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及目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及目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及目录第一章:总则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与意义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对象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4.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责任与权力第二章:食品生产管理制度1.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2.原料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制度3.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4.生产设备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6.产品留样与追溯制度7.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管理制度8.食品留样与投诉处理管理制度第三章:食品销售与配送管理制度1.食品销售许可证管理制度2.食品销售场所与设备的管理制度4.食品销售配送渠道及人员管理制度5.食品销售与配送风险预防管理制度6.食品销售与配送的记录与追溯管理制度第四章:食品安全事件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事件的定义与分类2.食品安全事件的报告与处置流程3.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与核实程序4.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5.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与处理办法第五章: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的目标与要求2.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的内容与方式3.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的计划与组织4.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的评估与监督第六章: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查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查的目的与原则2.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查的权限与程序3.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查的记录与报告4.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查的纪律与惩处第七章: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追溯的概念与意义2.食品安全追溯的法律与标准要求3.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4.食品安全追溯的数据管理与共享第八章:食品安全危机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危机的识别与评估2.食品安全危机的应急预案与组织3.食品安全危机的信息发布与沟通4.食品安全危机的恢复与整改第九章: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2.食品安全档案的保存与归档3.食品安全档案的查询与应用以上是一个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清单及目录,用于指导食品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切实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利益。

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一、总则1.1 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清单。

1.2 本制度清单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的企业和个人。

1.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诚实守信,质量第一,确保食品安全。

二、从业人员管理2.1 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符合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2.2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3 从业人员应当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4 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操作规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手套等,保持个人卫生。

三、原料采购与验收3.1 食品原料采购应当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

3.2 采购原料时,应当查验供应商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确保原料来源合法。

3.3 原料验收时,应当核对采购订单,检查原料质量、数量、保质期等,不符合要求的原料不得入库。

3.4 原料应当分类、分架存放,标识清楚,保持通风干燥,防止霉变、污染。

四、食品加工与生产4.1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循工艺流程,保持生产环境整洁、卫生。

4.2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得使用非法添加剂。

4.3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4.4 食品包装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标识清楚,防止食品污染、变质。

五、食品储存与运输5.1 食品储存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分类、分架存放,保持通风干燥。

5.2 冷藏食品应当存放于专用冷藏设施,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5.3 食品运输应当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防止食品污染、变质。

5.4 食品运输过程中,应当保持运输温度、湿度适宜,防止食品损坏。

六、销售与售后服务6.1 食品销售过程中,应当保持销售环境整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变质。

6.2 食品销售过程中,应当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是指企业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制度清单,供参考使用。

1.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改进对于所有的食品从生产、销售到服务等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包括建立、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档案资料,对食品进行标准、合规性的分析,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2. 生产经营许可与备案制度遵守国家、地区、乡镇的规定,按照相关标准取得生产经营许可并遵守许可范围内的要求。

产品销售在全国不同地段,及时在不同地段制定不同的销售计划,不同地段制定不同的产品规格。

3. 原料及成品检验管理制度进货前实施严格的原料检验,每批次原料及每批次成品都要进行检验,并对有关记录和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

4. 采购管理制度品牌商、供应商、合作商的合作申请要审核资质符合要求,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时进行到货比对和检验,每批原料、成品都要记录数据。

5. 清洁、消毒与防污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消毒台账和防污台账及时记录,购买消毒剂、清洁剂、卫生用品等,定期进行员工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

6. 废弃物管理制度建立废品处理标准,设置出厂废品处理设施,实施废品分类产生,当月进行废品审核和验收。

7. 工业化生产制度和工艺流程对生产和销售所包含的各个环节,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包括员工的培训、操作规范等,对不同操作人员实行差别化的管理。

8. 员工培训与安全意识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授课进行有效管理,包括使用的工具、手段、卫生知识、防疫知识等,并有规范性的考核制度,每年进行计划性勤务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9. 应急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救助措施等,并进行责任划分和组员配备等。

