
20 世纪 60 年代,韩国开始实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政府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等,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低成本的商品并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一举措为韩国积累了初期的资金和技术经验。
在 70 年代,韩国将重点转向了重化工业。
钢铁、造船、汽车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支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技术引进,使得韩国在这些领域逐渐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80 年代,韩国又开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
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三星、LG 等知名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韩国政府大力投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些人才为韩国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科技创新也是韩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韩国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推动技术进步。
在半导体、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创新成果。
韩国的企业发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如三星、现代等,在韩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全球布局,提升了韩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韩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对少数大型企业的依赖度较高。
此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贸易摩擦等因素也对韩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国际贸易方面,韩国是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
其出口商品涵盖了汽车、电子产品、船舶等多个领域。
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韩国的出口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韩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以提升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韩国的那些事儿】全球化中韩国的身土不二

全球化中韩国的身土不二陶文昭一 身土不二的渊源身土不二几字在韩国到处可见,街道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店铺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橱窗,菜摊杂货上系有这样的红绳。
20世纪60年代,韩国民间组织“韩国农协”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提出了身土不二的口号。
也有民间的传言认为,是韩国农协某位对汉字半通不通的高级职员,最先在抗议标语中引用了这句话,没想到一下子流行起来,先为学者欣赏,后为大众接受,进而为官员喜爱,最终上升为国家级口号。
总之,这个口号经过推广进而深入人心,成为韩国精神缩影的一个侧面。
身土不二用韩语拼写是“”,用日语拼写是“しんどふじ”,但到处所见的口号是用汉字书写而成。
不过身土不二不是汉语成语,它是韩语借用的汉字,发的是韩文语音。
中文的身土不二原字出自《阿弥陀经》,原文是:“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
”佛语中的身土不二,本意是把净土与佛身合一。
这里的大意是,劝人不要太执著于现世的享乐。
身土不二汉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人的身体和土地不能分开,是作为一体而存在的。
韩文身土不二的理念最早出现于当地医学家许浚17世纪完成的名著《东医宝鉴》。
身土不二有诸多医学上的解释。
韩国《东医宝鉴》是医学著作,其中身土不二指身体和土地是不能分离的,一个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食用这片土地长出的东西,才最健康。
日本医僧伊藤真愚在《禅与汉方医学》中也谈到身土不二,就是随着季节变换,吃自己所住的,与自己气息相通的土地所生产的食物。
人们吃身边自然生出的蔬果,就会得到顺天应人的生之力量,反之,生命力就会衰弱。
①中国更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说。
中医认为,饮食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其中“因地”指的就是本地食物更适宜本地人吃。
比如,中国北方产的苹果和梨都是凉性食物,北方人吃了能起到清凉润肺的作用,南方人吃了却容易拉肚子。
相反,南方产的香蕉属于热性食物,北方人吃了就容易上火。
东部海边盛产的鱼虾,西北人吃了容易过敏;西北的牛羊肉,很多住在东部海边的人吃了,则会出现浑身发痒的状况。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展史汽车历史1.汽车的远祖2.汽车发明家时代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4.法国汽车发展史5.德国汽车发展史6.美国汽车工业史7.韩国汽车发展史8.日本汽车发展史汽车企业的辉煌1.昨日奔驰2.今日奔驰3.奔驰“星光”灿烂4.菲亚特百年史5.丰田的发展史6.雪铁龙自传7.雷诺的发展历程8.大众汽车发展史9.奥迪的曲折发展史10.福特汽车发展史11.绅宝汽车之世纪梦回12.宝马历史13.劳斯莱斯天使的传奇14.通用--庞蒂亚克发展史15.捷豹传奇16.越小越精神——“mini”的迷人故事17.狂野不羁林宝坚尼18.克莱斯勒家族史19.法拉利之历史20.甲壳虫的传奇神话21.通用--奥兹莫比尔的历史22.通用--卡迪拉克的百年传奇23.保时捷的发展历史24.开启“车器”时代的日产25.东方车坛的菱钻―三菱汽车26.朝鲜半岛的黑马―现代汽车汽车发展历程拾零1.