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中国漆器》 浙美版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学情分析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得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载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衰微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文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感受漆器,引出课题
课前准备:一件上油漆一件未上油漆(木胎)
1、学生活动,体验手感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神秘的宝贝(讲台布盖好),它们就在两块红布底下,谁想上来摸一摸?。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工艺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的介绍,以及一些经典的漆器作品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手工艺制作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漆器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漆器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工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技巧。

2.难点: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的掌握,以及对中国漆器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讲解等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展示漆器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漆器作品,引发学生对漆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漆器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漆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历史背景。

3.漆器的分类与特点:介绍漆器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漆器的不同种类和艺术特点。

4.漆器的制作工艺:讲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漆器制作的基本流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中国漆器一、教学目标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的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重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没落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书。

(教师)课件、图片、记号笔50支、纸耳杯50只,便签纸一包。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带了两个手镯给同学们看一下,漂亮吧!这两只手镯都和这个有关系。

这是什么?出示:漆我们用漆来做什么呢?刷墙,刷桌子,起到什么作用呢?涂上漆可以让物品更耐用,有防腐的作用,有的漆的颜色也很漂亮,涂了之后会更美观。

今天我们用的漆是化学漆。

我们的古人也用漆,他们用的是植物漆,古人发现有种树叫漆树,它在受伤后流出的一种液体,这种液体能保护树干不再腐烂。

于是就利用这个特点,把它涂抹在日常用品外面让物品更耐用!于是漆器就产生了。

出示:漆器定义。

刚才老师带的这两个手镯就是漆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漆器。

揭题:中国漆器贴字请同学们猜一猜,最早的漆器大概距今多少年呢?7千多年。

演示: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遗址上出土了一件最古老的漆器的《木胎朱漆碗》。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漆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通过欣赏和分析漆器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漆器作品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材料和技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漆器这一特殊的工艺品,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漆器艺术的兴趣。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漆器的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能够运用漆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2.教学难点:漆器制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讲解、示范、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供漆器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漆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3.讲解与示范:讲解漆器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漆器的制作过程。

4.实践与创新: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漆器作品。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中国漆器一、教学目标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的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重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没落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书。

(教师)课件、图片、记号笔50支、纸耳杯50只,便签纸一包。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带了两个手镯给同学们看一下,漂亮吧!这两只手镯都和这个有关系。

这是什么?出示:漆我们用漆来做什么呢?刷墙,刷桌子,起到什么作用呢?涂上漆可以让物品更耐用,有防腐的作用,有的漆的颜色也很漂亮,涂了之后会更美观。

今天我们用的漆是化学漆。

我们的古人也用漆,他们用的是植物漆,古人发现有种树叫漆树,它在受伤后流出的一种液体,这种液体能保护树干不再腐烂。

于是就利用这个特点,把它涂抹在日常用品外面让物品更耐用!于是漆器就产生了。

出示:漆器定义。

刚才老师带的这两个手镯就是漆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漆器。

揭题:中国漆器贴字请同学们猜一猜,最早的漆器大概距今多少年呢?7千多年。

演示: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遗址上出土了一件最古老的漆器的《木胎朱漆碗》。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9课,主题为“中国漆器”。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漆器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艺史上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地掌握其工艺流程。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价值,培养其审美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漆器的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漆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让学生对中国漆器有全面的认识。

3. 欣赏:展示中国漆器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作品,体验制作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漆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2. 教学内容: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3.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漆器、掌握制作工艺、培养审美能力、传承意识4. 教学难点:制作工艺的理解、艺术价值的欣赏5.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评价、总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中国漆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要求作品体现出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漆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小学美术19 中国漆器 课件ppt课件

小学美术19 中国漆器 课件ppt课件


彩绘牛马鸟纹漆扁 壶 水器
纹样
植物纹 样 动物纹样
工艺 彩绘 彩绘

夹苎佛
礼器
素面
夹苎(脱胎)

