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
论平胃散及其临床应用

论平胃散及其临床应用
高如东;王明如;范治修
【期刊名称】《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89(000)0Z1
【摘要】平胃散为燥湿健脾的代表方,亦为调整脾胃,调和肝脾和调和肠胃等的一个基础方。
首见于宋朝的《和剂局方》中,后经前辈兽医和当今兽医界同志移植于兽医临床中,治疗家畜疾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归纳整理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1、组成及用法本方由苍术、厚朴(姜汁炒)、陈皮(去白)、甘草(灸)、生姜、大枣组成,上药共为细末,生姜、大枣煎汤冲调,候温灌服。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高如东;王明如;范治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平胃散的临床应用 [J], 卢元仁
2.平胃散临床应用举隅 [J], 陈雁
3.平胃散临床应用举隅 [J], 曹锦明
4.芩连平胃散在皮肤科中的临床应用 [J], 张阳; 李博鑑
5.平胃散临床应用体会 [J], 王宜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方|平胃散: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

古方|平胃散: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名方出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用历史】约800年。
【主要成分】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姜枣)。
【整体药性】温燥。
【功能主治】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脾胃,湿困脾胃,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典型征象】舌苔白,腻而厚。
伤食,嗳气有腐食气,泄泻。
【禁忌人群】孕妇不宜。
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禁用。
平胃散,出自宋代皇家组织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其中非常精到的一个方子,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来的。
平胃散组方简练、寓意明确,是历代医家常用的古代名方。
《删补名医方论》说:“名曰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
”可见平胃散也是治脾的良方,临床应用当然会更为广泛。
应当注意的是,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病攻邪的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实际的用法用量服用才能起效,而且起效非常快。
如果两天内见效才可以继续使用,否则,就说明治疗的方向不对,需要停用。
还要配合姜枣来保护脾胃之气。
在服药的时候,还需要用几片生姜加几颗大枣,熬水冲服该药。
这个方子是不能用于保健的,所以没病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
脾胃若是湿气重,治理可用平胃散如果身体被水湿困住了,那就需要用药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有很多祛湿的方子,比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很多祛湿的方子。
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也有很多精彩的方子,当水湿停留在身体不同位置的时侯,就可以根据病征来选用这些方子进行除湿,其中的平胃散,就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祛湿良方。
平胃散,顾名思义,主要就是用于去除脾胃中的湿气,它的组成是:苍术(以去粗皮的米泔浸二日)、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甘草(炒),各药用量比例为8:5:5:3。
将上述材料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用水一碗,加入两片生姜、两枚干枣,一起煎至七分,拿去姜、枣,加一捻盐煮沸,饭前趁热空腹服下。
平胃散的功能主治

平胃散的功能主治
1. 平胃散的基本介绍
平胃散是一味中药,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生姜等多种草药组成。
它是
中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方剂之一,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平胃散以其独特的草药组合,具有多种功能主治效果。
2. 平胃散的功能
2.1 平胃调气
•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胃肠胀气、不适感;
•调和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
2.2 缓解胃痛
•抗炎镇痛,减轻胃部不适和疼痛感;
•芳香草药成分有舒缓镇静作用,能缓解胃部痉挛。
2.3 调理脾胃
•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食欲;
•调节消化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佳。
2.4 缓解胃炎、胃溃疡
•平衡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促进胃黏膜修复,减少胃溃疡的发生。
2.5 调节情绪、缓解焦虑