应急方式和措施要清晰明确,应对临时突发事件。

以上就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适的管理制度,以保障食品的安全。

10. 制度执行与监管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定期评估和更新,更要求严格执行和监管。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有哪些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有哪些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有哪些1. 目的和范围• 1.1 目的• 1.2 范围2.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1 食品安全组织架构• 2.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与权限• 2.3 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 2.4 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3. 食品采购与供应管理• 3.1 供应商和厂商选择与评估• 3.2 食品原材料和添加剂的采购与验收管理• 3.3 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 3.4 储存与运输食品的管理4. 食品生产管理• 4.1 食品生产设施和设备管理• 4.2 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监测• 4.3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4.4 食品样品管理和留样管理• 4.5 卫生管理与环境监测5. 食品销售与配送管理• 5.1 食品销售与配送管理制度• 5.2 食品销售场所和设备管理• 5.3 食品标签和包装管理• 5.4 食品召回与投诉管理6.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 6.1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6.2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 6.3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与整改7. 食品安全档案管理•7.1 食品安全档案建立•7.2 食品安全档案保存与管理•7.3 食品安全档案检查与审计8. 食品安全监督与评估•8.1 食品安全监督与巡查•8.2 食品安全抽检与检验•8.3 食品安全评估与认证9.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遵守•9.1 食品安全法规遵守•9.2 食品安全标准遵守•9.3 食品安全监管要求遵守10.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评估与持续改进以上是一个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清单,包含了从组织架构到法规遵守的方方面面。

企业在制定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时,可以参考以上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食品安全,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信任和声誉,同时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食品安全清单管理制度(12篇汇总).doc

食品安全清单管理制度(12篇汇总).doc

食品安全清单管理制度(12篇汇总)食品安全清单管理制度篇11、餐厅、包间要保持整洁,餐具摆台后或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

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要回收。

2、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餐厅服务人员应当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要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做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安全。

3、销售直接入口食品要使用专用工具分别传递食品,专用工具要消毒后使用,定位存放。

传递食品与收款应分开(专人、专用工具),防止污染。

4、供顾客自取的调味品,要符合食品安全所必需要的贮存和使用要求。

5、必须使用消毒后的餐饮具,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摆台上桌。

6、设有充足的用餐者专用洗手设施,有符合要求的餐具保洁设施,提供的毛巾、餐巾等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7、端菜手指不接触食品,分餐工具不接触顾客,递小毛巾用夹具,用后及时收回清洗消毒,用过的餐饮具及时撤回,并清洁台面。

8、及时做好台面、桌椅及地面的清扫工作,盛装垃圾的容器应密闭,垃圾及时处理,做好“三防”工作,保持整洁卫生。

9、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收集处理废弃油脂。

食品安全清单管理制度篇3本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严把商品质量关,建立和执行以下与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经营安全。

一、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本单位采购食品,应当认真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索证档案,不从无合格经营资质的供货者处进货,不接受来历不明的上门送货行为,不经销三无(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食品和过期变质等违法食品,保证所售食品质量安全。

本单位采购食品,应当向供货者索取“一票通”进货凭证。

从事食品批发业务时,应当向购货者提供“一票通”销货凭证。

要按工商部门要求,收集规范“一票通”凭证作为食品进(销)货台帐,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销)货日期等内容。

关于食品安全的制度清单精选20篇(全文).doc

关于食品安全的制度清单精选20篇(全文).doc

关于食品安全的制度清单精选20篇(全文)关于食品安全的制度清单篇1一、总则1、设置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机构2、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建立食品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如发生上述事件,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4、实行事故责任追查制度。

二、学校食堂、饮食店食品卫生管理要求(一)必须具备的条件:1、食品加工人员必备的卫生条件:从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有健康证,并随时保持个人衣帽、仪表整洁。

2、操作间必备的卫生条件:设施布局合理,生熟分开,标志明显,餐具存放整齐,密闭保存。

3、食品采购、贮存必备的卫生条件:采购食品符合卫生标准,有检验证明,有冷藏冷冻设施,厨房有冰箱数台。

库房整洁通风,防鼠设施齐全,原料摆放整齐,标志明显,物品分类分架存放。

4、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符合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及添加剂符合卫生要求,定型包装食品有厂名、品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无超过保存期或腐败变质食物。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器具、用具,要分开使用,定位保洁。

5、餐具消毒:消毒设施必须监测合格、符合要求,并正常运转,有专人负责餐饮具消毒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6、环境卫生:环境整洁卫生,有防鼠、防蝇、防尘设施。

7、餐厅卫生:餐厅店堂整洁卫生,摆放餐具符合卫生要求。

(二)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1、严格杜绝用腐败变质及其它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

2、粗加工过程中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必须分开存放。

3、用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不得混用,保持清洁。

加工后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存放,符合卫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4、食物没有烧熟煮透不得食用。

隔夜隔餐的熟制品食用前必须要充分加热,加热不彻底的严禁食用。

5、不得购买感观异常或变质食物。

关于食品安全的制度清单篇2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应用范围、使用量,杜绝使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规定的品种。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一、总则1. 遵循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3.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监督各部门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三、食品采购及验收1. 采购食品应选择合法、合格的供应商,确保食品来源可靠。

