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临床应用综述
膏方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膏方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膏方,又称“膏剂”,是一种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独特制作工艺的传统中药剂型。
早在秦汉时期,膏方就已经成为宫廷贵族和民间广泛使用的剂型之一。
随着中医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膏方逐渐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概述膏方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膏方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浸泡、熬制、过滤、收膏等复杂工艺过程制成的一种半固体剂型。
其具有体积小、药物浓度高、便于储存携带、作用迅速持久等特点。
膏方的适应症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等多个领域,如内科的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外科的湿疹、皮炎等,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等,儿科的感冒、咳嗽等。
在内科疾病治疗中,膏方以其独特的疗效和针对性的适应症备受医患青睐。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膏方及其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当归膏:由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养血扶正之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慢性内科疾病。
研究表明,当归膏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丹参膏:以丹参为主药,辅以檀香、砂仁等中药制成。
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丹参膏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绞痛症状,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总体来说,膏方在内科疾病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然而,膏方并非万能的,其疗效受到个体差异和使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在使用膏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施治,同时需注意膏方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除了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膏方还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辅助治疗。
以下是膏方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一些应用情况:糖尿病:一些研究表明,膏方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黄连膏中含有黄连等中药成分,具有清热燥湿、降低血糖的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冬瓜皮膏、桑叶膏等也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高血压:一些膏方如夏枯草膏能够降低血压,辅助治疗高血压。
膏方治疗卵巢早衰综述

膏方治疗卵巢早衰综述高飞霞;罗颂平【摘要】卵巢早衰是妇科疑难病之一,通常使用人工周期治疗,仅有通经的作用,疗效有限。
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卵巢早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采用膏方治疗卵巢早衰,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对卵巢早衰的现有疗法以及用膏方治疗该病的进展加以综述,为在这一领域进行更深的研究和探索提供参考。
%POF is a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s .Traditional treatment , such as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 can only help to stimulate the menstrual flow , and has a limited overall effect .In recent years , lots of scholars try to treat POF with combined treatm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and some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 especially by the treatments including herbal paste .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on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POF , and provides a reverence for following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117-119,123)【关键词】膏方;卵巢早衰;综述【作者】高飞霞;罗颂平【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6;R271.11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在40岁以前出现闭经或月经稀发,以高促性腺激素(FSH>40 IU/L)和低雌激素(E2<73.2 pmol/L)为特征,并可出现一系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中医膏方个体化给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由于临床条件 及病情 的需要 ,临床 上多用汤剂 。 临床上可随证配合使用 桂枝 汤 。