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分析

合集下载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分析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分析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分析魏民;杨浩;阮俊刚;侯军辉【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25)7【摘要】选取117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

对照组行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研究组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

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乳腺外形的满意率。

研究组术后疼痛得分(6.81±1.03)分,对照组(8.12±1.09)分(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4.13±0.69)d,对照组(7.02±0.85)d, 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47%,对照组22.41%(P<0.05);研究组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率91.53%,对照组为75.86%(P<0.05)。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有助于减轻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临床恢复时间,且乳房外形更好。

【总页数】2页(P1556-1557)【作者】魏民;杨浩;阮俊刚;侯军辉【作者单位】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肿瘤外科,新疆哈密 839000;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肿瘤外科,新疆哈密 839000;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肿瘤外科,新疆哈密 839000;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肿瘤外科,新疆哈密 8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1【相关文献】1.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价值分析2.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分析3.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价值分析4.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分析5.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的应用与改进

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的应用与改进

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的应用与改进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乳晕切口对乳腺良性肿物切除的效果,以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5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乳晕切口的手术方法,对比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残留、血肿发生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切口长度较小且术后瘢痕小且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采用传统的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采用乳晕切口的方法,具体的手术方法:患者采用仰卧位,将患侧肩背部垫高,并首先探测乳腺病灶,常规消毒。

使用浸润麻醉方法,在肿物对应的乳晕处或者乳晕旁位置做孤形的切口,长度在1.5—3cm为宜,注意不要超过乳晕,避免对乳晕及乳头造成影响。

将皮肤与皮下的组织切开,于皮下潜行,游离至肿物的局部位置,切除病灶处组织,对乳腺导管注意保护,止血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局部的冲洗,采用可吸收线间断性缝合腺体和皮下组织,皮肤的切口在皮内进行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对患者进行抗感染的治疗。

切口标本送病理科检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残留、血肿情况,对比术后切口及美观程度。

2结果2.1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残留、血肿发生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实验组患者切口的长度较小且术后瘢痕小并且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乳腺良性肿物占91%左右[2]。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腺良性肿物切除的要求也逐年提高,不但要将病灶彻底清除,还要重视对乳腺的美观,满足女性患者的审美需求。

经腋下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瘤62例体会

经腋下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瘤62例体会

经腋下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瘤62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经腋下入路乳腺良性肿瘤的切除方法。

方法通过本组62例患者采取经腋下入路,通过皮下隧道切除乳腺良性肿瘤。

结果经腋下入路术后美容效果理想。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31-02乳腺纤维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大多数纤维腺瘤肿块发生于40岁以下的妇女,腺瘤的发生高峰是30岁左右[1]。

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唯一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对外科手术治疗的微创化和美容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在手术切除的同时兼顾减少对外观的影响与破坏。

本科室自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采用经腋下皮纹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62例,美容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2例,均为女性,年龄15~45岁,平均31.2岁。

病变位于乳房中央区9例,外上象限31例,外下象限8例,内上象限14例,单侧单发肿瘤28例,单侧多发肿瘤16例,双侧单发肿瘤11例,双侧多发肿瘤7例。

术前常规B超检查双侧乳腺。

BI-RADS分级不超过4A级,临床诊断均提示为乳腺纤维腺瘤。

1.2方法:术前一日临床触诊及彩色B超相结合,将拟切除肿块用记号笔体表标记定位。

同时表明肿块部位,切口及皮下隧道方向,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在腋毛区沿皮纹方向,根据肿块大小做 1.5~3cm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达胸大肌外侧缘,沿胸大肌表面分离进入乳房后间隙,根据皮下隧道方向,逐步游离至肿瘤后方,助手将肿瘤推移至腋窝方向并固定。

术者在瘤体后方切开腺体,沿肿瘤周围分离,完整切除肿瘤。

4-0薇乔间断内翻缝合皮下,5-0普利灵线,间断缝合皮肤,后胸带加压包扎。

2、讨论隐蔽切口和微创已成为乳腺手术的发展趋势[2],通常所说的隐匿性切口是指:1.乳晕切口,由于乳晕部位颜色较深,同时不容易形成瘢痕,故而美容效果明显。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采用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6年0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先入院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对其采用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术进行治疗,后入院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其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采用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术进行治疗有着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患者在术中与术后出现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块;恶性肿块;治疗效果;并发症;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医疗技术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影像学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时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1]。

特别是在临床上可以更好的发现女性的乳腺肿块,而且对微小病灶也能够有效检出,这样就能够及时为患者切除,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

而常规的开放式手术虽然可以为患者切除肿块,但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预后效果也不是很理想[2]。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对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采用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6年0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先入院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对其采用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术进行治疗,后入院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其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

全部患者中的年龄区间为28岁到67岁,平均年龄为42.8(s=7.5)岁;其中,良性肿瘤患者40例,恶性肿瘤患者40例。

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

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2期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朱菲菲,宋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250012)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社会经济意义。

