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计算
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题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 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 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 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 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 亿×(1+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 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 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 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 (1+10%)=121亿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 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 +10%)×(1+10%)=121亿。正确答案应为C。
【2009年高考】
1、(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 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 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 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
【解析】2009年年甲产品的总量是 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 率提高一倍,则甲产品的单位价值 量为原来的一半,当货币币值不变 化的情况下即为5元,在通货膨胀 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 则甲商品的单位价格为5+5×20%=6 元,故答案为A。
价值量的计算

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公式2: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 /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公式4: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 商品=2克黄金。
高中政治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

高中政治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公式1.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生产的商品总数量(使用价值总量)2.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3.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使用价值量=原来的使用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4.单位商品价值量与货币本身价值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货币价值)(升值用加法,贬值用减法)5.单位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单位商品的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二.高考题举例分析例1.(2011年全国新课标)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某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
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解析: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用除法,根据公式2,2011年该单位商品价值量=132÷(1+20%)=110元②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用乘法,根据公式3,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使用价值总量)=10(1+10%)=11万件。
③商品的价值总量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乘以商品的总数量,根据公式1,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110×11=1210万元。
正确答案C例2.(2010年湖北文综)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高中政治计算题

高中政治计算公式1、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①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变化以后的商品总量=原来的商品总量×(1+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原来的商品总量×(1+变化的人数)(假定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为1)。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提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原来的价值量/(1-降低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假定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
③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2.货币(纸币)发行量的计算: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3.外汇汇率的计算: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当100单位的外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说明外汇汇率降低,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用公式表示为:100单位外币=×××人民币。
4.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它是在将个人的工资、薪金的缴纳是月收入扣除3500后的余额。
它实行累进税率制,纳税人应交的纳税额为应税部分与相应税率之积,用公式表示为: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税率。
5.存款利息和银行利润的计算: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它是根据利息率来计算的,一定时期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
用公式表示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6.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
商品价值量计算题

7、(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②某企业的价值总量,也就是某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以后所获得的总收入。其计算公式是:
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该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使用价值量)
③要注意的几个概念:销售收入、交换价值总量、价值总量、价格总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般来说,交换价值总量就是销售收入,也就是价格总量,也等于这个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这几个概念可以互用。但这只是基于一种理论假设,因为商品的价格是要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格总量可能高于或者低于价值总量。如果不是命题者要特别区别这两个概念,一般可以通用。
A、25% B、 30% C、 35% D、40%
解析: 甲生产者1小时内生产2件商品,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400元,说明每件商品的价值是200元。我们设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X,根据题意,260/(1+X)=200,得出X=0.3,也就是提高了30%。
3、(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现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形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辨是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5、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如何理解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成反比的意义

如何理解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成正比的意义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马克思观点。
这里的成反比可以理解为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价值量越低,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反比例关系。
但现实中确实存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价格,下同)也提高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这里的成正比的意义仅仅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也提高,并不是说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正比例关系,是一种同向变化关系。
关于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W=w/LpW单位价值量,w单位时间产品价值,Lp劳动生产率。
W=w/Lp可以写成微分形式:dW/W=dw/w-dLp/Lp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意义是:单位时间产品价值w不变。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的意义是:单位时间产品价值变化,且其变化率大于劳动生产率变化率。
即:dW/W=dw/w-dLp/Lp大于0此时,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也提高。
现实世界中,存在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反向变化但未必是反比例的关系。
此时:单位时间产品价值变化,且其变化率小于劳动生产率变化率。
即:dW/W=dw/w-dLp/Lp小于0此时,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降低。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生。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同向变化或反向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
住房、茅台酒、粮食等等,劳动生产率虽然提高,但单位时间产品价值提高更快,体现为价格上涨。
电脑、手机等等,单位时间产品价值虽然也提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快,体现为价格下降。
最后,我们简要说明一下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成正比的意义:W=w/LpdW/W=dw/w-dLp/Lp当w=0时,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当dw/w-dLp/Lp小于0时,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反向变化。
当dw/w-dLp/Lp大于0时,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正向变化——即所谓成正比。
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货币升值、贬值相关问题的计算

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货币升值、贬值相关问题的计算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经济生活中商品价值量的相关计算题出现的频率颇高,这类题既是经济生活的重点又是难点,同时通过计算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归纳此类问题:一、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如果设原来的价值量为M,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则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M÷(1+x%),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例题:(2008年北京文综)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量是()A.0.75B.0.80C.0.85D.1.25答案:B分析:做题时注意用数学中的函数关系去计算。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现在该商品的价值应为:1÷(1+25%)=0.8,所以答案为B二、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例题:(2009年全国Ⅱ)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答案:C分析:2008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20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
2008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100ⅹ6=600(万元),因单位时间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所以20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600万元。
价值量的计算

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二上一年度商品数量X( 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 )X( 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公式2: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二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二价值总额/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价值总额二单位商品价值量X商品数量价格总额二单位商品价格量X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公式4: 单位商品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寸,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 (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 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贝J M商品的价值二X/(1+50%(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二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二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X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二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X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 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 4 克B . 8 克C . 16 克D . 32 克解析: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公式2: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 /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公式3:
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格= 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
公式4:
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
公式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
(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 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
(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
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
(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
典型例题:
(一)2007-2009各地高考题
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1克黄金=8克白银 5件A商品=2克黄金=16
克白银。
尽管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白银和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变化,因此, 5件A商品=16克白银。
答案:(C)。
2、(2007年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 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使用价值总量是指商品的数量,交换价值与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总量就是计算价值总量。
由题意可计算出:使用价值总量=1件/小时×4小时=4件。
交换价值总量=4件×40元/件=160元。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仍为40元/件。
答案( D )。
3、(2008年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
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第一步: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M商品的价格=15/(1+50%)=10元/件;第二步:货币价值下降20%时,M商品的价格=10/(1-20%)=12.5元/件。
答案(B)
4、(2008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解析:第一步:2007年单位M商品价值量=100/10=10元/件,根据题意计算200年单位商品价值量=10/(1+20%)=25/3元/件。
第二步:计算2008年该国生产M商品数量=10×(1+10%)×(1+20%)=13.2亿件;第三步:计算2008年M商品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25/3×13.2=110亿元。
答案:( A )。
5、(20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依据题意计算出2007年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是100/10=10元/件。
2008年该国生产商品的数量=10×(1+10%)×(1+10%)=12.1亿件。
2008年商品的价值量=10/(1+10%)=100/11(元);2008年商品的价
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10×12.1=121(亿元)。
2008年商品的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商品数量=100/11×12.1=110(亿元)。
答案:( C )。