•搭配舒缓草药,具有一定的镇定效果,可缓解情绪波动和焦虑。
•对胃部不适引起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平胃散的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为中药饮片,使用时需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严格按照剂量使用,不可过量;
•服药期间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胃部不适;
•有特殊体质或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意见。
4. 总结
平胃散是一味中药方剂,通过调和脾胃功能、缓解胃痛、缓解胃炎胃溃疡等多
种途径,起到平胃调气、缓解胃部不适的功效。
在使用平胃散时,需遵循医生指导,严格按照剂量使用,并注意不可过量。
此外,注意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保护胃部健康的重要手段。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组成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组成平胃散是一种中药方剂,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调理胃肠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它由苍术、陈皮、厚朴、香蜂草、焦山楂等多种草药组成,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作用。
平胃散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苍术,它具有健脾开胃、除湿化痰的作用。
苍术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从而改善消化功能,增强胃肠道的吸收能力。
此外,苍术还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减少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
陈皮是平胃散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陈皮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柠檬酸,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减少胃酸的逆流,从而减轻胃纳差、腹胀等症状。
另外,陈皮还能消除胃部积滞的湿气,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厚朴是一种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药物,可以改善胃冷症状。
厚朴含有挥发油、树脂和生物碱等成分,可以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提高胃肠道的收缩力和排空功能。
此外,厚朴还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减缓胃酸的伤害,防止胃溃疡的发生。
香蜂草是平胃散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具有健脾开胃、活络祛风的作用。
香蜂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萜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肠道的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外,香蜂草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的感染和炎症,减轻症状。
焦山楂是平胃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健胃消食、行气和胃的作用。
焦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果酸和纤维素等成分,可以促进胃酸的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腹胀、胃胀等症状。
此外,焦山楂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减缓胃酸的伤害,防止胃溃疡的发生。
综上所述,平胃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苍术、陈皮、厚朴、香蜂草和焦山楂等多种草药组成,具有健脾开胃、除湿化痰、理气和胃的作用。
平胃散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纳差、腹胀、胃胀等症状。
平胃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177 -*基金项目: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辽宁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辽中医药发〔2022〕1号)①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47②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信作者:吕冠华平胃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孙宏宇① 吕冠华② 范颖①【摘要】 平胃散是历代医家处方用药的智慧结晶,且在医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充分反映了该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古籍进行梳理,总结古代及现代医家的研究经验,探索平胃散的古今临床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分析该方提供临床参考。
