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材料在国防中的应用
先进复合材料创新应用 国家 措施

先进复合材料创新应用在国家层面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为了推动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以下是国家在先进复合材料创新应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1. 政策支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和税收优惠等。
通过政策支持,国家鼓励企业加大对复合材料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创新。
2. 资金投入国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科研项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3. 研发机构建设国家加大对复合材料研发机构的建设力度,鼓励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推动复合材料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4. 产学研合作国家倡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技术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5. 标准体系建设国家积极推动复合材料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复合材料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标准化管理,推动先进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6. 国际合作交流国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复合材料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国际市场和技术合作渠道。
7. 创新人才培养国家加大对复合材料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设立复合材料专业,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一批懂得复合材料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8. 智能制造国家提出了“我国制造2025”战略,着力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在复合材料行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复合材料产业向高端价值链方向发展。
9. 市场拓展国家鼓励企业加大对先进复合材料市场的开拓力度,促进复合材料产品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上就是国家在先进复合材料创新应用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为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重要支持,推动我国在全球复合材料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材料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新材料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材料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已经深刻影响了现代战争的格局。
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各国军事实力,还改变了战争的本质和形式。
本文将从新材料在军事装备、作战方式、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新材料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方面。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诸如碳纤维、仿生材料、纳米材料等高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使装备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新材料具有优越的性能,比传统材料更轻更坚固,能够有效提高战备装备的作战效能。
采用碳纤维制造的飞机机身比传统金属机身更轻更坚固,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和隐身性;使用仿生材料制造的装甲车厢更加耐磨抗击,提高了作战生存能力;纳米材料制造的电子元件更小更高效,能够使军事通讯更加快速和稳定。
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军事装备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提高了作战力量的整体战斗力。
新材料对作战方式的影响。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决胜的关键。
新材料的应用使得装备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了作战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采用柔性显示屏、导航设备、生物传感器等新材料制造的侦察设备,可以实现远距离无线传输和实时监控,提高了情报侦察的精准性和速度;采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电子战设备,可以对敌方通讯系统进行干扰和窃听,扰乱敌方作战指挥,削弱敌方抵抗能力。
新材料的运用改变了传统作战方式的单一性,使作战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提高作战效率和战术优势。
新材料在后勤保障领域的应用。
后勤保障是军队作战的重要保障,对于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材料在后勤保障方面的应用,可以提高保障效率和节省成本。
采用特种合金材料制造的野战修理车,可以在野外对受损装备进行快速维修和替换,减少了作战中的时间和资源浪费;使用高强度聚合物材料制造的食品保鲜容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确保士兵的饮食安全。
通过新材料的运用,后勤保障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了军队长时间战斗力的持续性和战斗力的可持续性。
光纤传感技术的军事应用

综 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2.10(9) Computer Measurement &Control ・561・收稿日期:2002-03-26。
作者简介:时德钢(1978-),男,辽宁省大连市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测控技术及自动化方向的研究。
文章编号:1671-4598(2002)09-0561-04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光纤传感技术的军事应用时德钢,刘 晔,邹建龙,韦兆碧,王 峰(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摘要:光纤传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和功能,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军方的高度重视。