《 温病条辨 ・ 上焦 》 云:“ 太阴风温 ……初起 恶风寒者 ,桂枝汤主之 ;但热不 恶寒而渴者 ,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 ” 对于本条 ,非议甚 多。有人云既是手太 阴温病 ,又 非伤 寒 ,寒温有别 ,何用 桂枝汤 ?既是风温 ,何用桂枝 汤 ?又有云 既然但 热不恶寒而渴 ,可知 内热 已甚 ,且无 表 证 ,何用银翘散 ? “ 践是检验 真理 的唯… 标 准 ” 实 ‘ 。鞠通先 生此条所 言 ,是符合 临床 实际的。此方验之于艾滋病之卫表证 , 初起 恶风寒者 ,有之 ;不恶风寒者 ,亦有之 。恶风寒者, 先用桂枝汤 以辛温 散寒 ( 或者用银翘散加重荆芥用 量, 并加用桂枝 、芍药等 ) ,则恶寒先除;后继 用银翘 散 以辛 凉疏卫 ,则风热可解 ,直至痊愈 。不恶寒者 ,可 直接用 银翘散治疗 。 临床所见 ,直接用 银翘散者或先用桂枝汤 ,后用 银 翘散者居多 ,而感 冒期 间 自始至终都用桂枝汤者居少 。 2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黄 、造型牡丹皮、大青叶 。 倍 玄参方治疗艾滋病发疹 原文 :太 阴温 病,不可发汗 ,发汗而汗不 出者,必 发斑疹 ,……发斑 者 ,化斑汤主之 ;发疹者 ,银翘 散去 豆豉 , 加细 生地黄 、牡丹皮、大青叶 , 倍玄参主之 。(温 《 病 条辨》上焦篇第 1 ) 6条 银翘散去豆豉加 细生地黄、牡丹皮 、大青 叶,倍 玄 参方 的方药 组成 :连翘 ( 一两 ) 、银花 ( 一两 ) 、苦桔梗 ( 六钱 ) 、薄荷 ( 六钱 ) 、生甘 草 ( 五钱 ) 、芥穗 ( 四钱 ) 、 牛蒡子 ( 六钱 ) 、竹 叶 ( 四钱 ) 、鲜芦根 、细生地 ( 四钱 ) 、 大青叶 ( 三钱 ) 、牡丹皮 ( 三钱 ) 、玄参 ( 一两 ) 。 为什么用银翘 散去豆豉加细生地黄 、牡丹皮 、大青
《2024年虚劳病膏方制作应用及组方特点文献研究》范文

《虚劳病膏方制作应用及组方特点文献研究》篇一一、引言虚劳病,又称虚损,是一种因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全身性虚弱性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虚劳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膏方作为中医药治疗虚劳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制作应用及组方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虚劳病膏方制作应用及组方特点的文献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虚劳病膏方的制作应用1. 制作方法虚劳病膏方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药材选择、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步骤。
其中,药材的选择是关键,需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及地域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浸泡、煎煮过程中需注意火候,避免药效损失。
浓缩、收膏时需掌握好水分比例,以保证膏方的质量。
2. 应用范围虚劳病膏方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虚损性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贫血、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滋补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此外,膏方还可作为保健品,用于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等。
三、组方特点1. 药味组合虚劳病膏方的药味组合多以补益为主,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方面。
在药味组合上,常采用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使各味药物相互协调,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2.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组方特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及年龄等因素,医生会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比关系,避免出现药物性味过于偏激或药量过重的情况。
3. 剂型选择剂型选择对于虚劳病膏方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剂型有煎膏、蜜膏、胶囊等。
其中,煎膏具有药效稳定、便于携带等特点;蜜膏则具有口感好、易于吸收等优点;胶囊则适用于需要长期服用的患者。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
四、文献研究综述通过对虚劳病膏方制作应用及组方特点的文献研究,我们发现:虚劳病膏方的制作过程需严格掌握药材选择、浸泡、煎煮等步骤,以保证药效的发挥;应用范围广泛,可治疗各种虚损性疾病,并可作为保健品使用;组方特点主要体现在药味组合、药物剂量及剂型选择等方面,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膏方临床应用综述

实 ”两方面入手 。调虚方面, 益气常用 白术 、黄精 、党参 、太 子参等, 滋 阴多用麦冬 、天冬 、生地黄、龟 甲、鳖甲、玉竹 等,
功能, 湿邪中阻, 又 易损伤脾 胃。 虚 实夹 杂, 正邪相争, 累及全身
阴阳气血 。 故用膏方调治肾脏疾病 患者 时注 意在 辨证 论治的基
系统疾病 关系最为密 切。因此, 用 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进
行调 治时应注意 :清润肺 金, 宜甘凉轻灵 ; 健脾燥湿, 祛化痰之
础上 益肾为先 , 兼顾脾 胃:辅 以祛邪, 重在湿瘀 ;平衡为要, 兼 顾气 血阴阳 。如再发性尿路感 染属 中医学 “ 劳淋 ”范畴,
通讯作者 :周 昕, E _ m a i 1 :z h o u x i n r e n 萄 y a h 0 0 . c o  ̄ / 1 . c n
其基 本病机 为肾虚兼膀胱有热, 治疗上在 “ 虚则补之 ” 原则下,
1 . 3 消化 系统 疾病
1 在内科疾病 中的应 用
1 . 1 心血 管 系统疾病
心 主血脉, 血液 的正常运化 除营气的作用 外, 也离不 开心 气 与心阳 。脾 胃为气血生 化之源, 所化生 的元 气灌注子 心脉,
荣卫心脏 。 若脾 胃功能失调, 则机体气血不足, 气 为阳, 血为阴, 气 为血之 帅, 心 阳心气阻痹, 会影响营血的运行, 出现 血瘀 ;反
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 。肾无实证 , 皆虚为本 。 脾为后天之 本, 且脾胃为升降之枢机, 后天脾 胃功 能强盛, 则先天之肾得 以 充养 肾病 患者常伴有腹胀、脘痞 、苔腻等脾不运化之证 。然