笔者在文中阐述本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同道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平胃散 脾胃病 临床应用 doi:10.14033/ki.cfmr.2023.28.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28-0177-04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ingwei Powder in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SUN Hongyu, LYU Guanhua, FAN Y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28): 177-180 [Abstract] Pingwei Powder is the wisdom crystallization of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by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 the past dynasties, and it has been enduring in the long river of history of medicine,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prescrip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experience of ancient and medical practitioners by sorting out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ancient books, explor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Pingwei Powder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and provides clin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is prescrip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escription in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fellow students. [Key words] Pingwei Powder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Clinical appl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本方可以利湿健脾化痞,健运消胀和中,为消导剂首方,也是治疗脾胃湿困的主要代表方,主治“胃气不和”[1]。
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

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平胃散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燥湿和胃的代表方剂,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作用。
原方用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气短,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
后世医家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使原方的应用广泛延伸,涉及内、外、妇、儿科等疾病,常收显著疗效。
兹将近10年来平胃散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p>1.<p>内科疾病1.1胃炎<p>陆氏[1]用平胃散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胃炎10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4例,肥厚性胃炎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25例),慢性胃炎,多由肝郁脾虚,气机不利,气滞湿阻而成,治疗以通为要。
以平胃散(陈皮,厚朴,苍术,甘草)为基本方。
肝气犯胃型加香附、郁金、柴胡;肝胃郁热型加丹皮、山栀、川连,吴茱萸;脾胃阴虚型减川朴,加沙参、麦冬、炒白芍;脾胃虚寒型,加黄花,干姜,半夏,瓦楞子,茯苓;瘀血阻络型加当归、川芎、阿胶(烊化),失笑散(包);饮食停滞型加山楂、神曲、莱菔子、木香、砂仁(后下);寒邪客胃型加生姜,香附,高良姜。
结果痊愈30例,显效25例,好转4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3%。
<p>赵氏[2]治疗慢性胃炎用平胃散加延胡索、川楝子、黄连,鸡内金。
肝胃气滞型加柴胡、青皮、佛手等;胃热炽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黄等;脾胃虚寒加桂枝、草豆蔻、砂仁等;胃阴亏虚型加沙参、麦门冬、白芍等,其它如兼瘀阻胃络加白及、三七;胃络溃破加乌贼骨、白及、大贝;食滞胃脘加焦山楂、炒麦芽、神曲;寒邪犯胃加良姜、香附;气血不足加党参、茯苓等。
对照组予维酶素片、猴菇菌片、胃得宁胶丸、黄连素片。
胃镜复查表明治疗组80例痊愈57例,总有效率为91%。
对照组40例治愈14例,总有效率为65%。
《醉花窗医案》应用平胃散及其类方的经验

《醉花窗医案》应用平胃散及其类方的经验《醉花窗医案》是明代医家唐海龙所著的一部医学典籍。
该书是唐氏研究用药的心得之一,其重点在于探究如何运用药物治疗疾病。
在书中,唐海龙介绍了很多医治疾病的药方,其中最受欢迎的便是平胃散及其类方。