本文综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一些典型应用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光纤传感技术;光纤陀螺;光纤智能结构;光纤水听器;军用机器人Military Applications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 echniqueSHI De 2gang ,L IU Ye ,ZOU Jian 2long ,WEI Zhao 2bi ,WAN G Feng(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 ′an 710049,China )Abstract :The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ique has been getting highly concerned by many governments and military head 2quarters ,because of its s pecial advantages and functions.The typ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ique in military field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 ey w ords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ique ;optical fiber gyroscope ;optical fiber smart structure ;optical fiber hy 2drophone ;military robot1 引言光纤传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光导纤维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光为载体、光纤为媒质,感知和传输外界信号(被测量)的新型传感技术[1]。
智能蒙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军事运用[1]
![智能蒙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军事运用[1]](https://img.taocdn.com/s3/m/f3ec3af5aef8941ea76e05f3.png)
智能蒙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军事运用王智 周建军 摘要:智能蒙皮技术是材料、生物、光电技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工程等多学科综合集成的一项新技术,在军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智能蒙皮技术的优点及其应用,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介绍。
智能材料由于具有探测、处理、执行的能力,获得了常规材料不具备的功能,能够实现特定的目的。
目前材料的智能化已代表了材料科学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材料的问世标志和宣告了第5代新材料的诞生,也预示着21世纪将发生一次划时代的材料技术革命。
在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智能材料也因此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智能蒙皮技术就是智能材料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本文主要介绍其发展现状和军事应用。
一、智能材料和智能结构智能结构是将探测元件、驱动元件和微处理控制系统与基体材料相融合,形成具有识别、分析、判断、动作等功能的一种结构。
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称为自适应系统,是基于新材料技术和微机电技术发展起来的。
智能结构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高度发展和应用。
智能结构的核心是智能材料或机敏材料,智能材料是能感知环境变化,并能实时改变自身性能参数的复合材料或材料的复合,其显著特点是在电、磁、热、机械运动、光、声、流变特性等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可以完成动作和传感两大功能。
将智能材料植入工程结构中,就形成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不仅能够承受载荷,还能感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并能通过改变其物理性能或形状等作出响应,借此实现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等功能。
因此,智能结构具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它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对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智能结构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智能结构是直接由智能材料制成的零部件。
第二类智能结构是在复合材料的零部件中埋入或在其表面安装传感元件、动作元件等。
如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埋入光导纤维和传感器作为传感元件,埋入形状记忆合金丝作为动作元件。
智能蒙皮就属于这类智能结构。
智能蒙皮:战鹰的“智能皮肤”

智能蒙皮:战鹰的“智能皮肤”诸如美国动作电影《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里面使用的隐身衣或将成为现实。
但这次不是个人穿的隐身衣,而是通过采纳智能材料为战鹰披上新衣。
这种新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起到很好的隐身效果,而且可以对机体及外部环境的各种状态参数实时感知,就犹如战鹰的“皮肤”一般。
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空军联合支持的“系统研发型飞行器”项目在智能材料上获得了重大进展。
这种利用超材料设计的技术就是智能蒙皮(Smart Skin)。
利用智能蒙皮技术,可以通过共性设计有效削减飞机的天线尺寸,并可以采纳低成本的新型材料提高飞机的隐身和气动形状效果,对缩减飞机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能材料极大改善战鹰性能智能蒙皮通过将各类传感器和芯片高度集成在蒙皮内部,从而形成了机体对自身感知的简单神经网络,可以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实时传输给飞机的“大脑”——飞行掌握计算机,从而有效提高战机对各类信息的整合处理力量。
1985年,美国空军首次提出了“智能蒙皮”技术。
与此同时,上个世纪80年月末,法国也开头研发一种“智能蒙皮”天线系统。
这种系统由法国国家航空空间讨论院牵头组织,主要方向是将雷达天线集成在飞机的蒙皮系统内部。
由美国诺斯罗普公司和TRW公司联合研制的“智能蒙皮”新型天线,采纳了将不同种类复合材料压制成薄片技术,从而使其与标准天线相比通信距离提高了5倍以上。
这种新型天线全部嵌套在飞行器表面,可以有效削减飞机飞行重量和阻力,同时降低雷达反射面积。
在此基础上,美国国防部高级讨论方案局制定了无线电频率“多功能机构孔径”方案,将推动智能蒙皮天线技术持续进展。
智能蒙皮具有独特的优点和技术优势:由于采纳了光纤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代替一般电缆连接,节约了大量的飞机内部空间,减轻了飞机重量,简化了飞机设计方案;智能蒙皮可以有效提高飞机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力量,实现对飞机内外部的实时监控和评估,因而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牢靠性和可用性;智能蒙皮还可以极大提高将来飞机的隐身力量,将有效提高飞机的生存力量。
智能材料的应用综述

V0 . 2 No 3 13 .