中药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应用研究中药膏药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解表作用是膏药的重要临床应用之一。
解表作用是指通过贴敷中药膏药在体表上,通过药物的吸收和作用,调整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药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应用研究。
一、解表作用的理论依据中药膏药解表作用的理论依据主要基于中医药理论中的表里观点和药物性味归经理论。
在中医药理论中,人体被分为表里两个部分,表为躯体体表,里为脏腑内脏。
表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膏药贴敷于体表,可以通过局部刺激和药物渗透作用,影响经络、穴位和毛孔,调整人体表里之间的关系。
中医药理论中还有药物性味归经理论,即不同中药药物具有特定的性味,并有其作用于相应脏腑经络的规律。
一些辛温、苦寒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解表作用,通过膏剂的贴敷,可以直接作用于相应经络和穴位,促进表面的热量、病邪等排出。
二、中药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应用1. 外感病的治疗中药膏药解表作用在外感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外感病主要包括感冒、咽喉炎、急性肺炎、流感等,这些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表病范畴。
通过贴敷中药膏药,可以起到疏散表邪、解表散寒、祛除风邪的作用,缩短疾病的病程,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2. 风湿病的治疗风湿病是一类慢性关节炎性疾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药膏药贴敷可以通过解表作用,促进肌肉的放松,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皮肤疾病的治疗中药膏药在皮肤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常常伴有瘙痒、红肿等症状。
中药膏药贴敷可以通过解表作用,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缓解瘙痒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皮肤的愈合。
三、中药膏药解表作用的研究进展1. 资料分析与文献综述许多文献对中药膏药的解表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回顾历年来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了解不同中药膏药在解表作用方面的疗效和临床应用。
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膏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贴于体表发挥药效的特点。
解表作用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调节人体表面的气血运行,促进毛孔开放,调整体温以解除寒邪或表邪引起的症状。
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以下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膏药解表作用的药理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膏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可以透过皮肤屏障进入体内,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其中,通过中药膏药贴剂的使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增强局部免疫功能,进而发挥解表作用。
此外,膏药中的草药成分还可以通过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产生祛寒、散表、疏风的作用,从而起到解表作用。
其次,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应用广泛。
膏药根据配方组分的不同,可以用于寒邪、湿邪、风邪、热邪等引起的不同疾病。
例如,常用的苏合香膏可以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头痛、鼻炎等;乌胶膏对于湿邪引起的风湿痛、肌肉酸痛等具有明显的疗效;辛夷膏则适用于治疗风热引起的感冒、发热等。
此外,膏药还可以配合针灸、艾灸等传统中医疗法使用,提高疗效。
再次,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膏药解表作用在某些领域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一个针对膏药解表作用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发现,膏药贴剂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另外,一项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膏药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感,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膏药贴剂可以用于治疗寒疝、寒湿型痛经等妇科疾病。
然而,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膏药贴剂的药效评价方法尚不完善,不同研究中使用的评价指标不一致,难以比较不同研究的疗效。
其次,膏药贴剂的使用方法和频率尚未明确,存在一定的临床操作规范的缺失。
最后,膏药贴剂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确保贴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膏药解表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膏药在各科中的临床应用

膏药在各科中的临床应用膏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自古以来就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临床医学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膏药的种类、制作工艺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和提升。