这类方剂通过调理人体胃肠道功能,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醉花窗医案》应用平胃散及其类方的经验。
一、平胃散及其构成平胃散,是世界著名草药大全《本草纲目》里记载的方剂之一,也是唐海龙在《醉花窗医案》中介绍的经典方剂。
平胃散是由半夏、黄连、竹茹、人参、甘草、大枣六味药组合而成的。
具有止呕,降逆,健脾的功效,是一种调理胃肠的安神良药。
二、平胃散及其类方的应用情况1.胃痛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由于繁忙的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胃痛的情况越来越多。
唐海龙建议在治疗胃痛时,可以采用平胃散或中成药六君子汤。
这些方剂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帮助身体更好地调节胃肠。
2.肠胃炎肠胃炎是指一组感染胃肠道的疾病。
肠胃炎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
唐海龙在《醉花窗医案》中指出,平胃散和仲景十四方等方剂可以有效地治疗肠胃炎。
3.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身体对食物和饮料的摄取能力下降。
常见的症状包括胃酸过多,恶心,胀气等。
唐海龙建议大家使用平胃散、四君子汤等方剂来治疗消化不良。
这些方剂可以加速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除各种不适的症状。
4.情绪不稳平胃散和六君子汤等方剂不仅可以治疗胃肠道问题,还可以治疗一些情绪不稳定的问题。
唐海龙建议使用这些方剂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并鼓励身体产生大量的内源性神经递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
这可以帮助减轻情绪紧张和抑郁的症状。
三、总结平胃散及其类方均可以调理人体胃肠道功能,对于治疗一系列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唐海龙在《醉花窗医案》中介绍了很多应用平胃散及其类方剂的经验,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多医生和病人的认可。
平胃散及其类方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的成功应用为很多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平胃散治疗胃病的应用体会(附1例报告)

平胃散治疗胃病的应用体会(附1例报告)摘要目的:总结平胃散重用苍术及随症加减对胃病的治疗经验。
方法:重用苍术,辨证分型加减。
结果:取得良好的疗效。
结论:平胃散是治疗胃病的良方,如法应用疗效显著。
关键词平胃散治疗胃病体会胃病在古代中医论述中关于胃病的记录甚多,如《素问·六元正传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厥阴上出,故痛而呕也”。
又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
《脾胃论》中有“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这些说明寒邪伤胃,和飲食不调是胃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又清代《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开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则燥,胃喜柔润也”。
又有“久痛入络”、“久痛寒必化热”、“初痛在气久痛入络”等观点,“胃乃多气多血之腑”,这些观点从脾胃的生理和病机方面都有了深入的阐述,其对胃病的认识和对胃病的治疗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湿浊困脾,运化失司则,食少乏力,大便不调,湿阻气滞则脘腹胀满,胃失和降则有呕恶、吞酸、嗳气,说明了胃以和降为用,脾以升清为要,有寒凝,食积气滞、火郁,血瘀,气滞,阳虚,阴虚等所致。
总之是“不通则痛”,病机是脾不足,而胃乃伤。
因此治疗胃病之关键在于升清降浊。
平胃散是治疗脾胃病常用方剂,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药组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方中苍术为君,除湿运脾,厚朴为臣,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为佐,理气化湿,甘草缓急和中止痛,调和诸药。
全方以和降为主。
从而使脾胃传输功能恢复。
在临床上应用平胃散加减治疗各种胃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重用苍术苍术在平胃散中为君药,剂量10~15g,因其燥湿运脾之功显著,《本草正义》有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霾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平胃散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燥湿和胃的代表方剂,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作用。
原方用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气短,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
后世医家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使原方的应用广泛延伸,涉及内、外、妇、儿科等疾病,常收显著疗效。