Jn 20 u . 02
文 章 编号 :0 05 2 (0 2 O —2 40 1 0 —3 3 2升 一 龚 红宇 刘 英 才 一 谭 训彦 李 ,, , ., , 嘉 , 尹衍 升
( . 东大 学材料 液 态结构 及其 遗 传 性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工程 陶瓷 山 东省 重点 实验 室 山 东 济 南 20 6 ; 1 山 50 1 2 济 南 建筑 材料 设 计研 究院 山 东 济 南 20 0 ; . 50 2 3 河北科 技 大学 河北 石 家庄 0 0 5 ; . 南 大 学 山 东 济 南 2 02 ) . 50 4 4 济 5 0 2 摘 要 : 来社会 发 展 的趋 势是 智 能化 , 能化 的 首要 问题 是 大 力发 展 智 能材 料 , 能 材 料 的研 究 是 材 料 科 未 智 智
应 用前 景和 发展 趋 势 . 关 键 词 : 能材料 ; 生 ; 息 ; 制 ; 用 ; 展 ; 势 智 仿 信 控 应 发 趋 中图 分类 号 : 8 1 2 1 Q 1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Ge e a u v y t p ia i n o nt li e a e i l n r ls r e o a plc to fi e lg ntm t ra s
Th i c aatr t fnel e t tr l i bo i n t n . a , t a d e cn rl n dut t ema h rcei io tlg n ei s s inc f ci s Th ts ic nj g , o t ,a dajs i n sc i i ma a s u o i u o —
s l a t m tc l d p h h g ft ee t r a n i n e t c r i g t c e tn f r a in.Th p i ef uo a ia l t a a t e c a eo h x e n l v r m n c d n a c p i g i o m t y o t n e o ao o n o ec t a —
智能材料与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智能材料与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智能材料和智能制造技术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智能材料指的是具有感知、扩展、响应、适应等功能的特殊材料,它可以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动作或变化。
而智能制造技术则是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手段,整合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等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自主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本文将从智能材料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三个方面,探讨这两大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智能材料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智能材料的出现,使得材料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强化,能够在外界条件变化时自动或智能地对环境做出响应。
目前,智能材料的种类很多,例如自修复材料、形状记忆材料、智能纳米材料等,都是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的。
以形状记忆材料为例,它是一种可以记忆形状的特殊材料,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如温度、应力和磁场等,实现形状的可逆变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智能制造技术则是一种利用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全面智能化。
它通过数字化生产计划、数字化制造流程和数字化制造资源等手段,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自主控制、资源优化和效率提升。
目前,智能制造技术正日益普及,涉及到机械、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如3D打印、工业互联网等,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深层次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智能材料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智能材料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应变感应材料为代表,后来逐渐扩展到形状记忆材料、自修复材料、新型传感器材料等多个领域。
随着物理和化学的深入研究,智能材料的种类和应用逐渐增多,不断涌现出新的材料类型和功能。
同时,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极大促进了智能材料的应用,如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将智能材料的设计理念转化为产品实体,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资源消耗。
同样,智能制造技术也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考试答案

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考试答案据估算,真菌病害已使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减少1.25亿吨,损失的粮食每年可多养活6亿人。
以下不属于世界五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是:()。
[2分]A水稻B大豆C小麦D大麦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概念的水下航行器,近年来已成为海洋环境观测与探测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不属于水下滑翔机的特征是()。
[2分]A成本低B绿色环保C续航长D可重复利用()是基本粒子的质量来源。
[2分]A中微子B暗物质C希格斯玻色子D暗能量下列不属于暗物质的探测方法的是()。