不同种类的膏药具有各自独特的功效和适应症,在不同的科室中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
下面将就膏药在各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科在中医科中,膏药是常见的外治疗法。
中医认为,膏药可以渗透皮肤,作用于经络穴位,调和气血,散寒祛湿,活络止痛。
例如,逍遥散活络贴膏是一种常用的膏药制剂,适用于风湿性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而逍遥散活络贴膏中的草药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二、骨科在骨科领域,膏药常用于治疗骨折、关节炎、腰腿痛等疾病。
比如,透骨丸贴膏可有效缓解骨折后的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此外,一些具有温经活络功效的膏药对于关节疼痛、关节炎的治疗也有良好效果。
膏药的贴敷,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还可以通过皮肤的反射作用,起到调整人体气血的作用,加快疾病的康复进程。
三、妇科在妇科学科中,膏药也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例如,逍遥散女性贴膏可用于调理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妇科常见疾病。
女性在使用膏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贴敷,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养身体,改善身体的内在环境。
四、皮肤科在皮肤科中,膏药常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
例如,逍遥散舒筋贴膏对于湿疹、疮疡、湿疹等皮肤炎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膏药在治疗皮肤病的过程中,可以减少用药对皮肤的刺激,降低过敏反应,加快痊愈速度。
五、其他科室除了上述几个常见的科室,膏药在其他一些特殊科室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比如,膏药在耳鼻喉科中用于治疗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等疾病;在神经科中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膏药的贴敷方式简便易行,对于患者来说也比较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膏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种类的膏药在各个科室中有着各自独特的应用范围,为医生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慢性疼痛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方临床应用综述标签:中药;膏方;临床应用;综述由于膏方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先天之肾为主兼顾脾胃,使脏腑相合,纠正机体偏性见长[1],故常用于慢性疾病、女性人群、疾病康复期、亚健康人群、皮肤病、老年人及儿童等。
兹将近年来膏方临床运用情况综述如下。
1 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1.1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主血脉,血液的正常运化除营气的作用外,也离不开心气与心阳。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化生的元气灌注于心脉,荣卫心脏。
若脾胃功能失调,则机体气血不足,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心阳心气阻痹,会影响营血的运行,出现血瘀;反之,血瘀又会导致气滞,脉络不畅,不通则痛,久则致胸痹心痛。
另外,脾胃功能衰弱,肝胆失于疏泄,聚湿生痰,气郁化火,煎熬津液,出现痰涎,痰热胶固或痰湿滞留,均可致心气痹阻[2]。
故将膏方用于心血管病患者时应注意健运脾胃、通利化痰;疏肝利胆、调畅气血;振奋心阳、益气养心[2-4]。
如高血压病患者,其病机为以虚为主的肝肾阴虚,致阴阳两虚,以及以实为主的肝阳上亢,痰浊中阻[5]。
故用膏方调治时应从“调虚”及“祛实”两方面入手。
调虚方面,益气常用白术、黄精、党参、太子参等,滋阴多用麦冬、天冬、生地黄、龟甲、鳖甲、玉竹等,养血用当归、白芍、熟地黄、何首乌等,温阳可取杜仲、巴戟天、续断、桑寄生、淫羊藿等[6]。
1.2 呼吸系统疾病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精,司摄纳。
肾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共同作用维持机体正常呼吸功能。
然肺为娇脏,诸邪皆可伤肺。
若寒邪阻肺,则肺气壅遏;热邪犯肺,则津液灼伤;湿邪恋肺,则痰湿阻滞。
肺为肾之母,肺病易致肾病,且肾病多为虚证。
另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失宣降,脾失健运,则水湿易成痰饮,阻滞于肺。
故肺、肾、脾三脏病变与机体呼吸系统疾病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用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调治时应注意:清润肺金,宜甘凉轻灵;健脾燥湿,祛化痰之源;补肾填精,纳气固本;肺肾同病,宜峻补[7-8]。
如哮喘病机为脾、肺、肾功能失调,致积湿生痰,痰浊内伏,肺气出纳失司。
以膏方治疗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9-10]。
石氏等[11]通过观察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膏方治疗后的变化情况,认为冬令服用补肾平喘膏方能减轻哮喘的临床症状,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
1.3 消化系统疾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人体所需水谷精微有赖于脾胃的运化。
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的功能,是机体化生气血、充养精微的源泉。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脾胃功能正常,则水谷糟粕得以下行,水谷精微得以输布。