汽车:对20世纪人类影响最大的产业2.越野车的历史3.吉普车的诞生4.消防汽车的发展史5.楔形汽车6.船型汽车7.鱼型汽车8.箱型汽车9.子弹头型汽车10.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11.汽车灯的发展史12.汽车轮胎发展史13.汽车牌照趣史汽车百年历程历程回顾1886——1896 1897——1907 1908——1918 1919——1929 1930——1940 1941——1951 1952——1962 1963——1973 1974——1984 1985——1990汽车行业精英轶事1.卡尔·本茨2.亨利·福特3.威廉·C·杜兰特4.艾尔弗雷德·P·斯隆5.瓦尔特·克莱斯勒6.恩佐·法拉利7.安德烈·雪铁龙8.费迪南·保时捷9.丰田喜一郎10.本田宗一郎11.交通始祖伊诺12.一代宗师——费迪南德.波尔舍13.莲花跑车独行打天下14.世界汽车设计师的摇篮15.汽车技术六大里程碑中国汽车百年1.驾座千年沧桑2.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1901一1949)3.新中国汽车工业创业史4.1992—2002:中国汽车发展最好的十年5.中国汽车业的光荣与梦想6.中国汽车(1949——1999)大事记7.中国汽车三大集团8.主要汽车企业乘用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神龙汽车广州本田、风神汽车、一汽轿车、南京菲亚特上汽奇瑞、华晨汽车、北汽控股、长安福特东风悦达起亚、长安汽车、哈飞汽车、昌河汽车、上汽五菱、西安秦川商用车生产企业一汽解放、东风载重、东风股份、中国重汽江淮汽车、陕汽集团、中兴汽车、长城汽车9.我国汽车分类标准汽车历史车的诞生,车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点点滴滴。
韩国经济发展现状

韩国经济发展现状
韩国是东亚地区一个典型的经济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现状备受瞩目。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历了迅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逐渐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在高科技、汽车制造、造船、半导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目前,韩国是世界第十四大经济体,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知识经济。
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排名前列,人均GDP也
位居发达国家之列。
韩国的经济体系以出口为主导,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高比重,成为该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韩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韩国存在明显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富裕和贫困的差距较大。
同时,就业形势也令人担忧,年轻人就业率相对较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为应对这些挑战,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例如,推动创新和研发,促进科技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鼓励创业和私营部门的发展,为创业者提供支持。
总体而言,韩国经济发展现状仍然较为稳定和积极,但仍需面对一系列挑战。
政府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韩国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之一

韩国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之一在亚洲的经济版图上,韩国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崛起,从一个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技术先进的经济体。
韩国经济的腾飞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当时,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在初期,韩国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和制鞋等,利用本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大量生产出口商品,赚取外汇。
这一阶段为韩国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
于是,政府开始大力扶持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汽车、电子等。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韩国企业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逐渐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韩国的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最初的模仿和组装,到后来自主研发和设计,韩国汽车品牌如现代、起亚等如今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其产品以高性价比、良好的品质和时尚的外观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电子产业更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三星、LG 等知名企业在半导体、显示器、手机等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韩国在半导体制造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成为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生产国之一。
这些技术领先的企业不仅为韩国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韩国经济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并提供了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和创新。