[2分]A直接探测B间接探测C化学合成D通过加速器创造出暗物质粒子煤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是大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分]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通常是指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以提高对可能受益患者识别的药物、或对现有疗法进行改善的药物。
[2分]A新一代疫苗B重大创新药物C干细胞D基因编辑下列不属于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的是()。
[2分]B语言C实践D思维世界上淡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不包括以下哪个:()。
[2分]A巴西B俄罗斯C加拿大D沙特()是指对目标基因的特定DNA片段的删除、加入等,以获得新的功能或表型,甚至创造新的物种。
[2分]A精准医学B再生医学C基因编辑D新一代疫苗以下哪个国家迄今未曾开展过火星探测活动:()。
[2分]A美国B前苏联C印度A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暗能量巡天(DES)C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D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下列属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的是()。
[2分]A“海翼”号B喷射滑翔者C海上滑翔者D海上探索者近年来,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设施农业中的综合应用,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了智能高效的设施农业。
以下哪些信息技术与设施农业的智能化发展无关:()。
[2分]A物联网B云计算C人工智能D集成电路根据()的原则,2007年4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体工程竣工后,开始投入试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材料在国防中的应用
学院:。
专业:。
姓名:。
一、介绍:
智能材料(Intelligent material),是一种能感知外部刺激,能够判断并适当处理且本身可执行的新型功能材料。
智能材料
是继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设计材料之后的第四代
材料,是现代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支撑未来
高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下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之间的界
线逐渐消失,实现结构功能化、功能多样化。
科学家预言,智
能材料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将导致材料科学发展的重大革命。
一般说来,智能材料有七大功能,即传感功能、反馈功能、信
息识别与积累功能、响应功能、自诊断能力、自修复能力和自
适应能力。
二、智能材料需具备以下内涵:
(1)具有感知功能,能够检测并且可以识别外界的刺激强度,如电,光等;
(2)具有驱动功能,能够响应外界变化;
(3)能够按照设定的方式选择和控制响应;
(4)反应比较灵敏,及时和恰当;
(5)当外部刺激消除后,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研究方向
智能材料是一种集材料与结构、智然处理、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系统于一体的复杂的材料体系。
它的设计与合成几乎横跨所有的高技术学科领域。
构成智能材料的基本材料组元有压电材料、形
状记忆材料、光导纤维、电(磁)流变液、磁致伸缩材料和智能高分子材料等。
智然材料的出现将使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但目前距离实用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
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智能材料概念设计的仿生学理论研究
(2)材料智然内禀特性及智商评价体系的研究
(3)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智能材料的研究
(4)机敏材料的复合-集成原理及设计理论
(5)智能结构集成的非线性理论
(6)仿人智能控制理论
四、国防中的应用
(1)在飞机制造方面,科学家正在研制具有如下功能的智能材料:当飞机在飞行中遇到涡流或猛烈的逆风时,机翼中的智能材料能迅速变形,并带动机翼改变形状,从而消除涡流或逆风的影响,使飞机仍能平稳地飞行。
可进行损伤评估和寿命预测的飞机自诊断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自行判断突然的结构损伤和累积损伤,根据飞行经历和损伤数据预计飞机结构的寿命,从而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大大减少停飞检修次数和常规维护费用,使商业飞机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有人设想用智能材料制成涂料,涂在机身和机翼上,当机身或机翼内出现应力时,涂料会改变颜色,以此警告。
(2)军事方面,在航空航天器蒙皮中植入能探测激光、核辐射等多种传感器的智能蒙皮,可用于对敌方威胁进行监视和预警。
美国正在为未来的弹道导弹监视和预警卫星研究在复合材料蒙皮中植入核爆光纤传感器、X射线光纤探测器等多种智能蒙皮。
这种智能蒙皮将安装在天基防御系统平台表面,对敌方威胁进行实时监视和预警,提高武器平台抵御破坏的能力。
智能材料还能降低军用系统噪声。
美国军方发明出一种可涂在潜艇上的智能材料,它可使潜艇噪声降低60分贝,并使潜艇探测目标的时间缩短100倍。
智能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典型应用
最早开展智能材料结构研究的就是航空领域。
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飞行器的结构提出了轻质、高可靠性、高维护性、高生存能力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些要求,必须增加材料的智能性,使用智能材料结构。
智能材料结构在航空飞行器上的应用主要有智能蒙皮、自适应机翼、振动噪声控制和结构健康监测等。
1 、智能蒙皮
智能蒙皮是在飞行器蒙皮中植入传感元件、驱动元件和微处理控制系统,它的功能包括:流体边界层控制、结构健康检测、振动与噪声控制、多功能保型天线等。
可以实时监测或监控蒙皮损伤,并可使蒙皮产生需要的变形,使结构不仅具有承载功能,还能感知和处理内外部环境信息,并通过改变结构的物理性质使结构形变,对环境做出响应,实现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等多种功能。