方法选取齐鲁医院同一治疗小组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11例,其中日间手术88例(观察组、,择期手术223例(对照组),两组治疗前一般状况及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延期手术率等情况,分析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的可行性。

结果两组术后均恢复良好治愈出院,均无并发症发生。

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86±1.05),1.00±0.26),2.86±1.02)d,对照组分别为(5.46±2.33、、(1.92±1.04)(7.38±2.51)d;直接住院费用、间接住院费用、总住院费用观察组分别为(1.03±1.21)、(0.06±0.02),1.09±0.12)万元,对照组分别为(1.19±0.67),0.16±0.05),1.35±0.68、万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观察组延期手术率(12.07%)低于对照组(5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社会效益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9.22.025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9)22_0083-03日间手术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患者于入院前完成术前检查、麻醉评估,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入院、手术和出院的手术模式[,]。

腋下小切口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35例分析

腋下小切口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35例分析
虽 已停 止 但 肿 瘤 继 续 长 大 者 ; 瘤 突 然 快 速 长 大 且 伴 或 不 肿 伴 疼 痛 者 , 有恶 变倾 向 ; 瘤 巨 大 影 响 功 能 和 美 观 , 者 即 肿 患 要 求 手 术 切 除 者 ; 瘤 生 长 部 位 影 响 关 节 活 动 。手 术 力 求 肿 彻 底 切 除 , 围包 括 肿 瘤 基 底 部 含 少 量 正 常 骨 , 同纤 维 外 范 连 膜 及 软 骨 帽 一 同切 除 。肿 瘤 切 除 时 应 完 整 将 肿 瘤 切 除 , 一
的可 引 起 活 动 障 碍 , 可 压 迫 邻 近 的 神 经 而 引起 相 应 的 症 或
状 。若 肿瘤 突 然 长 大 或 生 长 迅 速 , 考 虑 有 恶 变 的 可 能 。 应
肉眼所 见肿 瘤 大 小 不 一 , 由数 厘 米 至 十 余 厘 米 , 可 巨大 的肿
瘤 表 面呈 分 叶状 、 花状 。肿 瘤 由骨 性 基 底 、 菜 软骨 帽和 纤 维 包 膜三 部 分 构 成 。骨 性 基 底 可 宽 可 窄 , 为 骨 小 梁 和 骨 髓 , 内
软 骨 帽 位 于 骨 性 基底 的顶 部 , 透 明 软 骨 , 厚 度 一 般 随 年 为 其 龄 增 大 而 减 退 , 成 年 可 完 全 骨 化 。显 微 镜 下 所 见 软 骨 帽 至 的组 织 结 构 与 正 常 的骺 软 骨相 似 , 层 细胞 较 幼稚 , 层 近 表 深 基 底 部 位 的 软 骨 基 质发 生 钙化 , 过 软 骨 内 骨化 形成 切 除 + 腓 骨 近 端 1 m 范 围截 骨 术 , 0c
在 术 后 l 个 月术 区肿 瘤 复 发 并 恶 变 为 软 骨 肉瘤 , 次 行 手 8 再 术 治 疗 并 高 位 截 肢 辅 以放 化疗 , 术 后 效 果 仍不 佳 , 1年 但 于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136例疗效分析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136例疗效分析
关 文 献 报 道 本 文所 采用 的患 者生 存 质 量 评 分 标 准 . 主 要 是
对 如 下 六个 指标 进行 评 估 , 即患 者 的 自觉 症 状 、 日常 生 活 、 社 会活动 、 心 理 情 绪 状 态 以及 躯 体 生 理 功 能状 态 . 结 果 治 疗 前 后 本组 患 者 的生 存 质量 存在 显 著 的 统计 学 差 异 ( P < 0 . 0 1 ) , 这 说 明 了治 疗 后 患 者 的生 存 质 量 要 明 显 优 于 治 疗 前 综 上 所 述 . 乳 腺 区段 切 除 术 治 疗 乳 腺 良性 肿 块 临 床 疗 效 尤 佳 . 且 能 够 提 高 患 者 的生 存 质 量 . 应在 l 临床 治 疗 乳 腺 良性 肿 块 中 加 以 推 广

1 9 2・
M 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 代 诊 断 与治 疗 2 0 1 3 J a n 2 4 ( 1 )
乳腺 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 良性肿块 1 3 6 例疗效分析
王 林 ( 天津 市 人 民医 院 乳 甲科 , 天津 3 0 0 0 0 0 ) 摘要 : 回顾 性 分 析 了 1 3 6例 乳 腺 区段 切 除术 治 疗 乳 腺 良性 肿 块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 其 中乳 腺 纤 维 腺 瘤 4 6例 . 乳 腺 增 生 症5 4例 , 乳 腺脂 肪瘤 1 2 例, 乳 管 内乳 头 状 瘤 4例 , 乳 腺 腺 瘤 8例 。 乳 腺 脂肪 坏死 7例 , 乳 腺 良性 分 叶 状 肿 瘤 5例 。对 其疗效及术前 、 术 后 患 者 的 生存 质量 进 行 分 析 。 临床 总 有 效 率 为 9 4 . 1 %( 1 2 8 / 1 3 6 ) : 术 前 与 术 后 患 者 的 生存 质量 存 在 显 著 的统 计 学 差 异 ( P < 0 . 叭) 。 乳 腺 区 段 切 除术 治 疗 乳 腺 良性 肿 块 临床 疗 效 尤 佳 , 且 能 够 提 高 患者 的生 存 质 量 , 应 在 临