园林仕女图戗金朱漆 首饰盒 奁
人物、 植物纹样
戗金

栀子纹剔红盘 置物 观赏 植物纹样
剔红(雕漆)

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 储物
动物纹样
雕填

描金朱地龙凤纹漆手

暖手
动物纹样
描金
作用 观赏性越来越强
漆器的发展 工艺 工艺越来越精湛
纹样 越来越精美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中国漆器
·中国漆器
漆器:是用漆涂在 各种器物表面上所 制成的日常器具及 工艺品、美术品。
最古老的漆器:木胎朱漆碗
浙江河姆余姚渡遗址 6000多年
漆的作用:
防腐 装饰
漆器研究 思考:漆器的艺术特色?
1、2
漆器的年代
3、4
漆器的作用
5、6
漆器的工艺
年 代
图片名称作用源自战国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 乐器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 课件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 课件

2号
剔红梅花纹笔筒
3号
剔红花卉纹尊
【知识链接】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
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
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
剔犀
剔黑
剔彩
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 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
剔红观瀑图八方盒元代剔红漆器欣赏中国漆器中国漆器宝贝名称用途纹样制作工艺特色中国漆器中国漆器中国漆器中国漆器寻宝你能从下面的剔红漆器中找出清代元代的作品吗
·中国漆器
19 中国漆器
第19课 中国漆器
·中国漆器
找一找: 它们运用了什么传统 漆器工纹样内容
漆器工艺
栀子纹剔红盘 雕漆 元代
剔红的色彩
·中国漆器
为什么是红色?
战国 漆器
你认为下面那些是剔红漆器?
剔红 1 2
小小鉴宝师
剔红
34
1号 2
2号
3号
4号
·中国漆器
元代 现代 比一比:这两件剔红漆器有什么不同?
·中国漆器
说一说: 怎样将剔红工艺与 自然界事物特征结 合起来的?
栀子纹剔红盘 ·元 制造年代: 元 张成 规格: 径17.8厘米 高2.8厘米 收藏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
想了解更多漆器知识吗?
► 推荐书籍
吴良忠《中国漆器》 王世襄《中国古代漆器》 明代黄成《髹饰录》 (我国现存惟一古代漆工专著)
► 推荐视频
《行知中国:流光溢彩话漆器》 《国宝档案》相关漆器专题 《百家讲坛》马未都 漆器杂项收藏 ► 推荐参观 上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知识链接】
【元代剔红漆器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o ng