兹将近10年来平胃散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p>1.<p>内科疾病 1.1胃炎<p>陆氏[1]用平胃散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胃炎10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4例,肥厚性胃炎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25例),慢性胃炎,多由肝郁脾虚,气机不利,气滞湿阻而成,治疗以通为要。
以平胃散(陈皮,厚朴,苍术,甘草)为基本方。
肝气犯胃型加香附、郁金、柴胡;肝胃郁热型加丹皮、山栀、川连,吴茱萸;脾胃阴虚型减川朴,加沙参、麦冬、炒白芍;脾胃虚寒型,加黄花,干姜,半夏,瓦楞子,茯苓;瘀血阻络型加当归、川芎、阿胶(烊化),失笑散(包);饮食停滞型加山楂、神曲、莱菔子、木香、砂仁(后下);寒邪客胃型加生姜,香附,高良姜。
结果痊愈30例,显效25例,好转4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3%。
<p>赵氏[2]治疗慢性胃炎用平胃散加延胡索、川楝子、黄连,鸡内金。
肝胃气滞型加柴胡、青皮、佛手等;胃热炽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黄等;脾胃虚寒加桂枝、草豆蔻、砂仁等;胃阴亏虚型加沙参、麦门冬、白芍等,其它如兼瘀阻胃络加白及、三七;胃络溃破加乌贼骨、白及、大贝;食滞胃脘加焦山楂、炒麦芽、神曲;寒邪犯胃加良姜、香附;气血不足加党参、茯苓等。
对照组予维酶素片、猴菇菌片、胃得宁胶丸、黄连素片。
胃镜复查表明治疗组80例痊愈57例,总有效率为91%。
对照组40例治愈14例,总有效率为65%。
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p>朱氏等[3]认为湿瘀与慢性胃炎发病密切相关,故治疗用平胃散加丹参、三七、白芍、枳壳。
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舌苔厚腻,食积明显者,加麦芽、神曲、山楂;胃脘剌痛,痛势剧烈,舌质紫暗,瘀血明显者,加延胡索、五灵脂;胃脘隐痛,嘈杂不适、食入不化,舌红少津,偏于胃阴虚者加沙参、麦冬;呕吐恶心者加藿香、生姜、半夏;吐酸、心烦者加海螵蛸、瓦楞子、黄连。
对照组70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给予呋喃唑酮,胃舒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呋喃唑酮,胃酶合剂。
结果中药组75例痊愈58例,好转12例。
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21例。
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都具有显著意义(P 0.01)。
<p>刘氏等[4]将平胃散加减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因肝气郁滞,湿热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慢性胃炎70例,处方:柴胡,白芍药,川芎,陈皮,枳壳,甘草,香附,苍术,厚朴。
气滞腹胀加木香、郁金、延胡索;血瘀痛甚加丹参、延胡索、五灵脂;湿滞满闷加藿香、砂仁;食少纳差加山楂、山药、神曲;胃热泛酸加瓦楞子、海螵蛸、栀子、黄连;恶心呕吐加干姜、竹茹;便秘加瓜蒌、大黄、槟榔;泄泻加山药、扁豆;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加大黄、黄连、蒲公英。
同时设对照组66例常规西药对症治疗。
结果治疗组70例中显效45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43%。
对照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72.72%。
<p>林氏[5]认为慢性胃炎多由长期情志不和,饮食不节以及寒热湿浊诸邪损伤脾胃所致,湿、滞、积是其特点。
故用楂曲平胃散加减治疗:焦山楂、神曲、苍术、佛手柑、姜半夏、制厚朴、陈皮、甘草、炒枳壳、蒲公英、炒谷麦芽。
胃痛甚者加延胡索、杭白芍;痞闷腹胀、嗳气甚者加苏梗、木香;口苦心烦者加川连、焦山栀;泛酸加海螵蛸、炒刺猬皮;恶心呕吐者加干姜、竹茹;大便不畅者加全括蒌、花槟榔。
对照组36例用胃炎干糖浆,雷尼替丁胶丸。
服药二个月后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40例,无效7例;对照组治愈9例,总有效率75.0%。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p>李氏等[6]用柴胡平胃散加味治疗54例慢性胃炎,其中合并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十二指肠炎13例,返流性食道炎5例。
处方:柴胡、黄芩(炒)、苏条参、法夏、苍术、厚朴(炒)、陈皮、神曲、麦芽、鸡内金。
若肝郁胁痛者加佛手、郁金、延胡索;郁热甚而口干苦,易怒烦躁者加栀子、夏枯草、龙胆草;腹胀较甚者加枳壳、木香;呕恶嗳气者加竹茹、代赭石、吴萸、公丁、沉香、苏梗;便秘者加大黄;大便不畅者加炮姜。
治疗后显效占70.4%,好转占24.1%<p>王氏[7]用平胃散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4例,浅表性胃炎2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者8例。
治愈14例,显效20例,好转6例。
处方:苍术、厚朴、半夏、甘草、蒲公英、竹茹、枳壳、白芍。
热甚者加山栀、黄芩;肝郁气滞者加川楝子、柴胡、香附;痛甚或者加元胡;暑湿较甚者加藿香、佩兰、滑石;嗳气频作者加生赭石,便秘者加大黄;泛酸者加乌贼骨、瓦楞子;纳呆者加炒山楂、神曲、麦芽。
<p>文氏[8]以香砂平胃散(木香、砂仁、陈皮、厚朴、炙甘草)治疗36例慢性胃炎显效。
脾虚湿重加山药、扁豆;气滞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血瘀选加赤芍、丹参;热重酌加银花藤、连翘、黄连;虚寒酌加干姜、吴芋;偏于嗳气泛酸加瓦楞子、左金丸等。
<p>沈氏[9]据浅表性胃炎病机为寒凝气滞、不通则痛。
故运用良附平胃散加味(高良姜、香附、苍术、川朴、陈皮、紫苏、吴茱萸、甘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发作者50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道溃疡者35例,浅表性胃炎者81例。