乳晕环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53例观察

乳晕环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53例观察
painswih b ng ra ttmo r r ae t r oacr ua n iin s r eya d te rs t r o re t te swh r ae te t t e in b e s u rwe ete td wih ae l ic lri cso u g r n h eul we ec mpa dwi 32paint o t手术治疗; 晕切 口; 乳 瘢痕
Tr a me fe t s r a i n o 3 c s so n g br a tt e t ntefcs ob e v to f5 a e fbe in e s um o nd r ong a e lr cr uari cso ur e y r u e g i r oa ic l n ii n s g r
WA n—zog T NGJa g—h a C NGLn NG We —h n A in - u n HE i
【 btat O j te T vl t te u eoi n e euto sr r ic i etet f ei r s t o.M t d : 3 A s c】 b cv : oea a pr ryadt sl fug y nio i t a n o ng be tu r e os 5 r ei u eh s i t h r s e sn nr m b n a m h
d n s a 8a d p t ns p as . Adv re efcso heb e s p e a c r o o n e c r n ai t rie e e s f t n t r a ta p a n ewe e n tf u d. e r
【 e od】bescne; ug a ta et a o c i ; cr K yw rs r t acr sri lr t n; el i io sa a c em r an sn 【 中图分类号】 7 79 R 3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 6— 99 2 1 )2— 0 4— 1 10 15 (0 0 0 0 2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方法。

方法选取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手术;观察组
54例,给予微创手术。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情况、并发
症以及满意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I期愈合、感染及积液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
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乳腺良性
肿瘤患者实施微创手术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不影响美观的有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手术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皮肤、间叶组织以及腺上皮均可发生,主要包括
纤维瘤、囊性增生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等。

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但
传统的放射状切口对乳房外形损伤较大。

本研究通过对5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实施微创手术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
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4例,年龄(18~38)岁,平均(22.48±5.38)岁;未婚未育者28例,已婚已育者15例,已婚已育者
11例;乳腺良性肿瘤直径(2.0~6.2)cm,平均(4.18±0.81)cm;肿瘤位于乳房
中央区18例,外上象限12例,外下象限7例,内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5例。

对照组46例,年龄(18~37)岁,平均(22.52±5.61)岁;未婚未育者24例,
已婚已育者13例,已婚已育者9例;乳腺良性肿瘤直径(2.2~6.3)cm,平均(4.29±0.77)cm;肿瘤位于乳房中央区15例,外上象限10例,外下象限6例,内上象限10例,内下象限5例。

两组患者均为女性,且各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消毒,并进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1.2.1 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式。

于乳腺肿物周围相对乳晕或乳晕旁做弧形切口,长约(3~5)cm,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沿乳腺腺体表面向肿块分离
皮瓣。

对于位置较浅的肿块可以使用拉钩将皮瓣拉开,并用血管钳牵拉周边的腺体,使肿块完全暴露于视野内。

如果肿块小而深,术前应对肿块位置进行标示,
术中找到相应位置后做放射状切口予以切除。

手术操作应小心保护乳腺导管,并
于手术结束后间断缝合已经打开的腺体。

1.2.2 观察组采用微创入路。

根据肿块所在位置设计手术切口。

以乳晕弧形切
口切除中央区肿块,切口长应控制在乳晕的1/2以内;采用腋尾区切口切除腋窝
尾端和外上象限偏上的肿块;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切除位于乳房下象限的肿块。

逐层缝合。

术后不引流,而采取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情况、并发
症等。

并在患者出院前请患者或其家属参与护理及治疗满意度评价,以15分为
满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I期愈合、感染及积液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1.17*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瘤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率占乳腺疾病的1/3,以(20~29)岁中青年妇女多见,多为单发。

女性乳腺生长发育受到各种神经、激素的调节。

乳房是维持女性身材曲线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中青年女性,对美有着较高的追求,常规的乳腺手术容易在乳房表面形成瘢痕,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手术弥补了传统手术的缺点,根据肿物的位置选择隐蔽切口进行手术。

但是在设计手术方案时仍应将去除肿物为第一考虑,而不可过分追求美观。

肿物
切除后应及时送病理检查排除恶性可能。

乳晕切口长度以不超过周长一半为宜,
否则可能影响乳头乳晕的血供,严重者造成坏死。

本研究证实微创手术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增加I
期愈合率,减少感染、积液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及治疗
的满意度,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又可兼顾美观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利. 改良式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82例体会[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
9(3):207-208.
[2] 乐杰. 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