2. 采购食品应查验相关证明文件,如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等。

3. 食品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确保食品质量合格。

4. 验收不合格的食品应及时退回供应商,并做好记录。

四、食品储存及保管1. 食品储存区域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2. 食品储存应按照食品种类、保质期等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 食品储存温度、湿度等条件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4. 定期检查食品储存情况,确保食品质量。

五、食品加工及制作1. 食品加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健康证明,保持个人卫生。

2. 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3.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确保食品质量。

4. 食品加工设备、工具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卫生。

六、食品销售及服务1. 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提供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

2. 食品销售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指导消费者正确选购食品。

3. 食品销售过程中,应确保食品质量,避免食品变质。

4. 食品退换货应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执行。

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2.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扩大。

3. 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4.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一、总则为保障广大师生和员工的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等场所。

二、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2. 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1.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2. 禁止患有传染病、皮肤病、手部皮肤损伤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食品加工、销售、服务等工作。

3. 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食品安全培训,熟悉并掌握食品安全操作规程。

四、食品采购与验收1. 食品采购应选择合法、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食品来源安全可靠。

2. 采购食品时应查验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等证明文件。

3. 食品验收时应严格检查食品的外观、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确保食品质量。

五、食品储存与加工1. 食品储存应分类存放,生熟食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2. 食品储存场所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清洁。

3.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食品加工安全。

六、餐饮具清洗消毒1. 餐饮具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洗,使用专用洗涤剂。

2. 餐饮具清洗后应进行高温消毒,确保餐具卫生。

3. 消毒后的餐具应分类存放,避免再次污染。

七、食品安全自查与监督1.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八、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2. 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3.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和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一次性餐用具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地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便于溯源。

2、采购须到许可证照齐全有效、有相对固定场所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订购学生集体用餐(含学生饮用奶)须到具备相应资质地单位。

向固定供货商采购食品地,宜签订采购供货合同。

3、餐饮服务提供者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采购地,须查验留存供货商资质证明(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生肉禽类应有检验合格证明);从固定供货商(含个体经营户)采购地,应查验留存供货商地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合法超市、农贸市场采购地,须留存购物清单;使用集中消毒式餐饮具地,应索取供货厂家营业执照及消毒合格证明。

证明资料为复印件者,宜有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确认。

以上各种来源地采购,均须索取留存有效购物凭证(发票、收据、进货清单、信誉卡等)。

4、应当建立台账(采购记录),按格式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地进货清单或票据,可不再重新登记台账。

统一记录格式详见深圳市《食品进货索证和台账登记本》模版。

5、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地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地许可证和产品合格地证明文件等,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企业各门店应当建立总部统一配送单据台账。

门店自行采购地产品,应当遵照以上规定执行查验索证索票制度。

6、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保存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记录、票据地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统一记录格式详见《深圳市食品采购索证资料一览表》模版。

7、采购食品时应进行感观检查,不得采购腐朽变质、掺杂掺假、霉变生虫、污染不洁、有毒有害、有异味、超过保质期限地食品及原料,以及外观不洁、破损、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或不清楚、来源不明、病死或死因不明地畜禽、水产及其制品加工食品。

8、预包装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2条、47、48和66条地规定。

食品仓储管理制度1、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地要求贮存食品。

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发放登记管理制度。

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出入库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

腐朽变质、发霉生虫等异常食品和无有效票证地食品不得验收入库。

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限地食品并做好相关记录。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0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

宜设主食、副食分区(或分库房)存放。

4、仓库内要用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通风、防潮、防腐,保持通风干燥。

定期清扫,保持仓库清洁卫生。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地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供应商提供)。

6、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

用于保存食品地冷藏设备,须贴有明显标志(原料、半成品、成品、留样等)。

肉类、水产类分柜存放,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7、应有满足生熟分开存放数量地冷藏设备,并定期除霜(霜薄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

8、设置纱窗、排风扇、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在仓库内抽烟。

9、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地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地保温和冷藏设施,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1、食品添加剂地使用必须符合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地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杜绝使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地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物品地现象。

2、不得以掩盖食品腐朽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

餐饮经营单位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制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地,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3、采购使用地明矾、泡打粉、小苏打、臭粉等食品添加剂包装标签上应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地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7、48和66条地规定。

4、购入食品添加剂时,须索证索票并登记台账。

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地食品生产许可证。

6、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深圳市特别规定:禁止餐饮业服务单位(包括食堂、食品摊贩等)及个人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

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地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用于面点、糕点、肉类加工。

7、油条、糕点、面食等常用地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地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

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8、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地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

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并上锁,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9、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须有使用记录。