若脾为湿困,运化升清失职,则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若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功能。
且脾胃不健可影响到其他脏腑,而他脏有病,亦可影响脾胃。
其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相互滋养。
若脾胃虚,化生水谷精微不足,则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藏;若肾阳虚衰,脾胃不得温煦,亦使脾胃失职。
因此,究脾胃病之病因病机,不外乎标实本虚,气滞湿热痹阻为标,脾胃肾亏虚为本。
故用膏方调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时,应脾胃并举,以平为期;兼顾补肾,扶助正气;药味适中,药性清灵;补消结合,动静并用[12-14]。
如慢性功能性便秘属中医学“脾约”、“肠结”等范畴。
应用膏方调治时可采用滋肾填精、増水行舟,或清热养阴、调和营卫,或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等治法[15]。
1.4 肾脏疾病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
肾无实证,皆虚为本。
脾为后天之本,且脾胃为升降之枢机,后天脾胃功能强盛,则先天之肾得以充养。
肾病患者常伴有腹胀、脘痞、苔腻等脾不运化之证。
然以寒湿风邪为主的病邪常侵袭脾胃,使脾胃虚损,日久累及他脏,终损肾气;湿热之邪易留于肾,日久瘀阻肾络,损害肾脏诸功能,湿邪中阻,又易损伤脾胃。
虚实夹杂,正邪相争,累及全身阴阳气血。
故用膏方调治肾脏疾病患者时注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益肾为先,兼顾脾胃;辅以祛邪,重在湿瘀;平衡为要,兼顾气血阴阳[16-18]。
如再发性尿路感染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肾虚兼膀胱有热,治疗上在“虚则补之”原则下,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可酌情加祛邪之品在冬季用膏方辨证进行调治,常能获得满意效果[19]。
2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女子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或肝失疏泄,则气血失调,日久则肾精不足,终致月经过少,膏方调治时常以疏肝理氣解郁、健脾补肾为主。
若肝肾阴虚,虚火亢盛,则迫血妄行,致月经量多,终使气血两虚,膏方调治时常以滋阴清热、补气养血为主。
若因流产等严重创伤疾病所致肾精亏损,无精化血,或肾阳虚衰,寒从中生,或脾虚气弱,生化无源,使月经延后,甚则闭经,此时用膏方调治时常以补肾填精、健脾温阳、气血双补为主[20]。
3 在疾病康复期中的应用3.1 中风后遗症中风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患之一,其后遗症常见言语艰涩、失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
颜德馨认为,中风后遗症其病机或阴虚火旺,炼血成瘀;或阳气虚衰,寒凝血脉;或气虚无力,血涩致瘀;或情志抑郁,气滞成瘀。
临证若用膏方调治,既应坚持“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还应充分考虑患者邪实的病理状态,佐以祛邪之品[21]。
另外,从分期用药角度考虑,卒中恢复期膏方调治时以清心降火、熄风活血为主,以期祛尽伏邪,不留后患。
用药可选栀子、连翘、百合、茵陈、石决明、钩藤、桃仁、红花、川芎、知母、当归、胆南星等。
卒中后遗症期,膏方调治应以阴中求阳、恢复脑功能为主,以期扶阳益脑、温润填髓。
用药可选菟丝子、巴戟天、仙茅、补骨脂、黄精、茯苓、紫河车、冬虫夏草、肉桂、牛膝、蛤蚧、阿胶、红山参、远志、益智仁等[22]。
3.2 乳腺癌术后患者乳腺癌属中医“乳岩”范畴。
西医手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后,虽能祛除大部分邪毒,但余毒未尽,气血大伤。
若正不抗邪,易使余毒复燃,肿瘤复发转移。
且乳腺癌术后,患者气血俱虚,加之恐惧焦虑心理,更影响到气机运行,日久气滞血瘀。
故乳腺癌术后患者用膏方调治时应以扶正祛邪、行气活血为主。
用药上,固本祛邪多用菟丝子、沙参、女贞子、太子参、山茱萸、麦冬、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等;行气活血多用制香附、佛手、郁金、赤芍、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
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动静结合,药性平和。
膏方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性黏腻难化,故需配伍理气解郁之品,使处方动静协调平衡。
②主次兼顾,随证加减。
膏方药味偏多,开具时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③调理脾胃,补有所收。
应用膏方予以乳腺癌术后的体虚患者时,应注意顾护脾胃,必要时,常予以调理脾胃、祛湿除热的“开路药”[23]。
4 在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亚健康状态是一种慢性的不良状态,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但生理和心理上往往出现不适的感觉和症状,如怕冷、怕热、倦怠、心悸、失眠、胸闷、健忘、纳差等。
中医认为,亚健康可分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气阴双虚、冲任不调等类型。
且以气虚气郁为病机之本,在此基础上变化他证。
而膏方整体上具有扶正祛邪、安脏腑、补气血、平阴阳的作用。
膏方并不仅是多味补益药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症状,因人而宜,量体裁方。
另外,膏方一般由30~40味中药组成,每味中药的剂量在50~200 g 之间。
膏方药味多,能对机体进行综合调理,虽总剂量大,但服用时间长,且加入的各种动物胶类药材尚能起到缓释作用,使药物作用强度适中,作用时间长,药效稳定,因此,临床上可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不同体质分型进行调治。
如气虚者,用膏方调治时可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等化裁;血虚者,可用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化裁;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化裁;阳虚者,可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化裁;精虚者,以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为基本方进行化裁;痰湿体质者,以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等为基本方进行化裁;气滞血瘀体质者,以逍遥散、越鞠丸、柴胡舒肝散等为基本方进行化裁[24]。