其中利用智能蒙皮进行边界层控制是通过把边界层维持层流状态,或者对湍流进行控
制,大大减小了飞行器飞行中的阻力,延迟在机翼中的空气流动分离,从而提高飞行器性能,减少燃料的消耗。
由于飞行器的蒙皮一般都很薄,要求埋入的传感器体积小,对基体结构的损伤要小,符合条件的传感器有光纤、含金属芯压电陶瓷纤维、PVDF等。
第一种方式,当智能蒙皮处在特定状态的流场中,压电或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产生作用,使智能蒙皮发生局部变形或振动,对主流场产生一个微流场扰动,达到延缓分离的目的。
Kentucky大学的研究组,利用THUNDER压电驱动器产生翼面振动控制流场分离。
通过对NACA4415翼型的理论与试验证明了这种控制方式在低雷诺数下可以很好地控制低速流场的分离。
空客公司在A340机翼上运用了自适应翼面鼓包技术,实现延缓分离。
另一种方式,直接采用向主流场吹吸微射流的方式实现对主流场的控制。
其中合成射流技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Maryland大学将PZT-黄铜隔膜的SJA阵列集成于无人飞行器缩比模型的机翼中,通过理论分析获得SJA的最佳激励参数,然后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合成射流可以有效地提高飞升系数,升阻比提高了16%。
NASALangley研究中心在研究底部板式隔膜和腔内悬臂式振动膜驱动性能的同时,还对合成射流的测试与评价试验系统进行研究。
2 自适应机翼
为了满足高性能飞行器研制需求,自适应机翼技术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将发挥其在改善飞机飞行性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自适应机翼具有翼型自适应能力,根据不同的飞行条件改变机翼形状参数,如机翼的
弦高、翼展方向的弯曲和机翼厚度,采用最优方式,使机翼能得到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好处:它可以有效改善翼面流场、延缓气流分离、增加升力和减少阻力,从而提高飞行器的机动性和载荷能力,抑制气动噪声与振动,并能改善雷达探测的散射截面从而有利于飞行器的隐身。
常规的刚性机翼表面导致空气较早的分离,使阻力增加、升力减小。
机翼形状的变化范围有3种尺度:一是小尺度变形,即改变机翼的局部形状来控制局部气流;二是中等尺度变形,即产生翼弦量级的变形,如改变机翼弯度、厚度、扭转角或剖面形状;三是大尺度变形,即改变机翼面积、后掠角等。
在MAS计划实施之前的研究主要针对中等尺度变形(如改变机翼弯度和扭转角)和小尺度变形(如产生局部鼓包和振荡表面延迟气流分离),MAS计划则主要研究大尺度变形(如改变机翼面积、平面形状)。
无论机翼变形尺度的大小是多少,机翼的自适应变形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以下两种技术途径来实现的:第一种途径是通过智能材料的诱导应变来驱动结构产生所需要的形变。
其中,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以及磁致伸缩材料最具作为自适应机翼变形作动器的潜力。
另一种途径是采用目前的常规材料结构结合成熟的控制和驱动技术,融入自适应机翼的概念,采用特殊的一体化结构/机构形式来实现机翼结构可控的自适应变形。
3 振动噪声控制
飞行器的振动会使结构产生疲劳裂纹,使结构破坏,甚至酿成
重大事故;噪声会对机组人员和乘客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
随着飞行器日益向轻质化、高速化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其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对飞行器进行振动和噪声控制。
传统的飞行器减振降噪方法主要是被动控制技术,例如附加约束阻尼层、安装动力吸声器等方法,虽然在飞机结构的振动噪声控制中得到了较好应用,但是这些被动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一是有效适用的频带较窄,二是往往带来基体结构重量的过度增加而影响飞机的机动性能。
因此不符合未来飞行器发展的需求。
将智能结构技术应用于飞机的振动噪声控制研究,是现代飞机设计中减振降噪技术应用与发展的一个趋势。
尤其是压电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宽频可控特性及机电耦合特性,使其在飞机智能结构减振降噪研究中成为首选的智能材料。
4 结构健康监测
采用智能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可以在线实时地对结构状态进行监测,进而保证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维护费用、延长使用寿命。
对飞行器机体结构进行健康监测的主要方法是把传感元件和传感网络粘贴在机体结构表面或埋入机体结构中,实时监测飞行器的应力、应变、温度、损伤等结构健康状态。
常用的传感器主要有光纤和压电传感器。
也可以把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植入飞行器蒙皮中,实时监测飞行器表面的应力、应变、温度、损伤等结构健康状态,并能感受到冲击载荷。
波音公司在新型飞机7E7上探索采用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探测结
构微裂纹;空客也积极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了多个机型的健康监测的实现,包括A320、A340-600、A380等。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利用压电传感器及光纤传感器,监测具有隔段的F-18机翼结构的损伤及应变;欧洲联合研制的Eurofight2000新型战机也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进行了飞行载荷的监测。
针对直升机的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目前的主要监测对象是旋翼结构的振动、旋翼桨叶结构的损伤、信号传输系统的失效及发动机齿轮箱中的故障。
智能材料结构技术是集材料、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综合的新技术,目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1)研制稳定性高、成本低、易于和基体材料结合的传感器和传感网络;
(2)研制所需能量小、变形量大、反应速度快的驱动元件;
(3)对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各种驱动器的控制方法及其集成的研究。
随着智能材料结构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飞行器上的更多应用,必将在未来国防事业和飞行器行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