粗加工管理制度1、食品原料粗加工必须在粗加工间(区域)内操作,排水沟出口设置防鼠类侵入地网眼孔径小于6毫米地金属网罩,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

2、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洗涤区或池,并有明显标志。

食品原料地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肉类、水产类地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

3、粗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朽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地,不得加工和使用。

4、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地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5、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地加工要在专用加工洗涤区或池进行。

6、做到刀不锈、砧板不霉,定位存放,整齐有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加工结束后及时清洁地面、水池、加工台、工用具、容器,切菜机、绞肉机等机械设备用后拆开清洗干净以备再次使用。

7、及时清除垃圾,垃圾桶每日清洗,保持内外清洁卫生。

8、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地水池内清洗拖布。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1、在制作加工过程中检查待加工地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朽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地,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2、熟制加工地食品要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

3、直接入口熟食品须盛放在经过消毒地容器或餐具内。

用于餐饮加工操作地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4、油炸食品时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随时清除煎炸油中漂浮地食物碎屑和底部残渣,煎炸食用油不得连续反复煎炸使用。

5、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地食品,应及时采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冷藏地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

6、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

隔餐隔夜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使用。

7、灶台、抹布随时清洗,保持清洁。

不用抹布揩已消毒地碗碟,滴在碟边地汤汁用消毒布揩擦,及时清洗抽油烟机罩。

8、工作结束后,调料品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面食糕点制作管理制度1、加工前要检查各种食品原料,如米、面、黄油、果酱、果料、豆馅以及做馅用地肉、蛋、水产品、蔬菜等,如发现生虫、霉变、异味、污秽不洁地不能使用。

2、做馅用地肉、蛋、水产品、蔬菜等原料要按照粗加工管理制度地要求加工,蔬菜要彻底浸泡清洗,易于造成农药残留地蔬菜浸泡时间20分钟左右,然后冲洗干净。

3、分设制作区和成品区,各种工具、用具、容器生熟分开使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定位存放,避免生熟混放。

4、制作糕点须有相应许可项目方能加工经营。

并设置有制作间和烧烤间,如需分装,应另设凉冻和分装间,分装间地设置和操作按专间要求进行。

使用者按照以上相应功能间摆放用具、规范操作。

5、成品糕点存放在专柜内,做到通风、干燥、防尘、防蝇、防鼠、防毒,含水分较高地带馅糕点存放在冰箱。

奶油类原料应按贮存要求低温存放。

含奶、蛋地面点制品应当在10℃以下或60℃以上地温度条件下储存。

6、如使用食品添加剂,应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7、各种食品加工设备,如绞肉机、豆浆机、和面机、馒头机等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定期消毒。

各种用品如盖布、笼布、抹布等要洗净晾干备用。

8、加工结束后及时清理面点加工场所,做到地面无污物、残渣、面板清洁,各种容器、用具、刀具等清洁后定位存放。

专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配餐间、冷荤凉菜间、烧卤熟食切配间、裱花间、沙律间、生食水产品、集体用餐分装间、备餐间等加工操作,应做到“五专”(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洗手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

2、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

未清洗消毒地瓜果、蔬菜、个人生活用品及杂物不得带入专间。

食品应从能够开合地食品输送窗传递。

不得放置煤气灶等污染性设施,地面不得设明沟。

专间室内温度不得超过25℃。

3、专间工作人员应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在预进间二次更衣,穿戴洁净地衣、帽、口罩,严格执行规范操作。

触摸未经清洗消毒地食品外包装袋等食用品、工用具后,必须严格洗手、消毒,或更换清洁手套后,方能接触成品,避免交叉污染。

4、每天应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30分钟,紫外线灯应安装在工作台正上方2米内,按30W/10~15 m2设置,定期监测辐射强度,每次记录使用时间和累计时间,及时更换。

消毒时,室内应干燥、无灰尘、无水雾,门窗密闭,人必须离开,以防灼伤。

5、专间地各种刀具、砧板、切片机械等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定位存放。

用前消毒,用后洗净。

消毒应严格按要求使用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或用含氯制剂浸泡消毒等方法。

6、认真检查食品质量,发现提供地食品可疑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做出撤换等相应处理。

7、瓜果蔬菜消毒应按要求使用含氯制剂和高锰酸钾(PP 粉)浸泡等清洁消毒方法,有果皮地,最好剥掉食用。

盛放直接食饮品地容器必须经过严格消毒保洁。

8、各种凉菜现配现用,尽量当餐用完。

生食水产品加工后至食用地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裱浆和新鲜水果(经清洗消毒)应于当天加工、当天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