同时,政府还大力投资教育和科研,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教育在韩国经济崛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国高度重视教育,实行了普及的义务教育制度,并且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韩国的大学在工程、科技、管理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汽车,而当时的韩国资金匮乏,技术落后,而且人才条件也不完备。
但到20世纪90年代,韩国已成为汽车出口量超过100万辆,生产能力超过300万辆的汽车大国,同时也具备了自主开发能力。
韩国汽车产业的起步同样是从限制进口,贸易保护开始,但韩国同样采取了相关的产业政策相配合,而且韩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时期是在汽车产业的自由化进程中。
韩国对汽车产业的贸易保护政策内容对内保护。
韩国对汽车产业发展缓慢(1962~1983)韩国的汽车制造从20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起步。
为了发展汽车产业,韩国政府于1962年颁布了《汽车产业保护法》,对汽车产业提出了严格的保护要求。
韩国不但对进口汽车征收超过60%的高关税,而且对外国在汽车产业的投资也采取限制措施。
韩国的汽车产业自由化过程。
韩国的汽车产业通过贸易保护和国内的产业政策支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是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得企业对政府过分依赖。
这不但限制了企业的自主性,限制了企业间的自由竞争,而且严重影响了市场调节机能的正常发挥。
其次由于韩国政府片面扶植大企业,忽视中小企业、零部件企业,形成了汽车大企业迅速膨胀、中小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极为薄弱的倒金字塔结构。
由于大企业垄断汽车市场和价格,阻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而落后的零部件企业难以向大企业提供零部件等产品,造成了零部件的大量进口。
再次是由于汽车企业忽视技术开发而强调外延扩大,使得韩国汽车产业难以形成自主性产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汽车产业的对外依附。
为了使渡过幼稚期的韩国汽车企业在竞争的风雨中锻炼成长,韩国政府开始有条件地开放了汽车市场。
对外开发韩国汽车业快速发展(1984~1995)韩国在1984年7月修改了外资法,采用了明确禁止或限制投资业种的自动认可方式,撤销了外资不得超过50%的规定,大幅度简化了外资审查手续,并且相应撤销了租税减免等措施。
韩国从1986年起允许进口汽车零件,1987年允许进口2.0以下排量的汽车,1987年7月1日起取消对小汽车的进口限制。
这些措施激活了韩国的国内汽车市场,迫使韩国汽车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中提高效益。
同时,为鼓励国内市场竞争、限制垄断,韩国当局于1981年宣布实施《限制垄断及公平交易法》,杜绝财阀、大企业垄断市场、价格,创造公平的交易环境。
在鼓励创业方面,韩国于1985年制定了《创业特别法》,废除了束缚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限制,创办企业的规定已有120种减少为10种,鼓励企业间的竞争。
在1986-1995的十年间里,韩国汽车的进口关税从60%下降到8%。
正是在这十年间里韩国的汽车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1985年时,韩国的汽车产量仅为37.8万辆,出口量为12.3万辆;到1990年其汽车产量为132.2万辆,出口量为34.7万辆;到1995年汽车产量为239.2万辆,出口量为189.3万辆。
从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韩国汽车业的大发展集中在对外开放汽车业的时期。
政府对汽车集团的扶持也只起到了有限的作用;韩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迅速成长是在对外开发市场,对内鼓励竞争的时期实现的。
发个韩国的汽车发展史吧,看看韩国的“爱国”很多人总是把韩国对待汽车上的“爱国”举措提出来。
今天把这个发过来看看韩国到底是经过何等历史才到达到了如今的“爱国”。
首先是根据发展战略和发展特点的不同,可将韩国汽车工业在金融危机前的这段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3年)为KD零部件组装阶段。
1962年,韩国政府在“第一个经济开发5年计划”中,明确提出通过SKD方式推动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与日本NISSAN公司技术合作建立了“新国汽车公司”。
但由于外汇不足,该公司很快就被迫关闭。
1963年以后,韩国政府为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及汽车产业的经济规模,将SKD组装方式转化为CKD独立生产方式,并于1964年成立“新进汽车公司”,与日本TOYOTA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生产CORONA 小轿车。
此后,现代汽车公司和亚细亚汽车公司先后通过与FORT和FIAT进行合作,开始生产小轿车。
1973年,现代汽车公司引进日本三菱公司发动机、传动系和底盘技术,1975年便开始自己开发生产汽车,并大量向非洲出口。
第二阶段(1974—1982年)为零部件国产化及生产体制重组阶段。
为提高韩国汽车工业的国产化水平,韩国政府于1970年制定了“汽车工业基本育成计划”,明确了汽车工业有关部门实现国产化的目标,制定了国产化的具体产品和国产化日程表,并对有助于国产化的必要原材料进口予以免税等优惠待遇。
1973年,韩国基本摆脱CKD组装生产方式进入以零部件国产化为核心的汽车工业自主发展阶段。
通过较大规模的投资和发展,到1976年,韩国主要汽车品牌国产率达到85%以上,汽车生产能力,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随之扩大。
1979年末,受石油危机影响,韩国汽车工业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急速恶化,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
对此,韩国政府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推动汽车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集中,形成了一批汽车生产骨干企业和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专业配套企业。
