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乡建设(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十三五”规划附图

合集下载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一、项目概述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

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1、交通总体目标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1)国际枢纽城市:以航空港和内陆港“双港齐飞”为核心,全面提升“空、铁、水、公”枢纽功能,强化多式联运,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乃至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十三五”规划》(送审稿)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2017年9月目录一、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 (1)(一)重要意义 (1)(二)主要任务 (2)二、现状评估和成效问题 (3)(一)总体评价 (3)(二)“十二五”建设成就和主要问题 (4)三、阶段特征和近期目标 (8)(一)城市建设发展阶段 (8)(二)近期城市建设发展理念 (8)(三)近期规划目标 (9)(四)近期建设主要指标 (11)四、近期重点和建设策略 (13)(一)近期建设范围识别 (13)(二)近期人地空间统筹 (14)(三)近期建设重点 (15)(四)近期建设策略 (17)五、“功能区体系”保障规划 (19)(一)创新创意产业“创谷空间”保障规划 (19)(二)现代服务业“功能提升”保障规划 (20)(三)先进制造业“产城融合”保障规划 (21)(四)都市农业“魅力镇村”保障规划 (24)六、“专项设施体系”提升规划 (24)(一)“绿水青山”生态系统功能提升规划 (24)(二)“畅达便捷”综合交通功能提升规划 (26)(三)“安全高效”市政设施功能提升规划 (28)七、“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规划 (30)(一)高端服务设施“再提升”规划 (30)(二)基础服务设施“再平衡”规划 (31)八、“1+6”空间政策界线划定规划 (34)(一)生态要素保护边界界线 (34)(二)城镇空间开发界线 (35)(三)品质要素控制界线 (36)九、规划实施建议 (38)1、跟踪建立动态监测 (38)2、滚动制定年度计划 (38)3、加强空间界线管控 (38)4、强化土地利用保障 (38)34个重点工程项目 (40)一、“功能区体系”保障规划 (40)(一)创新创意产业“创谷空间”保障规划 (40)(二)现代服务业“功能提升”保障规划 (40)(三)先进制造业“产城融合”保障规划 (41)(四)新城特色镇村计划 (42)二、“专项设施体系”提升规划 (43)(五)“绿水青山”生态系统功能提升规划 (43)(六)畅达便捷”综合交通功能提升规划 (43)(七)“安全高效”市政设施功能提升规划 (45)三、“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规划 (46)(八)高端服务设施“再提升”规划 (46)(九)基础服务设施“再平衡”规划 (47)“十三五”时期是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收官五年,当前国家战略大格局的变化对武汉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是指未来武汉地铁的发展规划,旨在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交通运输能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将对武汉市的交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下面将对该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将进一步拓展地铁线路网络。

根据规划,未来武汉地铁将新增若干条地铁线路,覆盖更多城市区域,连接更多重要交通枢纽和生活区域,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

这将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城市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其次,规划方案将优化地铁线路布局。

通过对现有地铁线路的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将使地铁线路更加合理、高效。

同时,规划方案还将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确保地铁线路布局能够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为城市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规划方案还将提升地铁线路的服务水平。

未来的地铁线路将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运营效率,提升运营安全性,提高运行速度,缩短列车运行间隔,减少乘客候车时间,提高列车运行的准点率,提高服务水平。

最后,规划方案将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新的地铁线路时,将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同时,规划方案还将充分考虑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促进城市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总的来说,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将对武汉城市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该规划方案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交通运输能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能够顺利实施,为武汉市民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9.07•【字号】武政〔2018〕39号•【施行日期】2018.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武政〔2018〕3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8年9月7日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工作要求,为推进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新体系,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深化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及区域交通协调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以陆路交通为骨干,辐射中部,一路向西,贯通欧亚;以水路交通为衔接,带动中游,一路向东,通江达海;以航空运输为平台,站位中心,连通世界,直达五大洲;以多式联运为手段,集约高效,形成大交通、大流通、大物流,将武汉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节点,为“三化”大武汉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二、重点任务(一)建成航空“门户枢纽、窗口形象、开放高地”。

对标成都、西安拼搏赶超,力争到2020年底,武汉天河机场客货通航点总数达到150个,其中,国际和地区通航点达到60个,形成“快线为主的国内航线网、覆盖广泛的中短程国际航线网和重点突出的远程国际航线网”;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3500万人次和50万吨,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450万人次。

积极谋划高铁进机场和第三、第四跑道建设等武汉天河机场扩容工程,在武汉大都市区范围内实施武汉天河机场、顺丰机场“客货双枢纽”发展战略,完善武汉航空口岸体系建设,高标准提升机场服务和管理水平。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

武汉城市规划及产业布局(七)北部新城组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城市简介武汉市,简称“汉”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有“(一)经济产值的经济发展也一直再继续。

9名,经济总值高达1.192005~2015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二)产业结构2016投资比重达67.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9.0%。

信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及环保、生物医药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三)人口数量15.85万人;户籍人口833.84万人,增加4.572016年,武汉市净流入人口达到242.78万人。