5 其他膏方除可应用于以上人群外,还可用于:①皮肤病患者,如银屑病、湿疹、瘙痒症、特异性皮炎等[25];②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症、老年痴呆等老年患者[26];③小儿肺系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27-29]。
6 问题及展望目前,膏方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且南方地区患者对膏方的接受程度要高于北方。
然而,膏方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却不尽如人意,缺少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监管单位也不一,且相关部门对开具膏方人员的资格、熬制膏方的机构、收费标准等尚无统一的相关政策法规[30]。
尽管如此,膏方的应用价值不仅得到了诸多相关临床资料的证明,也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因此,充分汲取名老中医膏方经验,规范膏方的开具、生产等操作流程,必将促进膏方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1] 何渝煦.中医膏方组方浅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38-39.[2] 朱凌云,秦嫣,张镜人.膏方调治心血管疾病精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23-24.[3] 母相聪,程志清.程志清用膏方辨治心血管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90-91.[4] 楼丹飞,唐补生,曹敏,等.周端运用膏方治疗心血管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25-27.[5] 熊军霞.中药膏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4):66.[6] 顾国龙,张梓岗.中药膏方在调治高血压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83-83.[7] 朱凌云,秦嫣.张镜人膏方调治肺系疾病精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0):10-11.[8] 奚肇庆.膏方调补肺病精要[J].江苏中医药,2006,27(11):6.[9] 胡晓燕.膏方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86-87.[10] 王宏长,吴银根,唐斌擎,等.温阳补肾填精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28-29.[11] 石克华,熊必丹,吴银根.补肾平喘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7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4):26-27.[12] 刘晓谷,杨贵元,蔡淦.蔡淦调治慢性胃肠病膏方特色[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0):12-13.[13] 邝生.徐进康教授应用膏方治疗脾胃病经验[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313-314.[14] 刘云霞,徐珊.徐珊应用膏方辨治脾胃病经验撷菁[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12-13.[15] 江松平.膏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734-735.[16] 张彤,盖云,朱雪萍,等.叶景华对慢性肾脏病的膏方调治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1,30(4):275-277.[17] 朱美凤,陈岱,王身菊,等.张志坚运用膏方治疗肾病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0,42(12):9-10.[18] 周恩超.邹燕勤教授“膏方”治疗肾病评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6):475-476.[19] 蒋春波,金伟民,孙伟.膏方防治再发性尿路感染理论相关性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757-3758.[20] 徐彩華.膏方在月经不调中的应用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5):526-527.[21] 杨志敏,周雯.师从颜德馨教授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体会[J].中医药通报,2009,8(3):26-27.[22] 赵杨.膏方在中风病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运用思路[J].江苏中医药,2011,43(10):4-6.[23] 胡袁媛,赵虹.楼丽华教授膏方调治乳腺癌术后患者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4-55.[24] 谢东平,林颖,苏巧珍,等.杨志敏教授用膏方调治亚健康疲劳状态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40(5):8-9.[25] 宋瑜,马绍尧,李咏梅.马绍尧教授应用膏方治疗皮肤病验案[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0):596-598.[26] 姬要可,潘智敏.潘智敏教授应用膏方调治老年病经验介绍[J].中医药通报,2010,9(5):28-29.[27] 蒋建胜.益气健脾和营膏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4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744-744.[28] 王彬,耿连艺,关凤嫦.奚肇庆教授运用小儿肺系膏方临床心得[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41-1642.[29] 陈银银.冬令膏方在小儿哮喘中的运用——盛丽先老师经验谈[J].中医儿科杂志,2010,6(1):10-12.[30] 周昕,翁超明,韩丽,等.全国膏方应用情况初步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7):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