肝气横逆甚者,合四逆散、乌药、木香;痛甚者,合金铃子散;嗳气泛水者,加代赭石、沉香、半夏、砂仁;寒象明显者,加桂枝;夹热者,加川连、蒲公英;湿甚舌苔白腻者,加藿香、砂蔻仁;食滞纳差,加焦三仙;醋心泛酸者,加川连、瓦楞子、乌贼骨、大贝;黑便者,良姜改炮姜,加失笑散、白及、三七。
结果无效12例,总有效率93%。
<p>刘氏[10]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予平胃散加半夏、茯苓、白蔻、黄连、蒲公英、苡仁、黄芪、党参、白芍。
结果治愈98例,显效30例,总有效率97.1%。
<p>朱氏等[11]以芩连平胃散加减(黄连、黄芩、炒白术、川厚朴、陈皮、甘草、仙鹤草。
痛剧加木香、元胡、陈香橼、徐长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2例。
口苦加蒲公英、土贝母;纳呆加鸡内金、谷芽、麦芽;泛酸明显者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结果显效70.7%,总有效率为93.9%。
<p>李氏[12]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基础上加味治疗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口苦,舌苔黄者加山栀,黄连;食冷后腹胀加重,大便稀溏者加良姜,肉桂、吴萸;呕吐加半夏、生姜;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烦躁易怒,伴两肋胀痛者加柴胡、香附、白芍;久痛加元胡、蒲黄、五灵脂;口中粘腻不爽者加藿香、佩兰叶;口中气味污秽,不思饮食者加鸡内金、麦芽、神曲。
平均治疗天数为25天,临床治愈57例,显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6%。
<p>吴氏等[13]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为脾失健运,湿热中阻,胃失和降。
其病多实证或虚中夹实。
在用平胃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300例中,单纯CAG751例;CAG伴肠上皮化生病例690例,其中重度肠化35例,中度肠化201例,轻度肠化454例;CAG伴不典型增生481例;CAG既伴有肠上皮化生又有不典型增生的病例378例;检测出幽门螺杆菌(HP)阳性1100例。
处方:黄连、苍术、厚朴、青陈皮、半夏、茯苓、木香、香附、枳壳、藿香、佩兰、蒲公英、鸡内金、甘草。
嗳气加代赭石、旋覆花,口干口苦口粘加山栀,舌苔黄腻加干姜、草果,大便不爽或干结加炒槟榔、莱菔子,便溏加砂仁、炒薏苡仁,伴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舌草、丹参、莪术、生薏仁、水蛭、生山楂。
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内,痊愈460例,显效1611例,有效138例,无效91例,总有效率为96.04%。
<p>李氏等[14]辨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为痰湿内阻,气滞血瘀,予平胃散加茯苓、半夏、木香、香附、乌梅、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丹参、莪术、白芍、焦三仙。
腹痛明显加元胡、白芍;泛酸剧者加海螵蛸、吴茱萸、黄连;便秘加焦槟榔;便溏加薏苡仁。
治后经内窥镜及病理检查,前后无变化者12例,总有效率93.6%。
<p>叶氏[15]运用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味(炙柴胡、白芍、枳壳、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收效甚佳。
若嗳气甚者加佛手,沉香,代赭石;呕吐者加半夏;泛酸者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p>杨氏[16]用本方治因脾失运化,寒湿内浸所致急性胃炎,兼感外邪加藿香、防风、紫苏叶、桂枝;胃痛、胃胀加枳壳、白芍、延胡索、大腹皮;寒湿偏重加白豆蔻、佩兰、砂仁;舌苔黄腻、口苦咽干加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纳呆、厌食加鸡内金、山楂、谷芽。
结果76例急性胃炎患者治愈53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
<p>1.2功能性消化不良<p>谌氏[17]以平胃散加白术、川黄连治疗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照组中70例口服吗叮啉,伴有泛酸者加服雷尼替丁。
1个疗程(4周)后中药组治愈22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8%)。
<p>吴氏[18]应用平胃散加藿香、法夏治疗湿邪内盛,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造成的外科手术后消化功能障碍68例,其中胃肠道手术32例(胃手术2例,结、直肠手术8例,阑尾手术22例),非胃肠道手术36例(胆道手术16例,脾手术6例,前列腺手术14例)。
伤食加焦山楂、炒谷、麦芽;脾虚加党参、白术、黄芪;小便短赤加茯苓、泽泻;便秘加火麻仁、大黄。
结果显效4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6.76%。
<p>刘氏[19]治疗甲硝唑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用平胃散加法夏、木香、砂仁、白芍、枳实、柴胡、吴茱萸、黄连、党参。
治疗3周后65例患者治愈43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
<p>陈氏等[20]用平胃散加川黄连、白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其中反流型3例,运动障碍型21例,溃疡型6例,复合型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