(四)城市标签”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居中国十强、中国大陆第七。

受年轻人青睐,二、发展规划图表: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表: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公示稿)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的特大型城市,其发展一直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

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规划交流与合作。

及武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部地区生产、生活服务中心的职能北部新城组群东部新城组群西部新城组群东南新城组群南部新城组群西南新城组群三、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图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立武汉出口加工区。

经过五次托管扩容,目前规划控制面积489.7平方公里。

开发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长江以北,东经114度9分,北纬30度29分,濒临长江,地处市区武汉三环线和武汉外环线之间。

开发区发展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

2014年,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

距离市中心及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约30分钟路程,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40分钟路程。

武汉开发区内有八大园区,业已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产业为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汽车产能近200万辆,位列全国汽车目10个。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发布2019版武汉市地图的通知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发布2019版武汉市地图的通知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发布2019版武汉市地图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公布日期】2020.08.24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8.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发布2019版武汉市地图的通知
各区(分)局,局属各事业单位,机关各处室: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需要科学划定“三生空间”和“三条红线”,实现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有机协调。

“三生空间”和“三条红线”的划定和调整均需要有准确的高精度地理现状图作为空间基底进行定位与支撑。

经审查通过,现更新发布2019版武汉市地图附后(以上电子数据可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下载),2020年(含)后涉及市域范围的规划编制研究、规划选址选线要以发布的最新版现状数据为准。

附件:1.2019版武汉市地图
2.2019版武汉市地图数据说明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0年8月24日相关附件:
2019版武汉市地图
2019版武汉市地图数据说明。

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

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

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一、整体概述自古以来有“九省通衢”之美誉的武汉位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得中独厚、辐射四周”的区位优势。

武汉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大铁路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武汉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

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

随着天和机场第二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武汉将成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之一。

这样武汉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初步形成了公、铁、水、空及城市交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陆路运输现状及蓝图(一)公路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公路枢纽,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其中有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经过武汉,另外有16条省道在这里交汇。

在高速公路方面,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市内又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公布的《武汉市综合交通规划(2009-2020)》,提出要逐步将武汉建成面向世界的全国性交通枢纽。

规定中指出公路方面要增加内环线硚口路至常青路、二环线发展大道至硚孝高速公路、珞狮南路至文化大道、珞狮南路至高新一路、友谊大道至三环线、墨水湖北路至三环线等环线切向快速放射线和联络线,提高环线交通节点交通疏散功能。

三条环线与快速放射线、联络线相交成网,形成“环网结合、轴向放射”的快速路系统。

汉口要新增9条连通路,这样就能完善三镇内部道路系统。

武汉地铁最新规划图

武汉地铁最新规划图

【地铁】武汉地铁规划图研究了下12号线各地区的人都照顾到了,这个图仔细看了看,很完美,很好非常好,1号线大汉口线,2号线连通汉口武昌,3号线连通汉口汉阳,4号线高铁线,实现高铁地铁无缝换乘,连通武昌汉阳,5号线大武昌线,六号线连通金银湖沌口未来两大卫星城,7号线是武汉未来的机场线,实现飞机地铁无缝换乘,8号线连接盘龙城,南湖两大居民区以及华侨城和大学城,9号线横跨汤逊湖,贯穿整个东湖高新,打通光谷到纸坊的直线,带动东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片发展,10号线联动常福,沌口,阳逻三大卫星城,11号线实现蔡甸和豹澥到中心城区首尾相应,12号线为1号线大汉口线的补充,在汉口地区和一号线组成一个内环线,汉口同时拥有1号线和12号线实现汉口小循环武汉唯一的三条地铁线转乘站香港路超级地铁站即将开建咯。

根据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2005-2012年为城市道路网与轨道网打基础时期,推进地铁网络建设控制走廊。

建成轨道1号线(轻轨)、过江地铁2号线一期和地铁4号线一期,共计70公里,构成“工”字型轨道骨架。

到2013年,地铁2号线和4号线建成后,常青花园、武广、江汉路、中南、鲁巷、徐东、建二等七大商圈将连成串,形成武汉一条新的“地铁经济带”。

届时,只要40分钟,就可以把从江汉路到鲁巷的武汉七大商圈转个遍。

当2015年,武汉将建成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3号线—期、4号线、8号线一期5条地铁,形成近150公里的轨道网,比2013年“工”字形轨道通车里程翻了一番。

2017年,待连通三环线外围的地铁6号线建成后,武汉地铁线路又将新增32.8公里。

届时,6条快速轨道贯通江城,三镇通车地铁网络将超过180公里。

◆地铁1号线横穿汉口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和东西湖区,沿长江和汉江北岸横贯汉口东西城区。

全长29.7公里,设站27座。

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开建,全长10公里,沿京汉大道,从东往西设10座站点:黄浦路站、三阳路站、大智路站、循礼门站、友谊路站、利济北路站、崇仁路站、硚口路站、太平洋站和宗关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