Guo 漆
Qi Yi

目录 conten ts
一、漆器标题的制法
22二,中自国行漆添加艺标发题展史
3三、漆自器行的添加种标类题 4四、现自代行漆添加器标的题发展趋势
一、漆器的制法—漆的产地及性能
生漆在我们国家叫做国漆,也叫土漆、大漆, 我们国家使用生漆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 国外一些国家用它都是从中国慢慢引出去的。
2、上灰 (1) 对干木坯表面进行去污处理。 (2) 上粗灰。
一、漆器的制法—制作工艺
珍品要两三年才 能完成
(3) 打抹、刮裂。刮去干粗灰上的毛 刺。 (4) 布布、布麻。用料灰将夏布、麻 丝贴实于木坯接缝处,以增加接缝处的 牢固度。 (5) 上细灰。要求刮得平整,厚薄均 匀,并达到一定厚度。 (6) 上浆灰。阴干。 (7) 清灰。用砂纸或砂轮打磨,达到 平整,无波浪纹,平磨螺细产品要加水 打磨,将图案磨显出来 (8) 刮浆。用薄灰料将灰坯孔隙刮平 (9) 砂磨。用细号水砂纸细磨。
一、漆器的制法—制作工艺
3、髹漆。漆器产品多用天然漆。 有大木漆、小木漆之分。
(1)上漆。用推光漆或腰果 漆,均匀地刷涂(或喷涂、淋涂) 于制好的灰坯上(刷涂时要先上 后下,再由左向右依次涂刷), 下窨房阴干。
待实干后,在由砂纸砂磨。然后根据需要再进行髹涂第二次、 第三次,等等,方法相同。
(2)推光。漆器制作完成后,需对其表面进行推光处理。 大件漆器用机动布盘蘸出光粉或上光腊抛光。小件漆器用布、 棉花蘸浆灰、出光粉、菜油反复推擦。
二、中国漆艺发展史
史前
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 造漆器了。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 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 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浙江余姚——“河姆渡”朱漆木碗
二、中国漆艺发展史
战国时代
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 骚,形成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据记载,庄子年轻 时曾经做过管理漆业的小官。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 很大,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漆 器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漆器品种又特别繁多,不 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 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但新兴 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易 洗,体轻、隔热、耐腐、嵌饰彩绘五光十色的漆器,于 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
二、中国漆艺发展史—图解
夏商周时期--双
联漆杯 萌芽期(夏商周)
波纹豆 ——春 秋时期 成长期(春秋战 国)
西汉彩绘云气 纹盘 鼎盛期(秦 汉)
二、中国漆艺发展史
三国彩绘宫闱宴乐
明永乐剔红花卉盏托
图漆案 消长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繁华期(宋元明 清)
二、漆艺的种类
中国四大漆器
1、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 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 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 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 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 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 其它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 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二、中国漆艺发展史
战国漆器盒
战国彩绘三角形 盏形器
战国龙凤纹盖豆
二、中国漆艺发展史
汉代
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 漆器的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 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几等,同时, 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 玳瑁片、镶嵌、堆漆等多种装饰手法。
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 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黑红 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 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展 现了一个人神共在,琦玮谲诡、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 神话般的世界。
二、中国漆艺发展史
湖北江陵凤凰山167号 墓——西汉三鱼纹耳杯
在古汉语中,漆被写作“桼”,这是一个象 形字,表示在树上割了两刀后,有液体从中 流出。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漆实际上 来源于漆树。
一、漆器的制法—漆的产地及性能
漆树,属漆树科,落叶乔木, 高达20米,有乳汁。中国漆 树分布广泛,大体在北纬 25°~42°,东经95°~ 125°之间的山区。秦巴山地 和云贵高原为漆树分布集中 的地区。云南、四川、贵州 三省的产量最多,福建是中 国著名漆器产区。漆树是中 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林。漆树 可取蜡,籽可榨油,木材坚 实,生长迅速,为天然涂料、 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
汉代铜胎漆器战争纹蒜 头瓶
汉代器颜色搭配: 红黑为主
安徽省天 长市城南 乡三角墟 汉墓—— 西汉漆虎 子
二、中国漆艺发展史
现代
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四 川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 宜春、陕西凤翔等地。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铜 胎上髹饰数十层甚至上百层,再进行浮雕,色彩以朱红 为主,风格富丽华贵。江苏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其特 色,在光线照映下,非常精美。福建脱胎漆器,以其色 泽光亮,轻巧美观,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为 其特点。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饰技法或以雕填见长, 或以研磨绘著称。此外,还有厦门漆线装饰,天水的雕 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2、扬州漆器
据《酉阳杂俎》、《杨太真外传》等书记载, 唐玄宗和杨贵纪曾多次将扬州所贡金银平脱等名 贵漆器赐给安禄山和其他臣僚。唐僖宗时,高骈 任扬州盐铁史,为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送 扬州漆器逾万件。
一、漆器的制法—漆的产地及性能
“割漆”
漆树上的口子
一、漆器的制法—制作工艺
首道工序——调漆
一般漆器家具的用材和生产工艺与其 它木器家具生产工艺基本相同。高档漆 器产品的框架需采用楠木、红木、紫檀 等名贵材种,雕刻以各种精美的图案花 纹。80年代初,屏风木坯由拼木工艺改 为夹板压制工艺。 1、 涂灰 涂灰是进行装饰工艺和增加 坯胎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灰料分生漆 灰、猪血灰和合成灰三种。70年代以前 均使用猪血灰,80年代以后大部改用聚 乙烯醇合成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