在这个过程,为改变韩国汽车工业的散乱局面,政府还制定了“长期汽车工业振兴计划”,将整车生产部门和零部件生产部门分开,将零部件生产系列化和专门化,并开始扶持大企业集团,起亚公司和大宇公司就是在这一阶段加入韩国汽车生产企业行列的。
亚细亚汽车公司则因未能实现国产化计划被起亚汽车公司兼并。
1980年,韩国政府又断然实行“汽车工业统一措施”,将小轿车划归现代公司独家生产,起亚公司垄断5吨以下的卡车生产,进一步推动了韩国汽车工业生产集中的进程。
虽然1981年的“汽车工业合理化计划”对这一分工格局进行了适当调整,但推动汽车生产不断集中的基本出发点并没有发生变化。
至此,韩国汽车工业的基本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83—1997年)生产扩张和出口规模确定阶段。
1982年以后,随着经济景气开始回升,各主要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顺利地得到扩大。
尤其是1985年以后,韩国开始进入汽车大众化阶段,国内需求保持了连续10年的稳步快速增长,成为拉动韩国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1985年,“现代汽车”年产30万台的PONY、EXCEL工厂竣工,1986年,大宇汽车17万台规模的工厂竣工。
随着生产规模扩张,投资增加和生产条件的改善,韩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汽车出口开始稳步增长,到1987年出口突破50万辆。
1989和1990两年,因加拿大等国对韩国汽车实行惩罚性关税,韩国汽车出口规模有所下降,但从1991年开始,韩国汽车出口又进入长达8年的稳定快速增长时期,使韩国一举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一发展阶段,韩国政府为适应新的生产形势,对韩国汽车生产体制进行了旨在鼓励竞争、提高效率的调整,并于1989年完全解除“汽车工业合理化措施”,放开了整车的生产限制,允许主要汽车厂家生产所有类别的汽车,为韩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和竞争环境。
-----------------------------------------------------------------------------二、政府在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在韩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对本国汽车工业的保护。
在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之初,为保护国内汽车市场,韩国政府实行了严格的抑制汽车进口的措施。
如1962年制定了“汽车工业保护法”,大幅高提高进口汽车关税,直到1985年韩国汽车工业基本成熟后,才在其它国家的要求和压力下,开始逐步降低。
1987年进口关税降低到50%,1989年降到25%,到1995年降到8%左右就基本保持稳定。
伴随进口关税的降低,韩国汽车进口有所增长,但即使是进口规模最大的1996年也刚刚达到10万辆左右,此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又直线下降。
汽车进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韩国政府对汽车进口的各种非关税壁垒(韩国政府限制进口汽车的非关税壁垒有:限制建立进口汽车销售网络;禁止在电视和报刊上做广告;对购买外国高级汽车的顾客进行特别税务检查;政府推行反奢侈和“买韩国货”运动;对每辆汽车进行单项技术验收;进口零部件不及时;贷款限制,限制进口商一次性大量进口国外汽车,等等。
)。
在对本国汽车市场给予有效保护的同时,韩国政府还对本国汽车工业提供了各种支持,如向出口企业提供紧缺原材料、提供低息贷款和长期贴息贷款,对主要汽车厂家给予出口补贴等。
这些措施对提高韩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鼓励韩国汽车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后面的政府几点就不转抄了,都是国际化推广的内容,意义不大了。
但是第一条我觉得才是创造了韩国国内基本上见不到进口车最根本的部分。
虽然韩国本土禁止合资禁止开厂。
但实际上如今韩国本土对进口车尤其日本车的追求也不低。
在韩国高档进口车销售最高的就是雷克萨斯,销售最高的也是本田。
上就有韩国每月的汽车销售排行,有中文语言选择。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韩国的汽车工业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
当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对各种机械的需求量很大,对于作为主要运输机械的汽车需求更为迫切,这种现实需求成为韩国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原因。
不过此时所谓的汽车工业只是修理、改装朝鲜战争时期淘汰的破旧汽车及用进口零部件组装汽车而已。
在70年代以前,韩国尚无汽车出口,但到1988年时,韩国出口汽车数量达57.6万辆,占当年汽车产量(108.4万辆)的53.2%。
1994年,汽车出口数量增加到73.8万辆,占当年汽车产量的31.9%。
从而使韩国不仅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而且成为世界第5位的汽车出口大国,仅次于日本、德国、法国、美国。
2007年韩国汽车产量达到408.6万辆,同比增长6.4%,创历史新高,国内汽车销量121.9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乘用车销量98.64万辆,同比增长5.4%。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出口和海外建厂成为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2007年韩国海外汽车销量将近500万辆。
韩国汽车产业形成了以现代、起亚、大宇、双龙四个公司为主体的市场格局,韩国一跃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目前,韩国现有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演化为现代起亚、通用大宇、上汽双龙和雷诺三星四大集团。
现代起亚:这两个品牌都是现代汽车集团的品牌,现代在1998年并购的起亚。
通用大宇:通用汽车(控股42.1%)联合上海汽车集团(控股10%)于2002年10月28日收购了大宇汽车公司。
上汽双龙:上海汽车集团在2005年收购了双龙汽车公司,持有48.92%的股份,2006年最终增持双龙汽车股权至51.33%成为最大的控股股东。
雷诺三星:雷诺持有三星汽车公司70.1%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